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CDH22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稳定干扰CDH22基因的表达

周军;李建明;杨发达;柳玉红;丁彦青

关键词:CDH22, RNA干扰, 慢病毒, 结直肠癌
摘要:目的 构建人CDH22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有效沉默大肠癌细胞的CDH22基因表达,为研究CDH22在大肠癌转移中参与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利用在线软件设计人CDH22基因shRNA序列,合成、退火形成双链寡核酸后克隆到pENTRTM/U6载体的黏性末端,测序.得到的阳性重组子再与慢病毒载体进行重组,获得真核表达慢病毒干扰载体.在脂质体的介导下将慢病毒包装辅助质粒和CDH2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导入293FT细胞包装病毒,测定病毒滴度,感染大肠癌细胞SW480,杀稻瘟菌素筛选获得稳定干扰CDH22基因的细胞亚系.结果 成功构建CDH22真核表达慢病毒干扰载体并获得相应的慢病毒,病毒滴度为8×105U/ml.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细胞克隆11中CDH22 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出CDH22基因慢病毒RNAi表达载体,并获得CDH22基因稳定干扰的大肠癌细胞亚系,为研究CDH22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城疫病毒对TSCCa细胞survivin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对人舌鳞癌TSCCa细胞survivin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NDV体外感染人舌鳞癌TSCCa细胞,MTT方法 检测TSCCa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ing检测survivin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NDV感染后TSCCa细胞分裂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NDV感染后TSCCa细胞降低survivin表达,细胞凋亡率增加,S和G2/M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PI)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NDV感染可抑制TSCCa细胞survivin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万学勤;代国仪;窦长武;田复明;龙敏;龙北国;王晓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静脉管理系统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静脉管理系统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128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 对其麻醉诱导和术中生命体征、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全凭静脉麻醉组较静吸复合麻醉组诱导和维持平稳,应激反应小,麻醉深度可控性强,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迅速.结论 静脉管理系统控制的全凭静脉麻醉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强、并发症少的特点,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蔡英敏;胡海涛;韩新生;宋金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观察

    目的 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 16例、VSD 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EU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结果 (1)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浆GMP-140浓度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4天血浆GMP-140浓度亦有所下降(P<0.05),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GMP-140浓度升高较ASD患者更明显(P<0.01);(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1)ASD、VSD封堵术后均存在血小板活化状态,二者相比VSD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更明显;(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

    作者:潘港;蒲晓群;徐细平;郑昭芬;李传昶;陈晓彬;莫龙;邓金华;孟霜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吐温-80对p-糖蛋白底物罗丹明123经肠粘膜透过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低浓度吐温-80对肠粘膜P-gp的调控作用.方法 使用体外扩散池评价罗丹明123(R123)经空肠,回肠和结肠粘膜的经时吸收方向和分泌方向的透过量和透过系数,并测定不同浓度吐温-80对R123和荧光素钠经肠粘膜透过性的影响.R123和荧光素钠在接受室中的浓度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R123经肠道粘膜的透过性存在部位差.即以空肠、回肠和结肠的次序透过性依次减少.另一方面,R123经肠道分泌方向的透过性显著地高于其吸收方向的透过性.低浓度的吐温-80具有增加R123经吸收方向的透过性.但实验浓度的吐温-80对荧光素钠的肠道转运没有影响.结论 低浓度的吐温-80可通过对P-gp功能的抑制而用于改善受P-gp介导药物的吸收,有望提高此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作者:李国锋;谭亚非;郭丹;王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油酸肺损伤时肺泡内液体清除和肺泡Ⅱ型细胞内cAMP、cGMP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油酸致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模型中肺泡Ⅱ型细胞cAMP、cGMP水平的变化及特布他林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ARDS组、特布他林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cAMP、cGMP水平;应用重力法测定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结果 ARDS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cAMP明显降低.cGMP水平升高,EVLW明显增多.给予特布他林治疗后,EVLW下降,肺泡Ⅱ型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cGMP变化不明显.结论 油酸致ARDS时,肺水清除能力下降.特布他林可通过提高肺泡Ⅱ型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肺水清除能力.肺泡Ⅱ型细胞内cAMP、cGMP水平变化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作者:何琳;李涛平;朱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蛋白激酶C的活性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活性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 d用光镜、干湿重法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脊髓含水量,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 高岭土组动物于术后第1天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68.35±0.70)%],第7天达到高峰[(72.92±0.86)%],持续到第14天,至第21天时稍有缓解[(70.03±0.77)%];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3 d上颈髓轻度水肿,7~14 d水肿达到高峰期,21d略有缓解;胞膜PKC活性术后1 d出现增加(5.67±0.26 pmol·mg-1·min-1),7~14 d达到高水平(13.27±3.15 pmol·mg-1·min-1),21 d开始回落(8.85±1.56pmol·mg-1·min-1),胞浆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结论 脊髓空洞前状态形成中出现PKC移位激活.参与了缺血、缺氧性脊髓水肿的形成.

