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八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许露露;刘晓力;杜庆锋;宋兰林;曹睿;许娜;张进芳;黄彬涛;骆许静

关键词:八探针荧光原位杂交, G显带核型分析,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异常
摘要:目的 探讨八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八探针FISH系统.即以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PML-RARct融合基因、CBFβ/MYHll融合基因、MLL基因、P53基因、Del(5q)、-7/Del(7q)、Del(20q)八种DNA探针对40例AM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检测,并与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相比较.结果 40例AML中,共22例多探针FISH检出了细胞遗传学改变,总阳性率为57.50%,包括:AML1/ETO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MLL基因断裂重排、Del(5q)、-7/Del(7q)、P53基因缺失、8号染色体三体7种细胞遗传学异常.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CCG)对于相对应的遗传学异常仅检出8例,另检出3例八探针FISH不能检出的异常,总阳性率为27.50%.结论 FISH八探针诊断技术较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具有省时、准确、高效等优点,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诊断的-个重要手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中MAP3K5和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miR-BART22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 研究鼻咽癌中MAP3K5和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miR-BART2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53例鼻咽癌石蜡档案标本和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标本,分别行EBER和miR-BART22原位杂交及MAP3K5免疫组化检测;另分别选取10例鼻咽癌和鼻咽黏膜新鲜标本提取蛋白行MAP3K5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53例鼻咽癌EBER均阳性,49例miR-BART22阳性;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EBER和miR-BART22均阴性.MAP3K5在53例鼻咽癌组织中50例为阴性,癌巢周围粘膜组织呈阳性表达,3例弱阳性(+)表达.3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中,25例强阳性表达(++~+++),3例弱附性(+)表达,2例阴性;鼻咽癌和鼻咽黏膜慢性炎MAP3K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黏膜慢性炎MAP3K5蛋白表达值高于鼻咽癌(P=0.029).MAP3K5和miR-BART22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 MAP3K5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黏膜上皮组织.MiR-BART22与之相反,在鼻咽癌中高表达,而黏膜慢性炎中缺乏.MAP3K5和miR-BART22在鼻咽癌中表达呈负相关.根据以上实验和相关文献,我们推测MAP3K5町能是EB病毒miR-BART22靶标基因,EB病毒miR-BART22通过抑制MAP3K5的表达,使相应磷酸化MAP3K5蛋白减少,进而下调MAPK通路下游基因蛋白的磷酸化,并行使对NPC细胞抑制凋亡、阻止分化并促进免疫逃逸等作用.

    作者:江庆萍;刘少颜;何秀芳;彭娟;熊汉真;熊中堂;杨獄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性别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的影响

    目的 研究性别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 I~Ⅱ级,分为男、女性别组,每组各40例,术前无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心肺、肝肾功能正常,酸碱4个剂量组,每组10例.记录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第1次反应大抑制的百分率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将顺式阿曲库铵的首次剂量进行对数转换,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男、女患者顺式阿曲库铵剂量-反应曲线,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 男性顺式阿曲库铵ED95值为67.4±4.4μg/kg,女性ED95值为48.7±1.0.μg/k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起效时间在性别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有显著影响,女性对顺式阿曲库铵较男性敏感.

    作者:石鸿金;梁启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获取门静脉、肝、睥的TIC,评价峰高、TTP、信号上升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大斜率(MSD)等TIC量化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评价TIC斜率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力.结果 各ROI的TIC曲线的峰高、MSI、肝脾的MSD均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r为-0.446~0.800),TTP与之呈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P<0.05,r>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轻度肝纤维时,各斜率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47~0.783,其中脾MSD曲线下面积大;诊断中度以上纤维化(S≥3)时,AUC为0.728~4).877,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脾MSI、脾MSD;诊断肝硬化时,AUC为0.742~0.821,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l、动脉期脾MSI、脾MSD.结论 MR动态增强TIC能反映肝纤维化进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作者:李新瑜;熊伟;韩路军;张雪林;邱士军;李绍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评价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两他赛与顺铂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局部中晚期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30例调强放疗联合TP(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组,B:30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组.放射剂量为64 Gy/30次/6周.结果 近期疗效,总有效率(CR+PR)调强化疗组的90%好于适形放疗组的80%,但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调强化疗组86.7%、70.0%、66.7%及适形化疗组的70.0%、63.3%、63.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肺V20、V30,调强化疗组有优势(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TP(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在目前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晓丹;石兴源;周同冲;张伟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蛋白S基因突变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目的 了解1例青少年起病的复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蛋白S(PS)缺乏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标本,进行凝血和抗凝指标的检测.凝血功能的检测采用一步凝固法,蛋白C、蛋白S的活性检测采用发色底物法,蛋白S抗原检测采用ELISA方法.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PS基因各外显子片段及外显子内含子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和产物送测序分析.结果 患者及其父亲为遗传性PS缺乏患者,其PS基因第10号外显子发生了C82792T杂合点突变,导致PS蛋白氨基酸肽链第314个精氨酸残基(R)被半胱氨酸残基(C)所替换,发生R314C杂合突变.结论 患者反复发作DVT系由PS基因错义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PS缺乏所致,该基因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

