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4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近期疗效分析

陈培锦;朱平;郑少忆;麦明杰;黄劲松;郭惠明;黄克力;谢斌;吴若彬

关键词:急诊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并发症,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 总结164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经验,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2004年2月~2009年1月,我院共有164例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ECABG),占同期全部冠脉搭桥患者的14.8%.现对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合并糖尿病62例,高血压86例,高脂血症104例,脑血管意外11例,心肌梗死史115例,近发生心肌梗死143例.冠脉病变数中合并左主干病变83例,前降支系统148例,回旋支系统140例,右冠系统141例.本组合并左室室壁瘤12例,肺动脉高压41例,二尖瓣狭窄(MS)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8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36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54例.术前肌酐异常70例.本组患者中,有41例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进行搭桥术(其中:31例在心脏停跳后手术,10例在心脏停跳后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72~519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1~330 min;另有123例是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搭桥术.嗣术期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IABP)77例(其中:术前植人70例,术中植入3例,术后植入4例):术中同期行主动脉瓣(AV)手术5例,二尖瓣(MV)手术12例,三尖瓣(TV)手术12例,左心室(LV)室壁瘤修补术12例,室间隔(VSD)修补术10例.术后ICU使用肾上贤素46例,去甲肾上贤素28例,再次开胸止血术16例.术后发生低心排46例,围术期心梗2例,新发AF:40例,新发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跳骤停或室颤26例,心包填塞15例,肢体切口感染9例,胸部切口感染9例,败血症3例,持续昏迷多于24 h 11例,卒中2例,气管切开4例,辅助通气超过24 h 60例,肺炎26例,肾衰44例,抗凝并发症6例,胃肠道并发症13例,多系统衰竭10例.围术期死亡22例,占13.4%,康复出院142例.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挽救生命、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对AMI、LM严重狭窄和PTCA失败的患者行ECABG是安全、有效的,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ECABG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亚硒酸钠对糖尿病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亚硒酸钠对糖尿病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上,测定血糖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血浆中血栓素A_2 (代谢产物为TXB_2)、前列环素(代谢产物为6-Keto-PGF_(1α))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的血糖、ADP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血浆中TXB_2含量及TXB_2/6-Keto-PGF_(1α)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浆中6-Keto-PGF_(1α)的含量低于正常组.亚硒酸钠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下降,血浆中TXB_2的含量降低,6-Keto-PGF_(1α)的含量升高,TXB_2/6-Keto-PGF_(1α)比值降低.结论 亚硒酸钠能抑制糖尿病大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机制与调节TXA_2/PGI_2平衡有关.

    作者:李萍;弥曼;杜洪霞;候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PANC-1生长的体外作用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不同用药次序联合应用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PANC-1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MTT法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结果 吉西他滨(10~(-7)-10mg/ml)和培美曲塞(10~(-7)-10mg/ml)均明显抑制2株细胞生长,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二者联合对2株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次序有关:先用培美曲塞24 h后序贯用吉西他滨对2株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同时给药(P<0.05)和先用吉西他滨24 h后序贯用培美曲塞(P<0.05).吉西他滨联合培美曲寒对BXPC-3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分别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和S期(P(0.05);同时给药G2期比例减少(P<0.05);先用吉西他滨后用培美曲塞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P<0.05);先用培美曲塞后用吉西他滨将细胞周期阻断在S期(P<0.05).结论 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均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PANC-1生长,二者联合具协同作用,先用培美曲塞24 h后用吉西他滨对2株细胞的抑制作用强,其协同作用与他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无关.

