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新;徐恩五;王亦斌;刘小友;付绍杰;徐健;邓文锋;杜传福;余玉明;李川江;魏强
目的 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裸鼠模型,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在位内膜及裸鼠异位内膜的表达,探讨其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皮下种植和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EMs裸鼠模型,光镜下观察异位病灶的形态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在位内膜及裸鼠异位内膜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裸鼠共20只,皮下种植组10只,8只成模,腹腔注射组10只,7只成模,异位病灶在光镜下呈现增生期特点;正常在位内膜10例,VEGF蛋白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有增多趋势(t=2.632,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人EMs裸鼠皮下种植及腹腔注射模型,检测到VEGF表达较正常在位内膜增多,该模型可用于进行人EMs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模型.
作者:杨芳;马颖;何援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虚拟组织切片的体视学模型,并以软件系统作为实现手段,模拟虚拟切片过程,为体视学的理论提供一个客观实证工具.方法 以数学手段描述组织切片可能出现的二维形态特征,模拟切片过程,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数值分析,与经验公式进行了拟合比较.结果 基于此算法可实现虚拟随机模拟切片,经拟合优度检验数据分布的均匀性检验通过率达94.5%以上.独立性检验通过率达92%以上.且均符合正态性要求.经线性和曲线拟合能够得到与经验公式相一致的体视学参数相关关系.结论 本文所述算法具有可行性,可以反映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作者:王灏;申洪;白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TEN、COX-2在胆囊炎和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和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胆囊炎和40例胆囊癌中mN和COX-2蛋白的表达.(2)RT-PCR法检测胆囊炎及胆囊癌中PTEN和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1)免疫组化:PTEN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胆囊炎组织PTEN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胆囊癌组(JP<0.01).在低分化胆囊癌组,PTEN蛋白表达强度显著低于高分化组(P<0.05);胆囊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PTEN蛋白表达强度亦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随浸润加深及临床分期进展,PTEN蛋白表达强度也显著降低(P<0.05).COX-2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与胆囊炎组比较,COX.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胆囊癌患者COX-2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无统计学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胆囊癌组COX-2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2)RT-PCR:PTEN在胆囊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胆囊炎组织(P<0.01).COX-2在胆囊炎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胆囊癌组织(P<0.01).结论 PTEN基因的缺失是胆囊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胆囊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OX-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的表达均较胆囊炎显著增高,COX-2主要与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TEN及COX-2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齐秀恒;刘琪;邹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四脑室区肿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脑室肿瘤11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不同的四脑室肿瘤各具不同MR特征性表现.(2)某些肿瘤具有部位、年龄和性别特征.结论 四脑室肿瘤有比较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
作者:段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112例患者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检查凝血常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按照患者伤情和预后不同对比凝血指标差异.结果 (1)根据GCS评分分组,TT在GCS≤5分组比GCS6~8分(P0.05)、GCS 9~12分(P<0.001)两组都高,FBG在GCS≤5分组较后两组降低(P<0.001);(2)根据GOS评分分组,GOS 1分组TT值比GOS2、3、4、5分组延长(P<0.01),FBG在GOS 1分组较GOS2、3、4、5分组明显降低(P<0.001);(3)有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比无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PT、APTT值延长(P<0.05),Fbg降低(P(0.05);(4)存在外伤性脑梗死比无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PT、APTT值缩短,Fbg值降低(P<0.001);(5)D-二聚体:GCS评分越低,D-二聚体阳性率(0.5 ?g/ml)越高(P<0.001),GOS评分预后不良(1~3分)D-二聚体阳性率比预后良好(4~5分)组高(P<0.001),有继发性血肿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继发性血肿者高(P<0.001);有外伤性脑梗死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外伤性脑梗死者低(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患者存在凝血异常,这种凝血异常与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伤后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有相关性,D-二聚体比凝血常规项目更能敏感地反应出这种凝血功能改变.
