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全自动生化仪分析结果的比较

张韶斌;张旭;何国坚;罗莞超;陈斯亮;高映萍;罗秋红

关键词:检测系统, 相关性, 偏差评估, 生化仪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全自动生化仪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以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对比方法,OLYMPUS 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实验方法,用患者血清对AST、ALT、Glu等14个生化项目进行检测,用回归统计法分析实验方法和对比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对两分析系统的预期偏差进行预期评估.结果 和结论两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在14项指标上的检测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分析结果的预期偏差可以接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雷诺嗪中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雷诺嗪原料药中甲醇、乙醇、甲苯、二氯甲烷及二氧六环5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 使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0.32 mm×30 m×0.25 μm),柱温45 ℃,FID检测器,以水为溶剂,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180 ℃,检测器温度250 ℃.结果 5种有机溶剂分离完全,线性范围分别为甲醇3.96~39.6 μg·ml-1,乙醇7.89~78.9 μg·ml-1,二氯甲烷3.34~33.4 μg·ml-1,甲苯11.2~111.8 μg·ml-1,二氧六环8.80~88.0 μg·ml-1.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 994~0.9 988,平均回收率为89.4%~104.0%,精密度、重复性RSD均小于8%.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雷诺嗪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叶亚琳;杨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PET显像剂18F-NaF骨骼分布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18F-NaF在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过量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法制作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对动物模型注射18F-NaF,进行生物分布研究,测定大鼠各器官对18F-NaF的摄取值.对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胸部动态及全身PET显像,测定骨骼对18F-NaF的摄取.结果 骨质疏松大鼠骨骼对18F-NaF的摄取值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股骨颈、腰椎、第七肋骨及胫骨对18F-NaF的摄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志愿者胸部动态PET显像发现,在注射后.20 s,脊柱骨、肱骨、肋骨有明显的18F-NaF摄取,随着时间的延长,骨骼对18F-NaF的摄取逐渐增加,60 min摄取达峰值.60 min行全身PET显像发现,全身骨骼明显摄取18F-NaF,骨骼/肌肉比值高,平均为8.12.结论 18F-NaF是理想的骨血流和代谢显像剂,18F-NaF在正常骨和实验性骨质疏松症骨骼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提示18F-NaF在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王鹏;李钦宗;王明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94例骨盆髋臼骨折手术病历资料完整病例,选择与并发症相关生理学及手术严重度评分为变量,以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回归系数,建立其并发症发生概率预测模型,以ROC曲线分析检测其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资料数据建立的骨盆髋臼骨折并发症发生概率预测模型为:ln P/(1-P)=-13.83+0.47×PS+0.33×OS(P:预测并发症发生概率;PS:术前生理学评分;OS:手术严重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888±0.037、截断点P=37%、灵敏度84.21%、特异度82.14%、符合率82.98%、误判率15.79%及漏判率17.86%.结论 本组资料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可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苏以林;王钢;王瑞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胸腺肽应用于肺癌化疗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化疗中应用胸腺肽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应用胸腺肽组33例、对照组33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常规的改变,化疗中恶心、呕吐症状的控制率,以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结果 胸腺肽组白细胞下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明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肽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胸腺肽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作者:邓琴;麦毓麟;邱信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偶发性肾癌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偶发性肾癌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治并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83例已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偶发性肾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其他肾癌进行比较.结果 偶发肾癌的发生率为30.7%,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是诊断偶发肾癌的早手段,CT是主要的手段;偶发性肾癌分期明显低于其他肾癌(P<0.01)、体积(平均肿瘤直径3.9 cm)明显小于其他肾癌(P<0.01)、5年生存率(83.8%)明显高于其他肾癌;多变量分析显示TNM分期和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分化是判断预后的指标.结论 偶发肾癌的发现率并不低,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手段.TNM分期低、细胞高分化、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较好的预后因素.

