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望梅;何琳;李涛平;游杰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孕妇下肢深静脉内径、血液流速及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孕妇血栓前状态(PT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辅助依据.方法 具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足月妊娠孕妇A组128例、健康足月妊娠孕妇B组61例及健康非孕妇女C组42例,利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3组妇女双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查,同时监测血液学指标D-D、PLT,HGB,HCT,TT,APTT,PT,FbgC值,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左/右侧股静脉(CFV)内径、左侧股浅静脉(SFV)内径显著增宽,左/右侧胴静脉(POPV)血流频谱峰值降低,HCT、D-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侧POPV内径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左/右侧CFV、左/右侧SFV、POPV、胫后静脉(PTV)内径显著增宽,左/右侧CFV血流频谱峰值、左/右侧POPV血流频谱峰值显著降低.血液学指标监测均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足月妊娠孕妇较健康非孕妇女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而具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较健康足月妊娠孕妇更易处于血栓前状态,双下肢深静脉CDU检查对PTS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作者:裘毓雯;陈翠华;汪丽萍;孙桂芹;苏桂栋;宋天蓉;黎静;李颖嘉;王辰;钟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微乳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以微乳(2.2%十二烷基硫酸钠-0.8%正辛烷-7.0%正丁醇-0.05%三氟乙酸)-0.05%三氟乙酸溶液(35:65)为流动相,色谱柱采用Hypersil BDS C18 5 μm(4.6 mm×150 mm),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 ml/min.结果 黄芩苷在0.088~0.8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RSD为3.90%(n=6).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守尧;郭友立;王秉钧;林晓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状况,了解牙周病变程度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167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及242例无冠心病的健康对照者,纳入的年龄范围为41~89岁,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吸烟、饮酒状况等一般情况,口腔检查受试者的牙周临床指数并按照临床附着丧失(CAL)程度进行分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牙周感染与冠心病间的关系.结果 数据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牙周炎患病率较高且牙周破坏程度严重,排除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牙周健康者(P<0.000,OR=23.116,38.223).结论 中、重度牙周炎可能足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书昱;靳安民;范卫华;章锦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筛查GSTM1基因SNPs位点,研究该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1270533G与鼻咽癌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用PCR方法对中国人群27个个体DNA标本进行扩增、纯化及测序,从中获得GSTM1编码区、调控区和侧翼区及部分内含子区SNP位点,所获数据进行LD分析.选择编码区多态性位点T1270533G(该位点在中国人群罕见等位基因频率为22.2%),用tetra-PrimerARMS-PCR结合测序方法对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测序共获取29个SNPs;其中13个SNPs位点之间均呈高度连锁不平衡;编码区多态性位点T1270533G的变异与鼻咽癌临床表型之间无明显关联(RR=0.170,95%CI=0.95-0.306 for homozygote TT).结论 编码区多态位点T1270533G虽然发生了碱基颠换,产生了错义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但并没有影响其解毒功能.该位点在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别很小,与中国广东地区鼻咽癌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作者:何英;周钢桥;李欣;董晓佳;姚开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病例中绒毛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好地开展优生优育工作.方法 针对11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 110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中,细胞培养成功103例,成功率为93.7%,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52例,占50.5%,并以三体型为常见.单一流产与反复流产(≥2次)的异常胚胎比例分别为29例(52.9%)与23例(42.6%),无统计学差异.自然流产胚胎中女性胚胎78例,占75.5%;染色体异常的胚胎中,女性35例,占染色体异常胚胎的67.3%,两者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对早期自然流产胚胎开展染色体检查有利于判断流产的原因,并达到针对性地指导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熊丽;刘洁;邓康;刘思平;贾蓓;吴瑞枫;钟梅;曾嵘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世界首例小儿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3岁男孩,确诊为膀胱横纹肌肉瘤,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手术包括先行腹腔镜下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切除,下腹部小切口取出标本,再行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手术成功完成.手术时间为6h,其中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部分时间约3.5 h.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中输入200 ml浓缩红细胞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双侧盆腔淋巴结各清扫6个,均为阴性,术中输尿管及尿道切缘均为阴性.患儿术后3 d恢复肠蠕动.盆腔引流管于术后7d拔除,新膀胱造瘘管于术后14 d拔除,术后25 d行经尿道膀胱造影,确定无造影剂外漏后拔除导尿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患儿拔除导尿管后1周左右基本恢复白天控尿及排尿功能.5个月后复查,提示新膀胱容量约为110ml,膀胱残余尿量约10ml,大尿流率约12ml/s.围手术期未见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无尿漏、输尿管返流及肠梗阻发生.结论 随着手术经验的丰富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患儿恢复快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小儿膀胱癌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春晓;郑少渡;许凯;李虎林;徐亚文;方平;徐啊白;陈玢屾;郭凯;林阳彦;申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探讨人类自然杀伤(NK)细胞的自然杀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PCR-SSP技术,调查和分析67例国人的KIR基因型和组合型频率.结果 在表达出16个KIR基因中,87.5%的KIR基因的频率0.35;由14个KIR功能基因组成的KIR基因组合型25个,其中仅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达到0.373,而其余频率均≤0.09.比较本文、日本人群、韩国人群和高加索人群中已报道的56个KIR基因组合型,4个民族和地区间基因组合型共享率为8.93%;本文、韩国人群和高加索人群间为5.36%;本文和高加索人群间为1.79%;28.58%为本文首先报道的基因组合型.结论 本文证实单个KIR基因多态性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在25个KIR基因组合型中,仪有以传导抑制信号为主的组合型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达到0.373(4%),远低于87.5%的单个KIR基因的频率.但是,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在四个民族和地区人群中均列第一,提示KIR基因组合型以抑制性信号通路为主是一种常态,使自身细胞不会遭受自然杀伤.研究为可能探讨改变肾移植术通过KIR基因调节NK自然杀伤作用活性的增强或抑制功能,改变终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利用的数据.
