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利;李佳春;高长青;张涛
目的 探讨生存素反义核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对5-FU的增敏作用.方法 WST法,台盼蓝拒染法、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聚乙烯亚胺携带生存素反义核酸(PEI-ASODN)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建立小鼠肝癌腋下移植瘤和腹水瘤模型,检测PEI-ASODN联合5-FU对肝癌移植瘤小鼠瘤重、瘤体积的改变,对肝癌腹水瘤小鼠平均存活天数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PEI-ASODN作用于SMMC-7721细胞48 h后,0.75 μmol/L的PEI-ASODN分别作用细胞24、48、72和96 h后,均能对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EI-ASODN对细胞的克隆形成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肝癌腋下移植瘤小鼠,各治疗组的瘤重、瘤体积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联合用药组(5-FU+PEI-ASODN)明显,瘤重抑瘤率高达56.91%,瘤体积抑制率高达57.83%;肝癌腹水瘤小鼠模型,联合用药组生命延长率为94.09%,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聚乙烯亚胺携带生存素反义核酸(PEI-ASODN)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可提高荷肝癌小鼠对5-FU的敏感性.
作者:吴风云;黄光胜;蒋建伟;王芳;徐向东;彭单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Sprague-Dawlev(SD)大鼠为供体和受体,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供肝收获前无任何处理;CoPP组,供肝收获前24h供体腹腔注射CoPP5mg/kg;ZnPP组,供肝收获前24h供体腹腔注射ZnPP 20mg/kg.每组16只.供受体各8只,受体不做任何处理.肝移植后3 d每组各处死3个受体进行检测:(1)肝功能;(2)肝脏移植物HO-1的表达;(3)肝脏移植物细胞凋亡;(4)肝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每组留下5个受体观察其肝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果 (1)CoPP组的ALT(65±27.8),AST(187.2±43.2)明显低于对照组ALT(346.4±45.1),AST(474.4±89.7)和ZnPP组ALT(577.8±75.3),AST(1084.4±127.9)(P<0.01).(2)CoPP组的HO-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3)CoPP组的凋亡阳性细胞百分率(3.2±0.8)%明显低于对照组(12.5±2.4)%和ZnPP组(25.8±3.1)%(P<0.05).(4)CoPP组与对照组、znPP组比较,肝细胞损伤轻,炎症细胞浸润少.CoPP组的Suzuki评分(0.76±0.59)明显低于对照组(1.32±0.741和ZnPP组(1.80±0.70)(P<0.05).(5)CoPP组的中佗生存时间(100d)明显长于对照组(12 d)和ZaPP组(93 d)(P<0.01或<0.05).结论 HO-1表达上调对肝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定华;张华;黄毓;周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阻滞平面和范嗣的影响,评价妊娠是否能提高硬膜外麻醉对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 将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和子宫或卵巢切除的病人50例,分成妊娠手术组和非妊娠手术组.每组各25例.两组分别测试患者的头侧和尾侧平面,并在随后的5、10、15、20和25 min及采用相同的电刺激方式.测试患者右侧L2、S1和S3区域的痛觉消失阈值.结果 两组间患者体质量、向头侧扩散平面及向尾侧扩散平面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运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L2、S1和S3区的疼痛阈值或线性回归斜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内S1和S3区的疼痛阈值明显低于L2,妊娠组L2和骶区的线性回归斜率也有显著性差异,痛阈和时间正相关.结论 妊娠不能提高硬膜外麻醉下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
作者:冯春;武庆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中Her2阳性表达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上皮性钙粘索(E-cadherin)异常表达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7例乳腺癌中Her2、β-catenin和E-cadherin表达情况,同时检测19例癌旁正常乳腺和17例乳腺良性病变中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 在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较晚的临床分期及ER、PR阴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较高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1);E-e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较晚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正相关(P<0.01);Her2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正相关(P<0.01),并且二者还协同促进了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P<0.01).结论 在人乳腺癌组织中Her2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性,Her2的阳性表达与Wnt/β-e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之问可能存在功能上的相互联系.