    作者:赵俊峰;郑少斌;张香梅;吴芃;药晨;杨旭凯;赵国志;姜耀东;赵善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筛选人肾癌相关基因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肾癌差异表达基因文库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方法 以肾癌细胞株RLC-310和肾近曲小管细胞株HK-2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提取mRNA,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进行正反两向消减杂交,获得人肾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文库,结合反向Northern斑点印迹杂交,筛选差异基因克隆,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正向和反向文库共包含1200多个阳性克隆,经斑点杂交筛选后,对213个差异克隆进行测序并经BLAST分析,得到144个差异表达基因,与肾癌相关的高表达基因67个,低表达基因77个,其中新EST 14个,未知功能基因21个;对测序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与细胞生长、黏附、凋亡等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相关.结论 该文库质量可靠,所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和新的基因为进一步筛选肾癌特异性相关基因,绘制肾癌差异基因表达谱,终阐明肾癌发生、发展、转移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和研究靶点.

    作者:王莹;陈葳;李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L/S比值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L/S比值在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94例患者97侧拟行颈淋巴结清扫的颈部,术前分别应用触诊及超声L/S比值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发生肿瘤转移,并与术后颈清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触诊及超声L/S比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56.7%和78.4%(P<0.05)、52.1%和65.2%(P>0.05)、55.6%和75.3%(P<0.05).结论 超声L/S比值在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确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徐定远;刘世喜;沈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利用Gibbs距离图Snake模型分割医学图像

    目的 提出利用Gibbs距离图Snake模型分割医学图像的算法.该方法能克服医学图像周有的噪声和伪边缘干扰,收敛到正确的目标轮廓.方法 首先推导Gibbs形态学梯度,然后提出基于Gibbs形态学梯度的距离图Snake模型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结果 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克服了传统距离图Snake模型的上述缺点.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分割结果鲁棒性好,分割过程无须人工干预,适合应用于临床医学图像分割.

    作者:程广斌;郝立巍;陈武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与超声造影检测肝动脉狭窄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超声造影在检测肝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应用CDFI和超声造影对10条犬的肝动脉进行检查,每条犬按照肝动脉正常、50%、70%、90%、100%狭窄的顺序进行,狭窄模型均经X线血管造影证实成功建立.后对CDFI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 以CDFI检查的血流峰值、加速度时间以及阻力指数为指标进行检测,其对肝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0%和89%.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1%和98%.经检验二者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对于诊断肝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要优于CDFI.

    作者:王娜;龚渭冰;吴凤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rophinin在人卵母细胞及着床前胚胎细胞上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 研究trophinin在人卵母细胞、着床前胚胎细胞上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9个卵母细胞、16个分裂胚胎及12个囊胚进行了荧光检测.结果 trophinin蛋白在人卵母细胞、分裂胚胎以及囊胚上均有表达,且表达逐渐显著增强(P<0.05).结论 人囊胚可能通过trophinin与表达有相同粘附分子的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发生同种粘附,从而在人胚胎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华云;邢福祺;陈士岭;罗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靶向hVEGF165基因sh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筛选

    目的 构建编码hVEGF165 mRNA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并筛选出基因沉默效果明显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方法 以hVEGF165 mRNA编码区中第5和第7外显子序列作为RNA干扰靶点,分别构建3个shRNA质粒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并通过PCR进行鉴定.经鉴定后分别转染稳定表达hVEGF165基因的BHK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抑制效果.结果 构建的质粒表达载体PCR鉴定均可扩增出预期条带,构建成功.靶向hVEGF165基因的shRNA对所转染稳定表达hVEGF165基因的BHK细胞中hVEGF165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shRNA2为明显.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hVEGF165基因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其中抑制效果为明显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为pDC316-EGFP-U6-shRNA2质粒.

