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基质金属蛋白酶动态变化的影响

许兆延;陈军;杨希立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动脉粥样硬化, 辛伐他汀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动脉硬化兔模型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的作用.方法 高脂喂食加球囊拉伤股动脉建立动脉硬化兔模型75个,分别为高脂组、低剂量他汀组和高剂量他汀组,后两个他汀组除高脂饮食同时分别服用辛伐他汀2和4 mg/kg.3组均于拉伤后第1、7、14、21、28天采血,ELISA法检测MMP-1、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并取血管行病理检查.结果 MMP-1、9在拉伤后第1天均达到峰值,延续至拉伤后7天;TIMP-1在第1天达到峰值,并进行行降低;辛伐他汀在第7、14、21、28天明显抑制MMP-1水平,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无明显区别;在第21、28天明显抑制MMP-9水平,两个剂量组无明显差异;而在第1、7、14、21、28天均对TIMP-1有明显抑制,而且高剂量和低剂量组之间各时间段有明显差异.结论 动脉硬化兔模型的MMPs和TIMP有不同变化规律,而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抑制MMPs/TIMP分泌的作用也不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细梗胡枝子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e)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对细梗胡枝子乙醇提取液的正丁醇部分进行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细梗胡枝子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苜蓿素(Ⅰ)、山奈酚(Ⅱ)、芹菜素(Ⅲ)、山奈酚苷(Ⅳ)、桑色素(V)、木犀草素(Ⅵ)、槲皮素-3-O-?-L鼠李糖苷(Ⅶ)、柯伊利素H-7-O-?-D-芦丁糖苷(Ⅷ).结论 Ⅰ、Ⅱ、Ⅲ、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Ⅷ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作者:陈艳;邓虹珠;梁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附17例报告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病变,起病急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高.现就我院2002年5月~2007年2月收治的17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赵卫华;孟凡义;徐丹;江千里;魏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以转录因子AP-1为靶点的decoy ODNs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AP-1 decoy ODNs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5%胰酶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胶原合成,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AP-1 decoyODNs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胶原的合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CFsMTT比色法显示10-7mmol/LAngⅡOD490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451±0.014和0.342±0.096,n=9,P<0.05);100 mnol/L和200 mmol/L组的OD490值分别为0.329±0.04和0.214±0.25,均较AngⅡOD490值显著降低(P<0.05);AngⅡ作用24 h后能够显著增加CFs胶原合成,decoy ODNs可以抑制这种作用,其中100 nmol/L和200 nmol/L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FCM细胞周期分析表明,AngⅡ作用24 h后能够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21.93±0.71%和10.93±0.2%,n=6,P<0.01),随着decoy ODNs浓度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其中100nmol/L和200nmol/L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突变的decoyODNs对CFs的增殖及胶原合成均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AP-1 decoy ODNs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CFs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谢双伦;王景峰;聂如琼;袁沃亮;李飞;林茂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酸蚀后用氟是一种固定正畸治疗中较好的预防牙釉质脱矿而至早期牙釉质龋的方法.方法 通过20例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患者340个牙齿与20例正畸酸蚀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含氟物质者344个牙齿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比较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患者脱矿发生率为5.59%,而对照组为13.6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酸蚀后用氟是一种固定正畸治疗中较好的预防牙釉质脱矿而至早期牙釉质龋的方法.

    作者:林铭;邱冬梅;陈巨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通心络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自E12~14大鼠胚胎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添加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在干预后不同时段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后,Nestin(+)细胞比例先下降后回升,β-tubulin(+)细胞比例3 d与7 d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7 d时大剂量组β-tubulin(+)细胞比例与小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心络可以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大剂量组效应更明显及持久.

    作者:蒋海山;李求实;陆兵勋;王立新;尹瑞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在心血管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LIA)测定4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NT-proBNP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LVEF、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血管病组患者血清LgNT-proBNP浓度为3.7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42;单因素方差分析示不同的心血管病组间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61,P<0.001).心血管病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显著上升,相同NYHA心功能和LVEF分级下,不同心血管病组间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血清NT-proBNP浓度与患者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152,P<0.001及r=0.725,P<0.001),与LVEF分级、预后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634,P<0.001和r=0.58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心血管疾病事件强的预测因子(HR=2.763,P<0.01),并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密切相关.结论 心血管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可用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且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但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分层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春莉;裘宇容;周芳;冯平峰;陈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门诊初次诊断为哮喘的患者75例,以患者文化程度分为两组,包括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A组)46例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B组)29例.所有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控制药物均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SM/FP).按照全球哮喘防治推荐方案降阶梯治疗.在治疗第8、12及24周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大呼气流速日内变异率检测.根据病人对ACT问题的回答、体征及肺功能检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估控制水平的情况.ACT评分19分认为已达良好控制.分析文化程度在不同治疗时期自我评估情况及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肺功能等基础水平无显著差异.经过8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29例,其中11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24%,实际哮喘控制率为39.1%.B组中ACT评分19为17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44.8%.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自我哮喘评估也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37例,其中17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7.0%,实际哮喘控制率为43.6%.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2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13.8%,实际哮喘控制率为62.0%.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B组(P<0.05).经过24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42例,其中19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8.7%,实际哮喘控制率50.0%.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6例,其中5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为72.4%.B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 文化程度可能是影响病人病情评估和哮喘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在治疗期间不同时期并不完全一致.

