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婷
目的:观察心内科实施双人夜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之前均是采用传统排班方式分配人力,2012年3月至今,我院在原有人力分配的基础上,实施双人夜班,对比双人夜班实施前、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双人夜班的患者满意率以及健康教育认知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人夜班实施在心内科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以及健康教育认知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肠排列术在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76例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肠排列术,对照组38例采用肠粘连松解术,比较观察两组的症状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2±0.65)h、(4.82±0.78)d和(15.96±1.1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8±0.97)h、(6.62±1.01)d和(19.54±1.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1%(P<0.05)。肠内、肠外排列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再次手术发生,两组术后肠瘘、再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波;彭建立业;吴光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重度OSAS合并HT患者应用CPAP前后血清脂联素及血压水平的变化,探讨CPAP对重度OSAS合并HT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重度OSAS合并H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降压药治疗,治疗组给予降压药及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AHI、SaO2及脂联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AHI下降,SaO2及脂联素升高(P﹤0.05)。结论:重度 OSAS患者脂联素水平降低,CPAP治疗可有效降低OSAS患者血压,提高脂联素水平,呼吸机联合降压药治疗能更好的控制血压。
作者:闫明华;卓致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6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2例进行二甲双弧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乙组32例单独使用二甲双弧。观察甲组和乙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甲组 ISI、BMI、FBG、PBG 和HbAlc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弧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祖力皮亚?努尔买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了研究分析导致急诊内科病患昏迷的各种危险因素,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急救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急诊内科进行急救的昏迷病患90例,使用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这些病患的临床资料,以及引发病患昏迷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导致病患昏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急性感染、中毒、肺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糖代谢紊乱、心脑血管意外等。通过对比发现,导致急诊内科病患昏迷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意外,严重时甚至诱发病患死亡。结论:导致急诊内科病患产生昏迷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心脑血管意外,为了提高病患急救成功率,尽早诊断、有效治疗是关键。
作者:苏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进行合理化改进,增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真正的做到服务临床的目的。方法: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了解临床用药方案、加强科室内部学习、品管圈的运用、弹性的排班等方面对本中心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结果:通过流程的改进,使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发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大作用,真正做到医-药-护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服务质量、团队的学习能力,凝聚力得到全面的提升。结论:通过对本中心工作流程的合理化改进,服务质量得到改善,受到了临床科室的好评与支持,使护理人员更多的服务患者,真正做到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病人。
作者:翟大军;景慧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一例新生儿巨大舌根囊肿合并重症肺炎出现呼吸困难和喉梗阻的抢救过程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治的一例新生儿巨大舌根囊肿的救治过程。结果:患儿经过充分准备后行手术治疗,住院9天,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囊肿压迫对呼吸造成的影响是巨大舌根囊肿患儿的护理的要点。
作者:夏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探求应对策略。方法:结合普外科工作实际,从人员到科室特点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结果:针对分析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结果:树立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风险是普外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作者:刘林香;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探讨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产程观察和护理措施,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9例在产程中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结果]给予产妇全面的心理、生理护理,严密观察,适时加强宫缩,经阴道自然分娩81例,阴道助产分娩6例,中转剖宫产2例,新生儿无窒息发生,2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发生危险。[结论]精心护理、严密观察、适当加强宫缩是子宫收缩乏力产妇产程护理的重点,同时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案求助者近一个月以来,因宝宝的降临,还有哭泣,喂养等原因引起了求助者的无所适从。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SAS和SDS测试,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主要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并辅助以放松训练,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变化。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并引导求助者重新定位自己,重建信心,从而达到咨询的目的。
作者:史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加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出科后回访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1~4月实施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患者回访工作前,清醒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4月清醒患者46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患者出科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1次回访的沟通交流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的护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内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杨丽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减少异位妊娠误诊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异位妊娠误诊宫内早孕病人18例,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8例病人均误诊为宫内早孕,而行人流或保胎,终引起宫外孕的破裂出血。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减少有误诊率。
作者:樊健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收治的41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的39例正常妊娠期产妇(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并分析应对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妊高症、羊水过多、巨大儿、剖宫产率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易诱发妊高症、巨大儿、剖宫产等不良后果。早期的诊断和控血糖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糖尿病症状,降低母婴并发症率,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邹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心源性脑梗死起病急骤,且脑梗死的面积较大,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在临床治疗中难度较大。对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有资料表明,溶栓治疗能促进梗死血管的再通,改善患者的血液供应。我院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阿曼古丽·合力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病人得到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将腹腔镜术后病人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应用疼痛评估工具数字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定,制定及实施疼痛控制流程,落实疼痛教育,进行镇痛效果评价;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和患者对疼痛护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和疼痛处理技巧方面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疼痛照顾、止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大高于对照组。结论:文字描述疼痛评定法在腹腔镜术后病人中使用,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知度,还提高了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患者得到了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闫萍丽;李琦;闫素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改良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子宫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改良非脱垂子宫阴式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改良手术组)60例,传统子宫切除术(传统手术组)40例,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情况、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2组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无伤口疼痛,肠蠕动功能恢复快,患者可以早期起床活动,早期进食,术后不容易发生肠粘连,机体功能恢复快。
作者:吴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胃管留置困难的具体原因,通过采取有效对策提高胃管留置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及对策。结果:108例患者中,71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一次成功率65.74%;多次置入24例,比例为22.22%;用辅助手法置入胃管13例,比例为12.04%;置管失败0例。置管困难原因包括生理通道异常、患者心理因素、胃管选择因素等,必须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结论: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现象,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可提高胃管留置成功率。
作者:杜道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出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板传导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起搏器的电池都有一定的寿命,当电池耗尽时要立即更换起搏器,否则会因起搏器失去功能而危及生命。随着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及人类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的超高龄患者因起搏器电池耗必须再次接受起搏器更换术或起搏器电池更换术。现将我科于2013年9月收治的一例97岁高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行心脏起搏器更换术患者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桂梅;张慧;白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两种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2012年12月~2012年12月医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病例中,抽样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而后再分别采用两种序贯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消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后半年随访调查发现,常规组患者的病症复发率远远高于实验组,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近期疗效均十分理想,但是在远期疗效方面,14d疗法却更具优势。
作者:杨均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药治疗在鼻渊患者治疗护理中的作用,指导鼻渊病人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技术。方法:将50例鼻渊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在试验组采用芳香通窍、行气活血的药物通过中药喷雾机产生热蒸汽进行中药熏鼻治疗,对照组不采用取中药熏鼻治疗,比较2组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及对中药熏药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通过患者对治疗疗效观察比较发现使用中药熏鼻治疗的病人显效率高于未使用中药熏鼻治疗的病人,通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发现使用中药熏鼻治疗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未使用中药熏鼻治疗的病人。结论:中药熏药治疗有利于鼻渊患者症状改善,减轻疾病痛苦,有利于提高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庞智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