    作者:孙国柱;胡庆山;张庆俊;赵宗茂;张更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上皮钙粘素、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素D1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表达

    目的 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上皮钙粘素、β-连环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探讨其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高度增殖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正常组织及进行期银屑病皮损处上皮钙粘素、β-连环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增生的表皮细胞上皮钙粘素和β-连环蛋白在颗粒层和基底细胞层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细胞周期素D1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基底细胞层表达显著升高,并与β-连环蛋白的异常表达相关.结论 上皮钙粘素和β-连环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高度增殖有关.Wnt信号转导系统异常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政霄;纪泛扑;彭振辉;王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方法 175例ASAI级全麻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均分为5组.K10组、K5组和K1组分别于麻醉前10、5和1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F组于术前1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P组为对照组.各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作全麻诱导,术中出现体动追加丙泊酚1mg/kg.观察各组术中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丙泊酚注射痛、术中患者体动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术后作V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研究组术中血压、心率、丙泊酚总用量、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组显著降低或缩短.F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4组.VAS评分,K10组与F组相似(P>0.05),显著低于K5组和K1组(P<0.05).K10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其余4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50mg超前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与芬太尼1μg/kg具有相似的镇痛效果.而无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其较佳的给药时机为术前10min.

    作者:刘文兴;张永福;谭淑霞;劳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肺复苏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经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肺复苏中对循环和氧供给的作用及其对脑氧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12只猪随机分成2组,电致颤法诱导心脏骤停,8min后开始复苏.常规心肺复苏组行常规心肺复苏.ECMO组在常规心肺复苏5min基础上加用ECMO,观察猪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脑氧代谢等指标.结果 ECMO组在转机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脏灌注压、心排量、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脑氧耗/脑糖耗比值明显高于常规心肺复苏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常规心肺复苏组(P<0.05).结论 ECMO可维持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猪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与氧供给,改善脑氧代谢和脑能量代谢,减轻脑损害.

    作者:蒋崇慧;黄子通;谢钢;李斌飞;宁晔;吴美英;郑伟华;尹刚;赵双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及红霉素耐药基因多重PCR快速检测

    目的 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以了解耐药基因mecA、ermA、ermC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全自动仪器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克林霉素耐药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耐药,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PCR反应并应用于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ermA和ermC.结果 成功构建四重PCR快速检测体系,临床评价所分离的1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ecA、ermA、ermC检出率分别为59.7%、50%、33.9%;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菌株主要是ermC基因;苯唑西林耐药菌株中均能检测出mecA,红霉素耐药菌株中97.7%携带耐药基因ermA或/及ermC.结论 所构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快速而有效的菌株耐药基因检测手段.mecA、ermA、ermC是本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革;周晓红;蒋文玲;荣卡彬;赵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HIV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启动子多态性及血浆MBL浓度对HIV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115例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HIV感染的患者,对照组为115例非HIV感染的健康人,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样本MBL基因启动子-550(H/L)和-221(Y/X)两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样本血浆MBL浓度.结果 基凶型LY/LY、LY/LX、HY/LY、HY/HY和LX/LX在病例组中分别检测到66 例(57.40%)、25例(21.70%)、17例(14.80%)、5例(4.30%)和2例(1.70%),在对照组中分别检测到77例(67.00%)、23例(20.00%)、12例(10.40%)、0例(0.00%)、和3例(2.60%);单倍型LY、HY、LX在HIV感染组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75.70%、11.70%和12.60%,在健康对照组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2.20%、5.20%和12.60%,病例组和对照组单倍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病例组血浆MBL浓度平均值为(1775.14±786.31)μg/L,对照组血浆MBL浓度平均值为(3672.21±597.13)μg/L,两组血浆MBL浓度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MBL基因启动子的单倍型以LY和HY为主,基因型以LY/LY和LY/LX为主,病例组血浆MBL浓度平均值只有对照组血浆MBL浓度的50%.故我们推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MBL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及血浆MBL浓度的高低可能与HIV的易感性相关,血浆MBL浓度低的个体易于感染HIV.

