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移植急性排斥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表达的变化

朱明德;于立新;徐健;杜传福;付绍杰;邓文锋;王亦斌

关键词:肾移植, 流式细胞术, 急性排斥, Notch1
摘要:目的 研究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0例肾移植受者按术后是否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排斥组(n=20)及无排斥组(n=2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术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时及抗排斥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的表达,观测各组的Notch1阳性淋巴细胞率,对各组各时间点间的测得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排斥组在术后排斥发生时的Notch1阳性淋巴细胞率明显高于术前(t=4.245,P=0.000),也明显高于无排斥组(t=3.839,P=0.000),抗排斥治疗后明显下降(t=3.102,P=0.004);而无排斥组术后的Notch1阳性淋巴细胞率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409);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的表达有助于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并可提示抗排斥治疗的效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运用混合插值法降低金属伪影

    目的 运用混合插值方法去除CT图像金属伪影.方法 对目前常用的线性插值、样条插值和多项式插值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利用这方法分别对基于Sheep-Logan模型的仿真结果和实际的CT扫描结果进行校正,在对这些单一插值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混合插值的新方法.即对金属植入物采用四次多项式的插值方法,条状伪影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然后再把两种插值的结果按一定权重结合起来.结果 每种插值方法各有特点,混合插值方法性能较优.结论 混合插值方法可以用于去除CT图像金属伪影.

    作者:余晓锷;李婵娟;陈武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癌中HB-EGF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HB-EGF在胃癌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榆测正常组织,肠化生组织,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HB-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HB-EGF仪表达于胃底腺胃壁细胞和幽门腺G细胞;在肠化生组织中,可见HB-EGF阳性染色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但表达较弱;在早期胃癌中可见表达于全层胃黏膜上皮细胞中.染色较肠化生组织重,而在进展期胃癌中强表达.结论 HB-EGF的升高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国荣;郑焱;车向明;王小强;王晓维;潘承恩;何文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氨磷汀对抗百草枯急性中毒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氨磷汀对抗百草枯急性中毒的作用.方法 NIH小鼠经口染毒百草枯200 mg/kg,于染毒后0、15、30、45、60、75、90、105 min和7 h分次腹腔注射20 mg/kg的氨磷汀,第2、3天(d2~d3)再每12 h一次腹腔注射氨磷汀20mg/kg,共给药13次,累计剂量260mg/kg;对照组同样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结果 氨磷汀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为(74.5±23.6)h,较生理盐水组(53.1±26.0)h明显延长(t=3.497,P=0.001<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也显示2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3<0.01).结论 氨磷汀可延长百草枯急性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

    作者:林周孟;梁玲波;李建勇;梁瑞莲;刘姗;任韵;姚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TBX3基因mRN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TBX3基凶表达在乳腺癌发病过稃的作用.方法 常规提取51例液氮保存的新鲜乳腺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总RNA.将这些总RNA逆转录成eD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BX3基因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乳腺组织相比,TBX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此外,在有转移的癌组织中,TBX3基因表达比非转移的癌组织明显增强.结论 TBX3基因高表达提示其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病过程,并可能与乳腺癌转移发牛相关.

    作者:陈忠华;吕光明;季天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乙型肝炎病毒抗HBc-IgM的检测试剂盒.方法 采用捕获法建立抗HBc IgM TRFIA检测试剂盒.对自制试剂盒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用自制质控品检测分析内和分析间的精密度分别为4.8~7.2%,7.5~8.6%;与抗-HBs,抗-HBc IgG和抗-HBe无交叉反应;对584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国产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对比,结果 显示自制试剂盒的灵敏度更高;300份健康者血清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cutoff值=阴性对照荧光值×3.5.结论 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可替代酶免法试剂盒.

    作者:胡妮娅;董志宁;周卓龙;李明;吴英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改变,研究急性脑卒中致心电异常的特点及其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脑CT确定病变部位,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异常的发生情况,并根据脑卒中的种类和部位分组观察,以了解其心电异常的特点.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异常发生率为75.89%,其中52.94%患者出现ST-T异常.急性脑卒中后病变性质和部位不同,心电异常的发生特点也不同,出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异常率高,达88.6%,缺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图异常率为67.6%(P<0.05.脑干卒中组心电异常率达85.7%,其他部位脑卒中组心电异常率为72.6%(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异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和ST-T异常,且与脑卒中的种类和部位有关.

