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徐玉梅

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诱发手指训练, 手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诱发手指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诱发手指的屈伸动作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12周分别采用Brunnstorm分级评定、Fugl-Meyer运动积分(FMA)、神经功能缺损(CNFD)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手精细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可显著地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重力鼻饲法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临床应用

    早期营养支持是早产儿出生后追赶生长的重要决定因素[1]。早产儿因解剖与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吸吮与吞咽能力较弱甚至丧失,研究证实,胎龄28周时肠道开始分化,30周小肠开始出现功能性蠕动,34周左右才有系统性的肠蠕动[2]。因而无法耐受直接经口喂养[3]。然而早产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对于营养的需求又比较高[4]。提倡采用鼻饲喂养。有研究发现,非营养性吸吮不仅可以加速早产儿吸吮反射发育的成熟,而且可以通过迷走神经使肝、胆、胰腺等活动,调节胃肠肽的水平,刺激胃肠道生长发育的成熟,提高喂养的耐受性,减少呕吐的次数,有利于尽早建立经口喂养[5]。

    作者:蒋燕;蒋娇;叶亚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低血糖昏迷一例

    患者女性,64岁,主因昏迷3小时于2013年3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意识不清,伴出汗,呼之不应,当地诊所化验血糖较低,考虑“低血糖”,给予输液葡萄糖治疗,半小时后患者神志转清,之后精神、进食均正常,3小时前患者入睡,1小时前家属发现患者呼之不应,伴小便失禁,急查血糖2.2mmol/L,未予治疗,急来我院,既往10年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未规律服药,入院查体:T36.2℃ P 94次/分 R23次/分 BP120/80mmHg 浅昏迷,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率94次/分,律齐,腹软,无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稍高,巴氏征阴性,入院后头 CT 检查报告:头颅未见异常,急查血糖0.6mmol/L,考虑诊断:“低血糖昏迷”,给予50%葡萄糖100ml静推,10%葡萄糖维持静点,1小时后复查血糖2.3mmol/L,患者开始反复出现四肢抽搐,伴牙关紧闭,双拳紧握,心率升至110次/分左右,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监测均正常,持续葡萄糖静点,4小时后患者病情趋于平稳,未再出现抽搐,复查血糖升至7.4mmol/L,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征平稳,12小时后患者复查头CT未见异常密度灶,故除外脑血管病,患者心电监测出现阵发性室速,给予利多卡因300ml静点后纠正为窦性心率,患者化验心肌酶、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胸片:心肺隔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QT间期0.58mm,考虑心肌损伤,给予醒脑静醒脑,三磷酸腺苷、丁苯酞、依达拉奉等药物静点,化验甲功能报告:TSH 25.7uIU/ml 总T30.45ng/ml,故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明确,给予优甲乐50mg 日1次口服,持续葡萄糖静点,血糖维持在7mmol/L,于入院3天后患者神志好转,仍意识模糊,且失语,入院7天后患者停葡萄糖维持静点,复查空腹血糖正常,患者语言表达、肢体活动及精神明显好转,有阵发性失认症,复查心电图:QT间期正常范围。20天后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张瑞科;陈俊霞;任辉;张丽萍;董赛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睾丸扭转时间与手术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发病时间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组选择我科1998年-2010年收治的80例睾丸扭转患者,对其发病至手术的时间与采取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后两年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后12小时内手术的32例扭转复位固定患者,术后睾丸均成活,术后两年2例睾丸轻度缩小。发病后12-24小时内手术的28例患者,20例行扭转复位固定术,术后两年3例睾丸有轻-中度萎缩,8例行睾丸切除术。发病24小时后手术的20例患者,18例行睾丸切除术,2例行扭转复位固定术,其中1例术后2周出现睾丸坏死二期手术切除,1例术后两年重度萎缩。结论:12小时以内的扭转术后预后良好,均应行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12-24小时的扭转睾丸成活机率仍然较大,两种手术均有可能。24小时以上者,睾丸成活机率小,且成活睾丸术后萎缩发生率高,总体预后不良,建议行手术切除术。

    作者:戢金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6例老年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主要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43例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39例,无效4例,护理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有效32例,无效11例,护理有效率为74.4%。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减少复发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邓建琴;刘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以三甲评审为契机规范住院医师培训

    为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技能操作过硬、具备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医学复合型人才,医院以三甲评审为契机,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规范了我院住院医师培训教学工作。

    作者:吴勇;王朝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186例,并根据患者预后的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与死亡情况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死亡组患者在血糖标准差、初始血糖以及血糖变异系数等方面的数据明显的高于生存组患者,两组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患者的血糖变异系数对于患者的死亡有着紧密的影响,血糖系数越高,患者死亡率也越高,且与其他指标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发现血糖的变异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死亡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血糖变异系数对于预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死亡情况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从而尽早的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降低患者的血糖变异性,保证预后效果。

