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芬
目的: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3例因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右侧肢体由他人搀扶行走出院,1例行走出院。结论: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行气管切开术后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手段,有利于防止控制各种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刘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水合氯醛在儿科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合氯醛的用途、给药途径、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保留灌肠,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等几个方面。以使水合氯醛在儿科临床护理应用中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作者:江秉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37例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的病例。结果:部分损伤通过提高技术及健康教育可以避免。
作者:曹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己烯雌酚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绝经后妇女口服己烯雌酚药物0.5mg,每天2次,维生素B620mg,每天3次,连续服药7d后行取环术,随诊3个月,B超监测子宫内膜情况。结果:48例绝经后妇女惰性宫内节育器不锈钢单环均1次取环成功,成功率为100%,随诊3个月,B超未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结论:己烯雌酚用绝经后妇女的取环术,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周维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肝硬化并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如果饮食不当极易引起消化道出血,对于此类患者,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差、对疾病认识不足的患者,责任护士可使用“饮食监督册”对该病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与管理,对其饮食进行指导,干预不良的饮食行为,从而提高患者对饮食护理的依从性,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减少住院次数,改善预后,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的有效护理支持。方法:对于2011-2013年在我院分娩的118名自愿采取无痛分娩的产妇,在围产期给予心理护理,产前、产时、产后等多项有效护理措施。结论:无痛分娩具有安全,不良反应小,缩短产程等优点,再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促进护患关系,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为治疗及护理疾病提供更好的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肿瘤科住院的患者60例,采用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量表,调查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因素。分别对处于化疗期间、化疗间歇期的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全部资料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患者处于化疗期间明显存在睡眠障碍,主要与化疗副反应影响及护士夜间查房有关。结论:肿瘤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需要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洪明花;许晓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综合分析了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针对各项问题采取了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地巨额事故的发生。结论:杜绝差错事故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而把握好每一护理环节,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作者:姚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病人的心理、生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进行的一种教育。它是通过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一种手段[1]。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简称肾穿刺)是用肾穿针经背部皮肤,选定穿刺点刺入肾下极取材[2]。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确定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对协助肾实质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3]。但肾穿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易导致感染、出血、腰痛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普遍存在紧张及畏惧心理,主要表现为烦躁、失眠、心率加快,配合欠佳。针对上述患者心理问题,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术前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刘玉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收集了行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成像并经临床证实的18例脊柱外伤资料,并就其临床价值进行讨论。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5-63岁,平均35岁。骨折部位: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10例。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10例,爆裂性骨折7例,撕脱性骨折1例,合并附件骨折5例,伴椎管狭窄者7例。
作者: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2年3月年开展的214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3例胆道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并总结。结果:发生胆道损伤13例,发生率为0.60%,胆囊床小胆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胆漏2例,副肝管损伤2例,单纯主胆管损伤5例,其中胆总管横断伤2例,肝总管大部分缺损2例,肝总管侧壁电灼穿孔1例,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后11例痊愈,治愈率84.61%。结论:胆道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见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术中操作要仔细,一旦发生损伤需采取适合的修复方法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邓瑞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强刺激推拿手法与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确诊患者,采用强刺激手法与功能锻炼治疗,每次30min,每3天1次,6次为一疗程。结果:治愈24例,好转28例,无效4例。结论:强刺激手法与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膝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郑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治疗,利奈唑胺在临床上对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院内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老年患者纳为研究范畴,将60例老年患者按照所用药物分为两个组,进行万古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或者利奈唑胺静脉注射治疗,并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评估。结果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可以明显看出20例使用利奈唑胺的老年患者的治疗后评价结果可喜,同时,在治疗后,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要低于万古霉素。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院内老年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是相当乐观的。
作者:黄木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对腔隙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结果:发现腔隙性病灶150个,单发病灶60例,多发病变33例。腔隙灶直径为5~15mm,以10mm腔隙灶为主,由于病灶小,无占位效应。结论:CT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祖丽菲亚·买买提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面神经麻痹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3例,愈显率96.4%;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2例,愈显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玉洁;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常见手术,是在第二产程中为扩大产道出口、减少盆底阻力、加速分娩、防止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所行的一种外科手术[1]。对于会阴侧切缝合术术后是否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一直都存在争议。本文选择了近1年在我院顺产分娩并行会阴侧切缝合术的2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术后不预防应用抗生素为实验组,另100例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修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19例脑卒中合并小量上消化道出血,胃内容物肉眼可见咖啡色,潜血实验阳性,无呕血,未给与患者禁食,给予婴儿配方奶粉。结果11例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均无加重,并且好转。提示婴儿配方奶粉应用于脑卒中合并小量上消化道出血有效地达到营养需要,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小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n=60)与实验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腹胀症状,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孔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极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其中糖尿病性心脏病就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尚未明确,也没有一种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基于此背景下,研究有效的糖尿病合并心脏病防治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笔者收集并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糖尿病合并心脏病防治研究的相关报道,现将新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李倩;王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诊的方法,观察组采用社区疼痛护理干预、运动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方法,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1.53%、30.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正确的社区护理干预方式,能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复发率和提升生存质量,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刘燚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