吕晓智;陈万涛;张陈平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人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5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术前不用药物;奥曲肽组25例,术前奥曲肽100μg皮下注射,1次/d,共7d.术中切除标本送组织学研究.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p53和Ra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奥曲肽组胃癌组织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组织增生明显(P<0.05),p53和Ras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通过抑制人体内胃癌p53和Ras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田蕾;李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谷氨酸能神经元是否参与甜味觉感知与调制的脑干和边缘前脑机制.方法 口腔内给予SD大鼠蔗糖溶液和蒸馏水刺激之后,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被激活神经元(c-Fos作为解剖标志)与谷氨酸阳性神经元(谷氨酸囊泡转运体3标记)在脑干和杏仁核中央核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口腔内给予甜味溶液刺激后,脑干和杏仁核内c-Fos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加,共表达神经元也显著增加.结论 脑干和杏仁核中央核参与了甜味觉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该作用部分是由谷氨酸介导的.
作者:赵小林;闫剑群;陈坷;杨雪娟;李金容;张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手术室外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时,对气道采用不同管理方法的伞麻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拟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的神经外科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30人,采用全身麻醉,根据对患者气道管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不插管静脉麻醉组(MAC组,10例,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静脉应用丙泊酚麻醉),喉罩置入组(LMA组,10例,常规全麻诱导,置入喉罩)和气管内捕管组(ETT组,1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记录3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治疗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体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及麻醉后5min、1 h、麻醉结束时和结束后1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①MAC组与LMA、ETT组相比:丙泊酚用量[g/(kg·min)]有显著差异(分别为66.07±5.41;35.83±5.80;34.61±3.68,P<0.05);患者发生体动、呛咳反应次数(次)有显著差异(9.90±3.07;2.51±1.50;0.82±0.93,P<0.05);苏醒时间(min)有显著差异(16.82±7.60;4.31±1.32;3.73±1.33,P<0.05);②血气分析结果:3组患者麻醉后5 min和结束后1 h的PH、PaCO2、HCO3无显著差异;MAC组麻醉后1 h及麻醉结束前的血气分析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PH降低,PaCO2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手术室外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麻醉应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与不插管镇静组和喉罩置人组相比,循环更加稳定,体动反应明显减少,苏醒更加完善,是更安全的手术室外麻醉方法.
作者:李萌萌;张庆红;刘瑛辉;岳丽;刘芝慧;郝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C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1 ml)的蒸馏水、辛伐他汀1、5、10 mg/(kg·d)组(S1组、S5组、S10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S组)分别于每日清晨将1、5、10、10 mg/(kg·d淬伐他汀溶于1 ml蒸馏水灌胃1次,连续3 d,IR组、S1组、S5组和S10组于后1次给药后2 h行肢体缺血再灌注.再灌注3 h末行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数目、MPO活性、NF-κB p65mRNA及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重,PaO2降低,W/D、PMN计数和MPO活性升高(P<0.01);与IR组相比,S1组、S5组和S10组减轻了肺组织病理损伤,PaO2升高,W/D、PMN计数和MPO活性降低,NF-κB p65mRNA及ICAM-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减轻肢体I/R大鼠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从而减少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孙晓峰;王俊科;杨军;赵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人CD96胞外区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体.方法 构建pET32-CD96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Ni2+-NTA树脂纯化蛋白并免疫家兔,以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 质粒pET32-CD96经测序鉴定,通过SDS电泳显示能在BL21(DE3)中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7 000;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HL-60细胞提取蛋白及原核表达的人CD96蛋白胞外区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构建并表达人CD96胞外区蛋白,免疫家兔获得高滴度抗血清,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曾建明;刘飞;谭坪海;王丽娜;李沫;陈中华;李松;龙一飞;李有强;陈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评价应用股骨内髁、大粗隆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撞击症、髂胫束撞击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膝关节内侧、左髋关节外侧疼痛2年,并且MR检查显示疼痛局部骨挫伤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切开行股骨内髁、大粗隆成形术治疗.