    作者:叶絮;刘晓力;冯莹;周旭红;邢志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ERK1/2激活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损伤和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组,8 ml/kg,呼吸频率9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组(H组,20 ml/kg,呼吸频率50 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组,20 ml/kg,呼吸频率50 次/min),每组12只.各组通气时间均为4 h,呼吸末气道压力均为0.D组大鼠在机械通气的同时接受盐酸右旋美托咪啶溶液静脉泵入,泵入速度为0.5μg/(kg.h).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肺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肺组织中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H组和D组肺部有明显病理改变,且干湿重比、总蛋白、白细胞计数、髓过氧化物酶、TNF-α和P-ERK1/2等指标均显著高于C组.与H组相比,D组肺部病理改变明显减轻,ERK1/2磷酸化水平和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 盐酸右旋美托咪啶静脉输注能显著减轻呼吸机所造成的肺损伤,减少肺部炎症因子的产生,并抑制ERK1/2激活.

    作者:忽新刚;阮祥才;于霖;丁宁;余守章;廖禹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八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八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八探针FISH系统.即以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PML-RARct融合基因、CBFβ/MYHll融合基因、MLL基因、P53基因、Del(5q)、-7/Del(7q)、Del(20q)八种DNA探针对40例AM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检测,并与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相比较.结果 40例AML中,共22例多探针FISH检出了细胞遗传学改变,总阳性率为57.50%,包括:AML1/ETO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MLL基因断裂重排、Del(5q)、-7/Del(7q)、P53基因缺失、8号染色体三体7种细胞遗传学异常.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CCG)对于相对应的遗传学异常仅检出8例,另检出3例八探针FISH不能检出的异常,总阳性率为27.50%.结论 FISH八探针诊断技术较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具有省时、准确、高效等优点,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诊断的-个重要手段.

    作者:许露露;刘晓力;杜庆锋;宋兰林;曹睿;许娜;张进芳;黄彬涛;骆许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增生肥厚退变黄韧带标本来自1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LSS),平均年龄57.8岁.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DH)的黄韧带标本设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53.5岁.术前采用MRI的Tl轴位加权像,经关节突平面精确测量两组黄韧带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DGF-β和PDGF-BB在黄韧带组织中的定位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Western Blot)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的蛋白表达.结果 退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厚度(5.30±1.12)mm明显厚于对照组(2.80±1.53)mm(P<0.001).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PDGF-β和PDGF-BB主要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呈阳性表达.退变增生肥厚黄韧带的PDGF-B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退变增乍肥厚黄韧带的PDGF-BB蛋门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3).结论 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的过度表达,表明它在腰椎黄韧带增生退变导致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宇;许学猛;吴少鹏;夏雄智;李参天;邓崇礼;陈建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影响和MDSC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关系.方法 对12例健康造血干细胞供者,在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分别获取骨髓、外周血及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的含量变化,统计分析MDSC与GVHD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健康供者外周血、骨髓中均能检测到MDSC,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1.35±0.35)%,骨髓中为(2.44±1.11)%,骨髓中MDSC比外周血中高(P=0.015);G-CSF动员5 d后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4.01±1.82)%,骨髓中为(4.38±2.19)%,动员后骨髓与外周血中MDSC比例相比无明显变化(P=0.083).动员后外周血中MDSC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47),而动员前后骨髓MDSC细胞比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761).采集物中MDSC细胞数量与GVHD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48).结论 健康人PB与BM中均能检测到MDSC,且骨髓中比外周血中要高;G-CSF能动员骨髓中MDSC到达外周血,使外周血中MDSC增高;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MDSC增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低GVHD发生率有关.