作者:付绍杰;于立新;罗敏;肖露露;王亦斌;徐健;杜传福;邓文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BX3基凶表达在乳腺癌发病过稃的作用.方法 常规提取51例液氮保存的新鲜乳腺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总RNA.将这些总RNA逆转录成eD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BX3基因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乳腺组织相比,TBX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此外,在有转移的癌组织中,TBX3基因表达比非转移的癌组织明显增强.结论 TBX3基因高表达提示其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病过程,并可能与乳腺癌转移发牛相关.
作者:陈忠华;吕光明;季天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在中国人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7.01~2008.04间就诊的184例需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不孕症妇女,采用黄体期长方案,随机分别给予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A组)和重组卵泡刺激素冻干粉制剂(B组)进行卵巢刺激,分析比较两组间用药情况、促排卵与IVF-ET结局.结果 A组rFSH总用量、前往医疗单位次数、购药和注射费用明显少于B组(P<0.05);在用药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剩余药量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用药局部红肿的比例显著少于B组(P<0.05),但用药局部瘀斑的比例明显多于B组(P<0.05).A组药物易用性和方便性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在疼痛感受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进行了更频繁的药物个体化调整(P<0.05),而其hCG日血清E2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两组hCG日内膜厚度、总获卵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卵子数量、每周期移植胚胎数以及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成熟卵子比例、优质胚胎率和胚胎着床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发生中重度OHSS的例数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 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具有高效、安全、易用、价廉和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有利于个体化COS治疗方案的实施,在临床推广中应注意合理选择和搭配制剂种类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陈雷宁;全松;李红;杨晓萍;陈思梅;张小育;林蕾;邢福祺;陈士岭;万昭君;王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56例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资料,其中腹膜后小切口精索静脉结扎96例,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60例.结果 腹膜后组6例出现并发症,腹腔镜组出现2例;两组均能提高精子活动率、改善活动力,减少精子畸形率.结论 腹膜后小切口是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手术方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手术费用低;腹腔镜下手术具有损伤小,视野清楚,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双侧精索静脉曲张者,但费用偏高,需要腹腔镜外科的训练.
作者:曾京华;罗汉宏;王鑫;刘一梅;陈丽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肝移植供受者2型肝动脉变异动脉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例肝癌患者和1例末发现肝脏疾病的健康人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自主研发的图像程序分割重建系统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然后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修饰和平滑,利用系统的力反馈设备进行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仿真手术研究.结果 重建的模型具有肝脏、肝动脉、胆道系统、胆道癌栓及肿瘤,完整的显示肝动脉分支,肝动脉类型属Ⅱ型肝动脉变异.在建立的仿真环境中,使用PHANTOM操纵仿真手术刀及仿真缝针模拟了肝移植供体带补片的腹腔干与受者腹主动脉吻合的动脉重建手术过程.结论 可视化的重建模型有助于了解动脉的空间结构总体观,有利于肝移植术前准备及动脉重建手术方案的合理选择;节省肝移植术动脉重建的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及手术并发症.
作者:方驰华;鲁朝敏;黄燕鹏;李晓锋;廖其光;程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乙型肝炎病毒抗HBc-IgM的检测试剂盒.方法 采用捕获法建立抗HBc IgM TRFIA检测试剂盒.对自制试剂盒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用自制质控品检测分析内和分析间的精密度分别为4.8~7.2%,7.5~8.6%;与抗-HBs,抗-HBc IgG和抗-HBe无交叉反应;对584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国产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对比,结果 显示自制试剂盒的灵敏度更高;300份健康者血清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cutoff值=阴性对照荧光值×3.5.结论 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可替代酶免法试剂盒.