术前记录疼痛部位、Lysholm评分,及MR表现.术后1年进行回访,记录疼痛、Lysholm评分、MR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2月患者局部疼痛消失,术后1年时Lysholm评分南术前63分恢复至术后95分.复查MR显示局部骨挫伤表现消失.而关节镜下观察膝关节内并无特异表现.结论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撞击症、髂胫束撞击症患者临床表现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股骨内上髁、髋关节大粗隆外侧骨突部位疼痛为主.下肢力线可正常.MR以疼痛局部骨挫伤为主要表现.关节镜下无特异发现,切开局部成形术有非常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江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噬菌体表达文库构建和免疫筛选方法来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的自身抗原候选分子.方法 提取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组织总RNA,分离纯化mRNA并逆转录合成长链cDNA,用噬菌体载体构建表达文库,用风湿热患者血清免疫筛选该库,对筛选获得的自身抗原基因进行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体外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和免疫反应结合性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组织噬菌体表达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3.3×106pfu/ml,重组率为99%,81%外源片段大于1 kb.通过免疫筛选方法获得了自身抗原RHDAG1,该自身抗原与人类角蛋白18同源,能与活动性风湿热患者血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结合,而与体检健康人血清无结合.结论 构建噬菌体展示文库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筛选和获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自身抗原;本研究提示自身抗原RHDAG1可成为风湿热和威风心病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作者:孟锦绣;李运雄;朱平;李玲;卢聪;郑少忆;李广华;余细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鼻咽癌中MAP3K5和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miR-BART2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53例鼻咽癌石蜡档案标本和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标本,分别行EBER和miR-BART22原位杂交及MAP3K5免疫组化检测;另分别选取10例鼻咽癌和鼻咽黏膜新鲜标本提取蛋白行MAP3K5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53例鼻咽癌EBER均阳性,49例miR-BART22阳性;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EBER和miR-BART22均阴性.MAP3K5在53例鼻咽癌组织中50例为阴性,癌巢周围粘膜组织呈阳性表达,3例弱阳性(+)表达.3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中,25例强阳性表达(++~+++),3例弱附性(+)表达,2例阴性;鼻咽癌和鼻咽黏膜慢性炎MAP3K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黏膜慢性炎MAP3K5蛋白表达值高于鼻咽癌(P=0.029).MAP3K5和miR-BART22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 MAP3K5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黏膜上皮组织.MiR-BART22与之相反,在鼻咽癌中高表达,而黏膜慢性炎中缺乏.MAP3K5和miR-BART22在鼻咽癌中表达呈负相关.根据以上实验和相关文献,我们推测MAP3K5町能是EB病毒miR-BART22靶标基因,EB病毒miR-BART22通过抑制MAP3K5的表达,使相应磷酸化MAP3K5蛋白减少,进而下调MAPK通路下游基因蛋白的磷酸化,并行使对NPC细胞抑制凋亡、阻止分化并促进免疫逃逸等作用.
作者:江庆萍;刘少颜;何秀芳;彭娟;熊汉真;熊中堂;杨獄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寻找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子标记物,为筛查及防治该类疾病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静脉血清标本各4份,去除高丰度的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将可溶性血清总蛋白分离.切取在不同样品中显示明显差异的蛋白条带,酶解后使用质谱技术对所得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别.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将上述去除高丰度蛋白的标本进行3次重复的SDS-PAGE,确定了显示显著差异的蛋白条带.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性蛋白分别为:结合珠篮白、SMG8蛋白和凋亡诱导因子-1.结论 为建立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蛋白质数据库提供了基础性数据.鉴定了与该疾病显著相关的部分蛋白,为进一步预防该疾病、改善妊娠结局以及阐明该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可参考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硕石;胡水旺;钟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八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八探针FISH系统.即以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PML-RARct融合基因、CBFβ/MYHll融合基因、MLL基因、P53基因、Del(5q)、-7/Del(7q)、Del(20q)八种DNA探针对40例AM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检测,并与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相比较.结果 40例AML中,共22例多探针FISH检出了细胞遗传学改变,总阳性率为57.50%,包括:AML1/ETO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MLL基因断裂重排、Del(5q)、-7/Del(7q)、P53基因缺失、8号染色体三体7种细胞遗传学异常.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CCG)对于相对应的遗传学异常仅检出8例,另检出3例八探针FISH不能检出的异常,总阳性率为27.50%.结论 FISH八探针诊断技术较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具有省时、准确、高效等优点,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诊断的-个重要手段.