    作者:朱志霞;张为民;贾刚;周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麻醉方式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Ⅱ组),各20例.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后气管插管,术中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调节输注速率维持T1≤5%.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3 h时用药量,恢复指数、停药至TOF比值为0.9的时间.结果 与初始输注速率比较,两组持续给药30~180min期间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下降(P<0.05),且Ⅰ组输注速率显著低于Ⅱ组,总体平均输注速率较Ⅱ组减少28%.但120min后两组输注速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恢复指数、停药到TOF比值为0.9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恒定肌松水平,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增强其肌松作用,输注120min时达大程度,且前者的增强效应大于后者,但对肌松恢复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作者:温丽丽;林文前;招伟贤;李国才;白晓晖;肖建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尿酸升高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变化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尿酸升高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变化的差异.方法 选取肾活检确诊时的IgA肾病患者171例,分为3组:①尿酸正常血压正常组58例,②尿酸升高血压正常组57例,③尿酸升高高血压组56例,比较各组临床病理变化的差异.结果 从尿酸正常血压正常组到尿酸升高血压止常组,再到尿酸升高高血压组,IgA肾病患者病程延长,体质量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升高,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4 h尿蛋白增多,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水平下降,载脂蛋白B100、甘油三酯、胆固醇、低街度脂蛋白升高.肾小球损伤加重,小管明显萎缩,间质纤维化加剧,血管壁进一步增厚,病理Lee氏分级①组以Ⅲ级为主,②组以Ⅲ、Ⅳ级为主,③组则Ⅲ、Ⅳ、Ⅴ级的患者显著增加.①、②组以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要病理类型,③组则多为局灶节段硬化或硬化性肾炎多见.结论 尿酸升高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损伤重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高血压使尿酸升高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损伤进一步加重.

    作者:李申恒;史伟;夏运风;梁馨苓;王文健;马建超;邬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薯茛醇提成分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目的 从中草药薯莨中提取分离具有降压活性的有效成份,以期得到一种新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或先导化合物,为开发薯茛新的药理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法得到总浸膏,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经大鼠颈总动脉插管和尾静脉注射给药技术,以给药前后血压对照,探讨有效成份的降压活性.结果 :从薯莨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A,通过大鼠颈总动脉插管测血压实验,发现该化合物A可明显降低大鼠血压.结论 化合物A具有降压活性.

    作者:夏承来;钟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肿瘤靶区呼吸运动实时反向跟踪系统在精确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在胸腹部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为了减少呼吸运动对肿瘤靶区精确定位的负面影响,使肿瘤靶区的呼吸运动范围尽可能缩小,以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范围,提高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定位精度.方法 采用研制的逆向跟踪系统,通过图像引导的方式实时跟踪肿瘤靶区的呼吸运动,以此获取到靶区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位移量,并尽可能快速地转化为相对于肿瘤靶区进行逆向运动的反馈信号,通过控制治疗床的运动,近似实现肿瘤位置对照射野中心的相对静止.结论 能够有效地减少肿瘤靶区的呼吸移动对定位照射精度的影响,较好地满足了精确放射治疗的要求.与其他呼吸控制方法相对比,本方法具有避免延长照射时间、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自由呼吸、CT扫描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伍锐;陈超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定性数据的多重比较问题

    目的 阐述定性数据多重比较方法,提出构成比多重比较检验水准校订三方法.方法 针对构成比多重比较的特殊性,应用Bonferroni法原理,并通过Monte Carlo方法在SAS 9.13环境编程模拟验证,提出检验水准的调整方法.结果 对于多个率或构成比资料,如果将其分解为若干四格表进行多重比较而不调整检验水准,会导致扩大Ⅰ类错误的后果.对于构成比的多重比较,校正数并非一般多重比较的两两比较组合数,而是组合数减1,该结果得到了模拟结果的验证.结论 应正确运用定性数据的多重比较方法,构成比的多重比较因自由度约束其校正数为组合数减1.

    作者:曹瑞;钱俊;陈平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药黄芪可改善肥胖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目的 研究黄芪对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在体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黄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天灌胃黄芪液),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并称量所有大鼠的腹腔内脂肪.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2)离体研究,正常对照组和肥胖组各5只,以黄蓖液孵育离体血管环,并与空白对照比较,观察黄芪对离体血管环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肥胖组体脂比较正常组明显增加,黄芪液灌胃6周明显减少肥胖组动物腹部脂肪堆积.肥胖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黄蓖液灌胃6周可部分改善肥胖组动物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各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别.肥胖组离体血管环经黄芪液孵育3 h后,其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可明显改善.结论 黄芪可改善高脂饲养喂养的肥胖大鼠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胰岛素抵抗以及直接促使内皮细胞NO产生增多有关.