作者:牛利刚;何建军;王珂;张伟;周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C-erbB-2、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病例中VEGF-C、C-erbB-2、p53、ER、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60例乳腺癌中VEGF-C、C-erbB-2、p53、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38.3%、46.7%、48-3%、53.3%,VEGF-C、C-erbB-2表达率同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呈正相关(P<0.05),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基因表达与C-erbB-2表达有显著性相关(P<0.05);p53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相关(P<0.05);ER、PR阳性表达率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表达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VEGF-C.p53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VEGF-C、C-erbB-2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促进乳腺癌的转移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联合检测VEGF-C、C-erbB-2、p53、ER、PR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傅建民;石剑;周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倍美力和坤泰胶囊对绝经早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 将绝经早期的绝经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倍美力组(0.3 mg/d与0.6mg/d交替使用,n=29)和坤泰组(4g/d,n=28),疗程1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评价绝经期生存质量,并采用等级尺度法提取效用值以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 两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无差异(P>0.05);而各组内的生存质量在治疗1年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坤泰起效晚于倍美力;倍美力组和坤泰组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分别为13581.45元/年和25105.12元/年.增量成本效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表明坤泰组的花费高于倍美力组.符合方案集分析与意向性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低剂量倍美力和中成药坤泰均可有效改善绝经早期的绝经后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但1年内服用坤泰成本较高.
作者:周玲玲;许良智;刘宏伟;张静;刘颖;刘晓芳;唐柳林;庄静;刘小先;乔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靶向端粒酶hTERT基因mRNA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探讨其对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端粒酶hTERT基因特异性shRNA干扰序列,重组pSuper-retro-puro质粒.转染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转染组),设立正常培养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阴性对照组)和pSuper-retro-puro质粒转染的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空白对照组).利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TRAP-ELISA)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MTT实验及琼脂糖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等.结果 成功构建pSuper-retro-puro-TERT RNAi#1、#2 质粒并转染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转染后细胞端粒酶活性较转染前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显示.MCF-7及MDA-MB231转染组细胞增殖活性较阴性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表明MCF-7和MDA-MB231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RNAi技术特异性干扰hTERT基因mRNA表达可显著下调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可导致细胞增殖能力的减弱.以端粒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可能是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祥厦;姚陈;张辉;王三明;王深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一种由β珠蛋白肽链合成异常的HbK复合轻型β地中海贫血的家系及其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方法 用美国Helena公司全自动快速电泳分析系统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各区带定量分析和反向点杂交-RDB法进行β地贫基因联合检测,对家系及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先证者为异常HbK复合B珠蛋白基因ⅣS-Ⅱ-654突变双重杂合子,临床表型为中间型β地贫.父亲为β-珠蛋白基因ⅣS-Ⅱ-654突变杂合子,母亲为异常HbK杂合子,再次妊娠行产前诊断的胎儿为异常HbK杂合子,母亲和胎儿地贫基因型正常,建议保留胎儿.出生后8个月随访结果与产前诊断一致.结论 对β珠蛋白肽链合成异常和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家庭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预防中间型β地贫患儿出生.采用电泳技术联合β地贫基因检测技术,可在产前诊断中解决同类问题.
作者:陈冬;李萍;葛艳芬;林婷;郑洪;李运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针对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建立稳定干扰HDGF基因表达的肺腺癌细胞株,检测干扰效率.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肺腺癌细胞株SPC-A-1、10例肺腺癌组织和其配对的癌旁肺组织HDGF基因表达差异.构建shRNA-HDGF慢病毒表达载体,测序鉴定序列的正确性.随后用脂质体的方法将载体转染入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经杀稻瘟菌素筛选后,稳定表达siRNA-HDGF的细胞株单克隆细胞株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筛选干扰效率高的细胞株.结果 HDGF基因在腺癌细胞株SPC-A-1和肺腺癌组织明显高表达.测序证实,构人慢病毒载体中shRNA序列正确.一共筛选了5个siRNA-HDGF细胞株.与对照载体和单纯细胞株相比,高干扰HDGF表达的效率为75%.结论 HDGF基因在肺腺癌细胞株及肺癌组织中高表达;针对HDGF的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在其导人肺腺癌细胞株后能稳定干扰HDGF基因的表达.