作者:李钢;徐如祥;柯以铨;姜晓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的变化,探讨NK细胞与哮喘的发生是否相关.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8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发作组)63例、哮喘缓解期(缓解组)65例及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62例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13.9±9.4)%,明显低于缓解组(22.5±12.3)%(P<0.01)和正常对照组(19.6±10.1)%(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F=4.695,P=0.012).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时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明显减少,提示NK细胞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作者:刘芳;罗雅玲;吴月仙;孔庆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HCC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50例HCC组织中Survlvin、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32/50)、68.0%(34/50),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20)、10%(2/20),差异有显著性(P<0.05);(2)Survivin、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AFP值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f临床分期及转移相关(P<0.05);(3)Survivin、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x2=6.69,P<0.05).结论 Survivin和VEGF蛋白在HCC中表达率较高,为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Survivin和VEGF在HCC中的表达关系密切,测定HCC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病人预后.
作者:崔斐;陈斌;陈锦章;黄宇贤;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为骶髂关节骨折固定提供一种精确匹配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骶髂关节骨折患者骨盆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骨折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l2.0软件,设计骶髂关节拉力螺钉的佳固定方向,提取骶髂关节周围解剖学形态,建立与髂后上棘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孔道成定位模板.结果 重建的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结论 通过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分析构建的微创、定位导航模板可以为骶髂关节拉力螺钉的定位、定向提供有利的帮助.
作者:佟矿;张元智;金丹;俞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硝酸甘油对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5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rhBNP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30 min、6 h及24 h的呼吸困难程度以及整体临床情况.以及用药24 h后液体的出入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其中硝酸甘油组使用硝酸甘油开始剂量为5?g/min.每3~5分钟增加5?g/min,根据个体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整用量;rhBNP组使用rhBNP,首先以1.5 ?g/kg弹丸式静脉冲击,随后以0.0075 ?g穔g-1穖in-1连续静脉滴注72 h.结果 rhBNP组患者静脉给药后30 min和6h的呼吸困难好转程度(P值分别为0.042和0.019)和整体临床状况好转程度(P值分别是0.018和0.044)均显著优于硝酸甘油组,24h后两组未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是0.192和0.179);用药24 h后的尿量rhBNP组(1513.8±242.9)ml明显多于硝酸甘油组(1341.2±239.7)ml(P=0.015);用药24h时rhBNP组患者射血分数的增加以及肺动脉压和收缩压的降低均明显多于硝酸甘油组(P值分别是0.001、0.000及0.002),用药72 h后rhBNP组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P值分别是0.000、0.001和0.002).结论 rhBNP通过促进尿量的排泄、降低肺动脉压及增加左室射血分数等途径明显改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和整体临床状况,以及明显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作者:谢昌联;孟素荣;王蔚;陈少敏;李鹏;冯旭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颜色、语义分别与其空间位置整合后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14名受试者分别从事工作记忆中颜色-位置和语义-位置整合的延迟匹配样本任务,同时记录其19通道的ERPs,行为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ERPs数据利用配对t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颜色-位置整合任务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语义-位置整合任务,且前者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后者.ERPs的t值统计参数映射显示两者显著差异主要出现在额中央回和顶部的大部分区域(200ms前后),双侧前额部和额部(260~320ms),左侧枕部(500~580ms).结论 汉语语义-位置的关系记忆的保持涉及更多脑区,特别是额区的效应大提示工作记忆的目标保持阶段.
