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液中的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伟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N端末-钠尿肽原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比较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和尿液中N端末-钠尿肽原(NT-proBNP)的水平,探讨尿液中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变化规律,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尿液中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尿液中NT-proBNP可否作为心力衰竭的一个新的独立标记物。结果:1.CHF和对照组NT-proBNP水平的比较:CHF组血和尿中NT-proBNP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01);尿NT-proBNP水平与血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898,p<0.001)。2.随心功能的恶化,尿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尿NT-proBNP与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p均<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01)。结论:尿NT-proBNP在检测CHF中与血NT-proBNP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纯结石性胆囊炎156例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明显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且具有创伤小、疼痛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作者:郭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其功能恢复起到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6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术后肩关节承重时间,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少,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肩关节的承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状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锁骨骨折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湘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药物在包皮环切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外科药物在包皮环切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每组60例,共2组,两组才用不同麻醉方法,并观察结果;结果:麻醉中两组VAS疼痛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术中两组的VA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用麻醉药物和消炎镇痛药为外科常用药物,取材方便,无需注射,安全有效,城乡医院均可应用,而且患者痛苦小,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可作为特定条件下包皮环切手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作者:李东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用来给临床护理工作做一借鉴和护理同仁共勉。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了50名重度创伤性休克病人,回顾性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和抢救护理措施,系统总结抢救基本过程。结果: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1年来收治的5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救手段、基本护理和心理护理。通过早起病情判断、严密观测患者体征、提供抗休克治疗和开展心理护理等手段,50例患者经抢救存活48例,都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6%。结论:及时正确的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对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防止并发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高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近年来,国内护患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医院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对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防范对策,以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姜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结肠癌造口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结肠癌造口术患者情绪的影响(焦虑、抑郁)。方法:将60例结肠癌造口术的患者按照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院内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进行数据的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结肠癌造口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可以增加患者进一步治疗的信心。

    作者:霍明娜;单松;林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产儿眼底照相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早产儿眼底照相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和新生儿科及眼科门诊部符合ROP筛查的586例早产儿用应用RetcamⅢ进行眼底照相筛查的护理。结果:共筛查出ROP患儿56例,占9.56%,其中含AP ROP 1例。筛查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护理能协助医生完成检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强调护理工作在操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肖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后健康教育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在产后对产妇的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100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进行产后的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对比观察,实验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0.00%)、健康知识掌握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70.00%)、健康知识掌握率(52.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的护理中,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改善产妇的身体状况,加快了产妇的身体恢复状况,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肠造口术后的饮食指导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2~3: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

    作者:刘金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中25例大流血适时行宫腔填塞纱条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流血适时行宫腔填塞纱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剖宫产术中大流血,经综合治疗失败,行宫腔填塞纱条压迫止血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结果:25例剖宫产术中大流血,止血成功率达100%。结论:剖宫产术中大流血,来势凶猛是目前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安全技术的提高,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术中大流血机率也随之升高,选择恰当的时机增分夺秒,行宫腔填塞纱条是既简单、快捷、止血效果又明显,成功率极高的止血方法,是目前基层医院值得选择和推广的止血方法之一。

