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亚娟;王前;高玲娟;郑磊;包杰
目的 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给予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探讨降纤酶个体化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72 h内)患者随机分为2组,降纤酶组30例,对照组30例.降纤酶治疗组根据治疗前血浆Fm水平>4 g/L,2-4 g/L,1.3~2 g/L分别给予首剂降纤酶15 U,10 U,5 U,给药后每12 h监测一次血浆FIB水平,当血浆FIB水平>1.3g/L时再次给予降纤酶5U,维持患者血浆FIB水平在0.7-1.3 g/L之间达7 d时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d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在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7 d降纤酶组血浆PT、APTT延长,Pg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治疗14 d降纤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3)临床疗效降纤酶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独立+轻度依赖)比例降纤酶组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治疗期间降纤酶组无颅内外出血,随访3个月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快速平稳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个体化降纤酶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蔡晓斌;朱治山;张明之;郭瑾;王辉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PSC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SCA在胰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78例导管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1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100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PSCA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I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78例胰腺癌患者中,PSCA阳性表达率为79.5%(62/78),与正常组比较PSCA表达与胰腺癌显著相关(X~2=15.81,P<0.005),与慢性胰腺炎比较PSCA亦与胰腺癌显著相关(X~2=11.33,P<0.005);PSCA表达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SCA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相关,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型无关.
作者:杨文彬;蔡锋;程传涛;曹罡;秦兆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大剂量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48只荷VX2肝移植瘤兔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6只.A组为对照组:经肝动脉灌注0.5 ml生理盐水;B组为常规剂量碘化油TACE组(常规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 mg阿霉素与常规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C组为大剂量碘化油TACE组(大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大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B组和C组碘化油用量(ml)分别为肿瘤体积(cm~3)乘以0.5和1.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肝移植瘤TACE后2周的增长率、坏死率及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介入治疗前各组肿瘤平均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后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肿瘤增长率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肿瘤增长率降低更为明显(P<0.01);与常规剂量组肿瘤的坏死率相比,大剂量组肿瘤的坏死率明显增加(P<0.01);大剂量组肿瘤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剂量碘化油TACE能明显抑制兔VX2肝移植瘤的生长与转移.
作者:吕良山;马清涌;刘亚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LEF-1截短型基因的真核表达荧光质粒,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检测其对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PCR方法从人淋巴结cDNA文库中克隆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同时插入红色荧光示踪片段mRFP.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pcDNA3.1-LEF-1-mRFP瞬时转染Hela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LEF-1截短型的表达,同法瞬时转染SW480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对细胞生长的影响,CSFE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克隆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经测序比对证实与GenBank中给出的序列一致,以含有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荧光载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LEF-1截短型基因的表达产物通过Westemblot和流式细胞仪方法得到证实,转染SW480细胞.光镜下观察发现部分细胞中出现颗粒,失去正常形态,细胞数目明显减少;MTT检测显示细胞活性下降,流式检测显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水平增加,细胞在G_(0/1)期发生阻滞.结论 成功构建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的真核荧光表达载体,证实其在真核细胞HeM中可以表达.同时可以抑制SW480细胞的活性和增殖,促进其凋亡,细胞被阻滞在G_(0/1)期,
作者:王淑红;田涛;南克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前 医用CT已由二维扇形束扫描模式成功演变至三维锥形束扫描模式.本文作者从经典的FDK算法框架出发,结合Noo等人提出的二维扇形束超短扫描重建算法,并在本文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将二维Lambdatomography(LT)算法与FDK型算法结合,提出一种新的锥形束Pseudo-LT算法,新算法在回避了成像公式中有关PI线计算的同时,还将关于投影数据的微分运算进行回避,较基于PI线的LT重建有了较大改进,提高了图像重建速度和重建质量.数值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作者:黄静;马建华;陈凌剑;毕一鸣;陈武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grOEL基因序列在沙门菌进化分析和分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对8种血清群的沙门菌菌株进行PCR扩增、测序,然后用分子生物学软件Bioedit与DNAstar进行序列分析,同时用PCR.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8种沙门菌血清群grOEL基因保守序列与变异序列呈锯齿状排列,其grOEL脱氨基酸系统发育树与grOEL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完全相同,但O8、O9、O10之间亲缘关系近,PCR-RFLP分析有5种模式图.结论 grOEL基因序列在沙门菌系统发育中可作为遗传标记,同时也可作为分型鉴定的靶序列.
作者:胡玉山;刘俊华;庞杏林;陈守义;陈晓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抗体情况及探讨黑素瘤抗原-1(MART-1)与儿童白癜风的关系.方法 采集患儿血清.检测自身抗体,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分成两组,与正常人黑素细胞进行孵育,利用MART-1特异性抗体检测孵育后黑素细胞表面抗原MART-1的变化.结果 白癜风患儿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滴度升高.与高滴度抗体患儿血清孵育后的MART-1表达明显增加,并能与MART-1特异性抗体丰H结合.结论 部分儿童白癜风是免疫相关的,MART-1与儿童白癜风可能相关联.
