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诊断

冷大庆

关键词: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心动图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65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多切面探查,观察患者房室大小和瓣膜的形态结构、流返部位和程度。结果: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随患者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多伴有主动脉瓣返流,二尖瓣较少累及。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观察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厚度与回声强度与活动度,此外还可发现瓣环钙化状况与返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以平衡膳食观谈素食

    动物性食物摄食过多,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完全素食不能包治百病,只有平衡膳食、合理的调配健康饮食模式、营养和结构才能把握健康之道!

    作者:王丽君;朱福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20例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频发室性早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西律;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用药前后记录心率,室性早搏数,测定QT间期离散度(QTd),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QT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x2=4.5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艳芹;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现象发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收治的20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良好的护理及预防,大大降低了住院患者的跌倒率。结论:对患者防止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加强病房管理、采取健康教育、按危险程度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跌倒的发生,减少因为患者跌倒而造成的医疗纠纷等,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王德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91例宫颈糜烂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宫颈糜烂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且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宫颈糜烂临床治疗方法,且具有治疗后恢复快、出血量更少以及效果更佳确切等显著优势,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启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以期对高血压病的长期缓解起到积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71例已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以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结果:高血压患者在正规用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自我监测血压、遵医行为、保持稳定的情绪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对高血压病的预防与长期缓解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付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和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均采用手术开放复位、塌陷缺损处自体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等手术治疗,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服用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8至32个月,大部分患者都在规定时间内伤口愈合,有6例骨折愈合较慢的,但也是在9个月之内愈合的;3例因外力进行重新矫正。根据相关标准评定,本组60患者中,优34例,良21例,合格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并给予早期功能锻炼、骨质疏松治疗药物、软骨修复等综合治疗,可以使得患者身体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甘南州州属中小学2005-2010年33076例学生健康动态分析

    目的:通过对甘南州四所州属中小学2005-2010年33076例学生6年来健康监测的动态分析,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细则》《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进行。结果:通过监测,33076名学生中视力低下19271例占58.26%,营养不良10982例占33.20%,龋齿6727例占20.34%,营养过剩2492例占7.53%,沙眼1174例占3.55%。其中视力低下、营养不良和龋齿为影响甘南州州属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结论:本州视力低下、营养不良等常见病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应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加大学生健康监测、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工作力度。

    作者:杨巧玲;王辉艳;韩义军;蒋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护理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每个出生的宝宝,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与处理体会

    头位难产如不能得到正确的处理可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随着现今诊疗技术的不端发展,人们对于分娩结局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预防和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值得研究,本文将针对头位难产的早期症状分析如何进行临床识别判断,并探讨了处理技巧。

    作者:魏坊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ubMed收录急诊护理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对PubMed收录的急诊护理相关文献的年份、国别、期刊来源、多产作者、主要主题词进行统计,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急诊护理相关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

    作者:姚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干预的影响

    目的:探讨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干预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给予饮食指导、或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但不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从入院第一天,指导患者行吐纳法训练,实验期间每天监测排便情况。结果:常规组有效率46.6%,观察组有效率86.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疗效显著,认为该方法具有活血、调畅气机、通便的作用,经济安全、简便易学、可操作性强,减少通便药物的使用,缓解便秘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关露娟;林梅;招少环;吕燕碧;何敏峰;肖彬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提示,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多的国家,而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基本、重要的措施。回顾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历史、分析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现状,指出并纠正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误区,提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新观点是:根据不同个体的能量需求,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三餐,保证三大产能营养素按比例供给,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真正做到均衡营养、平衡膳食,保持健康体重和良好心态。

    作者:杨晓霞;孙光夫;阮方;李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嘉峪关市2135例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3-6岁托幼机构儿童视力发育情况,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儿童,为早治疗、早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嘉峪关市23所托幼机构的2135名3-6岁在园儿童为筛查对象,使用美国伟伦公司的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快速检查双眼屈光状态,对各个年龄组眼屈光状态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儿童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岁各年龄组儿童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实施眼保健并对发生异常的儿童进行及早干预;预防和保护儿童视力,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作者:黄万兵;白爱丽;王义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分析导致急诊内科病患昏迷的因素

    目的:为了研究分析导致急诊内科病患昏迷的各种危险因素,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急救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急诊内科进行急救的昏迷病患90例,使用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这些病患的临床资料,以及引发病患昏迷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导致病患昏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急性感染、中毒、肺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糖代谢紊乱、心脑血管意外等。通过对比发现,导致急诊内科病患昏迷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意外,严重时甚至诱发病患死亡。结论:导致急诊内科病患产生昏迷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心脑血管意外,为了提高病患急救成功率,尽早诊断、有效治疗是关键。

    作者:苏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诱发手指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诱发手指的屈伸动作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12周分别采用Brunnstorm分级评定、Fugl-Meyer运动积分(FMA)、神经功能缺损(CNFD)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手精细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可显著地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方药为:红藤、败酱草、黄芩、白花蛇舌草、赤芍、莪术、三棱、桃仁、当归、红花、紫苏木、牡丹皮、延胡索、茯苓、薏苡仁各15g;结果:经1~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3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罗莉;张盈盈;莫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996-2013年189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189例患者中存活174例、死亡15例,其中9例因肺部感染死亡,5例因颅内出血死亡,1例因颅内感染死亡。结论:加强对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家属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作者:许昌燕;谢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不良的反应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具体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开出的1572张处方中西药的配伍情况,进而分析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反应情况探讨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我院开出的1572张处方中,有92张出现西药搭配不合理情况,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等,严重者出现心功能损害、肝肾功能衰竭等。92例患者中单纯出现头痛的患者有27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有32例,单纯出现腹泻的患者的20例,出现头痛合并恶心、呕吐及腹泻的患者有11例,出现心功能损害的患者有1例,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患者有2例。结论: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掌握用药的原则及各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并全面了解各药物间的作用及毒性等,针对患者自身状况及病情合理搭配药物,避免药物联合应用不当而产生不良反应。

    作者:袁传伟;卢金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6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给予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28例单独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85.7%、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6%,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可有效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广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治疗

    目的:观察和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孕酮值<5ng/mL 的时间、阴道流血、包块消失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血β-HCG 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孕酮值<5ng/mL 的时间、阴道流血消失时间、包块消失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血β-HCG 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比对照组都要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孕酮值<5ng/mL 的时间、阴道流血消失的时间、包块消失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血β-HCG 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的效果,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