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辉
神经纤维瘤是来源于周围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可恶变。发病部位以皮肤、皮下、颈纵隔、腹膜后为多见,而对于发生在鼻腔内的神经纤维瘤在国内外目前鲜为报道。本文对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一例原发性鼻腔纤维神经纤维瘤进行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以“右侧鼻塞半睡眠打鼾1年。”为主诉,与2013年9月入住我院。病程中,患者未感嗅觉异常,物头痛,无鼻出血,无刺激性喷嚏,否认鼻部外伤史,无烟酒史,否认其他系统疾病并病。专科情况:外鼻无畸形,鼻内窥镜下见:鼻中隔向左侧偏曲,右侧鼻腔后端可见一粉红色表面光滑的巨大肿物,根部位于鼻中隔面右侧面的后下端,触之无明显出血,双下鼻甲未见充血及肥大,双侧中鼻道及鼻腔内未见异常分泌物。在局麻下将部分肿物取下,并随即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示为:慢性炎症,息肉。故将患者以“鼻腔肿物”为诊断,收入院,拟于择期手术切除肿物。术前鼻窦CT检查示:右侧鼻腔及后鼻道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双侧上颌窦、蝶窦、筛窦黏膜光滑,骨窗下未见骨质破坏。在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汇报无异常后,施行全麻,在并在鼻内窥镜的辅助下,切除了肿物。术中见:右侧鼻腔肿物根部位于鼻中隔黏膜下。为防止肿物再生,将安全界限定位肿物根部周围3mm以内包括正常组织在内的黏膜组织,并在鼻用电动切割器的辅助下将肿物根部清理干净。术后剖开肿物,见肿物内部为灰白色、质韧。术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汇报为:右侧鼻腔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尚未见复发迹象。
作者:许浚;金永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个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所合并的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在28个脑室内出血的患者中,3个(7.8%)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在15个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10个(64.7%)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0例患者行外科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有出血或非动脉瘤性临床表现,此类动脉瘤可分为累及 Wilis 环的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和累及侧支为主的外周动脉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患者的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胡伟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手术(VAST)在时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62例心胸外科疾病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31例,实验组施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施行常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止痛药物使用量、疼痛评分、术后PEF和PEVI的引流量及实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留置胸管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胸心外科疾病治疗中,具有痛苦轻、创伤小、切口小及恢复较快的优点,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陶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静脉给药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途径,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临床护理基本的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因给药查对行为不良而导致的护理缺陷时有发生,严重者造成医疗纠纷甚至患者死亡,临床护士查对制度的落实,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有效措施。通过对2012年-2013年我院护士静脉给药查对缺陷统计与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提高护士的查对意识,养成查对行为习惯。
作者:李晓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和场外营养的支持治疗的影响分析比较,通过两者的留住ICU的是时间、营养代谢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2月来自我院的ICU病房符合标准的5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疗法组合肠外营养疗法组各25例。两组的患者都在入住后的第一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住院和第8天的营养状态指标进行检测记录,对患者留住ICU的时间和临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入住的第8天体质量指数、血红单表及血清蛋白都比住院当天有所下降,肠内营养组第八天的白蛋白比住院当天的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肠外营养足的第八天的白蛋白与住院当天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足的血清白蛋白、血红白蛋白、前白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下降都要比肠外营养足低(P<0.05)。肠内营养组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要低于肠外营养足(p<0.05)。结论:肠内营养更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能够降低患者留住ICU时间降低病症发生,减少ICU留住时间。
作者:黎贵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征为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重型颅脑损伤是(1)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2)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布氏征、克氏征、巴氏征、Oprenheim征、Gordon征、Bragude征等出现阳性;(3)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变。通过对本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仔细观察和细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同时为患者的康复赢得宝贵的时机。
作者:桂娟;张丽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手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重要手段,如穿孔、大出血、肿瘤、外伤、剖宫产等都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完成。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和手术的场所,由于手术室的工作繁忙、变化快,劳动强度大,时间长,随着临床医疗的不断发展,各种疑难病症、微创、介入等手术的开展,对手术室的护士的护理流程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质量和效果,与患者康复快慢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及时、有效地护理可以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杜绝因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收治的2309例患者手术期间进行有效地护理,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沈维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结肠癌造口术患者情绪的影响(焦虑、抑郁)。方法:将60例结肠癌造口术的患者按照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院内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进行数据的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结肠癌造口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可以增加患者进一步治疗的信心。
作者:霍明娜;单松;林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幼儿园饮食结构的情况,并从中医养生角度对饮食结构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为幼儿园的饮食结构提供科学又合理的建议。方法:从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越秀区、白云区、荔湾区共5个区中随机调查110间幼儿园,并获得一段时期的食谱。分别从食物的寒热性、蔬果的应反季等方面分析该幼儿园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从整体上了解广州市幼儿园饮食结构是否合理。结果:总体上来说,各大幼儿园的饮食比较均衡。从食物的寒热性分析,广州市绝大部分幼儿园的食谱制定合理,很好的考虑到食物的寒热性;但是从季节方面来分析,饮食结构大部分不尽人意。结论:广州市大部分幼儿园的饮食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以便更好的满足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作者:廖雪琼;刘晓清;胡玥;黎璐茜;陆兰兰;陈晓薇;杨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按照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导医护理已成为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院是一所地市级的综合性医院,实行导医护理对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展现医院形象增强医院知名度,提高医疗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1导医护理过程导医就是在门诊设置专门护士,对病人就医就诊作向导服务。导医护理的目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病人当亲人千方百计帮助病人排忧解难。从导医护理的过程看,是将传统的诊中护理推广到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程护理。包括接、陪送等诸环节,从导医护理的内容看,一是指导就医,帮助病人正确选择就诊专科,介绍医生;二是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消除诊前诊中恐惧心理各种思想顾虑;三是咨询服务,解答患者疑问;四是代办手续,帮助病人特别是残疾,老年无陪人和急诊病人顺利就诊,检查入院、住院、出院等。