作者:陈谨萍;李海翩;金盛华;张金桃;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筛查生育期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AT-Ⅲ基因的突变及多态性.方法 标本来自于2006年6月~2007年12月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T患者,及52例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外周静脉血.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PCR扩增后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分析抗凝血酶-Ⅲ(AT-Ⅲ)基因的启动子区,第1~6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DHPLC技术分析发现病例组出现6种异常峰形,经测序证实1例致病突变为Exon6 G13328A的杂合突变,1例新发现的同义突变Exon4+243 G>A;SNP位点6个,其中4个SNP库已报道的SNP位点.2个新发现的SNP位点,对照组发现一种异常峰型(三峰).结论 DHPLC是一种自动、快速、高通量的基因突变及SNP位点的筛查方法,AT-Ⅲ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生育期非妊娠女性CVT的遗传因素之一,功能性SNP位点也可能参与了该人群VTE的发生.
作者:汪丽萍;裘毓雯;尹爱兰;马云燕;刘柯玲;熊丽;余艳红;钟梅;王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咳嗽、发烧1月余,右侧胸痛半月余,于2008年8月19日收入本院胸外科,8月25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
作者:吴昌昊;吴旭;张立溪;熊刚;周云峰;李国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10的影响,以探讨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常规方法提取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取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培养;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五组,分别加入昆明山海棠(200μg/ml,阳性对照组)、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50、150、450μg/ml)DMEM溶液,及加入等体积的DMEM溶液(空白对照组)进行细胞培养,72小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IL-1β、TNF-α和IL-10的水平,RT-PCR检测滑膜细胞IL-1β、TNA-α和IL-10的mRNA表达.结果 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150 μg/ml、450 μg/ml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mRNA表达减少,而IL-10水平升高,mRNA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TNF-α和IL-1β及促进IL-10分泌来减轻炎症反应.到达治疗RA的目的.
作者:吴贺勇;李娟;李亚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为探索沉默Livin基因联合化疗药物提高恶性黑素瘤疗效的可能性和初步机制.方法 在体外以恶性黑素瘤LiBr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低剂量顺铂作用于siRNA沉默Livin后的LiBr细胞.观察沉默Livin基因后LiBr细胞对顺铂诱导的凋亡及增殖抑制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经TUNEL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和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显示,与单独应用siRNA-3、顺铂相比,siRNA-3联合顺铂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提高caspase-3活化、抑制细胞增殖.结论 siRNA沉默Livin基因后可明显增加LiBr细胞对顺铂诱导凋亡及增殖抑制的敏感性,恶性黑素瘤的化疗耐药与Livin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密切相关.
作者:王昊;肖生祥;王新阳;刘栋华;贺大林;赵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433例(20.8%),其中男性222例(19.8%),女性211例(21.9%),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15.0%),3~5岁组163例(25.2%),5~14岁组164例(22.5%),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8.0%,4-6月:25.1%,7~9月:17.7%,10~12月:20.5%,不同季节之间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12.5,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高于非喘息组(20.2%)(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作者:许蔓春;马恒颢;欧巧群;罗爱武;任广立;王鲜艳;荆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染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siRNA后对高糖诱导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细胞分6组培养:正常对照组(培养基含D-葡萄糖1 g/L),等渗对照组(培养基含D-葡萄糖1 g,L、甘露醇3.5 g/L),高糖组(培养基含D-葡萄糖4.5 g/L),高糖+空白对照组(细胞转染空质粒后培养于高糖培养基中),高糖+阴性对照组(细胞转染含无关序列的质粒后培养于高糖培养基中),高糖+干扰组(细胞转染针对CTGF的siRNA表达质粒后培养于高糖培养基中).收集各组培养至24、48、96 h的细胞,以实时PCR检测CTGF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CTGF蛋白水平;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考马氏亮蓝法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 高糖刺激可上调HK-2细胞的CTGFmRNA及蛋白水平,使停留于G_1期的细胞比例升高,增殖活力受抑制,细胞肥大指标胞内总蛋白含量增加:而通过特异性siRNA抑制CTGF mRNA表达后,细胞的CTGF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进行性降低.细胞增殖活力增强,更多的细胞由G_1期进入S期,细胞内总蛋白含量降低.结论 证实了CTGF是高糖诱导HK-2细胞肥大的重要介质.针对CTGF的siRNA能明显改善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为进一步寻找DN防治的靶点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章俊;杜庆生;蔡德鸿;曾莉;汤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早期鼻咽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组织~(18)F-FDG摄取的情况,并探讨早期鼻咽癌组织VEGF表达与~(18)F-FDG摄取的关系.方法 对40例I,II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检查,测定鼻咽原发灶肿瘤组织的~(18)F-FDG大摄取值和标准摄取值(SUV_(max)和SUV_(mean)),应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患者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 40例早期鼻咽癌组织的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9.45±1.87和6.04±1.09,T_1期肿瘤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8.95±1.91和5.61±1.08,T_2期的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11.55±1.70和7.98±1.1,T_2期原发灶SUV_(max)和SUV_(mean)高于T_1期(t=4.46,P<0.001;t=6.763,P<0.001).非角化分化型肿瘤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9.74±1.82和6.82±1.23,非角化未分化型肿瘤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10.44±2.16和6.68±1.35,非角化分化型和非角化未分化型肿瘤原发灶SUV_(max)和SUV_(mean)无差别(t=1.230,P>0.05;t=0.346,P>0.05).40例鼻明癌组织VEGF染色阳性细胞率为60.8%;鼻咽癌组织FDG摄取(SUV_(max))和VEGF表达的细胞阳性率相关(r=0.460,P=0.03).结论 早期鼻咽癌组织FDG摄取与肿瘤组织VEGF过度表达相关,其SUV值反映了鼻咽癌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组织乏氧的程度.