    作者:曾展生;李忠红;张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分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钠通道亚基mRNA表达

    目的 研究急性大鼠肺泡Ⅱ型细胞钠通道各亚基的表达.方法 20只健康SD大鼠,对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进行分离、纯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ENaC三个亚单位α、β、γmRNA水平.结果 急性分离纯化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ENaC三个亚单化均有表达,其中α-业基mRNA表达强,显著高于β-和γ-业基,β-和γ-亚基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大鼠肺泡Ⅱ型细胞钠通道在DNA水平上表达以α-亚基为主,α-亚基在肺水清除中起主要作用.

    作者:周望梅;何琳;李涛平;游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A68930对新生鼠离体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激活多巴胺D1受体对延髓脑片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SPF级新生SD大鼠(0~3 d)制备离体延髓脑片标本,随机分成Ⅰ~Ⅳ组(每组n=5),以改良的Kreb's液恒温灌流,稳定记录到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根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Ⅰ组为对照组,只用Kreb's液灌注;Ⅱ~Ⅳ为实验组,分别给予1、2、5 μmol/L的多巴胺D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cis-(±)-1-(aminomethyl)-3,4-dmydro-3-phenyl-1H-2-benzopyran-5,6一diolhydrochlo-ride(A68930)持续灌流10min:观察各组改灌前以及改灌后1、3、5min时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1)给药后RRDA的呼吸周期(RC)和呼气时间(TE)随时间延长逐渐缩短,放电积分幅度(LA)逐渐增大,5 min时RC、TE和IA的变化明显:在2、5μmol/L组与用药前比较三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2μmol/L组1 min时的IA与用药前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2)随用药浓度增大RC、TE逐渐减小,而IA逐渐增大,5 μmol/L时RC、TE、IA变化明显;用2、5μmol/L的A68930灌流后,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多巴胺D1受体参与节律性呼吸的调节;多巴胺D1受体可能主要是通过缩短呼气时程增加呼吸的频率,通过增强吸气放电幅度来参与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

    作者:焦勇钢;吴敏;吴中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状况评价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状况,了解牙周病变程度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167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及242例无冠心病的健康对照者,纳入的年龄范围为41~89岁,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吸烟、饮酒状况等一般情况,口腔检查受试者的牙周临床指数并按照临床附着丧失(CAL)程度进行分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牙周感染与冠心病间的关系.结果 数据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牙周炎患病率较高且牙周破坏程度严重,排除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牙周健康者(P<0.000,OR=23.116,38.223).结论 中、重度牙周炎可能足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书昱;靳安民;范卫华;章锦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卵泡液中蛋白氧化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卵泡液中蛋白氧化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方法 测定64例因卵管性因素不孕接受IVF-ET治疗的女性患者卵泡液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研究AOPP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结果 (1)卵泡液中AOPP水平与成熟卵母细胞比例(r=-0.401,P=0.001)、受精率(r=-0.257,P=0.045)、卵裂率(r=-0.290,P=0.024)、良好胚胎形成率(r=-0.520,P=0.000)均呈显著负相关;(2)不同获卵数组之间AOP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3.851,P=0.027),其中以获卵数8~15个组AOPP水平低,获卵数<8个组高;(3)非妊娠组AOPP水平显著高于妊娠组(t=3.665,P=0.001);(4)不同年龄组AOP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5.919,P=0.000),其中年龄35岁组AOPP水平高,<30岁组低.结论 IVF-ET周期中,卵泡液中存在蛋白氧化应激现象.卵泡液中高水平的AOPP可能对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继而影响IVF结局.

    作者:宋亚丽;全松;田建伟;李红;陈思梅;邢福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Aurora-B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Aurora-B在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常规提取41例胶质瘤及11例正常脑组织中总RNA.在总RNA被逆转录成cD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Aurora-B基因mRNA在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差异;随后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验证Aurora-B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在mRNA水平,Aurora-B基因的表达在胶质瘤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后发现,Aurora-B蛋白在胶质瘤组织细胞核内呈高表达,这与mRNA表达特征相一致.结论 Aurora-B基因mRNA和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其可能是胶质瘤发病过程中的恶性标志物之一.