作者:吕洪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疤痕子宫早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自愿接受药物终止妊娠的疤痕性子宫早孕妇女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孕妇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照组组则予以米非司酮终止妊娠,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药物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孕妇药物终止妊娠后的总有效率84.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3.8%,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孕妇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孕妇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疤痕性子宫早孕缓解孕妇的痛苦,减少并发症,且不良反应少,有效提高完全流产率。
作者:左绢;罗顺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资料方法例一王某,19岁女学生煤气中毒抢救3日后出院,邀我诊治,临床症见:头晕,前额头痛,双目难睁,胸闷,气短,呕吐酸水,不思饮食,倦怠乏力,畏寒,自汗,心烦面红,唇红,脉细数,舌红,苔黄。辩证:痰热壅肺,胃失和降。治法:清肺化痰,和胃降逆。方药:桑叶9克杏仁12克桔梗9克藿香12克薄荷12克鱼腥草18克枇杷叶15克半夏9克竹茹9克佛手12克甘草9克每日一副服10余副后症状基本治愈例二邓某,58岁煤气中毒较重经抢救出院后20余天药我诊治症见:神情呆滞,语言迟缓,不欲言,心悸纳呆,大便干结,身体倦怠,舌边尖红,苔博白滑,脉右细微,左脉弦滑无力,血压:170/100mmmg 且有心律不齐,脉诊合参,诊为心气不足,痰湿蒙蔽心窍,阻滞脉络,治法:益气养心,开窍化痰,佐以通络,方药: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柏子仁15克,玉竹9克,石菖蒲15克,郁金12克,茯苓12克,半夏9克,竹茹9克,威灵仙15克夜交藤15克,炙甘草15克,白茅根9克,服药7副后症见好转,又上方加减服药月余后生活能够自理,血压在配合降压药的同时控制在正常范围。
作者:张仙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俗称试管婴儿[1],是从卵巢内取出几个卵子,在实验室里让它们与男方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然后转移胚胎到子宫内,使之在妈妈的子宫内着床,妊娠。就胚胎移植而言,分为新鲜周期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前者是在取卵、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后,将胚胎直接移植到子宫腔内,后者则在胚胎培养后,使用胚胎冷冻技术,将胚胎冷冻保存。在取卵周期后的某个月经周期内的特定时间点,将胚胎解冻复苏,然后移植入子宫腔的过程。实施新鲜周期移植的患者需要在移植后注射14天的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
作者:霍亚芬;周明洁;王丽梅;刘延囡;杨苏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在女性真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因真菌性阴道炎入妇科治疗患者88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4例,分别予以伊曲康唑胶囊(观察组)和氟康唑胶囊(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各症状前后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8.2%明显高于对照组38.6%,无效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5%,治疗后外阴瘙痒31.8%明显低于对照组61.4%,分泌物异常和阴道充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性,且对症治疗或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伊曲康唑对于女性真菌性阴道炎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症状恢复明显,不良反应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何成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治疗晚期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120例对象随机分成间苯三酚治疗组和硫酸镁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继续妊娠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间苯三酚治疗组能有效的控制晚期先兆性流产,继续妊娠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少。结论:间苯三酚治疗晚期先兆性流产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经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廖肇来;黄相翠;黄洁斯;刘艳红;肖淑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广泛性促进了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开展,从而提高了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让人们逐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行为习惯,以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鹏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每年全球约有120万例患者确诊为结直肠癌,2009年美国约有146970例新诊断病例,大约49920例死于该肿瘤。结直肠癌也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0%[1]。通常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经根治性手术切除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后,局部晚期(T3-4,或有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仍占1/3左右。对于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因手术难以将其完全切除因而更多地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本研究分析了我科近年来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天民;吴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3例,接受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接受经鼻腔肠梗阻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保守治愈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可以有效提高保守治疗的治愈率,让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症状得到缓解,早日出院,降低治疗费用,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袁伦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临床经验表明短程化疗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经济、方便等优越性,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核心技术。了解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率对化疗方案的评价和肝损害的预防控制具有参考价值,现对2010-2012年300例药物肝损害回顾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来自鞍山市结核防治所:初治肺结核300例,男200例,女100例,年龄20-75岁,平均47.5岁,按化疗方案分甲组130例,乙组170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基本相同,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心肌梗死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等引起的肝功异常。
作者:缪春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疾控机构实验室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级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政策的制订、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的能力建设,确保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为社会提供公正可靠的技术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工作。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有效性。目前,大部分疾控机构实验室通过了计量认证,有的通过了实验室认可,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如何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有效性仍然值得探讨。下面结合我部实验室建设和持续加强实验室管理谈谈体会。
作者:尹红;赵景平;王善雨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