    作者:李明锐;余叶蓉;邓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非编码RNA UCA1基因的细胞定位和组织表达谱分析

    目的 对UCA1基因进行细胞定位和组织表达谱分析,证实它与膀胱肿瘤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电镜原位杂交方法对基因进行细胞定位,RT-PCR分析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膜上可见散在胶体金颗粒,胞浆有大量的胶体金均匀分布,没有特异性聚集现象,核内有散在的金颗粒.组织表达谱分析UCA1基因在绒毛组织、胎盘组织和胎儿的膀胱均有明显表达;在成人心脏和脾脏有表达外,其余组织均无表达:在8种常见癌中均有差异表达,且大多数癌比相应的癌旁组织表达量高;在膀胱正常粘膜、前列腺增生、肾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膀胱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 UCAI基因定位于细胞浆.该基因可能与膀胱肿瘤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膀胱肿瘤分子标记物.

    作者:谢小娟;李旭;王帆;陈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A-125在正常生育期妇女宫颈和阴道分泌物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抗原CA125在正常生育期妇女宫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和血清中的表达,探索宫颈、阴道分泌物中肿瘤标志物的初步检测价值.方法 145例病人分3组,组1(20~29岁)、组2(30~39岁)、组3(40岁以上),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45例正常生育期妇女的官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和血清CA125水平.结果 正常妇女官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血清中的CA125水平在不同年龄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1、组2、组3宫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和血清CA125分别比较,各年龄组宫颈分泌物与阴道分泌物CA125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宫颈分泌物与血清CA125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阴道分泌物与血清CA125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145例宫颈分泌物CA125平均水平(497.82±75.29)U/ml,阴道分泌物CA125(114.66±26.40)U/ml,血清CA125(18.06±3.35)U/ml,宫颈分泌物与阴道分泌物CA125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宫颈分泌物与血清CA125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阴道分泌物与血清CA125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 CA125在正常生育期妇女宫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中有表达,明显高于血清中CA125浓度,可能比血清CA125更为敏感,更便于早期检测.

    作者:何淑明;邢福琪;隋洪;王永莉;麦惠帆;罗正琴;陈秀卿;陈光辉;孔紫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重组慢病毒FGW-KDRP-CD/TK体外感染胃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感染效率,Giemsa染色法观察转基凶的胃癌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法检测受感染细胞CD/TK基因的表达.然后加用前药更昔洛韦(GCV)和/或5-氟胞嘧啶(5-FC)用MTT法检测该体系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慢病毒的感染率随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Giemsa染色法显示慢病毒载体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前后,处于G0-G1,G2-M,S期的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T-PCR检测发现转基因细胞有目的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显示前药GCV和5-FC在一定浓度搭配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未转染慢病毒的细胞对前药不敏感;联合两种前药对SGC-7901的疗效优于任一单用前药(P<0.05).联合用药[(0.1+40)、(1+80)、(10+160)、(100+320)]mg/L具有协同作用(CDI均<1).结论 慢病毒能介导CD/TK双自杀基因体系靶向杀伤胃癌细胞,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作者:孔恒;黄宗海;陈海金;李强;陶霖玉;齐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紫外线照射所致的DNA损伤对连接转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DNA经不同波长紫外线照射与经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所致损伤对基因库构建中DNA连接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 经改造的质粒DNA使用Sfi Ⅰ酶切过夜,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在不同波长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回收目的片断,并进行目的 片断的连接转化,计数菌落数,计算转化效率.结果 经302nm波长紫外线照射后,其连接转化的菌落数极少(60个/ng DNA),365nm波长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回收的DNA仍可被有效连接转化.在365nm波长紫外线照射下,与未经照射进行比较,当照射时间在30 min,其连接转化成功率低于50%,而照射5 min、15 min的连接转化成功率仍高于70%,可满足大部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回收的DNA连接转化的大效率可超过20000个菌落/1 ng DNA.结论 在构建大容量基因库回收目的片断时,应避免紫外线的照射;在需要时,应选择在365 mn波长紫外线照射条件下进行,且照射时间应尽量缩短,以不超过15 min为宜.

    作者:黄婉玲;李长征;陈振瑞;贺微;周烨;周志刚;刘叔文;周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对内脏蛋白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行PTCD同时留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组(试验组)和单纯行PTCD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内脏蛋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2等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内脏蛋白指标ALB、TRF、PRE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上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对ALB、PRE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TRF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TR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TCD外引流胆汁回输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内脏蛋白的恢复.

