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傅建民;石剑;周颉

关键词: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C-erbB-2, P53,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C-erbB-2、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病例中VEGF-C、C-erbB-2、p53、ER、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60例乳腺癌中VEGF-C、C-erbB-2、p53、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38.3%、46.7%、48-3%、53.3%,VEGF-C、C-erbB-2表达率同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呈正相关(P<0.05),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基因表达与C-erbB-2表达有显著性相关(P<0.05);p53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相关(P<0.05);ER、PR阳性表达率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表达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VEGF-C.p53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VEGF-C、C-erbB-2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促进乳腺癌的转移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联合检测VEGF-C、C-erbB-2、p53、ER、PR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等护理教育中开设《护理信息学》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分析高度等护理教育中开设<护理信息学>课程的可行性.方法 对选读<护理信息学>课程的306名学生从对开课的必要性,护理信息量学的内容及发展的前景进行了调研.结果 大学生对护理信息学的认可度显著高于不认可的学生(P<0.01).结论 在大学里实施护信息教育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便于把握就业机会及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作者:刘立捷;施盛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氯胺酮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

    目的 研究透皮促进剂对氯胺酮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家兔18只,按20 mg/kg氯胺酮量给予不同处方组成于脱毛处皮肤,各处方组成(W/W):氮酮组(5%氯胺酮+2%氮酮+卡波姆971)、薄荷醇组(5%氯胺酮+2%薄荷醇+卡波姆971)、混合组(5%氯胺酮+2%氮酮+2%薄荷醇+卡波姆971).给药后抽血检测氯胺酮血浆浓度,测定后肢电刺激痛阈.结果 混合组各时点氯胺酮血药浓度均高于薄荷醇组和氮酮组(P<0.05),在60、90 min两时点家兔痛阈值亦高于后两组(P<0.05).结论 氮酮与薄荷醇的复配体系对氯胺酮的促透作用为显著.

    作者:王刚;李文成;马仁强;李智明;钟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食管癌荷瘤裸鼠光动力效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荷瘤裸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皮下接种Eca-109细胞建立人食管鳞癌荷瘤裸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光动力治疗组(给予HpD及光照),单纯照光组(仅给予光照),单纯光敏剂组(仅给予HpD)及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HpD24h后前两组行光照(光能量密度为120J/cm~2),3d后处死所有裸鼠并检测瘤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并HE染色观察.结果 HpD-PDT组与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光组,单纯光敏剂组的MDA含量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而后3组之问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HpD-PDT组与空白对照组闻caspase-3蛋白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HE染色仅HpD-PDT组可见大片均质红染的坏死物.结论 HpD-PDT对人食管癌荷瘤裸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光照产生单态氧直接损伤肿瘤细胞并在过氧化反应中产生MDA.其凋亡途径中caspase-3可能未激活,即其凋亡途径可能是不依赖caspase-3通路的.

    作者:陈晓华;罗荣城;李黎渡;丁雪梅;吕成伟;周小平;严晓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ET在舌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应用评价:与CT/MRI和临床触诊的对比

