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形态蛋白-7对糖尿病大鼠nephrin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肖厚勤;史伟;张永;梁永正

关键词:足细胞,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态蛋白-7, nephrin
摘要:目的 观察骨形态蛋白-7(BMP-7)对糖尿病(DM)大鼠nephrin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20只链脲左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和BMP-7治疗组(BMP-7)各10只,另以10只大鼠作对照组(NC).BMP-7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人重组BMP-7 30 μg/kg.DM组和N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于8、16、24周检测不同时间点24h尿蛋白、尿肌酐和血糖.24周处死动物.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学改变,RT.PCR、免疫荧光检测nephrin的表达和分布,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和WT1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DM组24 h尿蛋白、肾质量/体质量指数、TGF-β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F值分别为174.3、38.9、117.7,P均小于<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生肌酐清除率(Cer)、足细胞数目、nephrin的表达显著低于NC组(F值分别为13.4、79.04、65.5,P均<0.01),而且nephrin由正常的沿毛细血管襻线状分布向颗粒状、团块状改变.BMP-7组24 h尿蛋白、肾质量/体质量、TGF-β1的表达较DM组显著降低,Cer、足细胞数目和nephrin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且保持着正常的沿毛细血管襻线状分布,肾脏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外源性的运用BMP-7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引起的nephrin表达的下凋,维持nephrin在足细胞上的正常分布;BMP-7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町能与拮抗了TGF-β1的活化有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兔冬眠心肌模型骨髓干细胞动员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表达

    目的 探讨兔冬眠心肌模型外周血骨髓干细胞的变化及缺血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用雄性日本大白兔为研究对象,通过开胸不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方法建立冬眠心肌动物模型.将成功制备的24只兔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缺血3 d组、缺血7 d组、缺血28 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模型动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各组动物模型缺血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mRNA表达.结果 兔冬眠心肌模型于手术后出现骨髓干细胞动员,1周内达高峰,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同时相应地出现手术后1周内缺血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mRNA表达明显升高,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冬眠心肌可通过组织局部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增高而动员骨髓干细胞进入外周血.

    作者:赵庆斌;孙超峰;马爱群;崔长琮;吴岳;田雨灵;赵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的自发分化

    目的 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向造血分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和成熟血细胞标志出现时间,这将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所建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chESC3)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造血相关基因KDR、Bmil、Scl、gata2等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6、8、10、12 d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表达,并通过造血集落培养方法检测这些时间点造血集落形成能力,后将拟胚体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10、12、15、18 dCD45阳性阳性细胞数.结果 造血干细胞早期基因KDR、Bmil在hESCs中有表达,同时该基因随着拟胚体培养时间的延长,在第4~6天开始上调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性基因Scl,gata2在6~8 d开始表达,并且维持高表达到12 d.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hEBs中CD34阳性细胞数,发现其随时间的延长有增多的趋势,6、8、10、12 d分别为(1.4±0.4)%、(3.4±1.3)%、(5.5±2.2)%、(5.1%±1.7)%;6、8、10、12 d的拟胚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检测形成的集落数在每105个拟胚体细胞中分别为0、7±2、37±11、89±29,P<0.01;集落细胞表达CD45,瑞士吉姆撒染色,可以检测到分叶核粒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对10、12、15、18 d拟胚体进行切片染色,发现在这4 d中可以明显观察到CD45阳性细胞的出现,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数量增多,分别为:0、40.5±15.09、178.6±55.89、253.0±52.04,P<0.05.结论 在自发向造血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经历了 3个阶段:hESCs向胚层特异性细胞分化(前6~8 d);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期(第8~12天);成熟血细胞大量出现期(15 d以后).

    作者:王建;林戈;赵惠萍;卢光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RNA干扰抑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对鼻咽癌细胞影响的动物试验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对于鼻咽癌细胞在体内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EBV-LMP-1的特异性发夹状RNA(shRNA)干扰序列,构建2种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rAAV-EGFP和rAAV-shRNA-LMP-1,以不同滴度rAAv-EGFP转染鼻咽癌C666-1细胞确定佳转染复数(MOI),rAAV-shRNA-LMP-1按MOI转染C666-1,RT-PCR鉴定抑制效率,将体外转染RNA干扰后的C666-1细胞注入裸鼠肝脏包膜下制作鼻咽癌异位肝种植的肝肺转移模型,观察肝脏成瘤及肝内、肺转移情况,分析LMP-1基因沉默在动物水平对鼻咽癌细胞成瘤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rAAV-EGFP以5×104v.g(virus genome,病毒基因组数)/细胞转染C666-1细胞,转染效率大于95%,RT-PCR鉴定rAAV-shRNA-LMP-1以5×104v.g/细胞转染C666-1后目的 基因抑制效率大于90%,动物试验结果显示rAAV-shRNA-LMP-1组肝脏成瘤体积与对照组rAAV-EGFP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减少了种植肿瘤的肝内及肺转移率.结论 通过rAAV介导RNA干扰能有效抑制LMP-1基因表达,可在动物水平抑制鼻咽癌细胞转移,但对鼻咽癌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