作者:孟婕;曹立明;胡成平;郑智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供肝的应用,并探讨老年大鼠肝移植供体年龄限制.方法 采用肝动脉重建二袖套原位肝移植技术,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受体均为雄性Wistar大鼠,受体鼠龄均为5月,根据供体鼠龄分组,A~E组供体鼠龄分别为5、17、20、23、26月,每组12例.检测术后第1、3、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术后3月存活率.结果 B、C和D组肝移植术后第1天和第3天ALT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7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功能恢复延迟,肝功能于术后第7天趋于稳定.老年大鼠移植肝植入前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轻度肝纤维化,老年大鼠肝细胞数目减少,脂褐素数量增加.E组术后ALT增高(P<0.05),肝功能损伤不可恢复,3月存活率为0.结论 供体年龄是影响老年供肝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鼠龄低于23月的老年大鼠移植肝可恢复功能.
作者:许赤;易慧敏;傅斌生;李华;张彤;陈规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GCS)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概况,分析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对改善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SARS病例225例,氧合指数(OD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判别指标,治疗有效的标准是治疗后OI较治疗前上升20%以上.结果 59.56%(134/225)的SARS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所有病例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治疗前OI的平均水平为237.08 mmHg,治疗后OI的平均水平为335.08 mmHg,平均升高110.26mmHg,升幅为46.41%;GCS每日体质量用量1~3mg/kg、每日用量160-240mg、累计用量1000~2000mg组的治疗效果好;GCS应用疗程为8~14 d的治疗效果好.结论 在SARS治疗中,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减轻患者肺部症状、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疗效.比较适宜的静脉给药方法为:每天用量1~3 mg/kg或160~240 mg/d,累计治疗8-14 d,累计用量控制在1500mg左右.
作者:贾卫东;邓西龙;唐小平;尹炽标;张复春;杨湛;方积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评估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病理证实为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36例进行化疗.给药方案为: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每21 d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接受治疗的3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率为8.3%,部分缓解率为47.2%,总有效率55.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炎.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王健;韩娜;王海莉;张中冕;樊青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变化对肺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全麻开胸组(S组)、体外循环组(CPB组)、体外循环+SB203580组(SB组).不同时间段处死动物,留取标本,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EMSA检测核因子(NF)-κB的DNA结合活性变化,ELIASA分别检测TNF-α和IL-1β产量.结果 CPB组磷酸化P38MAPK较S组增加.NF-κB活性水平也较S组明显增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产量增加.SB203580减轻了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活性水平,减少了肺组织中炎症闪子的产生.结论 (1)P38MAPK通过影响NF-κB的激活而参与体外循环术后肺组织炎症因子的产生;(2)SB203580通过阻断P38MAPK的激活而减轻体外循环术后肺炎症因子的产生.
作者:董啸;徐建军;何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tfiaibi为代表的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方法 31例经铂类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应用getfinibi 250mg/d治疗,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并对接受gefitinib治疗的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EGFR酪氨酸激酶域基岗突变检测.结果 31例标本中共检测出12例基因突变.4例为19号染色体缺失突变,其中3例为2235~2249核苷酸缺失造成E746-A750氨苷酸改变,1例为2240~2257核苷酸缺失,造成L747-P753imsS氨苷酸改变.8例为21号染色体错义突变,均为L858R变异(T>G).经gefitinib治疗后EGFR基因突变组的客观有效率达66.7%,疾病控制率达100.0%,均高于无EGFR基因突变组(分别为10.5%、15.8%)(P(0.05).结论 getfinibi靶向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明显,gefitinib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高,因此,EGFR酪氨酸激酶域突变检测可作为患者应用getinibi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检出率与人群年龄分布和病程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地区新型甲型H1N1临床病例共248例,对151例进行病程动态咽拭子采样833份,统计分析患病人群年龄分布和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不同病程的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INl流感病毒RNA的检测,并采用趋势x~2检验探讨标本阳性率与不同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10~20岁(57.26%)和20~30岁(22.18%)两个年龄段.对咽拭子标本阳性率随发病时间的变化进行趋势x~2结果显示标本阳性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x~2=9.784,P=0.002).讨论此次研究表明新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中,且有长可达10天以上的病程,标本阳性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
作者:白志军;吴新伟;伍业建;李美霞;许杨;谢华萍;陈艺韵;蒋力云;刘于飞;李铁钢;杨智聪;王呜;狄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宫颈基质金属蛋白2(MMP-2)、基质金属蛋白8(MMP-8)的动态表达,探讨胶原降解与宫颈成熟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大鼠分为未孕动情间期、妊娠10d、妊娠16d、妊娠19d和分娩后即刻组,每组各6只.宫颈称湿重.HE 常规染色显示宫颈大体结构,VG染色进行胶原纤维和肌纤维显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MP-2、MMP-8.结果 (1)HE染色显示大鼠宫颈主要由大量纤维(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组成,分娩后即刻组宫颈间质见少量中性粒细胞.其余组未见中性粒细胞.(2)临产前宫颈湿重已有增加,至分娩后即刻增加更明显.(3)宫颈纤维组织由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组成,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别.分娩后即刻组胶原纤维和肌纤维排列较非分娩时松散.(4)MMP-2(棕染)在所有组别间质均有表达,鳞状上皮无表达,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上皮及少量血管壁呈阳性表达;妊娠19d和分娩后即刻组阳性表达的密度较其他组增强.(5)分娩后即刻组MMP-8染色见间质散在中性粒细胞棕染.其他组的组织或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宫颈成熟后,官颈纤维组织松散、断裂,中性粒细胞由外源性血管浸润到宫颈间质,这一变化在分娩时尤其明显;MMP-2、MMP-8这两种不同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共同降解了宫颈纤维,导致宫颈软化、扩张.
