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徐静;苏鸿莉;王俊宏;张春虹

关键词: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与2型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技术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结果 ①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且大量蛋白尿组较微量蛋白尿组表达率降低更明显(P<0.05).③病程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UAER分级的等级变量与CD4+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CD4+CD25+Foxp3+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6层螺旋CT对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动态增强研究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69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扫描,对确诊的53例(恶性组34例,良性组13例,活动性炎性组6例)进行分析,比较T-DC(时间-密度曲线)及相应的参数值.结果 强化增值及S/A比值3组间差异显著(P<0.001),均以炎性结节高,恶性结节次之,良性结节相对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强化增值≥25Hu或S/A10%作为诊断为恶性病变的阈值,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和准确度,3组结节增强后期末次扫描消退值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增强早期和后期的组织密度变化特点,即以强化增值≥25 Hu且0 Hu≤消退值<35 Hu作为鉴别良恶件的界值,可使单用强化增值作为诊断标准的假阳性率从57.89%降至47.37%.结论 利用16层螺旋CT及其配置的灌注分析软件对肺结节进行动态增强研究,方便快捷,有助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新瑜;张雪林;张玉忠;陈斌;王建平;石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对人肝癌细胞及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凶系统CDglyTK对人肝癌细胞及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用腺病毒AdKDR-CDglyTK感染表达KDR的BEL-7402、HUVEC细胞和不表达KDR的HepG2细胞,观察其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检测重组腺病毒及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及GCV处理,MTT法检测该系统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和旁观者效应.结果 以感染复数MOI为100的腺病毒AdKDR-CDglyTK分别感染各细胞株,重组腺病毒对三种细胞具有相似的感染效率.RT-PCR检测发现,重组腺病毒及感染AdKDR-CDglyT的三种细胞均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感染腺病毒的BEL-7402、HUVEC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HepG2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0.001).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系统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系统CDglyTK对肝癌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特异性的杀伤作用.

    作者:杨六成;黄宗海;孔恒;李强;陈飞;俞金龙;厉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仿真手术在肝移植2型肝动脉变异动脉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肝移植供受者2型肝动脉变异动脉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例肝癌患者和1例末发现肝脏疾病的健康人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自主研发的图像程序分割重建系统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然后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修饰和平滑,利用系统的力反馈设备进行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仿真手术研究.结果 重建的模型具有肝脏、肝动脉、胆道系统、胆道癌栓及肿瘤,完整的显示肝动脉分支,肝动脉类型属Ⅱ型肝动脉变异.在建立的仿真环境中,使用PHANTOM操纵仿真手术刀及仿真缝针模拟了肝移植供体带补片的腹腔干与受者腹主动脉吻合的动脉重建手术过程.结论 可视化的重建模型有助于了解动脉的空间结构总体观,有利于肝移植术前准备及动脉重建手术方案的合理选择;节省肝移植术动脉重建的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及手术并发症.

    作者:方驰华;鲁朝敏;黄燕鹏;李晓锋;廖其光;程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A68930对新生鼠离体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激活多巴胺D1受体对延髓脑片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SPF级新生SD大鼠(0~3 d)制备离体延髓脑片标本,随机分成Ⅰ~Ⅳ组(每组n=5),以改良的Kreb's液恒温灌流,稳定记录到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根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Ⅰ组为对照组,只用Kreb's液灌注;Ⅱ~Ⅳ为实验组,分别给予1、2、5 μmol/L的多巴胺D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cis-(±)-1-(aminomethyl)-3,4-dmydro-3-phenyl-1H-2-benzopyran-5,6一diolhydrochlo-ride(A68930)持续灌流10min:观察各组改灌前以及改灌后1、3、5min时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1)给药后RRDA的呼吸周期(RC)和呼气时间(TE)随时间延长逐渐缩短,放电积分幅度(LA)逐渐增大,5 min时RC、TE和IA的变化明显:在2、5μmol/L组与用药前比较三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2μmol/L组1 min时的IA与用药前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2)随用药浓度增大RC、TE逐渐减小,而IA逐渐增大,5 μmol/L时RC、TE、IA变化明显;用2、5μmol/L的A68930灌流后,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多巴胺D1受体参与节律性呼吸的调节;多巴胺D1受体可能主要是通过缩短呼气时程增加呼吸的频率,通过增强吸气放电幅度来参与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