    作者:刘雄;李刚;张宝;王路;李晓华;李湘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鼠窒息法心脏骤停后心肌挛缩的发生规律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后缺血性心肌挛缩的发生规律.方法 通过测量Wistar大鼠心脏骤停后心脏长度、宽度的变化,分析窒息法心脏骤停后心肌挛缩的发生规律.结果 窒息法致心脏骤停后大鼠心脏均出现明显的心肌挛缩现象.在心脏骤停后4~6min心肌挛缩程度接近大.结论 窒息法心脏骤停模型大鼠发生心肌挛缩时间早.对及时复苏可能要求更高.

    作者:肖利民;桑显富;陈东升;金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抗抗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控制预防作用.方法 临床确诊的132例C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给予β受体激动剂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β受体激动剂盐酸丙卡特罗25μg,2次/d;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10 mg,每晚1次).对照组68例,仅予β受体激动剂盐酸丙卡特罗25μg,2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患者咳嗽症状控制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CVA短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CVA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分别为(2.5±3.6)d和(5.3±3.8)d(P<0.05);6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20.09%和40.87%(P<0.05),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能有效控制CVA咳嗽症状,并能显著降低CVA的短期复发率.

    作者:何智敏;郭禹标;谢灿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激光脱毛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采用黑毛西藏小型香猪为动物模型,探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后的毛囊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12只黑毛白皮两藏小型香猪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前、术后即刻、1 h及1、3、5、10、15、30、60d分别取材,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皮肤标本.结果 激光治疗术后毛囊中毛干凝固坏死、碳化及脱落,部分外根鞘及毛球细胞变性坏死;术后1 h毛囊外根鞘、毛球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或核溶解等凋亡表现,胞浆空泡化明显,以术后1、3 d达到高峰,并伴有毛乳头血管内皮变性、真皮组织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术后5 d毛囊的损伤性炎症减轻,术后10、15 d表皮、真皮及毛囊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0d毛囊数目减少,残余毛囊结构正常.结论 翠绿宝石激光对毛囊有选择性损伤作用,通过直接热凝同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造成毛囊不可逆的损伤,达到永久性脱毛的目的 .黑毛西藏小型香猪可作为临床激光脱毛的动物模型.

    作者:曾东;余文林;毕媛;杨传红;赖晃文;胡志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施万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成年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并诱导分化为施万细胞样细胞的潜能.方法 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ADSCs,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9d和CDl06.传6~8代的ADSCs接种在多聚赖氨酸铺板的培养板内.用含5 ng/nd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ng/ml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 μmol/L Forskolin,200ng/ml Heregnlin及10%FBS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分化12 d,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GFAP,S-100和P75.结果 分离纯化的ADSCs呈CD44和CD49d阳性,而CD106表达为阴性;诱导后的细胞呈梭形,并表达施万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GFAP,S-100和P75.结论 从大鼠脂肪组织能获得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这些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定向诱导分化为施万细胞样细胞.

    作者:汤银娟;张丽华;刘杰明;董为人;郭家松;王海红;戴翔;陈英华;肖应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ERK在大鼠浅筋膜中的表达及针刺后的改变特征

    目的 探讨针刺对SD大鼠浅筋膜层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和针刺1、2、3、4、5组,每组大鼠3只.针刺各组在大鼠腹股沟区给予电针治疗后,分别在针刺后0、1、6、12和36 h等5个时间点取以针刺点为圆心,直径约1.5 cm处的浅筋膜,对照组也在针刺点相应的部位和足三里穴区取材.用Westernblot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的ERK1/2及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 穴位和非穴区的浅筋膜的ERK1/2和p-ERK均有表达,但两者未见明显差异,针刺后各组针刺侧的ERK1/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自身对照侧.结论 正常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可能通过ERK细胞信号转导蛋白的磷酸化来参与组织的增殖和分化;而针刺对于ERK信号转导有促进作用,这也可能是针灸对机体的病理和生理状态进行调控的机制之一.