    作者:赵海金;蔡绍曦;佟万成;李文军;付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用鼻中膈软骨治疗先天性短鼻畸形

    目的 针对纯美容意义的先天性短鼻畸形,探索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片及聚四氟乙烯补片进行鼻延长.结果 临床24例病例通过鼻中隔软骨的中隔延长和鼻尖塑形,鼻背部EPTFE垫高.鼻长度平均延长达到2.32mm,鼻唇角平均减小4.3°,获得了显著良好的鼻延长效果.结论 自体鼻中隔软骨加聚四氟乙烯补片复合移植治疗短鼻,可以达到美化鼻子的目的 ,但长期稳定的效果及精确的量化操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尹卫民;高建华;鲁峰;翟圣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I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NT患者的MRI资料与病理所见,观察MRI特征与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的关系.结果 典型的DNT位于皮层区,尤其是颢叶皮层,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癫痫发作.MRI上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病灶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无明显强化、壁结节强化或囊内分隔轻度强化,瘤周无水肿.病理由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星形细胞以及成熟神经元组成,病灶有明显的微囊变,富于黏液基质是DNT独具的特征.也是形成本病MRI信号的组织学基础.结论 DNT的临床及MRI所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反映了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可以对DNT作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梁璇;林志春;张方璟;陈燕萍;董为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HCC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50例HCC组织中Survlvin、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32/50)、68.0%(34/50),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20)、10%(2/20),差异有显著性(P<0.05);(2)Survivin、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AFP值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f临床分期及转移相关(P<0.05);(3)Survivin、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x2=6.69,P<0.05).结论 Survivin和VEGF蛋白在HCC中表达率较高,为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Survivin和VEGF在HCC中的表达关系密切,测定HCC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病人预后.

    作者:崔斐;陈斌;陈锦章;黄宇贤;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我国首株肝螺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目的 肝螺杆菌是定植在动物的肝胆及肠道能引起增殖性肝炎,肝癌,盲结肠炎的非胃螺杆菌,关于该菌我国还未见报道.本实验室试图分离培养肝螺杆菌(H.hepaticus).方法 BALB/c小鼠肠粘膜匀浆空肠弯曲菌血琼脂培养基微需氧条件下培养5~7 d.结果 本实验室从BALB/c小鼠肠道中微需氧条件下成功分离出了国内第一株H.hepaticus,并通过形态学,生化反应,细菌基因测序分析鉴定证实,这对开展国内在非胃内螺杆菌研究上有重要的意义.关键字:螺杆菌,肝;分离;鉴定

    作者:李菁;林焕健;姜泊;白杨;张弟;张亚历;王继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冠心病合并结直肠癌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他汀类药物调脂的意义

    目的 通过对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他汀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此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2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线水平、患癌后手术前和手术后阿托伐他汀治疗6月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广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对照组为30例血脂检查TC均≥5.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TC、TG、LDL-C均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至12个月(P<0-01),而HDL-C和Lp(a)没有显著变化.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基线水平的TC、TG、LDL-C和HDL-C在其癌症确诊后均明显降低(P<0.01),而Lp(a)却增高(P<0.05),术后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p(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TC和LDL-C显著高于癌症组(P<0.05),后者Lp(a)显著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癌症组LDL-C和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和Lp(a)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Lp(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抗肿瘤效应有关,合并冠心病的直结肠癌患者血脂谱的变化为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课胚.

    作者:梁振涛;王宪沛;曾秋棠;廖玉华;高传玉;李牧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两种细胞系中内源性C-反应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分析

    目的 观察在不同刺激条件下,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系中内源性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及定位情况.方法 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和人肝细胞系LO2,用佛波酯(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使用内毒素(LPS)对两种细胞进行刺激,同时收集LPS刺激后的THP-1细胞的培养液上清加人到LO2细胞的培养液中进行孵育,运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上述刺激条件下CRP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定位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在未受到刺激时,两种细胞的裂解物中均检测到一定量的CRP,在细胞培养液上清中没有检测到;受到LPS刺激后,THP-1细胞内的CRP表达增加,且在培养液上清中也检测到少量的CRP,但对于LO2细胞,刺激前后CRP的表达和分泌没有明显变化:当用LPS刺激后的THP-1细胞的培养液上清处理LO2细胞后,在LO2的细胞裂解物和培养液上清中均检测到CR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整个THP-1细胞中均可检测到标记的CRP的荧光信号,其中以核内的明显.LPS刺激可以增加该蛋白的表达,使其核定位更加明显;在LO2细胞中,CRP定位于核外,LPS刺激对其表达和定位没有明显影响.而给予LPS刺激的THP-1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后,LO2细胞中标记CRP的荧光信号增强,尤其以细胞膜上的增强明显.结论 LPS不能直接上调肝细胞LO2内的CRP表达,却可以诱导THP-1表达分泌某些细胞因子来增加CRP的合成分泌;CRP在肝细胞系LO2和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中的定位有明显不同,在LO2中主要表现为分泌型蛋白的定位特征,而在THP-1细胞中却有明显的核定位表现.