    作者:焦勇钢;吴敏;吴中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状况评价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状况,了解牙周病变程度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167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及242例无冠心病的健康对照者,纳入的年龄范围为41~89岁,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吸烟、饮酒状况等一般情况,口腔检查受试者的牙周临床指数并按照临床附着丧失(CAL)程度进行分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牙周感染与冠心病间的关系.结果 数据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牙周炎患病率较高且牙周破坏程度严重,排除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牙周健康者(P<0.000,OR=23.116,38.223).结论 中、重度牙周炎可能足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书昱;靳安民;范卫华;章锦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磷酸肌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各组2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临床症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SD、LVEDD、LVEF及血浆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磷酸肌酸(CP)配合基础心衰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杜晓红;梁飞宇;赵晓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全聋(附243例报告)

    目的 总结243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和听觉语言康复效果.方法 介绍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术前评估:主要包括听力学评估、影像学评估和智力心理评估.手术方法介绍了不同型号人工耳蜗插入电极的要领,特别强调了24R(Contuor Advance)型植入电极时,不要主动向外拔金属丝.术后评估:采用声场啭音听阈测定及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 243例病人术后6个月用声场测听啭音语言频率平均听阚达到25~35 dB(nHE),平均(27.4±4.8)dB.开机后1年的开放词表言语分辨率平均达到87.7%.其中成人语后聋病人术后Mapping后全部能听到家人叫他名字.经2个月3~5次调试,声场测听阈在28.1±5.4dB,非限定词表(Open set)言语测听,识别率达82%~93%,平均91.6%.学龄前的语前聋儿童,开机后1~2个月,声场测听都能达到30 dB(nHL)或更佳.经过1年以上语训,测定63名可合作儿童的限定词表(Close set)言语测听,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88.6%,非限定词表(Open set)言语测听,识别率平均达83.7%.7岁以上语前聋的儿童,开机后12个月测定26例合作语前聋儿童的Close set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81.6%,Open set言语识别率平均达78.2%.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全聋患者的佳选择.对语前聋患者而言,植人年龄好在7岁前.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语言康复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医生和聋康老师的共同努力.

    作者:郭梦和;钱宇虹;陈浩;李永贺;周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CTGF的影响及P38MAPK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以高糖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应用RT-PCR.免疫组化、间接免疫荧光、Westem blotting等分析技术,检测高糖刺激24、48、72、96 h,以及20 d时HKC表达CTGFmRNA及蛋白的影响,并观察以SB203580特异性阻断p38MAPK信号传导途径后上述过程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HKC的CTGF mRNA与蛋白含量极低,高糖刺激48 h后HKC表达CTGFmRNA水平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96 h时接近正常水平,但长期(20 d)高糖刺激的HKC,其表达CTGFmRNA水平稳定高于正常对照组2倍.而随高糖刺激时间的延长,HKC细胞表达CTGF蛋白水平进行性升高,长期(20 d)持续高糖刺激可使CTGF蛋白表达水平达到正常组的5倍左右.SB203580能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CTGF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结论 持续高糖刺激可以引起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CTGF显著升高,提示CTGF高表达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的重要环节,而p38MAPK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作者:汤珣;章俊;蔡德鸿;曾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Na+、K+-ATPaseα1亚单位M1~M2膜外区片段结合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包含人Na+、K+-ATPaseα1亚单位M1~M2膜外区的多肽片断(HES1衍生物),是否具有与哇巴因结合的能力.方法 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进行多肽合成,产物经HPLC纯化,并进行质谱分析.然后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法检测其与哇巴因的结合能力.结果 人Na+、K+-ATPase HES1衍生物与3H-哇巴因具有一定的结合能力.3H-ouabain与Na+,K+.ATPase HES1衍生物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为24.58 nmol·L-1,受体密度为492.43 fmol·mg-1蛋白.IC50=3.078×10-7mol·L-1.结论 人Na+、K+-ATPase HES1衍生物具有与哇巴因结合的活性,为其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明娟;杨军;朱参战;段宗明;牛小麟;王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改良神经功能检测评价实验性脑梗死病变的范围