    作者:盛艾娟;刘利新;吴昊;王友信;彭晓霞;王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hGM-CSF乳酸链球菌的构建及初步验证

    目的 运用基因克隆技术将自行合成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转化于乳酸链球菌.并筛选获得高表达重组hGM-CSF的乳酸链球菌稳定株.方法 将经过优化适合在乳链菌表达的hGM-CSF基因克隆于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终止密码子的pNBC1000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NCSF,然后将pNCSF进一步克隆于穿梭载体pTR1001c,获得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通过电穿孔转化于乳链菌,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验证hGM-CSF的表达.结果 获得了重组质粒pNCSF并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酶切鉴定显示构建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及重组hGM-CSF乳链菌成功,蛋白电泳初步验证获得了高表达重组hGM-CSF的乳链菌株LL-CSF.结论 运用基因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重组乳酸链球菌LL-CSF,为进一步研究重组hGM-CSF的生物学特性及评价其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打下了基础.

    作者:马高峰;陈学清;杨晓强;武金宝;张振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宫颈癌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从分子水平揭示官颈癌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工具.方法 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找到宫颈癌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使用BRB-ArrayTools软件包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到官颈癌相关基因;利用Panther在线分析软件对这些基因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共找到37条差异表达基因,上调23条,下调14条.这些基因的功能大致分为细胞骨架结构、转运载体、细胞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细胞粘附、细胞凋亡等.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能有效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并获取生物内在信息,官颈癌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基因表达改变所致,为确定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标志与新治疗靶位开辟了新的思路.

    作者:陈数珍;马文丽;郑文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精氨酸类似物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钙浓度改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精氨酸类似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变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白介素-6(IL-6)联合内毒素(LPS)诱导心肌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精氨酸类似物对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变化的影响.结果 IL-6联合LPS可以明显诱导心肌细胞表达iNOS,增加心肌中一氧化氮(NO)浓度;新精氨酸类似物可以降低炎症凶子刺激的心肌细胞中NO浓度,明显升高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论 新精氨酸类似物可以通过抑制心肌iNOS/NO途径,提高心肌对β受体激动剂的反应.

    作者:孙飞;吴赛珠;张晓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鉴定我国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分析其亲源关系及基因差异.方法 采集广州、深圳、阳江、南京、长春、宜昌、北京、武汉等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家蝇(Musca 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se ricata),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ocephala),黑尾麻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棕尾别麻蝇(Boetthcherisca peregrina).设计22个ISSR引物,对采集的蝇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从中筛选出8个引物用于我国不同地区法医蝇类的鉴定.进行ISSR分析,用PAUP聚类分析软件绘制聚类图.结果 8种ISSR引物鉴定我国部分城市与地区5种蝇类,总共扩增样品次数为121,可放大679个清晰和稳定的带,其中516个是多态性.结果 表明我国不同城市与地区的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棕尾麻蝇、黑尾麻蝇分别呈现不同带谱,不同地区的家蝇呈现种内与地域多态性的遗传带谱.而5种腐尸性蝇种间呈现完全不同的带谱,发现种特异性的片段.聚类分析结果 显示:10个不同地区的家蝇聚类为一棵分枝树,细分为4个不同层次的类群,不同地区的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的绝大多数种类聚类在一起,亦存在种内基因型与地理株的基因组DNA差异.结论 应用ISSR技术,首次对我国12个城市和地区的常见嗜尸蝇类做出鉴定,揭示我国10个城市与地区的家蝇种类存在种内基因型和遗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亦存在种内基因型与地理株基因组DNA的差异.