    作者:王卫东;蒋立新;徐江平;陆兵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香菇多糖对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毒副作用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减轻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51)用紫杉醇和5-Fu方案;治疗组(n=32)用香菇多糖、5紫杉醇和5-Fu方案.毒副反应按WHO标准评估,同时测定胃癌患者NK细胞活性和CD4/CD8用以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在血液学(P<0.01)、胃肠道(P<0.01)、皮肤及毛发(P<0.05)上的毒副反应明显下降;而且较对照组能免疫功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 香菇多糖可减轻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而且增强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颜强;张奕廷;张运来;黄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父方否决细胞对小鼠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父方否决细胞对小鼠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 以B6CF1(H-2 b/d)作为半相合干细胞移植的受鼠,给予9.0 Gy全身照射后4 h,单纯照射组经尾静脉注射0.3 ml D-Hank's 液,不进行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3.0×107脾细胞),但不进行其他治疗处理;实验组于移植4 d后经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数量分别为5.0×106、1.0×107),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情况.结果 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对照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10和10/10;而1/6量否决细胞组小鼠GVHD的发生率为5/10,30 d生存率增加至5/10(P<0.01),5只因GVHD死亡的受鼠中位生存期为20 d,较对照组(中位生存期14 d)有显著性差异(P<0.05);1/3量否决细胞组小鼠GVHD的发生率为2/10,30 d生存率增加至8/10,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 d以上(P<0.05).结论 半相合干细胞移植后输注父方否决细胞,可以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显著降低半相合干细胞移植GVHD的发生率.

    作者:王三斌;郭坤元;胡灯明;尹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RNAi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HSF)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是构成皮肤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其异常是造成真皮结缔组织以及纤维增生性疾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方法 利用小干扰RNA(siRNA)表达框(SEC)快速筛选有效干扰序列,再将有效SEC的siRNA片段连接入表达载体并转染HSFs,获得稳定抑制效果.结果 经过筛选的有效SEC可特异性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分别至野生株的5.00%和6.48%),载体介导的有效干扰序列可稳定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抑制效果达30 d(分别至阴性对照的25.21%和22.12%).结论 SEC和载体介导的RNAi均可有效并且特异性抑制COL1A1和COL3A1在HSFs中的表达.

    作者:王琼;彭振辉;王万卷;耿松梅;牛新武;王梅;刘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对研究中药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自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香豆酸(Ⅰ),对香豆酸甲酯(Ⅱ),2-醛基-5-羟甲基呋喃(Ⅲ),槲皮素(Ⅳ),山柰酚(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结论 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永勇;罗佳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盐负荷对AngⅡ模型大鼠血压及血管平滑肌氯通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盐负荷对AngⅡ模型大鼠血压及血管平滑肌钙激活性氯通道(mCLCA4)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AngⅡ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用AngⅡ药泵(100 ng·kg-1·min-1)皮下输注2周;对照组除不给予AngⅡ干预外与模型组相同,正常饲养2周.2周后去除模型组药泵,于2组中各选6只取材分析后,再将模型组和对照组各分为高盐组(4% NaCl)和正常盐组(0.6% NaCl)干预12周.观察大鼠的钠代谢及血压变化.自盐负荷起,每隔4周取材用标记好的寡核苷酸探针通过原位杂交观察各组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钙激活性氯通道mCLCA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输注AngⅡ2周的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血压明显升高(P<0.05),但血管平滑肌mCLCA4 mRNA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模型大鼠的高盐组与正常盐组在各时点的血压均无明显差异;高盐干预4周时,血管平滑肌mCLCA4 mRNA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高盐干预至8周及12周时,高盐组mCLCA4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时点正常盐组(P<0.01).对照组中,高盐组各时点血管平滑肌mCLCA4的表达水平均比正常盐组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各时点血压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给SD大鼠AngⅡ(100 ng·kg-1·min-1)皮下慢性输注,可使其血压升高,但AngⅡ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可能和mCLCA4的表达变化无直接联系.AngⅡ输注2周可对抗短期高盐干预(4周)使mCLCA4 mRNA表达上调的作用.高盐摄入对正常SD大鼠血管平滑肌mCLCA4 mRNA的表达有上调作用,但对其血压无显著升压作用,说明mCLCA4的表达上调可能拮抗盐的升压作用.