    目的 探讨能够可靠地评价实验性脑梗死范围的定量神经功能检测方法.材料与方法 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49只7~9周龄雄性SD大鼠接受大脑中动脉1 h栓塞手术(n=40)或假手术(n=9),手术前和术后第1,3,7,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定量检测(加速转轮试验和贴纸去除试验).术后14 d处死动物,腩组织行HE染色,用Winroof图象分析软件分析计算梗死病变面积(间接法),分析不同病变面积的实验动物之间神经功能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病变面积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据梗死面积,大脑中动脉线栓的大鼠可分为两组:(1)皮层+基底节梗死组(n=18),梗死面积(68.56±12.54%);(2)基底节梗死组(n=22),梗死面积(12.45±9.06)%.两组间的改良贴纸去除试验和加速转轮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面积与术后1 d的神经功能检测结果之间呈相关关系.结论 神经功能定量检测指标可以可靠地评价和预测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的梗死面积及严重程度,这些试验可用于实验性脑梗死治疗研究中样本的分层.

    作者:管玉青;陆兵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磷酸化ERK1/2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黑质i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磷酸化ERK1/2(p-ERK1/2)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黑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PD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iNOS和P-ERK1/2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给予人参皂甙Rg1(Rg1)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行为学症状.在MPTP第5次注射后7 d,与对照组相比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丢失77%(P<0.01),中脑黑质TH蛋白印记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约75%(P<0.01);Rg1预处理后,PD小鼠行为学症状减轻,与对照组相比TH上述指标分别下降约44%和41%(P<0.01).MPTP第3次注射后1.5 h P-ERK1/2核内始见,至6 h iNOS有较高表达.Rg1预处理可显著阻抑P-ERK1/2和iNOS的表达(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P-ERK1/2和iNOS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P-ERK1/2可能通过捌控iNOS表达进而导致PD黑质DA能神经元丢失,Rg1可能阻抑此通路以保护DA能神经元.

    作者:石冲;张宇新;张作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亚低温治疗对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来证实哑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探讨亚低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0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其血清标本检测MBP含量.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100例,分为亚低温组50例和常温组5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及伤后不同时间采血,检测血清中MBP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期的血清MBP含量.结果 10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MBP含量测定结果证实,正常人血清MBP含量与年龄、性别无关.常温组患者伤后血清MB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亚低温组与常温组患者相比血清MB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BP在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由此我们推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腩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贾军;尹勇;钟天安;叶宇;石小峰;尹学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NK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受体KIR基因的分析

    目的 为了探讨人类自然杀伤(NK)细胞的自然杀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PCR-SSP技术,调查和分析67例国人的KIR基因型和组合型频率.结果 在表达出16个KIR基因中,87.5%的KIR基因的频率0.35;由14个KIR功能基因组成的KIR基因组合型25个,其中仅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达到0.373,而其余频率均≤0.09.比较本文、日本人群、韩国人群和高加索人群中已报道的56个KIR基因组合型,4个民族和地区间基因组合型共享率为8.93%;本文、韩国人群和高加索人群间为5.36%;本文和高加索人群间为1.79%;28.58%为本文首先报道的基因组合型.结论 本文证实单个KIR基因多态性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在25个KIR基因组合型中,仪有以传导抑制信号为主的组合型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达到0.373(4%),远低于87.5%的单个KIR基因的频率.但是,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在四个民族和地区人群中均列第一,提示KIR基因组合型以抑制性信号通路为主是一种常态,使自身细胞不会遭受自然杀伤.研究为可能探讨改变肾移植术通过KIR基因调节NK自然杀伤作用活性的增强或抑制功能,改变终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利用的数据.