    作者:凌奕文;刘启发;刘灿;吴秀丽;陈银葵;范志平;宣丽;张钰;江千里;赵婕;孙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

    目的 总结分析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临床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总结123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91例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及防治策略.结果 术前伴随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CIN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的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患者的明显升高.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是3个独立的CIN危险因素,而且GIN可以影响病人的预后.目前加强冠脉介入治疗嗣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水化疗法,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作者:郑华;屠燕;马立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融合蛋白CAC免疫对大鼠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肽的作用

    目的 观察融合蛋白CAC(HBcAg与β-淀粉样肽基因重组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对大鼠海马内注射聚集态β-淀粉样肽(Aβ)的作用.方法 用融合蛋白CAC免疫SD大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β抗体的滴度.当滴度大于1:3000时,给大鼠海马CAl区注射聚集态Aβ1-40.2周后进行行为学测试,病理学检测.结果 融合蛋白免疫5次后,大鼠血清中Aβ体的滴度达到了1:3000.未经CAC免疫的大鼠,在海马内注射AB后,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低,注射区可见细胞损伤和刚果红染色的淀粉样沉积,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浸润.CAC免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淀粉样沉积面积减少或几乎消失.结论 融合蛋白CAC免疫可抑制海马内注射Aβ的毒性作用,促进其降解和排出.

    作者:冯改丰;胡海涛;靳辉;王唯析;钱亦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枸杞多糖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及P53和P16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衰老及对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53和P16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加入终浓度10-6mol/L AngII诱导细胞衰老,建立内皮细胞衰老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ngII模型组和枸杞多糖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内皮细胞衰老状态;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II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β-gal阳性染色率明显增多,细胞周期多停滞于G0/G1期,S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53、P1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给予枸杞多糖处理后改善了细胞衰老状态,β-gal阳性染色率减少,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存活率增多,P53、P16蛋白的表达较AngII组下调.结论 枸杞多糖能够抑制AngII 诱导HUVECs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53及P16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刘凌;王雪妮;刘泽;王鲁妮;吴军;王伟;封菊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干和杏仁中央核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参与甜味觉的传递与调制

    目的 探讨谷氨酸能神经元是否参与甜味觉感知与调制的脑干和边缘前脑机制.方法 口腔内给予SD大鼠蔗糖溶液和蒸馏水刺激之后,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被激活神经元(c-Fos作为解剖标志)与谷氨酸阳性神经元(谷氨酸囊泡转运体3标记)在脑干和杏仁核中央核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口腔内给予甜味溶液刺激后,脑干和杏仁核内c-Fos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加,共表达神经元也显著增加.结论 脑干和杏仁核中央核参与了甜味觉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该作用部分是由谷氨酸介导的.

    作者:赵小林;闫剑群;陈坷;杨雪娟;李金容;张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鼠Atoh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293T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克隆SD大鼠Atohl基因CDS,构建大鼠核转录因子Atohl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 从SD大鼠结肠粘膜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法扩增Atohl基因CDS区序列并TA克隆至PMD-19T载体中.测序鉴定后将Atohl基因连接于含有EGFP和内部核糖体转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site,IRES)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P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扩增得到大鼠Atohl CDS区长1056 bp,编码351个氨基酸,与GeneBank公布的参考序列对比,有两处碱基发生突变,但克隆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序列完全一致,两处碱基应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为无义突变,不影响蛋白表达.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Atohl已正确地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转染293T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蛋白的表达,P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Atohl 的mRNA和蛋白能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Atohl-IRES2-EGFP,并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tohl的功能、作用机制及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国玺;祝康;朱珠;侯瑾;韦俊荣;许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8种eGFR估算方程评价心血管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8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估算方程评价心血管病患者GF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以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进行GFR检测的208例患者,测量血浆Cr、Cys-C并使用各种eGFR估算方程计算出相应eGFR.结果 (1)在慢性肾脏病(CKD)1~3期.Scr-eGFR估算方程与同位素GFR的相关性明显高于Cys-eGFR估算方程,在CKD4、5期,Cys-eGFR估算方程与GFR相关性略高于Scr-eGFR估算方程.(2)MDRD、简化MDRD会高估CKD4、5期患者GFR,Rule方程在CKD1、2期患者出现低估.Macisaac方程在CKD2~5期均高估GFR,Tan方程则在CKD2、3期出现高估.(3)轻度肾衰竭患者Scr-eGFR估算方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高于Cys-eGFR估算方程,中度肾衰竭患者Scr-eGFR估算方程的AUCROC与Cys-eGFR估算方程并无明显差异,而重度肾衰竭患者Cys-eGFR估算方程的AUCROC高于Scr-eGFR估算方程.(4)与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GFR参考值相比较,各CKD分期均无明显差异的eGFR评估方程有:基于Scr的改良MDRD方程和基于Cys-C的Arnal-Dade方程.结论 改良MDRD方程(或简化MDRD方程)和Amal-Dade方程更适于国内心血管病患者eGFR的评估.