作者:尹春艳;毛邱娴;罗姣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外科手术记录,分析15例不同类型先天性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畸形超声心动图特征,1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1例进行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结果 降落伞二尖瓣畸形6例,超声心动图特征是发育不良的二尖瓣通过短的腱索附着到单组左心室乳头肌上,二尖瓣活动受限.双孔二尖瓣畸形4例,表现为左侧房室瓣倍增,显示两个分开的瓣口和各自的瓣下支持结构,合并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先天性二尖瓣狭窄表现为两组乳头肌,前外侧乳头肌为优势乳头肌,后中乳头肌较小.1例显示左心室两组乳头肌和二尖瓣口旋转.3例显示左心室明显的三组乳头肌和三个联合部位的二尖瓣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二尖瓣畸形有显著优越性,可以清晰地显示瓣膜厚度和腱索的附着情况,乳头肌的位置、数量、大小和相互关系,对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赖玉琼;黄新胜;王飞;莫展;吴丽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对广东省病理读片会疑难病例资料分析,探讨疑难病例读片重点与难点;并与10年前的读片资料比较.方法 对2004年9月~2008年7月广东省疑难病例在网上有详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选择病例共219例,肿瘤性病例207例(207/219,94.6%),非肿瘤性病例12例(12,219,5.4%).在肿瘤性病例中,仍以间叶组织来源(68/207,32.9%)、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9/207,14.0%)、神经组织肿瘤(20/207,9.7%)为重点,但不容忽视卵巢来源的肿瘤;在非肿瘤性病变中,应注意代谢性疾病的出现.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79.4%,81/102),且逐年提高.结论 间叶组织、淋巴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仍是读片的重点及难点;读片会符合诊断率的提高与新技术的应用和免疫组化的广泛推广及每月定期举行的疑难病例读片密切相关.
作者:周洁;赵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以利于早期预防与治疗.方法 112例老年MHD患者(男58例,女54例)测量腰椎L1~L4、前臂远端(内瘘对侧)的骨密度.采用SSP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老年女性与男性患者的腰椎L1~L4、前臂远端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62.96%与32.76%,50.00%与41.38%,二组比较.腰椎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臂远端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老年MHD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组腰椎与前臂骨质疏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组腰椎与前臂骨质疏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老年MHD患者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腰椎L1~L4骨密度(BMD)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臂远端BM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MHD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老年MHD女性患者腰椎L1~L4骨质疏松较老年MHD男性患者腰椎L1~L4明显;老年MHD患者骨质疏松前臂远端较腰椎L1~L4显著.不同性别骨质疏松的部位存在差异.腰椎和前臂远端骨质疏松与透析年限无相关性.
作者:金领微;刘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我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的研究现状.方法 利用统计学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764篇PACS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PACS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稳定3个阶段;地区发文分布不均衡:高产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少,作者合作意识强,机构合作待加强;PACS研究核心期刊已经形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欠缺.结论 我国PACS研究与开发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当务之急是加强HIS、DICOM、网格技术在PACS中的应用研究.加强PACS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为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进程,实现远程医疗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草贤;郭文明;周娅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