作者:许露露;刘晓力;杜庆锋;宋兰林;曹睿;许娜;张进芳;黄彬涛;骆许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损伤和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组,8 ml/kg,呼吸频率9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组(H组,20 ml/kg,呼吸频率50 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组,20 ml/kg,呼吸频率50 次/min),每组12只.各组通气时间均为4 h,呼吸末气道压力均为0.D组大鼠在机械通气的同时接受盐酸右旋美托咪啶溶液静脉泵入,泵入速度为0.5μg/(kg.h).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肺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肺组织中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H组和D组肺部有明显病理改变,且干湿重比、总蛋白、白细胞计数、髓过氧化物酶、TNF-α和P-ERK1/2等指标均显著高于C组.与H组相比,D组肺部病理改变明显减轻,ERK1/2磷酸化水平和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 盐酸右旋美托咪啶静脉输注能显著减轻呼吸机所造成的肺损伤,减少肺部炎症因子的产生,并抑制ERK1/2激活.
作者:忽新刚;阮祥才;于霖;丁宁;余守章;廖禹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影响和MDSC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关系.方法 对12例健康造血干细胞供者,在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分别获取骨髓、外周血及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的含量变化,统计分析MDSC与GVHD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健康供者外周血、骨髓中均能检测到MDSC,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1.35±0.35)%,骨髓中为(2.44±1.11)%,骨髓中MDSC比外周血中高(P=0.015);G-CSF动员5 d后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4.01±1.82)%,骨髓中为(4.38±2.19)%,动员后骨髓与外周血中MDSC比例相比无明显变化(P=0.083).动员后外周血中MDSC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47),而动员前后骨髓MDSC细胞比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761).采集物中MDSC细胞数量与GVHD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48).结论 健康人PB与BM中均能检测到MDSC,且骨髓中比外周血中要高;G-CSF能动员骨髓中MDSC到达外周血,使外周血中MDSC增高;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MDSC增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低GVHD发生率有关.
作者:凌奕文;刘启发;刘灿;吴秀丽;陈银葵;范志平;宣丽;张钰;江千里;赵婕;孙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输尿管同肠吻合口狭窄17例(23侧);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5±6.28岁;单侧狭窄11例,双侧狭窄6例;回肠膀胱术后吻合口狭窄13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21例(25侧).结果 试验组17例(23侧)全部随访,治愈12侧,好转7侧,无效4侧,总有效率达82.6%.对照组随访18例(21侧),治愈11侧,好转7侧,无效3侧,总有效率达85.7%,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34.12±7.52)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87.42±10.35)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平均失血量(21.54±6.15)ml,对照组手术平均失血量(203.16±32.67)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24±0.35)d,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12±1.19)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创伤小、安全,疗效较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
作者:郁华亮;叶林阳;林茂虎;杨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实现脑膜瘤核磁共振(MR)图像的精确分割,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割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该方法首先提取高维图像特征,然后利用加权KNN(K-Nearest Neighbor)分类器估计待分类像素属于肿瘤与背景区域的概率,并构造新的能量函数;后采用图割优化方法对能量函数优化求解.对脑膜瘤MR图像的分割实验表明,本方法较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割方法在精度上有明显提高.
作者:李拴强;冯前进;陈武凡;林亚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表达多个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的PCR芯片,用于诊断结直肠癌转移和预测转移.方法 通过严格设计基因引物,探索各基因同时达到特异性扩增的PCR反廊条件;应用基因芯片筛选获得的29个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结合3个看家基因,建立同时检测32个基因的PCR芯片;应用该芯片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结直肠癌细胞和临床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粘膜.结果 成功构建同时检测32个基因的PCR芯片,各基因均获得特异性扩增;29个转移相关基因PCR芯片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的吻合率为86%;PCR芯片检测伴有转移的结直肠原发癌与不伴有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结果显示14个基因表达一致,15个基因表达有差异.结论 结肠癌转移PCR芯片结果可靠,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转移的研究.
