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分析

许峰峰;黄俐明;邓量;肖隆斌;龙硕;谭敏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逆行切除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的应用价值及危险性.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19例,并与同期随机选取的腹腔镜顺行胆囊切除30例对比.结果 逆行切除的原因有16例为三角区粘连严重,2例为胆囊管变异,1例为Mirrize胆囊.19例均完成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但手术时间(61.2±13.6 min),术中出血(41.5±13.8 m1)及住院时间(6.8±1.2 d),均较正常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有明显差异,并分析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的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发现其术前、术后肝功能有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有可行性,但较腹腔镜顺行胆囊切除术风险更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多个药物支架植入安全性和可行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多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从2004年6月到2005年12月共34例多个药物支架(≥3枚)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单个支架植入组(n=64)和两支架植入组(n=53),随访术后6月冠状动脉内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51例患者PCI治疗均成功.介入治疗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多支架组、两支架组及单支架组均没有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P>0.05),介入治疗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个药物支架植入治疗,并不增加近期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傅强;李志樑;吴宏超;严全能;傅晓华;刘映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快慢转法及不同滤膜和显色检测法在Western blotting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快、慢转法及不同滤膜和显色检测法在Western blotting中的应用及各实验环节分析.方法 采用MDA-MB-231细胞制备细胞蛋白,应用不同印迹膜[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乙烯二氟(PVDF)膜和阳离子尼龙膜]分别采用快转法和慢转法进行增强化学发光法(ECL)和DAB化学显色法检测,并对Western blotting的各实验环节进行了分析.结果 (1)在快、慢转法中硝纤膜的蛋白预染marker条带略强于尼龙膜,而尼龙膜又略强于PVDF膜;PVDF膜和尼龙膜的正反面易于混淆,而硝纤膜的正反面不易混淆.(2)在快、慢转法中,PVDF膜的DAB化学显色法图像略强于尼龙膜和硝纤膜,而尼龙膜和硝纤膜无明显差异;与慢转法相比,快转的硝纤膜和尼龙膜中的蛋白条带略呈波浪状.(3)在慢转法中三种膜化学发光法的图像无明显背景,但在快转法中尼龙膜的背景较明显,而硝纤膜和PVDF膜亦无明显背景.结论 应根据实验需要选用不同的印迹膜;慢转法通常优于快转法,增强化学发光法优于DAB化学显色法;增强化学发光法特异胜强、灵敏度高,是分析蛋白质表达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孔令泉;蒲莹晖;马仕坤;涂刚;任国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谷氨酰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ln)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GLN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给予等氮等热量的全肠外营养,GLN组静脉滴注Aln-Gln 1周,对照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补充Gln前1 d和补充后第7天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Gln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8和TNF-α水平.结果 GLN组补充Gln后第7天血清Gl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7 d后GLN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7d后GLN组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体脂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留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补充Gln可明显改善临床恢复结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8和TNF-α水平有关.

    作者:杨四清;徐建国;李立涛;徐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分辨率影像诊断显示器对孤立性肺结节识读影响的ROC评价

    目的 通过对胸部DR影像上孤立性肺结节检出准确率的比较来评价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所应用的不同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经CT证实的具有非钙化孤立性肺结节(DR胸片上直径<30 mm=100例,多发肺结节(直径<30 mm,两肺数目不超过3个并散在分布24例和疑似病例15例.2位高年资医生(工作经验≥10年)和3位低年资医生(工作经验≤4年)在PACS系统的2种显示器(Barco MGD521 MKII(2560×2048,75Hz)21英寸医用单色RCT和EIZO RadiForce G20(1200×1600,60Hz)21英寸医用单色LCD)上分别使用或不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集中进行4次独立阅片,分别对胸片上是否有肺结节及结节个数进行判断,并记录结节的具体位置,评价的标准采用5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每次阅片时间间隔为1个月,每位医师每次均可根据需要使用窗宽、窗位调节功能,阅片时间不限.数据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和比较采用每种显示系统的诊断精确度(用曲线下面积-Az值来表示).结果 ①采用放大后处理功能后,各位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在低年资医师更明显,在两种显示器上的Az值增加幅度都明显高于高年资医师(P<0.05);而高年资医师采用2 k显示器阅片时,在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前后其Az值基本相同(Az=0.765~0.769,平均P=0.314>0.05).在各种情况下阅片,高年资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P<0.05).②2位高年资医师在1 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时所获得Az值(平均Az=0.742)都达不到2 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时的Az值(平均Az=0.771),之间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42<0.05);而3位低年资医师使用1 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其平均Az值(Az=0.674)高于2 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时的平均Az值(Az=0.651),之间亦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44<0.05).对所有医师而言,使用1 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Az=0.702)与2 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Az=0.703)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别(P=0.475>0.05).结论 ①使用放大功能可以提高影像分辨率,进而提高诊断效能.相比于高年资医师而言,影像分辨率的增加更能改善低年资医师的诊断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低诊断医师个体差别所造成的影响.②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科室可以安排低年资医师使用1 k医用显示器完成初步诊断,但是要求常规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高年资医师应使用2 k医用显示器以保证终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低年资医师在处理急诊报告时,仍然应当采用1k医用显示器.