    作者:姜雪梅;杨春;原林;刁建新;张学全;黄泳;戴景兴;邱小忠;余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应用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40例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在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期应用L-OHP联合5-Fu/LV治疗3~6个周期:全盆腔三野同中心放射治疗50 Gy,针对局部肿瘤病灶予3DCRT加量至60~65 Gy;化疗方案为L-OHP 130 mg/m2,第1天,同时或之后予LV 200 mg/m2,第1,2天;5-Fu 400 mg/m2,静脉推注,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2h,第1,2天.每21 d为1个周期,共3~6个周期.结果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5%、59%、38%;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3%、51%、46%,同时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为1、2级,未见4级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失败的原因为肿瘤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应用L-OHP联合5-Fu/LV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古伟光;谢忠;廖思海;罗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瘦素对体外培养肾小球RAAS和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瘦素刺激后大鼠肾小球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NO含量的变化,探讨瘦素对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分离大鼠肾小球,分为瘦素组(以3 nmol/L瘦素刺激2 h)和对照组,采用实时PCR、Western blot检测Agt、AT1R、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瘦素刺激后肾小球Agt、AT1R和eNoS mRNA表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2.69±0.17)、(3.77±0.16)、(2.56±0.29)倍,P=0.024,0.018,0.044],蛋白表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2.06±0.10)、(2.67±0.08)、(1.61±0.13)倍,P=0.021,0.015,0.032],NO含量上升(P=0.000).结论 瘦素可能直接刺激肾小球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达及NO合成,参与肥胖状态下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紊乱.

    作者:傅静奕;张益民;曾龙驿;张国超;翁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制备并检测异种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验证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及异种骨作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并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分别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活性检测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各组均以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作对照.结果 复合培养4和10 d后电镜下两种材料均见到脂肪源性间充质十细胞的存活并伸出伪足黏附在材料上:MTT法显示两组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相比,异种支架材料内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复合构建组织化工程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学全;原林;杨林林;姜雪梅;杨春;余磊;戴景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骨形态蛋白-7对糖尿病大鼠nephrin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目的 观察骨形态蛋白-7(BMP-7)对糖尿病(DM)大鼠nephrin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20只链脲左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和BMP-7治疗组(BMP-7)各10只,另以10只大鼠作对照组(NC).BMP-7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人重组BMP-7 30 μg/kg.DM组和N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于8、16、24周检测不同时间点24h尿蛋白、尿肌酐和血糖.24周处死动物.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学改变,RT.PCR、免疫荧光检测nephrin的表达和分布,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和WT1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DM组24 h尿蛋白、肾质量/体质量指数、TGF-β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F值分别为174.3、38.9、117.7,P均小于<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生肌酐清除率(Cer)、足细胞数目、nephrin的表达显著低于NC组(F值分别为13.4、79.04、65.5,P均<0.01),而且nephrin由正常的沿毛细血管襻线状分布向颗粒状、团块状改变.BMP-7组24 h尿蛋白、肾质量/体质量、TGF-β1的表达较DM组显著降低,Cer、足细胞数目和nephrin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且保持着正常的沿毛细血管襻线状分布,肾脏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外源性的运用BMP-7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引起的nephrin表达的下凋,维持nephrin在足细胞上的正常分布;BMP-7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町能与拮抗了TGF-β1的活化有关.

    作者:肖厚勤;史伟;张永;梁永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探讨

    目的 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82例(男66例,女16例,平均年龄12.9岁)行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病例,其中56例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22例采用显微镜下手术,2例先使用内镜行造瘘术,后改为显微镜下手术,2例采用囊肿腹腔分流.结果 术前有症状的64例患者中,症状消失14例,改善28例,无变化4例,失随访18例.术前无症状的患者,近期效果不明显.内镜组和开颅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16.8)、(143±36.0)min和19.6%、40.9%;但内经手术组有3例并发动眼神经损伤.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外侧裂蛛网膜囊肿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内镜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优于开颅手术.单纯内镜手术时可能因为双极电凝功率太大、靠动眼神经太近或脑脊液导电、热导致动眼神经损伤,手术过程应予注意.

    作者:纠智松;彭玉平;漆松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与影像诊断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表现,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和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60例发性骨髓瘤骨病累及部位以脊柱骨、肋骨、骨盆、颅骨多见.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块,少数见骨质硬化.X线诊断敏感性65.4%(34/52),准确度82.4%,CT诊断敏感性98.1%(51/52),准确性94.1%,MRI诊断敏感性100%(20/20),准确性95%,X线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与CT和MRI存在显著差异(P<0.05),CT和MRI无显著差异(P>0.05).X线、CT和MRI联合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100%(12/12).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空间分辨率高,可对全身骨骼进行全面评估,CT和MRJ对早期病变和小的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敏感性高,可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X线、CT和MRI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诊断准确性.

