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儿童骨干骨折治疗的分析

王勃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股骨,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不同年龄股骨干骨折的三种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7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髓内针固定4例、钢板螺钉固定29例、多枚螺钉固定14例。所有骨折手术后4~8周临床愈合,6~10个月(平均8个月)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其中1例过早负重,钢板弯曲变形,再次手术10个月后骨性愈合。随访时间1~10 a (平均5 a)。结论:髓内针固定操作简单,适用于年龄偏大儿童股骨上段,钢板固定适用于中段或下段骨折,多枚螺钉固定适用于长斜形或螺旋形股骨干骨折。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药师落实用药安全分析

    作为医院,由于知识面和经验等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大限度地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本文先客观地分析本院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如滥用抗生素、理化配伍不合理、毒副作用的累加、不良反应上报淡薄以及病区药房存在的问题,然后来探讨如何从药物知识宣传、调剂发配工作、临床用药指导、不良反应检测和收集工作和拓宽业务知识等环节来落实用药的安全。

    作者:黄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ICU护士对于危重病人抬高床头依从性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ICU护士对于危重病人抬高床头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由9人组成品管圈,分析护士对于床头抬高这项护理措施依从性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2012年11至2013年4月抬高床头角度大于30度例数占调查人数的13.7%。管圈活动后2013年5~10月抬高床头角度大于30度例数占调查人数的83.3%,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运用品管圈提高了ICU护士对于危重病人抬高床头的依从性,提高全科人员团队协作精神,发挥合力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心源性脑梗死起病急骤,且脑梗死的面积较大,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在临床治疗中难度较大。对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有资料表明,溶栓治疗能促进梗死血管的再通,改善患者的血液供应。我院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阿曼古丽·合力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6例应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5-7天出院,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且疗效满意。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是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方式。

    作者:徐贵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方法:收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90例,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程序做回顾性调查分析,分析探讨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的表现有呕血、黑便、发热、出血后疼痛、血象升高、精神乏力软弱等。经过治疗及内科护理后,其中治愈37例,好转38例,未愈6例,有效人数占患者总数的92.5%,改手术治疗者4例,死亡2例。结论:正确及时的内科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整个诊治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患者预后提供了科学坚实的保障。

    作者:欧阳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对其实施急诊急救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9月-2013年09月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中毒患者平均分成A1组(观察组10例)与A2组(对照组10例)。A2组:常规急救护理;A1组:常规急救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对比A1组、A2组中毒患者焦虑评分情况以及中毒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A1组高于A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焦虑评分方面,给予护理干预后优于干预前(P<0.05)。A1组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对其实施急救护理过程中配合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指导,能够成功提高中毒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成功缓解患者临床表现的焦虑情绪,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魏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收治的324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Leep组(164例)和激光组(160例),Leep组行Leep刀手术治疗,激光组行灼烧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Leep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85%,激光组为78.13%,差异显著(p<0.05)。结论:Leep刀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宫颈病变治疗术式,其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相关费用少等优势,显著优于传统激光灼烧术。

    作者:韩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牙齿楔状缺损2种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比较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剂2种方法分别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50例患者的200颗牙齿楔状缺损分为A、B两组,每组100颗牙齿,分别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剂2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充填后1年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60例成功率为88%,制备倒凹后充填40例成功率为98%,玻璃离子直接充填70例成功率为79%,制备倒凹后充填30例成功率为100%。结论楔状缺损面光滑复合树脂硬度较高,但粘着力较差,必须制备倒凹固位,玻璃离子有一定粘着性因楔状缺损面光滑,常规修复后易脱落,好行倒凹固位。

    作者:谢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辨证施护在小儿泄泻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中医辨证施护在小儿泄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泄泻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两组患者均给予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施护,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小儿泄泻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有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吕明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的临床探究

    目的:探知影响临床血凝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了解临床诊断失误的原因,利用研究结果帮助临床诊断。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或就诊的患者做跟踪性的指标观察,并将相关项目和患者的血凝检验结果做出统计对比。结果:患者的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受到患者疾病种类、患者本身和期间的药物服用有关。结论:患者的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所以在分析患者的血凝试验结果时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等各方面因素做出对应的判断。

    作者:周爱华;崔剑;管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参加化妆品中铅、砷含量测定能力验证体会

    目的:通过参加化妆品中铅砷含量测定能力验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采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第三部分卫生检测方法中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砷,以Z比分值来评价和判定检测结果。结果:本实验室铅测定数据Z比分值为1.60,砷测定数据Z比分值为0.27,Z均≤2,二项能力验证结果均为满意。结论:在本次化妆品中铅砷含量测定能力验证活动中,通过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严格按方法要求配制试剂和操作,控制空白值等关键点,可以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董淑江;岁源;徐沛麟;陈萍;尹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临床症状以突发心动过速伴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为多见,治疗措施包括机械刺激、药物治疗、电学治疗等多种方法[1]。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8例,应用胺碘酮复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CI治疗急性心梗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病人在PCI治疗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科接诊的126例心梗病人的PCI治疗的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24例经PCI治疗及术后护理康复,仅2例死亡。结论:PCI及系统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急性心梗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孙雪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苦碟子联合黛力新治疗中青年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苦碟子联合黛力新治疗中青年脑梗死后抑郁的效果。方法:将中青年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共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调控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等治疗,观察组加用苦碟子注射液,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抗抑郁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抗抑郁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碟子治疗中青脑梗死后抑郁有效率高,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诊断甲亢性心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诊断甲亢性心脏的诊断结果。方法:选择38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心脏形态、血流动力学、心律等表现的异同。结果:两种方式检查,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形态和主要指标的变化与健康人比较,都有明显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比动态心电图诊断更详细。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甲亢性心脏的诊断率高,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爱明;陈小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期蛋白质对不同胎龄早产儿营养评估价值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且多因宫内生存条件变化而致早产,生后常有喂养困难等合并症,易发生蛋白质缺乏及血脂代谢紊乱,其早期的营养状况不但决定早产儿存活与否,而且对早产儿远期生活质量也有持久的影响。研究发现,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越低,前白蛋白是目前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敏感的指标。监测早产儿血清蛋白水平变化,对临床合理营养支持治疗及预防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薛军(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20例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频发室性早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西律;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用药前后记录心率,室性早搏数,测定QT间期离散度(QTd),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QT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x2=4.5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艳芹;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骨盆外固定支架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在骨盆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接受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并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患者的临床舒适度与感染等并发症方面研究组都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通过有效考虑患者需求进行人性化护理,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临床舒适感、预后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侯玮;刘霞;张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静脉留置针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产妇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而试验组的60例产妇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临床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在输液过程中针头滑脱于血管外,流速不畅、阻塞情况、一次穿刺成功和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针头滑脱于血管外的产妇只有1例,流速不畅、阻塞情况没有发生,而对照组中,针头滑脱于血管外的产妇有6例,速不畅、阻塞情况的产妇有7例,试验组产妇在输液过程中针头滑脱于血管外,流速不畅、阻塞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输液,可以有效地减少在输液过程中出现针头滑脱于血管外、流速不畅、阻塞情况,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产科分娩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霞;王群英;马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近年来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和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情况,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丹红注射液临床主要用于瘀血闭阻所致心脑血管疾病,更因为其保护心肌、舒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氧化和抗纤维蛋白溶解等特性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何广宏;张晓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