    作者:王卫东;陈小伍;何威;刘清波;吴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7例,依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2组:UAER 20~200 μg/min为A组,63例;UAER≥1200μg/min为B组,34例;根据血尿酸水平是否升高分为C组(59例)和D组(38例).记录比较各组病程、血尿酸(BUA)、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差异,比较血尿酸、尿微量蛋白水平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三者相关性关系.结果 四组TG、TC、LDL及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病程、UA、UAER、FBG水平及IMT均明显高于B、D组(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病程、UA、UAER、FBG水平及I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UAER与颈动脉IMT有显著性正相关,UA与UAER呈著性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病程、血UA、UREA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UA、UREA水平可用于早期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作者:付建芳;张南雁;涂艳阳;王莉;高彬;马晓菊;李晓苗;姬秋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癌钙化征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乳腺癌钙化征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83例,用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erbB-2表达,分析钙化征象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有钙化组c-erbB-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71.0%(22/31),无钙化组的阳性表达率42.3%(22/52),二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040,P=0.01).结论 乳腺癌钙化征象与c-erbB-2异常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夏占统;马捷;张丽香;贾桂静;王国红;李富兴;傅宁;臧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急诊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次碎石成功率74.4%,总成功率82.6%.碎石成功结石与失败结石平均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不同部位排石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对梗阻时间短、长径较小的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刘成山;张鹏;邵志强;郑少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头状甲状腺癌TSHR基因转录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组)中的表达,分析其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PTC和32例良性甲状腺肿瘤(对照组,包括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对两组患者手术获取的标本提取RNA后,反转录为cDNA,进行PCR检测TSHR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TSH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结果 PTC组患者中有34例(68%)TSHR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16例(32%)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21.9%)TSHR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4例(12.5%)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PTC组织TSHR基因肩动子甲基化率及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6.61和4.02,P<0.05).34例发生了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PTC患者中,有14例(41.2%)TSHRmRNA表达缺失;16例未发生甲基化的PTC患者中,2例(12.5%)发生了mRNA表达缺失,二者mRNA表达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TSHR基因mRNA在乳头状甲状腺痛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织(t=3.86,P<0.05).结论 PTC患者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而TSHR基因mRNA的表达则较良性甲状腺肿瘤降低;推测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町能与PTC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戴亚丽;蔡德鸿;陈宏;张桦;李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相关基因16SrRNA的检测

    目的 对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基因16SrRNA进行检测,了解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慢性肝脏疾病的关系.方法 (1)收集肝穿活检和手术治疗肝脏组织标本,其中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经病理证实.(2)应用PCR扩增Hp 16SrRNA基因及测定序列.结果 肝组织16S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bp;18例原发性肝癌标本检出Hp 16SrRNA基因.阳性率60.0%;14例肝硬化标本检出检出Hp 16SrRNA基因,阳性率47%;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检出Hp 16SrRNA基因.肝组织螺杆菌16SrRNA测序对比分析,与Hp16S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 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Hp感染与肝癌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仁;陈小苹;林秋雄;林炳亮;曹会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可注射骨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腔穴性骨缺损模型的建立与意义

    目的 制备可注射骨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腔穴性骨缺损模型.方法 于青山羊双侧胫骨内侧平台下制作直径1.2cm的腔穴性骨缺损,术后4、8周,通过X片观察、硬组织切片形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新评价青山羊胫骨腔穴性缺损动物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术后4、8周实验组X片观察、组织学检查均显示中国青山羊胫骨腔穴性骨缺损部无明显骨组织形成,图像分析结果示骨缺损区域成骨面积比例分别为(8.79±3.63)%、(15.41±4.21)%.结论 中国青山羊胫骨腔穴性骨缺损模型满足了可注射骨在四肢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要求.模型制作简单、可靠性强、可注射骨应用时方便、成骨局部环境与力学环境适合于临床四肢骨缺损修复研究需求.

    作者:程文俊;金丹;裴国献;郭刚;李旭;相大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上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 了解上颈椎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上颈椎损伤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在入院后早期出现误诊、漏诊,56例患者早期诊断正确.23例误、漏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纠正诊断,3例患者因延迟诊断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死亡.56例早期诊断正确的患者均治愈出院:77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有61例患者上颈椎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达79.22%.早期诊断正确组的非手术治疗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误、漏诊组(P<0.05).结论 全面的体检、早期的影像学检查可作出诊断.横韧带是否断裂是保守及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作者:曾海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