    目的 评价PET显像与CT/MRI和临床触诊比较在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舌癌患者在术前两周分别进行FDG PET与CT/MRI检查,分别获取PET、CT/MRI和临床触诊的淋巴结状况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PET在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上比CT/MRJ和临床触诊分别高11.1%(83.3%vs 72.2%,P=0.423)和16.6%(83.3%vs 66.7%,P=0.248);特异性比CT/MRI和临床触诊分别高5%(80%vs 75%,P=0.703)和15%(80%vs 65%,P=0.288).PET、CT/MRI和临床触诊的准确率分别是81.6%,73.7%和65.8%.结论 PET在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面略好于CT/MRI和临床触诊.虽然结果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我们仍认为PET作为舌癌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一种辅助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李军;陈仲伟;侯庆仪;王启朋;江穗;冯航;郑卫平;肖汉耿;常秀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可溶性预测模型在包涵体复性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包涵体复性后可溶性的预测方法,区分复性类型,提高复性效率.方法 利用可溶性预测模型对43个疾病相关重组蛋白的表达进行预测,并采用双变性-复性方法对表达形成的包涵体进行复性.结果 预测有可溶性表达倾向的14个蛋白表达的包涵体.复性后均收率高、可溶性好.预测为高不溶性表达倾向的29个蛋白.表达的包涵体复性后高收率与低收率并存,对这两种收率包涵体特性的统计学分析显示理论等电点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可溶性预测模型叮以应用于区分包涌体复性类型,预测复性后蛋白可溶性,为提高复性效率提供了新方法.同时提示蛋白的理论等电点在模型应用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颞;王菊芳;冯延叶;杨忠;马骊;王小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彗星分析法研究靶向SMPD1的siRNA对小鼠卵母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建立彗星分析小鼠卵母细胞凋亡的模型,研究靶向酸性鞘磷酯酶1(SMPD1)的siRNA对卵子自发性凋亡的保护作用.为建立新的生殖保护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同源性分析并结合siRNA设计软件设计并化学合成靶向SMPD1的3条siRNA,用超排卵技术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超排卵并杀鼠取卵,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siRNA分别导人超排获得的小鼠卵子.分别于48 h和72 h观察卵子形态学变化,通过彗星分析检测卵细胞DNA破坏程度来分析卵子自发性凋亡情况.结果 彗星分析法观察到小鼠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24 h可见少量DNA泳出,48 h可见大量DNA泳出:通过显微注射导人siRNA 48 h后的彗星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对siRNA注射组,即siRNA003组的卵母细胞泳出量与其它2个siRNA注射组及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其它2对siRNA注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靶向SMPD1的siRNA能够有效保护卵子的自发性凋亡,有望成为新的生殖保护方法.

    作者:张仁礼;孟锦绣;闻安民;黄跃深;周灿权;王凯;贾磊;刘彩霞;邓新燕;陈系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治疗研究

    目的 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Wistar大鼠模型,为研究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滴鼻法建立大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由尾静脉注射给予红霉素微球,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支原体模型组、乳糖酸红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微球(高、中、低剂量组),进行鼠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部病理变化表现为支气管及肺血管周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斑片状间质性支气管肺炎、粘膜水肿,细支气管变厚而管腔变窄.乳糖酸红霉素及红霉素微球治疗组高、中剂量组细胞界限较清晰.病理变化不明显.RT-PCR检测结果为模型组、乳糖酸红霉索治疗组、红霉素微球治疗组均为阳性.结论 该法建立大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可行,红霉素微球能减轻支原体对肺组织的炎性病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有治疗作用.

    作者:黄晓虹;龚铭;李桃;蒋文玲;刘婧;杨占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松质骨骨基质明胶复合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目的 观察软骨细胞在同种异体松质骨骨基质明胶(BMG)上的生长、增殖和分化,探讨用松质骨BMG与软骨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方法 分离1月龄兔关节软骨细胞,扩增后种植在松质骨BMG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于1、2、4、6周取材进行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软骨细胞在BMG上生长良好,分泌蛋白聚糖和胶原.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松质骨BMG空隙内细胞数量增多,软骨陷窝形成,基质分泌增强.培养6周时软骨细胞在BMG表面及孔隙内形成软骨样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周围基质富含Ⅱ型胶原,分布均匀:透射电镜显示软骨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细胞周围有大量基质产生.结论 同种异体松质骨BMG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生长增殖,维持软骨细胞的分化表型;在体外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软骨,它是一种较好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杨波;曹峻岭;张安;张增铁;陈静宏;宋红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观察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模型的作用.结果 消风散可明显抑制由卵白蛋白致敏的大鼠同种PCA反应,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4、组胺和白三烯的水平(P<0.05).结论 消风散具有显著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作者:温炬;陈宝田;李慧;林中方;阮一民;马静;冯洁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rAAV介导hBDNF基因转染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视网膜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F(BDNF)表达的变化,探讨玻璃体注射携带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对急性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 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模型组,共24眼),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24眼).另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BDNF组,共24眼),BDNF组在造模前3d玻璃体内注射10μl rAAV-BDNF.于造模后第1、3、7、14d三组各摘除6只观察眼做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结果 模型组兔眼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减少,BDNF组兔眼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及模型组增加(P<0.05,P<0.01).结论 rAAV-BDNF基因转染通过增加视网膜内源性BDNF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玻璃体注射是rAAV-BDNF转染视网膜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建明;孙乃学;惠娜;范雅稚;冯海晓;赵世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检测意义