作者:肖小琴;唐娜;刘超;王红霞;蒋强;邓永键;丁彦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融合蛋白CAC(HBcAg与β-淀粉样肽基因重组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对大鼠海马内注射聚集态β-淀粉样肽(Aβ)的作用.方法 用融合蛋白CAC免疫SD大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β抗体的滴度.当滴度大于1:3000时,给大鼠海马CAl区注射聚集态Aβ1-40.2周后进行行为学测试,病理学检测.结果 融合蛋白免疫5次后,大鼠血清中Aβ体的滴度达到了1:3000.未经CAC免疫的大鼠,在海马内注射AB后,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低,注射区可见细胞损伤和刚果红染色的淀粉样沉积,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浸润.CAC免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淀粉样沉积面积减少或几乎消失.结论 融合蛋白CAC免疫可抑制海马内注射Aβ的毒性作用,促进其降解和排出.
作者:冯改丰;胡海涛;靳辉;王唯析;钱亦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增生肥厚退变黄韧带标本来自1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LSS),平均年龄57.8岁.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DH)的黄韧带标本设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53.5岁.术前采用MRI的Tl轴位加权像,经关节突平面精确测量两组黄韧带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DGF-β和PDGF-BB在黄韧带组织中的定位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Western Blot)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的蛋白表达.结果 退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厚度(5.30±1.12)mm明显厚于对照组(2.80±1.53)mm(P<0.001).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PDGF-β和PDGF-BB主要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呈阳性表达.退变增生肥厚黄韧带的PDGF-B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退变增乍肥厚黄韧带的PDGF-BB蛋门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3).结论 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的过度表达,表明它在腰椎黄韧带增生退变导致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宇;许学猛;吴少鹏;夏雄智;李参天;邓崇礼;陈建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肝癌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TRIZOL提取10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并将其逆转录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中SATBl mRNA的表达,并分析SATBl基因的表达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SATBl的表达是癌旁组织的3.27倍(P<0.001),有统计学差异.癌组织中SATBl mRNA表达的高低与肝硬化、AFP、肿瘤大小、癌栓、病理分化、TNM分级、术后复发转移有关系(P<0.05).与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肿瘤的数目、包膜无关(P>0.05).SATBl mRNA显著高表达组、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2.68%,0,0;而三组的一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52.63%,1 00%.结论 SATB1 mRNA的表达与肝癌的复发转移有关,SATB1有望成为肝癌复发与转移的-个新的预后指标.
作者:彭正奎;杨定华;李湘竑;黄毓;张国强;钟克波;毕民平;李光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8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估算方程评价心血管病患者GF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以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进行GFR检测的208例患者,测量血浆Cr、Cys-C并使用各种eGFR估算方程计算出相应eGFR.结果 (1)在慢性肾脏病(CKD)1~3期.Scr-eGFR估算方程与同位素GFR的相关性明显高于Cys-eGFR估算方程,在CKD4、5期,Cys-eGFR估算方程与GFR相关性略高于Scr-eGFR估算方程.(2)MDRD、简化MDRD会高估CKD4、5期患者GFR,Rule方程在CKD1、2期患者出现低估.Macisaac方程在CKD2~5期均高估GFR,Tan方程则在CKD2、3期出现高估.(3)轻度肾衰竭患者Scr-eGFR估算方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高于Cys-eGFR估算方程,中度肾衰竭患者Scr-eGFR估算方程的AUCROC与Cys-eGFR估算方程并无明显差异,而重度肾衰竭患者Cys-eGFR估算方程的AUCROC高于Scr-eGFR估算方程.(4)与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GFR参考值相比较,各CKD分期均无明显差异的eGFR评估方程有:基于Scr的改良MDRD方程和基于Cys-C的Arnal-Dade方程.结论 改良MDRD方程(或简化MDRD方程)和Amal-Dade方程更适于国内心血管病患者eGFR的评估.
作者:苏亮;白书昌;Bundhoo Kaviraj;黄铮;侯玉清;任昊;许顶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复方甘草酸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机制及其对SLE器官损害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2008~2010年住院及门诊的SLE患者68例,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34例(A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34例(B组);正常健康组21例(C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阳性率,评定SLE损伤指数.结果 A、B两组治疗前CD4+CD25+T细胞阳性率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阳性率均有明显升高,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与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LE损伤指数积分显示A组比较稳定,B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对SLE患者的CD4+CD25+T有明显升高作用,并对SLE的器官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作者:李毓阳;戴永江;邓斌;粱雄安;谢志杰;陈海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