作者:胡妮娅;董志宁;周卓龙;李明;吴英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各组2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临床症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SD、LVEDD、LVEF及血浆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磷酸肌酸(CP)配合基础心衰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杜晓红;梁飞宇;赵晓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以高糖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应用RT-PCR.免疫组化、间接免疫荧光、Westem blotting等分析技术,检测高糖刺激24、48、72、96 h,以及20 d时HKC表达CTGFmRNA及蛋白的影响,并观察以SB203580特异性阻断p38MAPK信号传导途径后上述过程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HKC的CTGF mRNA与蛋白含量极低,高糖刺激48 h后HKC表达CTGFmRNA水平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96 h时接近正常水平,但长期(20 d)高糖刺激的HKC,其表达CTGFmRNA水平稳定高于正常对照组2倍.而随高糖刺激时间的延长,HKC细胞表达CTGF蛋白水平进行性升高,长期(20 d)持续高糖刺激可使CTGF蛋白表达水平达到正常组的5倍左右.SB203580能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CTGF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结论 持续高糖刺激可以引起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CTGF显著升高,提示CTGF高表达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的重要环节,而p38MAPK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作者:汤珣;章俊;蔡德鸿;曾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噬基因Bec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50例、肝硬化30例、肝炎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Beclin1的表达.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8.00%(39/50)、26.67%(8/30)、53.33%(16/30)、10.00%(1/10),四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1,P<0.05),且Bec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存肝硬化组织、肝炎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X2=20.39,X2=5.31,X2=14.41,P<0.05);在肝炎组织表达明显高于在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X2=4.44,X2=4.12,P<0.05).结论 Beclin1异常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痛的发展密切相关,存原发性肝细胞痛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康凯夫;王晓蔚;陈小伍;谭光明;康子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交互式自动三维分割脑部肿瘤.方法 根据大后验马尔可夫随机场理论(MAP-MRF),提出基于图论的小切优化准则的三维脑肿瘤分割算法,同时结合期望大化参数估计方法(EM)来自动估计混合高斯模型的参数,实现了脑部肿瘤三维(3D)分割.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脑部肿瘤的自动三维分割,具有分割结果准确,鲁棒性好的优点.结论 本算法能够在简单交互下,完成脑部肿瘤快速,准确的三维分割.
作者:李伟;陈武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来证实哑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探讨亚低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0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其血清标本检测MBP含量.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100例,分为亚低温组50例和常温组5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及伤后不同时间采血,检测血清中MBP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期的血清MBP含量.结果 10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MBP含量测定结果证实,正常人血清MBP含量与年龄、性别无关.常温组患者伤后血清MB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亚低温组与常温组患者相比血清MB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BP在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由此我们推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腩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贾军;尹勇;钟天安;叶宇;石小峰;尹学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细鼻胃镜在经鼻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nPEG)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Introducer法.对9例连续住院需胃造瘘病人分别用普通胃镜和超细鼻胃镜经皮内镜下胃造瘘.4例nPEG患者中,3例为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其中2例张口困难,1例张口困难伴咽喉部狭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操作的时间、安全性和并发症及舒适性.并观察超细鼻胃镜在张口困难或咽喉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在本组的9例病人中,5例用普通胃镜进行了胃造瘘,4例用超细鼻胃镜胃造瘘,都取得了成功.普通内镜胃造瘘的时间平均为(17±3.5)min,而nPEG组的时间平均为(17±3.1)min.两种方法均无并发症,但npEG组患者舒适性更好.结论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造瘘更舒适安全的胃造瘘方法,特别适应于各种原因致张口困难和/或咽喉部狭窄的患者.
作者:陈学清;冯灼彬;钟亮玉;黄敏菁;卢俊勇;吴静;詹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HB-EGF在胃癌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榆测正常组织,肠化生组织,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HB-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HB-EGF仪表达于胃底腺胃壁细胞和幽门腺G细胞;在肠化生组织中,可见HB-EGF阳性染色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但表达较弱;在早期胃癌中可见表达于全层胃黏膜上皮细胞中.染色较肠化生组织重,而在进展期胃癌中强表达.结论 HB-EGF的升高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国荣;郑焱;车向明;王小强;王晓维;潘承恩;何文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69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扫描,对确诊的53例(恶性组34例,良性组13例,活动性炎性组6例)进行分析,比较T-DC(时间-密度曲线)及相应的参数值.结果 强化增值及S/A比值3组间差异显著(P<0.001),均以炎性结节高,恶性结节次之,良性结节相对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强化增值≥25Hu或S/A10%作为诊断为恶性病变的阈值,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和准确度,3组结节增强后期末次扫描消退值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增强早期和后期的组织密度变化特点,即以强化增值≥25 Hu且0 Hu≤消退值<35 Hu作为鉴别良恶件的界值,可使单用强化增值作为诊断标准的假阳性率从57.89%降至47.37%.结论 利用16层螺旋CT及其配置的灌注分析软件对肺结节进行动态增强研究,方便快捷,有助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新瑜;张雪林;张玉忠;陈斌;王建平;石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