    作者:方媛;刘治全;郑勇;叶涛;何岚;王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温复合脂多糖应激大鼠血清尿素和肌酐的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高温与脂多糖(LPS)复合应激大鼠血清尿素、肌酐含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LPS组(L组)、高温+LPS组(HL组).置动物于模拟气候舱,HL组、H组暴露环境干球温度为(35.0±0.5)℃,L组、C组Tdb为(26±0.5)℃;HL组、L组动物经尾静脉注射LPS 8 mg/kg,H组、C组动物经尾静脉注射0.9% NaCl 8 ml/kg.检测动物应激0、40、80、120 min时血清尿素、肌酐等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肌酐在不同温度、时间、药物水平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温度、时间、药物水平间动物血清尿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时间与药物、温度与药物、时间与温度交互效应显著(P<0.01).应激40 min起各组间尿素差异显著,HL组尿素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尿素水平与TNF-α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730,P=0.000).结论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可促发、扩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造成肾损伤.

    作者:刘宏华;赵廷宝;李志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和患者的预后.其中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0.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和(或)血尿,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确诊有癌栓.结果 21例手术者中,术前多普勒超及CT均可发现腔静脉癌栓,MRI对腔静脉癌栓的范围能更加清楚显示.手术均行肾癌根治加腔静脉内癌栓切除,术后随访0.5~5年,无瘤生存19例,2例手术后死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率较高,可准确判断癌栓位置,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国志;郑少斌;谭万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分辨率影像诊断显示器对孤立性肺结节识读影响的ROC评价

    目的 通过对胸部DR影像上孤立性肺结节检出准确率的比较来评价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所应用的不同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经CT证实的具有非钙化孤立性肺结节(DR胸片上直径<30 mm=100例,多发肺结节(直径<30 mm,两肺数目不超过3个并散在分布24例和疑似病例15例.2位高年资医生(工作经验≥10年)和3位低年资医生(工作经验≤4年)在PACS系统的2种显示器(Barco MGD521 MKII(2560×2048,75Hz)21英寸医用单色RCT和EIZO RadiForce G20(1200×1600,60Hz)21英寸医用单色LCD)上分别使用或不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集中进行4次独立阅片,分别对胸片上是否有肺结节及结节个数进行判断,并记录结节的具体位置,评价的标准采用5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每次阅片时间间隔为1个月,每位医师每次均可根据需要使用窗宽、窗位调节功能,阅片时间不限.数据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和比较采用每种显示系统的诊断精确度(用曲线下面积-Az值来表示).结果 ①采用放大后处理功能后,各位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在低年资医师更明显,在两种显示器上的Az值增加幅度都明显高于高年资医师(P<0.05);而高年资医师采用2 k显示器阅片时,在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前后其Az值基本相同(Az=0.765~0.769,平均P=0.314>0.05).在各种情况下阅片,高年资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P<0.05).②2位高年资医师在1 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时所获得Az值(平均Az=0.742)都达不到2 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时的Az值(平均Az=0.771),之间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42<0.05);而3位低年资医师使用1 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其平均Az值(Az=0.674)高于2 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时的平均Az值(Az=0.651),之间亦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44<0.05).对所有医师而言,使用1 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Az=0.702)与2 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Az=0.703)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别(P=0.475>0.05).结论 ①使用放大功能可以提高影像分辨率,进而提高诊断效能.相比于高年资医师而言,影像分辨率的增加更能改善低年资医师的诊断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低诊断医师个体差别所造成的影响.②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科室可以安排低年资医师使用1 k医用显示器完成初步诊断,但是要求常规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高年资医师应使用2 k医用显示器以保证终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低年资医师在处理急诊报告时,仍然应当采用1k医用显示器.

    作者:程勇;蔡裕兴;陈卫国;陈平雁;张雪林;吴元魁;王刚;刘国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热休克蛋白2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临床大肠癌组织标本中Hsp27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大肠癌细胞株中Hsp2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大肠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相关性(χ2test,P>0.05),但其过表达和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负相关(Fisher's exact test,P=0.035).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显示Hsp27基因和蛋白在高淋巴结转移潜能的SW620细胞中呈低表达,在低淋巴结转移潜能的SW480细胞中呈高表达.结论 Hsp27和大肠癌肿瘤细胞的转移行为可能为负相关,可能在阻止其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亮;李祖国;丁彦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