    作者:孙利波;付双林;罗毅男;陈儇;李文臣;葛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我院近期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65岁.主诉为间断性排尿时头痛头晕伴无痛性肉眼血尿10年,加重1个月入院.10年前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排尿时头痛、头晕伴无痛性肉眼血尿,未引起重视和注意.后来此种表现经常发生,以夏季为重,有时数天1次,有时每天1次或多次.

    作者:张勇;臧桐;孙凤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肾移植急性排斥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表达的变化

    目的 研究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0例肾移植受者按术后是否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排斥组(n=20)及无排斥组(n=2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术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时及抗排斥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的表达,观测各组的Notch1阳性淋巴细胞率,对各组各时间点间的测得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排斥组在术后排斥发生时的Notch1阳性淋巴细胞率明显高于术前(t=4.245,P=0.000),也明显高于无排斥组(t=3.839,P=0.000),抗排斥治疗后明显下降(t=3.102,P=0.004);而无排斥组术后的Notch1阳性淋巴细胞率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409);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的表达有助于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并可提示抗排斥治疗的效果.

    作者:朱明德;于立新;徐健;杜传福;付绍杰;邓文锋;王亦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GSTM1基因编码区SNP位点T1270533G与鼻咽癌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筛查GSTM1基因SNPs位点,研究该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1270533G与鼻咽癌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用PCR方法对中国人群27个个体DNA标本进行扩增、纯化及测序,从中获得GSTM1编码区、调控区和侧翼区及部分内含子区SNP位点,所获数据进行LD分析.选择编码区多态性位点T1270533G(该位点在中国人群罕见等位基因频率为22.2%),用tetra-PrimerARMS-PCR结合测序方法对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测序共获取29个SNPs;其中13个SNPs位点之间均呈高度连锁不平衡;编码区多态性位点T1270533G的变异与鼻咽癌临床表型之间无明显关联(RR=0.170,95%CI=0.95-0.306 for homozygote TT).结论 编码区多态位点T1270533G虽然发生了碱基颠换,产生了错义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但并没有影响其解毒功能.该位点在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别很小,与中国广东地区鼻咽癌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作者:何英;周钢桥;李欣;董晓佳;姚开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方法 选取行腹部纵切口的肥胖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常规方法缝合:1号丝线缝合皮下组织,1号丝线缝合皮肤;B组缝合方法:缝合前对切口适当清创,清除游离的脂肪组织,切口张力大的患者用张力线全层缝合(非褥式);切口张力不大的患者,用4号丝线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褥式缝合.术后常规换药.视切口愈合情况7~10d拆线.对比两组的缝合时间,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情况,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Fishet's精确概率法.结果 B组缝合时间短于A组,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少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手术切口适当清创、全层缝合,有利于肥胖患者切口的愈合.

    作者:周水生;梅志雄;黄敏;李小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磷酸化ERK1/2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黑质i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磷酸化ERK1/2(p-ERK1/2)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黑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PD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iNOS和P-ERK1/2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给予人参皂甙Rg1(Rg1)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行为学症状.在MPTP第5次注射后7 d,与对照组相比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丢失77%(P<0.01),中脑黑质TH蛋白印记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约75%(P<0.01);Rg1预处理后,PD小鼠行为学症状减轻,与对照组相比TH上述指标分别下降约44%和41%(P<0.01).MPTP第3次注射后1.5 h P-ERK1/2核内始见,至6 h iNOS有较高表达.Rg1预处理可显著阻抑P-ERK1/2和iNOS的表达(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P-ERK1/2和iNOS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P-ERK1/2可能通过捌控iNOS表达进而导致PD黑质DA能神经元丢失,Rg1可能阻抑此通路以保护DA能神经元.