    作者:胡佳林;郑学礼;王倩;陈晓光;黄勇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实验室条件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建立

    目的 人工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条件下的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过程,探索广州管圆线虫人工繁殖的技术和方法.为深入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充足、有效的试验材料.方法 从广州管圆线虫疫区采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解剖分离三期幼虫,经口感染SD大鼠.6周后采集镜检鼠粪,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粪便内一期幼虫感染实验室养殖的二代褐云玛瑙螺白化种白玉蜗牛25只,3周后解剖螺镜检三期幼虫并计数.将阳性螺直接喂食饥饿SD大鼠10只,感染2周后检测血清,6周后镜检鼠粪,并分别于3、5、8周时解剖大鼠观察虫体.结果 感染3周后解剖白玉蜗牛镜检可见三期幼虫,大鼠感染2周后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6周后镜检鼠粪可见一期幼虫,3周后脑部解剖可见四期幼虫,5周、8周后心肺部解剖可见成虫与虫卵.结论 利用SD大鼠与白玉蜗牛为宿主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作者:顾金保;刘敏;李华;罗宇利;李晓旭;陈晓光;詹希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柴胡皂甙D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柴胡皂甙D对A549细胞的抑制柞用及机制.方法 绘制生长曲线观察柴胡皂甙D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测P53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柴胡皂甙D对A549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其P53表达并无差异.结论 SSD能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

    作者:周航;梅同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体外对肝癌HCCLM6细胞转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体外对人肝癌HCCLM6细胞粘附、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以25、50、100、200、400μg/ml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体外处理HCCLM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及matrigel胶体外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侵袭及粘附的影响.结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作用HCCLM6细胞72 h后对细胞增殖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明显抑制HCCLM6细胞与matrgel的黏附、对人工基底膜的侵袭力和迁移力,且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具有直接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和增殖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鹏海;覃晶;李爱民;丁雪梅;杜阳峰;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腺病毒Ad-sTNFRI-IgGFc转染人气道上皮细胞及其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构建携带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胞外区和IgGFc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sTNFRI-IgGFc),体外转染正常人气道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探讨重组腺病毒Ad-sTNFRI-IgGFc转染气道上皮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方法 将sTNFRI-IgGFc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6,与辅助质粒pBHGlox△E1,3Crc共转染HEK293细胞,重组产生Ad-sTNFRI-IgGFc,PCR鉴定毒种正确后,进行扩增、纯化和滴度测定,转染培养HBE135-E6E7,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RT-PCR、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TNFRI-IgGFc的表达和转录.结果 成功构建了Ad-sTNFRI-IgGFc,感染性滴度达3×1010TCID50/ml,转染后HBE135-E6E7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sTNFRI-IgGFc表达.结论 构建的Ad-sTNFRI-IgGFc可有效转染HBE135-E6E7,并在其中高效表达,并能拈抗TNF活性,为将表达sTNFRI-IgGFc腺病毒基因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苏瑾;尤长宣;蔡绍曦;马骊;温茜;罗微;黄泳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结肠炎小鼠NF-кB活性及其对ICAM-1表达的调控

    目的 探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NF-кB活性、ICAM-1蛋白表达变化及NF-кB对其调控作用.方法 取健康雄性BABC/L小鼠20只,采用5%DSS溶液结肠炎小鼠模型和0.9%盐水溶液(NS)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NF-кB p65表达水平,凝胶滞留迁移试验(EMSA)测定NF-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DSS组较NS组NF-кB DNA结合活性显著升高,具统计学意义(P<0.01),NF-кB p65成份主要表达于粘膜下层的炎症细胞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核移位现象,正常对照组仅少数细胞表达p65,ICAM-1.相关性分析提示NF-кB活性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结肠粘膜的NF-кB明显活化,可能上调了ICAM-1基因的表达,参与肠道炎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名诗;龙友明;崔淑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