    作者:程勇;蔡裕兴;陈卫国;陈平雁;张雪林;吴元魁;王刚;刘国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及体征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和体征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链脲佐菌素1次或多次腹腔注射,分别建立大鼠和小鼠糖尿病模型;检测血糖变化,以进食量(g)/体质量(g),饮水量(ml)/体质量(g)计算进食量系数和饮水量系数.结果 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60 mg/kg糖尿病成模率为65.0%,血糖在注射后15 d达到高峰,15~25 d保持在较高水平,25d后出现明显的下降.小鼠链脲佐菌素200 mg/kg分5次建立糖尿病成模率为90.0%,血糖的动态变化与大鼠类似,但血糖下降不明显.在这两个糖尿病模型中,动物的饮水量系数变化与血糖水平变化的相关性高,相关系数r>0.97.结论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在造模开始后的15~25 d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作为观察降血糖药物疗效的适宜时段.饮水量系数是反映血糖的水平变化的适宜指标.

    作者:余传林;朱正光;雷林生;陈娜娜;吴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L/S比值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L/S比值在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94例患者97侧拟行颈淋巴结清扫的颈部,术前分别应用触诊及超声L/S比值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发生肿瘤转移,并与术后颈清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触诊及超声L/S比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56.7%和78.4%(P<0.05)、52.1%和65.2%(P>0.05)、55.6%和75.3%(P<0.05).结论 超声L/S比值在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确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徐定远;刘世喜;沈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类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及其MR成像的初步观察

    目的 建立适用于影像研究的人类结肠癌肝转移瘤裸鼠模型,观察常规MRI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类结肠癌SW480制成细胞悬液(1×107/ml),取0.5 ml注射至2只裸鼠胁部皮下制作种瘤鼠.将种瘤鼠麻醉,切除肿瘤制成大小约1 mm3组织块,将小肿瘤块种植于36只(雌雄各半)麻醉状态下的裸鼠肝脏制成结肠癌肝转移瘤荷瘤裸鼠模型.给予荷瘤鼠行MR T1WI、T2WI、DWI扫描.结果 2~6周后,裸鼠肝脏肿瘤长至0.7~2cm,2只伴有全肝播撒,36只裸鼠移植性人类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成瘤率100%(36/36).T1WI、T2WI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肝脏及肿瘤,肿瘤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常规T2WI图像比较,DWI图像明显变形4只,表面变形不影响肿瘤观察14只,表面无变形18只.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人类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模型成瘤率高,移植瘤生长良好,便于MR的常规成像与DWI观察,MR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是一种适用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谢琦;梁碧玲;江新青;陈明旺;张静;杨绮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癌及其转移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 mRNA表达的定量测试及分析