    作者:石冲;张宇新;张作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Tiam-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Tiam-1蛋白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不同临床分期人鼻咽癌组织、2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症组织以及6例裸鼠人鼻咽癌转移细胞株模型标本中Ti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Tiam-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3.33%高于慢性炎症组36.67%(X2=-20.429,P=-0.001);Tiam-1蛋白在鼻咽癌组的平均表达得分(2.9167±1.3057)高于鼻咽粘膜慢性炎组(0.7000±0.9234)(t=7.0162,P=0.0000).Tiam-1蛋白表达在临床T分期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F=2.36,P=0.0811),在有无淋巴结和器官转移的肿瘤组织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具有转移特性的人源性鼻咽癌细胞株裸鼠模型肿瘤组织中Tiam-1蛋白均呈高表达.结论 Tiam-1与鼻咽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提示Tiam-1蛋白可能是鼻咽癌的重要促侵袭转移因子.

    作者:张香梅;金贺;陈娟芝;于丽娜;李余发;丁彦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31Ⅰ-Rituximab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131Ⅰ标记的Rituximab对CD20表达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为放射免疫导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IODO-GEN法对Rituximab进行131Ⅰ标记,以MTT比色法测定131Ⅰ-Rituximab、131Ⅰ和Rituximab对Raji细胞的剂量效应曲线,并根据剂量效应曲线选取合适的剂量,以131Ⅰ-Rimximab、131Ⅰ及Rituximab作用于CD20阳性的Ramos RA-1细胞、Raji细胞以及CD20阴性的Molt-4细胞,根据细胞存活率的变化,评价131Ⅰ-Rituximab、131Ⅰ及Rituximab对上述细胞的杀伤作用.Gimesa染色观察核分裂指数(MI值)等指标评价131Ⅰ-Rituximab对Raji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131Ⅰ-Rituximab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选取60μCi/ml作为疗效实验的作用剂量,131Ⅰ-Rituximab组的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Rituximab组(P<0.05).Raji细胞在131Ⅰ-Rimximab、131Ⅰ、Rituximab作用96h后的细胞抑制率,与同等条件下的Ramos(RA-1)细胞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等条件下的Molt-4细胞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④131Ⅰ-Rituximab的MI值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131Ⅰ-Rituximab可特异性杀伤CD20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为放射免疫治疗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提供可能性.

    作者:魏莉;罗荣城;张军一;严晓;吕成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同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药敏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各种创面细菌菌种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为亚热带地区临床控制创面感染、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等4个外科科室265例感染创面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烧伤科创面感染以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39%);其次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为20%).普外科和泌尿外科都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分别占37%和64%);创伤科创面感染各种菌都可见到,且其比例大致相当(10%左右).结论 (1)烧伤科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在早期足量抗生素的应用下得到有效控制,但条件致病菌(尤其是不动杆菌和变形杆菌)却在这种环境中得以生存.(2)烧伤科常见条件致病菌一般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部分细菌产生了耐药菌株,有些甚至产生了全耐药菌株.(3)普外科和泌尿外科创面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创伤科则是各种细菌均有感染,且比例相当.

    作者:王震;荣新洲;张涛;刘立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足月妊娠孕妇下肢深静脉血管及血流频谱变化的超声研究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孕妇下肢深静脉内径、血液流速及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孕妇血栓前状态(PT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辅助依据.方法 具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足月妊娠孕妇A组128例、健康足月妊娠孕妇B组61例及健康非孕妇女C组42例,利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3组妇女双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查,同时监测血液学指标D-D、PLT,HGB,HCT,TT,APTT,PT,FbgC值,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左/右侧股静脉(CFV)内径、左侧股浅静脉(SFV)内径显著增宽,左/右侧胴静脉(POPV)血流频谱峰值降低,HCT、D-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侧POPV内径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左/右侧CFV、左/右侧SFV、POPV、胫后静脉(PTV)内径显著增宽,左/右侧CFV血流频谱峰值、左/右侧POPV血流频谱峰值显著降低.血液学指标监测均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足月妊娠孕妇较健康非孕妇女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而具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较健康足月妊娠孕妇更易处于血栓前状态,双下肢深静脉CDU检查对PTS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作者:裘毓雯;陈翠华;汪丽萍;孙桂芹;苏桂栋;宋天蓉;黎静;李颖嘉;王辰;钟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