    作者:陈任政;张刚;成官迅;张雪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子痫前期患者脐血流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改变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记录106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脐动脉血流参数S/D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质量、Apgar评分及胎盘重量变化等,分析血流参数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1)随着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S/D、PI、RI均呈增高趋势,重度子痫前期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增高趋势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脐血流比值的增加,重度子痫前期的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Apgar评分、胎盘重量均低于正常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FGR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上述变化在轻度子痫前期组表现不为显著.结论 脐血流S/D、PI、RI值可以作为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的指标,为胎儿预后提供了一种监测手段.

    作者:陈洁;余艳红;王志坚;秦薇;张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8及其他相关因子含量测定

    目的 探讨IL-18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检测膝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8(IL-18)和IL-6、IL-8、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关系.方法 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液,男14例、女16例,ELISA分别检测IL-18、IL-6、IL-8和PGE2含量,并对IL-18和这些因子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液中PGE2的含量随IL-18增加有增高的趋势,IL-18的平均值(220±304)pg/ml,PGE2的平均值为(89±104)pg/ml.30例患者膝关节滑液IL-18和PGE2呈正相关关系(r=0.628,P<0.01);与此同时,IL-6的平均值为(1200±1587)pg/ml与IL-8的平均值为(5190±6024)pg/ml,表明IL-6和IL-8的增高与IL-18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人体中IL-18能促进PGE2的表达.说明IL-18可能参与了软骨细胞的变性、破坏.抑制IL-18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早期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勇;江建明;杨德鸿;王凤龙;毛仲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1.2拷贝HBV DNA在3种肝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利用所构建的具复制能力的HBV重组腺病毒感染体外培养肝细胞,观察HBV的表达情况,从而初步了解该重组HBV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25 pfu/细胞的重组腺病毒感染3种肝源性细胞株: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正常肝细胞株L02和禽肝细胞株LMH.感染3 d后以RT-PCR检测3种感染肝细胞中的HBV mRNA;HBV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中HBV DNA;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结果 3种被感染肝细胞均被检测到HBV特异的mRNA;培养上清中HBV DNA、HBsAg和HBeAg的表达量随时间而增加.结论 重组腺病毒可以介导HBV在该3种不同来源的肝细胞中建立HBV的感染状态.

    作者:梁蔚芳;刘志华;骆抗先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靶向NF-κB的小干扰RNA抑制人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血管生成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NF-κB p65 siRN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 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接种于8 d胚龄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建立EMs CAM模型.分设空白组、单纯接种组、阳性siRNA干预组和阴性siRNA干预组.通过Image-proplus软件测量新生血管面积与鸡胚尿囊膜面积比(VA/CAM)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法评价沉默NF-κB基因对CAM血管生成及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 各组VA/CAM分别是(22.18%±1.51)%、(30.28±3.91)%、(10.36±2.18)%及(28.60±4.22)%.组间比较:阳性干预组VA/CAM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种组及阴性干预组VA/CAM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种组与阴性干预组间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阳性干预组病灶在光镜下町见腺体完整性破坏.结论 NF-κB参与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沉默NF-κB基因可以显著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并干扰子宫内膜的异位生长,抗血管途径可能成为治疗EMS的有效策略之一.

    作者:刘木彪;何援利;钟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肿内麻醉对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镇痛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血肿内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法整复前予以血肿内麻醉;对照组则予以盐酸曲马多针肌肉注射.用划线记录法对二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术中观察组疼痛程度为(6.56±1.62),对照组疼痛程度为(8.23±1.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肿内麻醉比肌注盐酸曲马多针对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疼痛更有效.

    作者:吕燃;黄伟明;谢杰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确切概率法Excel程序的编制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目的 在Excel中编写和应用四格表资料Fisher确切概率法的计算程序.方法 应用ExeeI中if语句、sum、fact、dsum等计算函数,编写四格表资料确切概率法的Excel计算程序,结合医学实例比较和评价计算结果.结果 在Excel计算程序中输人四格表资料4个数值,即可得剑确切概率法计算的各组合表P值、双侧累加概率P双、单侧累加概率P(-)或P(+)以及直接卡方检验和校正卡方检验的X2值、P值,计算结果与SAS、SPSS结果一致.结论 在ExceI中可方便、快速、正确地完成四格表资料直接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的计算.

    作者:陈青山;王维;林佩贤;钟倩红;俞守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