    目的 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mRNA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人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中的表达,从mRNA水平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320点阵石蜡组织芯片中TTF-1 mRNA的表达.用Leica 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试TTF-1 mRNA表达强度.结果 胚胎肺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小于正常成人肺(P=0.000);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TTF-1mRNA的表达强度均小于胚胎肺和正常成人肺(P=0.000);肺腺癌和小细胞癌TTF-1mRNA的表达强度均大于肺鳞癌和大细胞癌(P=0.000);肺腺癌与小细胞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基本相同(P=0.068);肺鳞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大细胞癌(P=0.018);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均大于其原发灶(P=0.003,P=0.000,P=0.019);肺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其原发灶(P=0.078);有淋巴结转移组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26);TNM分期Ⅱ-Ⅳ期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TNM Ⅰ期(P=0.010);肺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胚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癌细胞中具有差异性并依次减少;肺癌TTF-1 mRNA的表达具有癌组织类型差异性,腺癌和小细胞癌相对较高,鳞癌和大细胞癌极少;TTF-1 mRNA高表达的肺癌易发生转移,TTF-1 mRNA高表达的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为具有明显转移能力的肺癌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白晓燕;申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父方否决细胞对小鼠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父方否决细胞对小鼠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 以B6CF1(H-2 b/d)作为半相合干细胞移植的受鼠,给予9.0 Gy全身照射后4 h,单纯照射组经尾静脉注射0.3 ml D-Hank's 液,不进行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3.0×107脾细胞),但不进行其他治疗处理;实验组于移植4 d后经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数量分别为5.0×106、1.0×107),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情况.结果 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对照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10和10/10;而1/6量否决细胞组小鼠GVHD的发生率为5/10,30 d生存率增加至5/10(P<0.01),5只因GVHD死亡的受鼠中位生存期为20 d,较对照组(中位生存期14 d)有显著性差异(P<0.05);1/3量否决细胞组小鼠GVHD的发生率为2/10,30 d生存率增加至8/10,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 d以上(P<0.05).结论 半相合干细胞移植后输注父方否决细胞,可以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显著降低半相合干细胞移植GVHD的发生率.

    作者:王三斌;郭坤元;胡灯明;尹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RNAi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HSF)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是构成皮肤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其异常是造成真皮结缔组织以及纤维增生性疾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方法 利用小干扰RNA(siRNA)表达框(SEC)快速筛选有效干扰序列,再将有效SEC的siRNA片段连接入表达载体并转染HSFs,获得稳定抑制效果.结果 经过筛选的有效SEC可特异性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分别至野生株的5.00%和6.48%),载体介导的有效干扰序列可稳定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抑制效果达30 d(分别至阴性对照的25.21%和22.12%).结论 SEC和载体介导的RNAi均可有效并且特异性抑制COL1A1和COL3A1在HSFs中的表达.

    作者:王琼;彭振辉;王万卷;耿松梅;牛新武;王梅;刘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脱出性痔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 初步探讨脱出性痔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采用光镜观察PPH手术切下的病理性肛垫组织.结果 肛垫上段的固有膜结缔组织中主要以发达肠腺为主,下段的固有膜结缔组织中肠腺稀少退化.肛垫的粘膜下层特别厚,富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也含有大量的神经丛和血管,肛垫的动静脉吻合血管的静脉端管壁呈现特殊的二种结构.结论 脱出性痔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结构和血管结构特点.

    作者:李胜龙;朴英杰;杨俊明;张梅林;尹廷宝;康东;鲍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靶向hVEGF165基因sh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筛选

    目的 构建编码hVEGF165 mRNA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并筛选出基因沉默效果明显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方法 以hVEGF165 mRNA编码区中第5和第7外显子序列作为RNA干扰靶点,分别构建3个shRNA质粒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并通过PCR进行鉴定.经鉴定后分别转染稳定表达hVEGF165基因的BHK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抑制效果.结果 构建的质粒表达载体PCR鉴定均可扩增出预期条带,构建成功.靶向hVEGF165基因的shRNA对所转染稳定表达hVEGF165基因的BHK细胞中hVEGF165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shRNA2为明显.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hVEGF165基因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其中抑制效果为明显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为pDC316-EGFP-U6-shRNA2质粒.

    作者:王卫东;蒋立新;徐江平;陆兵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温复合脂多糖应激大鼠血清尿素和肌酐的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高温与脂多糖(LPS)复合应激大鼠血清尿素、肌酐含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LPS组(L组)、高温+LPS组(HL组).置动物于模拟气候舱,HL组、H组暴露环境干球温度为(35.0±0.5)℃,L组、C组Tdb为(26±0.5)℃;HL组、L组动物经尾静脉注射LPS 8 mg/kg,H组、C组动物经尾静脉注射0.9% NaCl 8 ml/kg.检测动物应激0、40、80、120 min时血清尿素、肌酐等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肌酐在不同温度、时间、药物水平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温度、时间、药物水平间动物血清尿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时间与药物、温度与药物、时间与温度交互效应显著(P<0.01).应激40 min起各组间尿素差异显著,HL组尿素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尿素水平与TNF-α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730,P=0.000).结论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可促发、扩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造成肾损伤.

