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德;于立新;徐健;杜传福;付绍杰;邓文锋;王亦斌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耐药的初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分成肺部念珠菌感染病例组和非念珠菌感染对照组,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在研究病人中,有50例(占43.9%)发生肺部念珠菌感染,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2种以上基础病(OR=4.758,P=0.009)、频繁更换抗生素(OR=6.128,P=0.001)、血白蛋白低于25 g(OR=15.829,P=0.011)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防性抗真菌治疗(OR=0.062,P=0.012)则是感染的保护因素.耐药分析显示白色念珠菌对大多数抗真菌药物敏感(100.0%),而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50.0%)、伊曲康唑耐药率(38.5%)较高.结论 患者的基础情况差及频繁更换抗生素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念珠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对其耐药性的分析有助于肺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治.
作者:瞿嵘;蔡绍曦;佟万成;孟莹;卢健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兔尿道脱细胞基质(UAMG),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其修复兔尿道缺损的效果.方法 制备兔UAMG,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结构特点.将体外培养的兔膀胱平滑肌细胞与UAMG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生长增殖情况.MTT法检测UAMG材料浸提液对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毒性.将UAMG植入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取24只雄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手术切除2 cm尿道缺损,应用UAMG修复;对照组切除2 cm尿道缺损后即关闭切口依靠尿道自体组织再生修复缺损.实验兔分别在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兔UAMG为胶原纤维网状结构,无细胞残留.兔膀胱平滑肌细胞能够在UAMG表面正常生长,细胞形态良好.UAMG材料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或1级,皮下植入实验中动物无异常反应,材料能在体内逐渐降解,生物相容性好.UAMG修复兔尿道缺损后12周,修复区再生出结构完整的新尿道组织,与正常兔尿道组织近似.结论 UAM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诱导尿道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再生,可以作为尿道修复重建的替代材料.
作者:韩平;宋超;杨宇如;魏强;李虹;王坤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部分血运重建对超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37例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均为多支血管病变,仅对可能的罪犯血管实施PCI术.结果 病变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率2.7%,其余病人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超高龄冠心病患者采取部分血运重建的介入治疗策略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应积极关注患者的心、肾功能状态.
作者:张稳柱;宋明才;梁嘉永;李健豪;雷汉东;陈国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HB-EGF在胃癌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榆测正常组织,肠化生组织,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HB-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HB-EGF仪表达于胃底腺胃壁细胞和幽门腺G细胞;在肠化生组织中,可见HB-EGF阳性染色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但表达较弱;在早期胃癌中可见表达于全层胃黏膜上皮细胞中.染色较肠化生组织重,而在进展期胃癌中强表达.结论 HB-EGF的升高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国荣;郑焱;车向明;王小强;王晓维;潘承恩;何文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能够可靠地评价实验性脑梗死范围的定量神经功能检测方法.材料与方法 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49只7~9周龄雄性SD大鼠接受大脑中动脉1 h栓塞手术(n=40)或假手术(n=9),手术前和术后第1,3,7,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定量检测(加速转轮试验和贴纸去除试验).术后14 d处死动物,腩组织行HE染色,用Winroof图象分析软件分析计算梗死病变面积(间接法),分析不同病变面积的实验动物之间神经功能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病变面积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据梗死面积,大脑中动脉线栓的大鼠可分为两组:(1)皮层+基底节梗死组(n=18),梗死面积(68.56±12.54%);(2)基底节梗死组(n=22),梗死面积(12.45±9.06)%.两组间的改良贴纸去除试验和加速转轮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面积与术后1 d的神经功能检测结果之间呈相关关系.结论 神经功能定量检测指标可以可靠地评价和预测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的梗死面积及严重程度,这些试验可用于实验性脑梗死治疗研究中样本的分层.
作者:管玉青;陆兵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各种创面细菌菌种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为亚热带地区临床控制创面感染、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等4个外科科室265例感染创面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烧伤科创面感染以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39%);其次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为20%).普外科和泌尿外科都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分别占37%和64%);创伤科创面感染各种菌都可见到,且其比例大致相当(10%左右).结论 (1)烧伤科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在早期足量抗生素的应用下得到有效控制,但条件致病菌(尤其是不动杆菌和变形杆菌)却在这种环境中得以生存.(2)烧伤科常见条件致病菌一般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部分细菌产生了耐药菌株,有些甚至产生了全耐药菌株.(3)普外科和泌尿外科创面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创伤科则是各种细菌均有感染,且比例相当.