作者:刘中华;周曙;陆兵勋;刘忆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油酸造成急性肺损伤(ALI)初期损伤程度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量以评估病理状态下ATⅡ细胞水通道水转运能力的状况.方法 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用重力法测定血管外肺水(EVLW)含量检测早期肺损伤的程度;急性分离纯化大鼠油酸ALI模型的ATⅡ细胞,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病理变化:免疫组化了解肺组织AQP-4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QP-4的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血气分析、光镜下肺损伤评分及EVLW油酸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显微镜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减少,但电镜下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板层小体排空,线粒体损伤等改变;肺组织免疫组化观察到AQP-4明显表达增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QP-4的m-RNA表达增多,AQP-4由胞浆向胞膜转运,胞膜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 在肺损伤初期就有了肺损伤水肿的病理生理的改变,AQP-4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上m-RNA及细胞膜的表达上调.很大程度调节肺泡腔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水转运,在钠通道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作者:朱丽华;李涛平;何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BPH患者完全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PKEP与PKRP;测定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比较2组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术后下降程度、残留前列腺重量及前列腺重量下降程度、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PKEP组、PKRP组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20.8±201.6)和(627.4±243.2)ml、(126.5±18.3)和(180.3±38.5)ml、(36.5±7.4)和(25.2±5.8)g、(42.3±23.5)和(55.1±26.3)min、(1.2±0.3)和(2.0±0.5)d、(2.2±0.2)和(3.4±0.3)d、(3.4±1.1)和(4.5±1.3)d,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96例PKEP组患者和97例PKRP组患者完成随访,Qmax、PVR、IPSS、QOL较术前均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2组间IPSS、QOL评分、Qmax的改善无显著差别,术后6个月2组间IPSS、QOL评分的改善仍无显著性差异,而Qmax、PvR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KEP术与PKRP术相比,近期手术疗效相似,安全性无显著差异.PKEP组组织标本获得率较PKRP组高,可增加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前列腺切除率亦高于PKRP组,有利于减少术后BPH复发.
作者:卞军;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方平;徐啊白;陈玢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门诊初次诊断为哮喘的患者75例,以患者文化程度分为两组,包括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A组)46例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B组)29例.所有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控制药物均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SM/FP).按照全球哮喘防治推荐方案降阶梯治疗.在治疗第8、12及24周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大呼气流速日内变异率检测.根据病人对ACT问题的回答、体征及肺功能检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估控制水平的情况.ACT评分19分认为已达良好控制.分析文化程度在不同治疗时期自我评估情况及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肺功能等基础水平无显著差异.经过8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29例,其中11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24%,实际哮喘控制率为39.1%.B组中ACT评分19为17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44.8%.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自我哮喘评估也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37例,其中17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7.0%,实际哮喘控制率为43.6%.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2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13.8%,实际哮喘控制率为62.0%.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B组(P<0.05).经过24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42例,其中19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8.7%,实际哮喘控制率50.0%.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6例,其中5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为72.4%.B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 文化程度可能是影响病人病情评估和哮喘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在治疗期间不同时期并不完全一致.
作者:赵海金;蔡绍曦;佟万成;李文军;付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后目的 基因的表达,为下一步利用经基因转染的ADSC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组织打下基础.方法 行腺病毒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VEGF165)基因转染ADSC,通过免疫细胞荧光和ELISA鉴定VEGF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证实腺病毒能成功地将VEGF165基因转染至ADSC中,并获得有效的表达.结论 采用Ad-VEGF165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将VEGF转染至ADSC中,并有目的 基因的表达,为促进脂肪组织工程血管化奠定基础.
作者:杨波;高建华;鲁峰;朱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兔周同感觉、运动神经匀浆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增殖与成骨能力的影响.探讨周围神经影响成骨的可能原因.方法 提取大隐神经、坐骨神经肌支分别作为感觉、运动神经组织,制备匀浆.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成骨诱导后鉴定备用.以含感觉、运动神经匀浆的诱导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无地米诱导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作用于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观察其增殖、分化及矿化情况.结果 感觉神经组较其他各组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1),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抑制细胞增殖(P≤0.001);感觉神经匀浆显著促进成骨细胞总蛋白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合成(P<0.05),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ALP蛋白比活性显著高于运动神经组及无地米组(P<0.05);感觉神经组、成骨诱导组及对照组茜素红结合量显著高于无地米组及运动神经组(P<0.001),前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感觉神经成分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矿化,运动神经成分未见促成骨作用.
