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江;岁源;徐沛麟;陈萍;尹艳
目的:探讨中老年痛风患者的饮食指导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2月-2012年7月共收治48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48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及饮食指导后效果满意,患者关节疼痛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出院。结论:对于中老年痛风患者要让其充分认识到痛风与饮食的关系,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正确用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萍;魏小燕;李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吴先生,男43岁农民,2003年在一次四人合抬条石时努力站起,忽感左腰腿不适,自用“麝香虎骨膏”外贴,口服“三七伤药片”一周后缓解。半月后出现腰疼伴左大腿中1/2段痛,延及左小腿后下1/3段痛,整个左小腿直至左足底麻木,多走后麻木消失,休息后再走又感觉麻木。某县医院腰椎X线摄片无明显阳性体征,后到成都某三甲医院MRI示腰3-4,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黄韧带肥厚,经腰椎牵引、推拿、理疗、针灸等多种非手术疗法医治无效。由于患者对手术顾忌很大,加之患者血糖偏高,故一直未手术治疗。2005年12月起左臀腿痛加重,因天气寒冷、劳作后加剧,现步行时痛增剧,影响行走并丧失生活能力。其痛如掣,贯臀透股,抵腘达踝,足背小趾冷麻剧痛,入夜加剧,不得入眠。
作者:翟德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36例,给予所有患者黄葵胶囊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其血浆白蛋白、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尿红细胞。结果:服用黄葵胶囊两个疗程后,患者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尿红细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炎患者黄葵胶囊治疗,不仅能升高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还能有效的降低24小时尿蛋白、降低尿红细胞,大大减少远期并发症,同时还可以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池本香;沈良儒;刘志远;沈海龙;孙苗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疗器械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诊治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的风险。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是促进临床合理用械,保证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上市后医疗器械监管提供依据、促进医疗器械产品合理使用与研发、确保公众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笔者作为基层药械监管工作者,结合近年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就基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加强监测工作的思路。
作者:李培福;宋金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小儿腹泻的综合护理措施,提高小儿腹泻护理质量。方法:分析128例小儿腹泻的综合护理过程,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中药给药护理等综合护理提高了小儿腹泻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患儿的康复。结论:在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中,综合护理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海霞;王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发病状况、影响因素和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血压的发病状况、危险因素及治疗现状、治疗影响因素,并分析总结。结果:高血压患病人数453例,占17岁以上总人口数的9.52%,男性278例,女性175例。结论: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为高峰,高血压发病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家族史,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规范,主要影响因素为不按医嘱用药、防治知识缺乏或片面、不良生活习惯等。
作者:张巧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冰马铃薯片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输液外渗患者230例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冰马铃薯片联合硫酸镁外敷,对照组予热毛巾湿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马铃薯片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疗效显著,患者感觉舒适,经济适用,值得推广。
作者:丁翠兰;徐双荣;王秋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展开临床护理干预,了解中医理论运用的优化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从2011年2月-2014年2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此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而观察组达到了100%,两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通过中医各项理论调节患者粘膜状态,让其更快恢复。
作者:孙亚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肝性脑病是影响肝病预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展至症状性肝性脑病,死亡率将达50%,轻微肝性脑病(旧称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是临床常见肝性脑病早期表现,本文就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资料来自本院2006年5月~2008年8月住院患者比较完整病例,观察血氨值及临床综合评价改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差别显著P<0.05,长期应用亚临床肝性脑病逆转,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至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9.2%,城市为51.9%,农村为48.5%[1]。因此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是我们每个医务人员的责任?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就母乳喂养对婴儿体格生长与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作一概述。