    作者:阮殿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麻后精神异常一例

    患者,女,41岁,体重73 kg。临床诊断宫外孕(有下级医院急诊转到我院),在全麻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前检查无明显麻醉禁忌,ASAⅡ级,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2 g及阿托品0.5 mg。入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末二氧化碳;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0.1 mg,依托咪酯20mg,丙泊酚(得普利麻)130 mg及顺啊曲库铵10 mg。插入7.5#气管导管,经过顺利。术中设定潮气量550 ml,呼吸频率12次/分,吸∶呼为1∶2,气道压峰值控制在18 cmH2O以下。术中吸入1.0%异氟醚、持续泵入丙泊酚(得普利麻)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共用芬太尼0.1 mg,顺啊曲库铵15 mg,手术历时85 min,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及呼末二氧化碳均在正常范围。术毕病人呼之睁眼后,拔除气管导管,对各种指令反应正确后送回病房,术后未用止痛泵。于术后第5小时病人出现精神异常,表现多言、兴奋、躁动等,不让护士输液,讲普通话(平日从未讲普通话),见谁说谁漂亮,滔滔不绝,讲其家里家外多辛苦,家里有多少存款,放在那里,回答问题正确无误,家属证实她所讲的所有事情都非常正确,总是不停地说,且自己无法控制,说哭就哭说笑就笑,继之出现多动、骂人咬人等中枢兴奋性改变。经会诊后诊断为躁狂型精神分裂症。给予氟哌啶醇等治疗后转精神病医院,一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作者:屈银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与大肠癌相关的PCNA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与大肠癌相关的因子,对于大肠癌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是一种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它和DNA复制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本文就PCNA因子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等方面予以综述。1 PCNA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PCNA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是在1978年由Miyachi等[1]首次发现的,仅表达在增殖细胞的胞核中。PCNA表达水平的变化和DNA复制时相的改变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在增殖细胞中它的表达水平存在一个周期性变化:即PCNA的表达水平和增殖细胞中DNA复制的活跃程度基本保持一致。因此PCNA通常被作为一项评估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所以PCNA对于肿瘤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CNA是由三个首尾相连的同源单体构成的,每个单体都含有两个空间结构相同的结构域,因此PCNA的空间结构是特殊的六边形环状三级结构[2],PCNA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当DNA复制时PCNA可将DNA聚合酶δ固定于DNA链上,PCNA不仅能反映细胞增殖状态,而且还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多蛋白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CNA究竟在调控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和其它调控因子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了解的还很浅显,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瑞芬与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瑞芬与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需手术治疗患者100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50例,分别予以瑞芬(观察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麻醉后HR、疼痛计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HR优于对照组,疼痛计分在手术结束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却在术后2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瑞芬和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与老年患者的麻醉处理各有利弊,前者影响HR明显,后者影响精神程度更大,是否可以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张应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喜疗妥乳膏治疗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60例

    目的:观察喜疗妥乳膏对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患者60例,使用喜疗妥乳膏外涂皮疹处早晚各一次,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喜疗妥乳膏对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疗效确切,60例患者全部治愈,烧伤创面在15-34天愈合,均无复发。结论:喜疗妥乳膏外涂治疗烧伤后并发湿疹样皮炎,疗效确切,对皮肤无刺激性,耐受性良好,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国宝;张磊;吴秋合;张科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及高分辨率MRI诊断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采用高分辨率MRI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统计的其他类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压、血糖、血脂、A/G值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进行高分辨率MRI诊断、DSA诊断,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血压、血糖、A/G比值因素、血脂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诊断方法检查中,高分辨率MRI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与DSA诊断结果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知,血压、血糖、血脂以及A/G值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有一定的影响,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高分辨率MRI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度,可以将其作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检查手段。

    作者:田文静;孔庆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中配合及护理

    目的: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的护理经验进行探讨。方法:收集6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有73例患者成功碎石,2例患者由于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狭窄而难以入镜,改为实施行开放手术。全部手术过程都非常顺利,患者没有产生任何不适,也没有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对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术中加强配合及护理,这对于患者术后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解锡华;陈坤;韩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大肠息肉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评估临床路径在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采用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对照组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均P

    作者:李玲;郑传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乳糜胸1例

    病例:患儿,女,21天,因少吃伴气促5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6kg,生后无窒息史。5天前出现奶量进行性减少,伴有气促,随至我院就诊。体格检查:T:36.7℃,P:158次/分,R:90次/分,BP:90/54mmhg,体重:4.0kg,身长:53cm,头围:35cm,胸:39cm,反应尚可,听诊心律齐,未及明显杂音,心音减弱,胸廓饱满,可见三凹征,呼吸促,左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右肺呼吸音清,未及啰音,腹软,肝肋下1cm,脾肋下未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引出。辅助检查:胸部正位片:肺炎征象伴左侧胸腔积液可能,胸水B超:左侧胸腔探及无回声暗区,较厚处约4.9cm。胸水乳糜试验阳性,胸水生化总蛋白39.3g/L,腺苷脱氨酶17.0U/L,胸水常规有核细胞数18250.0*10^6/L,单核细胞80.0%,多核细胞20.0%,胸水培养阴性。入院诊断:新生儿乳糜胸。

    作者:顾敏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哮喘患儿的舒适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在小儿哮喘治疗中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小儿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住院时间短,治疗的依从性好,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以生理、心理舒适为首要前提的舒适护理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儿依从性好,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孙瑞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分析

    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高血压病为原发病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如何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已成为医学界异普遍关注的热点。我们选取2010年到2012年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经过8周的治疗和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较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蒋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