作者:王秋实;裴国献;江汕;赵培冉;梁双武;戴金良;崔建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UI)对胎儿脊柱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二维超声检查疑有胎儿脊柱裂的孕妇进行TUI检查,观察分析胎儿脊柱裂在冠状切面、横切面及矢状切面的声像图表现,判断脊柱裂累及的具体椎节.超声诊断与引产后结果对照.取1例引产后开放性脊柱裂胎儿进行超声观察,并与引产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检出胎儿脊柱裂8例,其中6例获得较满意的胎儿脊柱裂TⅥ图像,所显示脊柱裂累及的具体椎节与胎儿实际畸形相符.引产后开放性脊柱裂胎儿所获得图像质量较宫内胎儿清晰,超声诊断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TUI技术可更精确地显示胎儿脊柱裂,作为二维超声的补充,提高超声对胎儿脊柱裂的诊断能力.
作者:张晓莉;汪龙霞;孙长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等不同途径区域灌注化疗时5-FU在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肝脏肿瘤化疗提供参考.方法 经颈静脉注射5-FU或分别经肝动脉及门静脉插管区域灌注,剂量为20 mg/kg体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肝脏组织中5-FU的含量.进一步计算5-FU在肝脏和血浆中的药动学数据和穿透比率及治疗优势度.结果 外周静脉注射时,肝脏组织的药物峰浓度(Cmax)和药物时量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3.79±4.56μg/g,342.20±108.20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36.85±5.96μg/ml,842.00?58.00μg·min/ml.肝动脉灌注5-FU时,肝脏组织药物Cmax和AUC分别为29.58±4.30μg/g,794.60±15.40 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24.39±4.63μg/ml,639.70?33.80μg·min/ml.门静脉灌注时,肝脏组织药物Cmax和AUC分别为2821±4.06μg/g,733.60±18.3μg·min/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21.02±406μg/ml,529.80±111.50μg·min/ml.结论 与外周静脉注射全身化疗比较,区域性肝动脉或门静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肝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少化疗药物在外周血中的分布,可作为临床肝癌化疗的较好治疗措施.
作者:郑惊雷;梁力建;胡文杰;沈顺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针对纯美容意义的先天性短鼻畸形,探索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片及聚四氟乙烯补片进行鼻延长.结果 临床24例病例通过鼻中隔软骨的中隔延长和鼻尖塑形,鼻背部EPTFE垫高.鼻长度平均延长达到2.32mm,鼻唇角平均减小4.3°,获得了显著良好的鼻延长效果.结论 自体鼻中隔软骨加聚四氟乙烯补片复合移植治疗短鼻,可以达到美化鼻子的目的 ,但长期稳定的效果及精确的量化操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尹卫民;高建华;鲁峰;翟圣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穿透性角膜移植大鼠血清中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蛋白.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蛋白进行筛选,通过相应软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质荷比0~2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58个蛋白峰,其中6个蛋白质峰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与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大鼠血清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存在明显差异.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病情的治疗监测提供依据.
作者:周瑾;陆晓和;宫玉波;袁伟;汤明芳;钟彦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早期移植肾失功后再次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对23例符合观察标准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标准:初次移植肾1个月内失功,失功后1个月内行再次肾移植.结果 23例患者中22例成功,1例移植术后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后死亡.急性排斥反应5例,4例治疗后逆转.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经血液透析过渡后肾功能恢复.术后随访1~5年,血肌酐平均(112.5±20.7)?mol/L(72~168?mol/L).结论 短期内再次肾移植是早期移植肾失功的佳处理方式.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强调HLA-DR位点的相配程度,高PRA受者选择避开存在致敏抗体的供肾,是再次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于立新;徐恩五;王亦斌;刘小友;付绍杰;徐健;邓文锋;杜传福;余玉明;李川江;魏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