    作者:苏亮;白书昌;Bundhoo Kaviraj;黄铮;侯玉清;任昊;许顶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腰麻剖宫产低血压不同防治措施下胎盘的体视学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防治剖官产低血压且对母婴有利的方法.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的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静脉预注麻黄素和术前预充万汶防治腰麻后低血压.记录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取胎盘组织进行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抗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显示血管的方法,进行胎盘绒毛间质内微血管体视学研究.结果 麻黄素组心率,低血压发生率和脐动脉血乳酸值明显高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脐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微血管长度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微血管体积密度明显小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官产腰麻前应用万汶预扩容能增加母体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母体循环稳定.通过体视学分析,扩容有利于增加子宫胎盘血量,从而改善胎儿血供和氧供.

    作者:帅兵;彭雪梅;李瑞满;李雅兰;胡东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多西紫杉醇、卡培他滨和顺铂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研究

    目的 评价多西紫杉醇、卡培他滨和顺铂(TXP)联合化疗方案对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及其毒性.方法 我们对22名转移性鼻咽癌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接受21 d为一周期的方案: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60 mg/m2、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1 250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20 mg/m2.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14(63%)例获得部分缓解,2(9%)例获得完全缓解,5(23%)病情稳定.该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2%,1年生存率为68%,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和14个月.主要毒付作用为骨髓抑制,7(32%)例患者经历3/4级粒细胞缺乏症,5(23%)例患者出现3/4级贫血;其他毒付反应均可耐受或可逆.结论 TXP方案是一个安全和有效的转移性鼻咽癌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与近期文献结果有可比性.

    作者:陈斯泽;陈雪梅;丁颖;王希成;张帆;莫凯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5羟维生素D3对正常气道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对人正常气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及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为研究对象,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分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处理组.各处理因素作用细胞总时间为24 h.跨上皮电阻测量仪测量标准化单细胞层跨上皮电阻(TER),比较各组TER差别.进一步用实时定量PCR观测各处理组紧密连接蛋白ZO-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5羟维生素D,处理组TER(P<0.05)显著增高,但各浓度的25羟维牛素D3对ZO-1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25羟维生素D3可以使气道上皮通透性减低,但这种效应并非通过上调气道上皮ZO-1表达实现的.

    作者:周晓婷;赵海金;蔡绍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邻苯二甲酸酐修饰卵清蛋白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酐修饰卵清蛋白(3-Hydroxyphthalic anhydride-modified ovalbumin,HP-OVA)体外对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的活性.方法 采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将3-羟基.邻苯二甲酸酐(HP)修饰卵清蛋白(OVA),合成酸酐修饰蛋白HP-OVA;选用HSV-2 333病毒株及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细胞)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P-OVA的体外抗HSV-2病毒活性及其对Vero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镜检观察HP-OVA对17株阴道收集的乳酸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 酸酐修饰卵清蛋白HP-OVA对HSV-2病毒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为23.56±8.33 μg/ml,且其对病毒作用靶细胞毒性较低,CC50>1 mg/ml,对17株阴道乳酸杆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MIC>1 mg/ml.结论 酸酐修饰蛋白HP-OVA体外有较好的抗HSV-2病毒的活性,有望被开发为预防性传播性疾病的候选杀微生物剂.

    作者:何丽丽;段江曼;裘佳寅;于飞;刘叔文;李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PCR芯片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表达多个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的PCR芯片,用于诊断结直肠癌转移和预测转移.方法 通过严格设计基因引物,探索各基因同时达到特异性扩增的PCR反廊条件;应用基因芯片筛选获得的29个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结合3个看家基因,建立同时检测32个基因的PCR芯片;应用该芯片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结直肠癌细胞和临床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粘膜.结果 成功构建同时检测32个基因的PCR芯片,各基因均获得特异性扩增;29个转移相关基因PCR芯片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的吻合率为86%;PCR芯片检测伴有转移的结直肠原发癌与不伴有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结果显示14个基因表达一致,15个基因表达有差异.结论 结肠癌转移PCR芯片结果可靠,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转移的研究.

    作者:肖小琴;唐娜;刘超;王红霞;蒋强;邓永键;丁彦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