    目的 检测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和缺铁性贫血中重度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探讨急性白血病贫血发生机制.方法 ELISA法测定急性白血病59例的血清EPO水平,包括伴中重度贫血患者44例(12例初治患者,13例完全缓解伴贫血患者,19例骨髓抑制期患者)和15例完全缓解非贫血患者.另测定中重度缺铁性贫血15例及12例正常人对照血清的EPO水平.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EPO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初治组、骨髓抑制组、完全缓解伴贫血组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和缺铁性贫血组(P<0.05).初治组、骨髓抑制组、完全缓解伴贫血组之间EP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缓解贫血组EPO水平高于完全缓解非贫血组(P<0.05),后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贫血急性白血病及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0.697和-0.970,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中重度贫血急性白血病患者EPO与Hb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白血病患者EPO合成机制完整,EPO水平除与Hb水平和缺氧有关外,主要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相关,骨髓红系造血缺陷是产生贫血主要原因.

    作者:苏娜;柳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36例AOSC患者(实验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半定量RT-PCR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蛋白表达;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NF-表达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TREM-1 mRNA半定量比值分别为0.4571+-0.053和1.007+-0.252(P<0.05).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结果示实验组TRE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TNF-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病初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廖锐;刘作金;龚建平;魏思东;徐发良;陈蓁臻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雷帕霉素转换在肝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相关性性肾功能不全时,进行雷帕霉素(Rap)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4年1月到2008年6月间肝移植术后因肾功能不全而从CNI转向Rap治疗的病例.观察免疫抑制剂转换前后肾功能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副作用.结果 转换后4个月肾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5).转换后3个月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控制范围内.结论 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CNI相关性肾功能不全时,R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免疫抑制剂.

    作者:余思;何晓顺;马毅;胡安斌;巫林伟;朱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创伤早期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病人早期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变化与创伤严重度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探讨创伤后两者及两者比值变化的意义.方法 急诊就诊的男性多发创伤患者95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 h 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病人早期血清中睾酮、雌二醇含量.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其中合并颅脑损伤病人按GCS评分分组.并与15例上E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各分组间比较睾酮、雌二醇含量以及雌二醇/睾酮变化.结果 多发创伤病人早期.创伤越重,睾酮值降低越明显.雌二醇值升高.严重创伤组(ISS>25分)睾酮、雌二醇、雌二醇/睾酮值与其他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合并颅脑损伤组按GCS评分分组:5≥GCS≥3组、8≥GCS>5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水平的改变以及雌二醇/睾酮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武钢;王赞智;王阳;符娟;许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前路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SynFrame拉钩系统进行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用微创小切口进行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重建的30例病例.并与同期30例行传统前路手术患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6.3个月.微创小切口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并无统计学差异,神经功能恢复两组接近.微创小切口组未出现与手术人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借助Synframe微创拉钩系统.应用微创小切口进行胸腰椎脊柱重建是安全的,可以较小的创伤取得与常规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并发症轻微.