作者:王震;荣新洲;张涛;刘立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在中国人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7.01~2008.04间就诊的184例需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不孕症妇女,采用黄体期长方案,随机分别给予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A组)和重组卵泡刺激素冻干粉制剂(B组)进行卵巢刺激,分析比较两组间用药情况、促排卵与IVF-ET结局.结果 A组rFSH总用量、前往医疗单位次数、购药和注射费用明显少于B组(P<0.05);在用药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剩余药量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用药局部红肿的比例显著少于B组(P<0.05),但用药局部瘀斑的比例明显多于B组(P<0.05).A组药物易用性和方便性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在疼痛感受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进行了更频繁的药物个体化调整(P<0.05),而其hCG日血清E2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两组hCG日内膜厚度、总获卵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卵子数量、每周期移植胚胎数以及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成熟卵子比例、优质胚胎率和胚胎着床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发生中重度OHSS的例数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 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具有高效、安全、易用、价廉和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有利于个体化COS治疗方案的实施,在临床推广中应注意合理选择和搭配制剂种类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陈雷宁;全松;李红;杨晓萍;陈思梅;张小育;林蕾;邢福祺;陈士岭;万昭君;王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与2型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技术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结果 ①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且大量蛋白尿组较微量蛋白尿组表达率降低更明显(P<0.05).③病程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UAER分级的等级变量与CD4+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CD4+CD25+Foxp3+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徐静;苏鸿莉;王俊宏;张春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筛查GSTM1基因SNPs位点,研究该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1270533G与鼻咽癌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用PCR方法对中国人群27个个体DNA标本进行扩增、纯化及测序,从中获得GSTM1编码区、调控区和侧翼区及部分内含子区SNP位点,所获数据进行LD分析.选择编码区多态性位点T1270533G(该位点在中国人群罕见等位基因频率为22.2%),用tetra-PrimerARMS-PCR结合测序方法对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测序共获取29个SNPs;其中13个SNPs位点之间均呈高度连锁不平衡;编码区多态性位点T1270533G的变异与鼻咽癌临床表型之间无明显关联(RR=0.170,95%CI=0.95-0.306 for homozygote TT).结论 编码区多态位点T1270533G虽然发生了碱基颠换,产生了错义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但并没有影响其解毒功能.该位点在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别很小,与中国广东地区鼻咽癌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作者:何英;周钢桥;李欣;董晓佳;姚开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多表位HBVDNA疫苗(PVAX-HS)的中试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分批补料发酵方式,碱裂解结合超滤浓缩,三步柱层析制备DNA疫苗,并对终产品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结果 分批补料发酵获得生物量50~60g/L,质粒终产量约为1.0 mg/g菌体,符合药用DNA疫苗质量标准.结论 建立了质量稳定的PVAX-HS中试制备工艺,符合规模化生产要求.
作者:郭妍;惠长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激活多巴胺D1受体对延髓脑片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SPF级新生SD大鼠(0~3 d)制备离体延髓脑片标本,随机分成Ⅰ~Ⅳ组(每组n=5),以改良的Kreb's液恒温灌流,稳定记录到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根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Ⅰ组为对照组,只用Kreb's液灌注;Ⅱ~Ⅳ为实验组,分别给予1、2、5 μmol/L的多巴胺D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cis-(±)-1-(aminomethyl)-3,4-dmydro-3-phenyl-1H-2-benzopyran-5,6一diolhydrochlo-ride(A68930)持续灌流10min:观察各组改灌前以及改灌后1、3、5min时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1)给药后RRDA的呼吸周期(RC)和呼气时间(TE)随时间延长逐渐缩短,放电积分幅度(LA)逐渐增大,5 min时RC、TE和IA的变化明显:在2、5μmol/L组与用药前比较三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2μmol/L组1 min时的IA与用药前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2)随用药浓度增大RC、TE逐渐减小,而IA逐渐增大,5 μmol/L时RC、TE、IA变化明显;用2、5μmol/L的A68930灌流后,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多巴胺D1受体参与节律性呼吸的调节;多巴胺D1受体可能主要是通过缩短呼气时程增加呼吸的频率,通过增强吸气放电幅度来参与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
作者:焦勇钢;吴敏;吴中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磷酸化ERK1/2(p-ERK1/2)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黑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PD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iNOS和P-ERK1/2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给予人参皂甙Rg1(Rg1)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行为学症状.在MPTP第5次注射后7 d,与对照组相比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丢失77%(P<0.01),中脑黑质TH蛋白印记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约75%(P<0.01);Rg1预处理后,PD小鼠行为学症状减轻,与对照组相比TH上述指标分别下降约44%和41%(P<0.01).MPTP第3次注射后1.5 h P-ERK1/2核内始见,至6 h iNOS有较高表达.Rg1预处理可显著阻抑P-ERK1/2和iNOS的表达(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P-ERK1/2和iNOS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P-ERK1/2可能通过捌控iNOS表达进而导致PD黑质DA能神经元丢失,Rg1可能阻抑此通路以保护DA能神经元.