作者:范义湘;石卫民;黎静;尹吉林;杨传红;高梅菊;吴继珍;刘青竹;李科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LVRM)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除假手术组外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术后24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连续4周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福辛普利和PNS低、中、高剂量,观察PNS对病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宽度)(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宽度)(LVID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百分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MY)、心率等反映心功能变化指标及TNF-α与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 PNS中、高剂量组的EF、FS及MV指标均显著提高(P<0.01或0.05);PNS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TNF-α与MMP-2的表达(P<0.05).结论 PNS能够抑制TNF-α与MMP-2的分泌与释放,通过提高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外周阻力,减轻AMI后LVRM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病鼠AMI后LVRM心功能有保护和改善作用.
作者:郭洁文;邓志军;符永恒;杨敏;任斌;潘竞锵;刘若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P38MAPK通路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亚急性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中对黑质环氧合酶-2(COX-2)、半胱氨酸蛋向酶-3(caspase-3)表达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MPTP制备PD小鼠模型,观察行为学、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COX-2、caspase-3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的变化,及给予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7 d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水平分别下降约65%和75%(P<0.01);模型3 d组小鼠黑质区COX-2、P-P38MAPK、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水平显著增加.TH阳性神经元明显丢失;经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处理后,上述变化均显著减轻(P<0.01).结论 在MPTP所致亚急性小鼠PD模型中,P38MAPK通路对黑质区炎症与凋亡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SB203580对PD小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魏子峰;王永生;马立人;王茜;张作凤;张宇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靶向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NGAP)基因RNAi对胰岛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 设计合成siRNA,通过脂质体转入胰岛细胞株INS-1中,研究其对靶基因的抑制效应,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仪、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的INS-1细胞中INGA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用噻唑蓝(MTT)法来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 结果显示siRNA6序列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应,INGA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INS-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结论 干扰INGAP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胰岛细胞的增殖,INGAP有可能成为治疗β细胞严重减少或损害的重要新靶点.
作者:沙建平;薛耀明;陈炫;龙可;梁华晟;桑丹;毛睿睿;林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化学性缺氧引起的损伤.方法 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物氯化钴(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在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min把NAC加入培养基中,作为预处理.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GSSG/(GSSG+GSH)的比值.结果 600 μmol/L CoCl_2明显地降低细胞存活率.在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 min,应用500~2000μmol/L NAC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Cl_2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2000/μmol/LNAC能明显地对抗CoCl_2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使H9c2心肌细胞内GSSG/(GSSG+GSH)的比值及ROS水平明显降低,并明显地对抗CoCl_2对MMP的抑制作用.结论 NAC能显著地对抗化学性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与其降低GSSG/(GSSG+GSH)的比值及ROS水平,改善MMP等机制有关.
作者:魏水生;廖新学;杨春涛;蔺际;杨战利;兰爱平;黄雪;王礼春;陈培熹;冯鉴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经皮穴位电刺(TEAS)结合靶控输注技术在乳腺手术中对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的辅助作用.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芬太尼静脉全麻(PFvA);B组: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30min+PFVA.C组: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双侧肩井穴30min+PFVA.观察并记录TEAS前(A组为入室)、TEAS 30 min后(A组为入室后30min)、诱导后、切皮后5 min、缝皮、术毕、清醒各时点的BIS值、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切皮时体动反应、苏醒质量.并在TEAS前(A组为入室)、TEAS 30 min后(A组为入室后30 min)、切皮后5 min、清醒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各3 mL,测定肾上腺素和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 TEAS 30min后(A组为入室后30min),B、C组BIS值、血压、心率显著下降(P<0.05),A组无明显变化(P>0.05);B、C两组在各时点丙泊酚靶浓度均低于A组(P<0.05),且C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丙泊酚平均用量B、C组比A组分别减少19%、27%;与TEAS前相比,B、C两组TEAS 30 min后β-内啡肽明显升高(P<0.05),C组较B组显著(P<0.05);两组的肾上腺素水平TEAS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TEAS对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镇痛效应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司俊丽;徐琳;李国才;肖建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痛域及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6例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采用McGill疼痛评分分为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痛阈测定并行动态血糖监测,计算24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大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重度病变组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大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且与疼痛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组间平均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疼痛程度有关,积极控制血糖波动有助于对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
作者:曹瑛;薛耀明;沈洁;高方;罗祥蓉;付霞军;李际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