    作者:付绍杰;于立新;罗敏;肖露露;王亦斌;徐健;杜传福;邓文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基于图论的交互式脑部肿瘤MRI自动三维分割

    目的 交互式自动三维分割脑部肿瘤.方法 根据大后验马尔可夫随机场理论(MAP-MRF),提出基于图论的小切优化准则的三维脑肿瘤分割算法,同时结合期望大化参数估计方法(EM)来自动估计混合高斯模型的参数,实现了脑部肿瘤三维(3D)分割.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脑部肿瘤的自动三维分割,具有分割结果准确,鲁棒性好的优点.结论 本算法能够在简单交互下,完成脑部肿瘤快速,准确的三维分割.

    作者:李伟;陈武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我院近期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65岁.主诉为间断性排尿时头痛头晕伴无痛性肉眼血尿10年,加重1个月入院.10年前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排尿时头痛、头晕伴无痛性肉眼血尿,未引起重视和注意.后来此种表现经常发生,以夏季为重,有时数天1次,有时每天1次或多次.

    作者:张勇;臧桐;孙凤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耐药的初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分成肺部念珠菌感染病例组和非念珠菌感染对照组,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在研究病人中,有50例(占43.9%)发生肺部念珠菌感染,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2种以上基础病(OR=4.758,P=0.009)、频繁更换抗生素(OR=6.128,P=0.001)、血白蛋白低于25 g(OR=15.829,P=0.011)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防性抗真菌治疗(OR=0.062,P=0.012)则是感染的保护因素.耐药分析显示白色念珠菌对大多数抗真菌药物敏感(100.0%),而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50.0%)、伊曲康唑耐药率(38.5%)较高.结论 患者的基础情况差及频繁更换抗生素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念珠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对其耐药性的分析有助于肺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治.

    作者:瞿嵘;蔡绍曦;佟万成;孟莹;卢健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VEGF及其主要受体Flk-1/KD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不同肿瘤在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表达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特性.结果 恶性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微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VEGF在乳腺癌性上皮细胞及癌周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Flk-1/KDR在乳腺恶性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VEGF及Flk-1/KDR尤其在癌灶边缘呈强阳性表达,良性组几乎不表达(P<0.05).结论 VEGF是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

    作者:李颖嘉;文戈;王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方法 选取行腹部纵切口的肥胖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常规方法缝合:1号丝线缝合皮下组织,1号丝线缝合皮肤;B组缝合方法:缝合前对切口适当清创,清除游离的脂肪组织,切口张力大的患者用张力线全层缝合(非褥式);切口张力不大的患者,用4号丝线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褥式缝合.术后常规换药.视切口愈合情况7~10d拆线.对比两组的缝合时间,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情况,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Fishet's精确概率法.结果 B组缝合时间短于A组,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少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手术切口适当清创、全层缝合,有利于肥胖患者切口的愈合.

    作者:周水生;梅志雄;黄敏;李小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ARDS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是否院内死亡将人选病例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选取其确诊ARDS 24h内的年龄、性别及血气分析结果等25项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检验和因子主成分分析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同归分析.结果 140例入选病例中,死亡组93例,年龄(48.45±16.88)岁;生存组47例,年龄(41.30±13.86)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的年龄、总住院时间、P(A-aO2)、pH、Glasscow昏迷评分、氧合指数、肺野数目、肺外衰竭器官、血糖水平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显示:年龄、pH、Glasscow昏迷评分、氧合指数、肺野数目、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六个因素是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综合评价患者病史.加强监测对ARDS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卢树标;蔡绍曦;张超;赵海金;佟万成;吴碧彤;刘涓涓;叶文慧;陈晓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运用混合插值法降低金属伪影

    目的 运用混合插值方法去除CT图像金属伪影.方法 对目前常用的线性插值、样条插值和多项式插值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利用这方法分别对基于Sheep-Logan模型的仿真结果和实际的CT扫描结果进行校正,在对这些单一插值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混合插值的新方法.即对金属植入物采用四次多项式的插值方法,条状伪影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然后再把两种插值的结果按一定权重结合起来.结果 每种插值方法各有特点,混合插值方法性能较优.结论 混合插值方法可以用于去除CT图像金属伪影.

    作者:余晓锷;李婵娟;陈武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