作者:石冲;张宇新;张作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存活素(survivin)和COX-2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和COX-2在39例骨巨细胞瘤和4例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urvivin和COX-2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P<0.01),且分别与Jaffe病理分级存在正相关(P<0.01).两者表达具有中度的一致性.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段截除加植骨术明显降低骨巨细胞瘤复发率,survivin、COX-2都不是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urvivin和COX-2可能参与了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但不能反映其预后.
作者:罗斯敏;刘仁德;李文锐;侯景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南海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639例符合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方法监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 639例患者病原体检测阳性共有385例.共获得致病菌441株,其中榆测出单一病原体感染为332例,2种混合感染52例,3种混合感染仅2例.结论 南海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因此经验治疗应选用大环内酯类、新喹诺酮类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作者:易锦发;孟要武;林惠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BX3基凶表达在乳腺癌发病过稃的作用.方法 常规提取51例液氮保存的新鲜乳腺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总RNA.将这些总RNA逆转录成eD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BX3基因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乳腺组织相比,TBX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此外,在有转移的癌组织中,TBX3基因表达比非转移的癌组织明显增强.结论 TBX3基因高表达提示其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病过程,并可能与乳腺癌转移发牛相关.
作者:陈忠华;吕光明;季天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院近期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65岁.主诉为间断性排尿时头痛头晕伴无痛性肉眼血尿10年,加重1个月入院.10年前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排尿时头痛、头晕伴无痛性肉眼血尿,未引起重视和注意.后来此种表现经常发生,以夏季为重,有时数天1次,有时每天1次或多次.
作者:张勇;臧桐;孙凤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0例肾移植受者按术后是否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排斥组(n=20)及无排斥组(n=2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术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时及抗排斥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的表达,观测各组的Notch1阳性淋巴细胞率,对各组各时间点间的测得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排斥组在术后排斥发生时的Notch1阳性淋巴细胞率明显高于术前(t=4.245,P=0.000),也明显高于无排斥组(t=3.839,P=0.000),抗排斥治疗后明显下降(t=3.102,P=0.004);而无排斥组术后的Notch1阳性淋巴细胞率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409);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Notch1的表达有助于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并可提示抗排斥治疗的效果.
作者:朱明德;于立新;徐健;杜传福;付绍杰;邓文锋;王亦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包含人Na+、K+-ATPaseα1亚单位M1~M2膜外区的多肽片断(HES1衍生物),是否具有与哇巴因结合的能力.方法 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进行多肽合成,产物经HPLC纯化,并进行质谱分析.然后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法检测其与哇巴因的结合能力.结果 人Na+、K+-ATPase HES1衍生物与3H-哇巴因具有一定的结合能力.3H-ouabain与Na+,K+.ATPase HES1衍生物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为24.58 nmol·L-1,受体密度为492.43 fmol·mg-1蛋白.IC50=3.078×10-7mol·L-1.结论 人Na+、K+-ATPase HES1衍生物具有与哇巴因结合的活性,为其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明娟;杨军;朱参战;段宗明;牛小麟;王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IPL)对大鼠皮肤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光子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15只SD大鼠,每只选3个部位用强脉冲光照射,采用同一照射参数,能量密度34 J/cm2,分为3个脉冲,脉宽各为4、5、6 ms,脉冲延时为20 ms及25 ms.照射后第1、3、5、7、15、30天分别于治疗及诈治疗部位切取皮肤样本.原位杂交检测,观察.结果 照射部位第1天皮肤表皮、真皮细胞均呈阳性染色,第7天达高峰,第15天染色渐弱,第30天只有真皮细胞呈弱阳性染色,非治疗部位染色阴性.结论 强脉冲光照射皮肤后可引起TGF-β1mRNA表达的增加,提示TGF-β1在光子嫩肤过程中对皮肤的重塑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明利;柳大烈;袁强;杜本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56例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资料,其中腹膜后小切口精索静脉结扎96例,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60例.结果 腹膜后组6例出现并发症,腹腔镜组出现2例;两组均能提高精子活动率、改善活动力,减少精子畸形率.结论 腹膜后小切口是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手术方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手术费用低;腹腔镜下手术具有损伤小,视野清楚,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双侧精索静脉曲张者,但费用偏高,需要腹腔镜外科的训练.
作者:曾京华;罗汉宏;王鑫;刘一梅;陈丽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