    作者:陈腾祥;李红梅;胡水旺;杨婷;刘亚伟;刘靖华;姜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短缩的平衡处理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短缩的延长和软组织的平衡.方法 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通过恢复和重建股骨偏心距的大小来维持肢体的延长、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髋部肌力之间的平衡.术后评估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肢体平均延长2.4 cm,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5.2分.结论 通过术中软组织的松解、股骨偏心距的恢复或重建来解决患肢短缩现象,获得相对的下肢肢体平衡.

    作者:林强;万豫尧;谢杰伟;王海洲;许树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心外膜向心肌移植自体骨髓单核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 在小型猪动物模型上探讨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局部对心功能和梗死心肌代谢的影响.方法 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心肌梗死1周后处理组及心肌梗死2周后处理组,处理组经心外膜向心肌注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然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 空白对照组与处理组心尖室间隔下部室壁增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影细胞区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测定,证实自体骨髓单核细胞分化细胞转化为心肌或内皮细胞并证实其存活增殖功能.结论 经心外膜向梗死区域的心肌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改善梗死区域心肌的收缩功能.移植的单个核细胞可以在梗死区域中存活,增殖,分化和迁移,增加梗死区域的微血管数量,再生、再造心肌.

    作者:黄劲松;郑少忆;麦明杰;吴若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VEGF165岱基因转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后目的基因表达

    目的 检测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后目的 基因的表达,为下一步利用经基因转染的ADSC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组织打下基础.方法 行腺病毒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VEGF165)基因转染ADSC,通过免疫细胞荧光和ELISA鉴定VEGF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证实腺病毒能成功地将VEGF165基因转染至ADSC中,并获得有效的表达.结论 采用Ad-VEGF165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将VEGF转染至ADSC中,并有目的 基因的表达,为促进脂肪组织工程血管化奠定基础.

    作者:杨波;高建华;鲁峰;朱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蛋白芯片技术快速筛选穿透性角膜移植大鼠血清中免疫排斥反应相关低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蛋白

    目的 筛选穿透性角膜移植大鼠血清中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蛋白.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蛋白进行筛选,通过相应软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质荷比0~2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58个蛋白峰,其中6个蛋白质峰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与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大鼠血清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存在明显差异.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病情的治疗监测提供依据.

    作者:周瑾;陆晓和;宫玉波;袁伟;汤明芳;钟彦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感觉、运动神经匀浆对兔成骨细胞增殖与成骨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兔周同感觉、运动神经匀浆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增殖与成骨能力的影响.探讨周围神经影响成骨的可能原因.方法 提取大隐神经、坐骨神经肌支分别作为感觉、运动神经组织,制备匀浆.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成骨诱导后鉴定备用.以含感觉、运动神经匀浆的诱导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无地米诱导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作用于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观察其增殖、分化及矿化情况.结果 感觉神经组较其他各组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1),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抑制细胞增殖(P≤0.001);感觉神经匀浆显著促进成骨细胞总蛋白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合成(P<0.05),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ALP蛋白比活性显著高于运动神经组及无地米组(P<0.05);感觉神经组、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茜素红结合量显著高于无地米组及运动神经组(P<0.001),前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感觉神经成分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矿化,运动神经成分未见促成骨作用.

    作者:王秋实;裴国献;江汕;赵培冉;梁双武;戴金良;崔建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四脑室区肿瘤的MRI诊断

    目的 分析四脑室区肿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脑室肿瘤11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不同的四脑室肿瘤各具不同MR特征性表现.(2)某些肿瘤具有部位、年龄和性别特征.结论 四脑室肿瘤有比较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

    作者:段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基于虚拟切片的体视学模型仿真与分析

    目的 建立虚拟组织切片的体视学模型,并以软件系统作为实现手段,模拟虚拟切片过程,为体视学的理论提供一个客观实证工具.方法 以数学手段描述组织切片可能出现的二维形态特征,模拟切片过程,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数值分析,与经验公式进行了拟合比较.结果 基于此算法可实现虚拟随机模拟切片,经拟合优度检验数据分布的均匀性检验通过率达94.5%以上.独立性检验通过率达92%以上.且均符合正态性要求.经线性和曲线拟合能够得到与经验公式相一致的体视学参数相关关系.结论 本文所述算法具有可行性,可以反映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作者:王灏;申洪;白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