    作者:刘宏华;赵廷宝;李志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的应用价值及危险性.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19例,并与同期随机选取的腹腔镜顺行胆囊切除30例对比.结果 逆行切除的原因有16例为三角区粘连严重,2例为胆囊管变异,1例为Mirrize胆囊.19例均完成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但手术时间(61.2±13.6 min),术中出血(41.5±13.8 m1)及住院时间(6.8±1.2 d),均较正常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有明显差异,并分析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的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发现其术前、术后肝功能有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有可行性,但较腹腔镜顺行胆囊切除术风险更大.

    作者:许峰峰;黄俐明;邓量;肖隆斌;龙硕;谭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由Hb H病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引起的一个罕见中间型地中海贫血病例及其产前诊断应用

    目的 分析1例中间型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探索进行重症β地贫复合血红蛋白H病这类复杂基因型组合方式的产前诊断临床实践.方法 表型检测采用标准的血液学分析技术测量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组分.采用反向点杂交技术诊断β地贫基因突变,采用缺口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α地贫缺失突变.通过基于家系调查的表型与基因型分析探讨该病例的发病机制.利用羊水细胞DNA对该家系1例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先证者诊断为β0/β+地贫(βCD17A>T/βIVS2-654C>T)双重杂合子复合血红蛋白H病(--SEA/-α4.2)的偏重的中间型地贫患儿,其父母分别为β地贫杂合子合并轻型α地贫和β地贫杂合子合并静止型α地贫个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家庭的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显示胎儿的基因型为重症β地贫合并静止型α地贫,通过遗传咨询实施了中止妊娠.结论 首次报道罕见中间型地贫案例,为国内外产前诊断提供可借鉴的临床经验.

    作者:李强;李莉艳;莫秋华;冯晓勤;徐湘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对研究中药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自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香豆酸(Ⅰ),对香豆酸甲酯(Ⅱ),2-醛基-5-羟甲基呋喃(Ⅲ),槲皮素(Ⅳ),山柰酚(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结论 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永勇;罗佳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99mTc-tetrofosmin显像与超声检查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99mTc-tetrofosmin(99mTc-TF)平面显像、断层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并与超声检查做比较.方法 50例女性受检者均行99mTc-TF平面显像、断层显像及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并比较99mTc-TF平面显像、断层显像及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99mTc-TF平面、断层显像和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4.2%、93.5%、87.1%,特异性为66.7%、73.3%、80%.结论 99mTc-TF显像尤其是断层显像是一种新的有效诊断乳腺癌的方法,可与超声检查相媲美.

    作者:陈青;安秀艳;梁宏;丛淑珍;岳殿超;吴克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与超声造影检测肝动脉狭窄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超声造影在检测肝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应用CDFI和超声造影对10条犬的肝动脉进行检查,每条犬按照肝动脉正常、50%、70%、90%、100%狭窄的顺序进行,狭窄模型均经X线血管造影证实成功建立.后对CDFI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 以CDFI检查的血流峰值、加速度时间以及阻力指数为指标进行检测,其对肝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0%和89%.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1%和98%.经检验二者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对于诊断肝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要优于CDFI.

    作者:王娜;龚渭冰;吴凤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体外循环心内手术装置的设计与观察

    目的 设计在非体外循环情况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特殊装置,并对其实用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根据心内直视手术特点,设计出非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装置.利用该装置在5个游离猪心房间隔缺损模型上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验证该装置的实用性,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使用非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装置可以完成房间隔缺损的直视手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装置对某些类型的心内直视手术较为理想,但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蔡开灿;王武军;王文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肉桂油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目的 以硬脂酸、聚乙二醇6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辅料,制备肉桂油缓释胶囊.方法 应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后,以溶出度的测定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工艺及处方优化,并用红外光谱法考察药物与载体是否具有相互作用.结果 所得优化处方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体外可持续释药12 h,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药物与辅料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固体分散体.结论 通过以上处方和工艺制得的固体分散体胶囊具有明显缓释作用,工艺简单,重现性好.

    作者:姚琳;邓康颖;罗佳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