    作者:严渝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运用PDCA循环,加强科研管理

    我院是集临床、保健、教学为一体的妇幼保健院,于2009晋升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整体实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但在临床科研方面相对薄弱,几乎为零。针对临床工作繁重、医务人员科研意识弱、科研基础差、信息匮乏、科研管理不够等弱点,我院认真贯彻“科技兴院”的方针,将PDCA管理法应用到我院科教管理中,积极开展科教研工作,强化领导管理,组织临床研究技能培训,构建相关技术平台、科学规范管理、加强对外交流。通过多方努力,我院在临床科研方面已取得可喜成绩。

    作者:徐扬;王亦雄;李赟;陆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2例良性卵巢肿瘤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良性卵巢肿瘤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32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情况、镇痛泵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情况、镇痛泵使用情况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良性卵巢肿瘤上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值得在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艳军;林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公安县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供给调查

    目的:了解我县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供给状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利用“营养分析软件”和记帐法膳食调查计算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供给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法进行血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托幼机构膳食营养中铁偏高,钙、锌偏低或严重不足的现象。儿童膳食营养供给中各营养素的供给量多少影响着体内微量元素的量,其中供给量占标准应供给量的80--90%时,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率显著降低。结论:微量元素检测应作为常规项目列入儿童体检项目中,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营养指导。

    作者:罗盛霞;陈光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骨科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由印度的普拉布首次提出并实施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随着医学交流国际化,社会需要掌握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和医学专业英语技能的人才,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在骨科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学习中,既能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又能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交际能力的国际骨科医学人才。

    作者:孟祥玉;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影响精神科护士的因素及心理干预对策

    目的:分析职业和个人原因,探讨有效的排解方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性质,针对护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总结出精神科护士存在潜在心理健康问题。结论:采取有效的排解方式,促进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于世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狼疮性肾炎32例病理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与临床特点,了解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LN患者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结果:I、II、Ⅲ、IV、V 型各占3.1%、9.4%、25%、50%、12.5%。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联系;肾活检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秋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6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灯盏花素组(治疗组)32例,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29例,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

    作者:许思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脏直视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分析心脏直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方法:统计了我院312例行心脏直视术后的患者引流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发生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12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5例次,1例为引流管脱落,3例为引流管堵塞,1例为引流口感染,1例气胸,均未造成严重后果。总结引流管护理经验6大点。结论:良好的术后引流管护理流程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应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室助理护士的角色影响

    本文简要分析了手术室助理护士的重要性、作用以及如何让提高前助理护士的工作环境等。对于改进我国医疗服务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栗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内科护理应用

    目的:从以往临床上的经验出发,对引起糖尿病足的各种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出如何通过各种方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方法:收治糖尿病足患者34例,均符合 WHO 诊断标准,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护理应用进行总结。结果:除过一小部分患者必须通过外科治疗外,80%的糖尿病足患者都可以通过有效地内科治疗而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的治疗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勿错过治疗时机而延误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5.6±3.7)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8.2±5.6)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切口感染、切口出血、胆漏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大幅提高治疗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健;李畅;杜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士长助理工作方案效果分析与评价

    目的:为加强护理管理后备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我院自2012年起实施护士长助理工作方案,选拔部分符合条件的骨干护士担任护士长助理,协助护士长参与科室管理。结果:通过实施护士长助理工作方案,培养了护理骨干的管理意识和提高了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了科室的管理。结论:开展护士长助理工作方案能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实际管理中迅速成长,利于护理管理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加强护理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余海燕;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腹腔镜联合修复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的病因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宫腹腔镜联合修复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7例患者剖宫产术后经期延长、淋漓不净;3例月经量增多、经间期出血;1例继发不孕。术后随访3~16月。9例症状得到改善,经期缩短为(7.3±2.2)天,有效率81.8%(9/11)。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修复子宫瘢痕憩室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孙启建;尹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彩超对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选取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3例宫角妊娠及47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均经阴道二维及三维彩超检查,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未破裂型间质部妊娠及宫角妊娠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诊断间质部妊娠34例,宫角妊娠28例,总病例诊断正确率为77.5%(62/80)。这80例病例全部再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正确诊断为间质部妊娠为44例,宫角妊娠为32例(其中伴有纵隔子宫2例),总病例诊断正确率为95.0%(76/80)。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能获得子宫冠状切面图像,对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率,对两者早期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群星;黄晓民;林鹏生;何菊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