    作者:肖丹;詹世强;柯雨洪;王义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培养基上空肠弯曲菌生长特性及外膜蛋白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培养基对空肠弯曲菌(CJ)的生物学特性和外膜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布氏、改良布氏血、改良卵黄等3种培养基培养CJ,48 h后进行菌落观察、菌体观察、动力学试验、生物化学检验、间接荧光检测等初步确定生物学特性,比较3种培养基上CJ生长特性的差别.采用0.2 mol/L、pH 2.2甘氨酸-HCl缓冲液抽提CJ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后,灰度扫描观察比较不同培养基上CJ的28 000~31000外膜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改良卵黄培养基上CJ的生长特性典型,并且其菌体形态较另外两种培养基粗壮,繁殖速度更为快速,改良卵黄培养基来源的CJ的28000~31 000外膜蛋白的表达较改良布氏血培养基丰富.结论 改良卵黄培养基培养CJ是一种生长特性典型、28000-31000外膜蛋白表达丰富的培养基,该培养基的选择和使用将为该类蛋白的CJ亚单位疫苗大规模制备、CJ的流行病学检验、食品安全卫生检验检疫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冯胜军;吴丽丹;孙万邦;肖政;米娜;刘仿;陈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计数(MVD)间的相关性,从解剖和功能上了解卵巢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选取已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肿瘤各6例.采用菲利浦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成像,采集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值、强化峰值(PEI)、达峰进间(TTP)、血容量(BV).所选病例术后病理标本采用EnVision~(TM)二步法对肿瘤微血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内的MVD.结果 卵巢良性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上升较缓慢,在40 S时达到峰值;而恶性肿瘤则呈持续快速上升.25 s时接近峰值.卵巢肿瘤的灌注参数PEI、TTP、BV在良、恶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VD计数显示卵巢恶性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大于良性肿瘤(P<0.05);CT灌注参数BV值与肿瘤内MVD存在正相关性(r=0.786.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精确反映病变在各个时间点的强化特点,通过揭示病变内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江桂华;曾少庆;田军章;林楚岚;章兰英;钟碧玲;梁联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放射敏感性肺腺癌细胞株中DNA-PKcs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

    目的 通过检测DNA-PKcs在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成克隆实验分别测定肺腺癌细胞株A549、H1299照射后的剂量.存活曲线,Western blotting及DNA-PK活性分析法检测两株细胞中DNA-Pkcs的含量与活性.分析放射敏感性与DNA-PKcs的关系.结果 成克隆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细胞H1299较A549放射更敏感,SF2分别为A549:0.7412,H1299:0.2473.Western-blot显示A549和H1299积分光密度比值分别为:3.29±0.44、0.50±0.17,A549中DNA-PKcs的表达更高(t=10.37,P<0.001).DNA-PKcs活性检测结果为A549:8.29±1.37.H1299:2.47±1.09(t=5.76,P=0.005).结论 放射敏感性不同的肺腺癌细胞株中DNA-Pkcs的表达不同.提示DNA-PKcs可能是影响肺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岑伟健;潘焱;李伟雄;杨素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和评估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病理证实为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36例进行化疗.给药方案为: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每21 d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接受治疗的3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率为8.3%,部分缓解率为47.2%,总有效率55.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炎.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王健;韩娜;王海莉;张中冕;樊青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广州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检出率与病程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检出率与人群年龄分布和病程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地区新型甲型H1N1临床病例共248例,对151例进行病程动态咽拭子采样833份,统计分析患病人群年龄分布和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不同病程的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INl流感病毒RNA的检测,并采用趋势x~2检验探讨标本阳性率与不同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10~20岁(57.26%)和20~30岁(22.18%)两个年龄段.对咽拭子标本阳性率随发病时间的变化进行趋势x~2结果显示标本阳性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x~2=9.784,P=0.002).讨论此次研究表明新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中,且有长可达10天以上的病程,标本阳性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

    作者:白志军;吴新伟;伍业建;李美霞;许杨;谢华萍;陈艺韵;蒋力云;刘于飞;李铁钢;杨智聪;王呜;狄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