作者:谢玲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手术、放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放射性口腔炎是头颈部放疗常见的并发症,[1]。放疗时,由于放射线破坏口腔黏膜,抑制口腔腺体分泌功能,使口腔腺体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消失,出现口干、咽部干痛、口腔溃疡等症状[2]。同时,放射治疗抑制全身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可继发口腔溃疡。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白膜形成,溃疡,疼痛,进食困难,甚至影响到放射治疗的正常进行及治疗效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可分为4级;1级:黏膜充血水肿,轻度疼痛;2级: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点状溃疡及散在白膜,中度疼痛;3级: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片状溃疡及融合白膜,痛疼严重并影响进食;4级:口腔黏膜大面积溃疡,剧痛,不能进食。中医认为,放射线致病因素当属于热邪、热毒或火热之邪,放疗副反应的证候群多为热象较重,热毒伤阴,火热毒邪,耗伤津液和气血,甚则伤及肝肾。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作者:吕化伟;辛秀霞;孙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2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32例正常孕妇,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病人胎膜早破、高血压以及羊水过多、新生儿缺氧、低血糖、巨大儿等方面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有27例采取剖宫产,所占比例为84.38%,对照组仅有15例采取剖宫产,所占比例为46.8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及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予以及时治疗显得极其重要,对于降低对母儿的影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计生服务站与妇幼保健站合并模式,对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的积极作用,为今后资源整合,构建妇幼健康服务新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对霍山县计生妇幼保健总站合并23年来工作实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认为二站合并,一站服务,取长避短,优势互补,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结论:合并模式,能够实现资源整合、技术提升、服务优质、效率增强,确实提高了我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作者:叶义军;徐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我院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积极给予强心、利尿、扩管等常规治疗及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饮食运动干预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通过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评测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情绪障碍的影响。结果:老年心衰患者普遍存在情绪障碍,护理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心衰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赫男;戴付勤;张雷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根尖周片与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成像在牙周骨丧失中的检测与定位作用。方法:图像选自需进行牙周评价的患者牙片,样本共计51个测量位点,包括水平和垂直骨丧失,分别由三名检测者进行评价,主要通过测量骨丧失的线性高度、深度和宽度以及对X射线断层片上的联合骨缺损进行识别鉴定。结果:两种成像方式在定性骨缺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测量釉牙骨质界(CEJ)和牙槽脊顶(AC)间距离时两种成像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量CEJ和缺损深点间距和缺损的宽度时,两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的39颗牙中,30.8%有联合骨缺损。结论:两种测量方式在测量牙槽脊的高度时有差异,但在测量骨缺失的深度和宽度时结论相似。应用CBCT 成像方式能对颊侧和舌侧/腭侧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骨缺失的表面形态进行观察。
作者:任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体外循环术后的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压变动大,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由于血管活性药物效应强,其不良反应也强。护理工作中一旦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1]。故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需遵守安全、精确、有效、严密监测等原则。笔者所在科室对2010年8月-2014年3月3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硝酸甘油等)时,采用了如下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郝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支气管扩张往往伴随严重感染,黏痰增多,咯血等症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需要施行正确的护理治疗措施才能保证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科室在多年的工作中累积了对支气管扩张的一般护理、引流的护理、咯血时的护理和造影的护理方面的经验,对不同状态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陈玉贵;尤惠琴;高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皮纹的特异性规律。方法:选取本院脑卒中住院患者及体检健康人群,按相关标准分为脑卒中抑郁组、脑卒中组非抑郁组、正常组,运用计算机皮纹采集系统对各组患者进行皮纹采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皮纹可能存在特异性。PSD患者与脑卒中非抑郁组、健康组相比双手a-b 嵴线数的波动性不对称(FA )值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纹特异性可能对早期诊断、预判、干预PSD存在帮助。
作者:齐丹;戴艳萍;李军;陈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对小儿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了解。方法:选择3~6岁的儿童24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人,对照组不参加流感疫苗接种,观察组接种疫苗。观察12个月内两组流感发病率及观察组接种疫苗后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观察组和对照组流感发生率为9%,3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应加强宣传普及接种。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25岁-35岁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西药和中西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肺结核有良效。
作者:付西蒙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