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娜;张春艳;王会娜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2年3月年开展的214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3例胆道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并总结。结果:发生胆道损伤13例,发生率为0.60%,胆囊床小胆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胆漏2例,副肝管损伤2例,单纯主胆管损伤5例,其中胆总管横断伤2例,肝总管大部分缺损2例,肝总管侧壁电灼穿孔1例,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后11例痊愈,治愈率84.61%。结论:胆道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见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术中操作要仔细,一旦发生损伤需采取适合的修复方法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邓瑞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80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两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只用甲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采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能对患者的阴道PH值和阴道的清洁程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庆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1世纪,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事业随着经济飞速迅猛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作为公共卫生管理中一项负复杂、困难的工作,传染病预防需要得到我们的格外重视。所以本文就目前我国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与干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孟卓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筛查量表对普洱市X社区120名居民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体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排序以及不同人群危险因素的差异情况,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邓美芝;杨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讨论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护理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科急腹症患者7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其中对比较组采用普通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普通外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生活干预、心理指导和对症支持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结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8.9±2.1)d,比较组的时间为(14.3±3.1)d,实验组的时间显著短于比较组的时间(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比较组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比较组的满意度(P<0.05)。结论:护理工作在外科急腹症的治疗恢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护理工作的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急腹症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冯瑶;谌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确诊的7例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在确诊肺癌6个月内发现。4例同时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为腺癌患者。气短、呼吸困难常为首发表现。7例PTE患者D二聚体均升高。5例PTE经CT肺动脉造影诊断,2例经核素肺V/Q 显像诊断,1例溶栓治疗,6例抗凝治疗。结论: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手术、化疗等增加发生肺栓塞的风险,行CTPA及核素肺V/Q 显像可明确诊断肺栓塞,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李金玲;黄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减少静脉输液时护士手部细菌污染的方法,提高护士手消毒的效果。方法:让30名护士依次在三种不同的管理监督条件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研究者对护士的手部进行现场采样,并将采样进行细菌菌落数培养。结果:三种工作条件各进行30次采样,采样检测结果条件一护士手部细菌菌落数为3.97±2.91cfu/cm2,条件二护士手部细菌菌落数为23.87±16.68cfu/cm2,条件三护士手部细菌菌落数为5.13±3.76cfu/cm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采样的检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条件下护士手部细菌菌落数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采取多种管理方法减少护士手部细菌菌落数,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杜粉静;郑鸽之;高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时采取各种护理方法,包括有牵引、理疗、按摩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结果:38例患者经过治疗和康复护理,治愈20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有效率97.4%。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合理地实施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弹及治愈的目的。
作者:武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针对一年一度高考体检采血时出现晕针的不良反应,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防范并降低晕针的发生。方法:对2014年在我院体检采血的高考考生2184名,其中男生1025名,女生1159名,通过采血前询问既往史、心理疏导、环境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晕针发生率为0.23%。与上年度高考体检晕针发生率1.28%对比,有显著下降。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防范高考体检生采血晕针的发生。
作者:谭兴爱;李喜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孕期有氧健身操训练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怀孕16周以上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有氧健身操训练的实验组和未接受训练的对照组各60例,通过对其孕晚期自我感觉,分娩方式、产程等情况比较,观察孕期有氧健身操训练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为开展产前健康教育、普及孕期保健操提供依据。结果:通过对孕妇孕晚期自我感觉、分娩方式、产程等调查发现,实验组腰背痛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产程平均时间为6.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7h。结论:孕中晚期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增加了肌肉收缩力及关节韧带的活动度,减轻了妊娠期的不良反应,控制体重过度增长,有助于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崔福鸾;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3个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结果:腹针组总有效率98%,常规针灸组治愈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组平均治疗20次,常规针灸组平均治疗2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疗程短。
作者:王春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37例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的病例。结果:部分损伤通过提高技术及健康教育可以避免。
作者:曹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的不同方法对星形胶质细胞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原代培养后分别经振荡纯化、传代纯化的方法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不高;经振荡纯化后GFAP表达量明显增多,GFAP免疫荧光变亮;经传代纯化培养后纯度达到97%,GFAP表达量较少。结论:经过传代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较高,GFAP表达量较少,因此能更好地反映其在脑中的功能,是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脑中的功能较好的培养方法。
作者:苏玲;高秀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探讨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未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前和已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后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从剖宫产指征、剖产率两方面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未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前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56%,医学指征占44%,剖宫产率50%。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后社会因素占36%,医学指征占64%,剖宫产率下降至35%。讨论:运用气囊助产在分娩过程中缩短产程,减少会阴裂伤等优势。明显减少了剖宫产的社会因素指征,使剖宫产率明显下降。所以气囊仿生助产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黄崇梅;王英;何林清;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透析认知率、主动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初媛;赵丽娟;龚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流血适时行宫腔填塞纱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剖宫产术中大流血,经综合治疗失败,行宫腔填塞纱条压迫止血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结果:25例剖宫产术中大流血,止血成功率达100%。结论:剖宫产术中大流血,来势凶猛是目前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安全技术的提高,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术中大流血机率也随之升高,选择恰当的时机增分夺秒,行宫腔填塞纱条是既简单、快捷、止血效果又明显,成功率极高的止血方法,是目前基层医院值得选择和推广的止血方法之一。
作者:阮殿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ICU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寻求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ICU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115例重症监护患者,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了解,并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文化程度以及年龄、家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以采取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患者护理。结果:ICU重症监护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多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和不愿入住等心理状态,其中,不愿入住患者认为入住ICU重症病室会被隔离,并且患者的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与家属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其不愿入住的心理越强烈。结论:在进行ICU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关原因,采取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治疗恢复。
作者:郭美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病人的心理、生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进行的一种教育。它是通过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一种手段[1]。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简称肾穿刺)是用肾穿针经背部皮肤,选定穿刺点刺入肾下极取材[2]。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确定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对协助肾实质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3]。但肾穿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易导致感染、出血、腰痛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普遍存在紧张及畏惧心理,主要表现为烦躁、失眠、心率加快,配合欠佳。针对上述患者心理问题,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术前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刘玉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不同分度与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109例确诊为NAFLD 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脂肪肝声像图分度并接受生化检查,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脂肪肝。比较三组血清HS-CRP 的水平,所有患者在 HS-CRP 不同水平间各项指标(ALT、AST、TB、GGT、LDL-C、CHOL、HDL-C和TG)进行比较。结果:轻度脂肪肝组的 HS-CRP 平均水平为(3.3±2.6)mg/L,中度脂肪肝组HS-CRP 水平为(5.8±3.7) mg/L,重度脂肪肝组 HS-CRP 水平(7.3±3.5)mg/L。所有患者在 HS-CRP 不同水平间各项指标比较中,以0~3mg/L 区域的为标准组,3.1-6mg/L 区域的各个指标与其比较差异性不大,而6.1~9mg/L、>9mg/L 两个区域的ALT、AST、TB、GGT、LDL-C、CHOL和TG与其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NAFLD患者脂肪肝不同分度与 HS-CRP 密切相关, HS-CRP可作为评估 NAFLD 病程发展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哲慧;李冠增;李鑫;胥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提高肿瘤专科护士对化疗药暴露带来各种危害的认识,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分析肿瘤专科护士潜在的危险,从遵守化疗药物配药,给药,医疗污染物品、患者排泄物处理的规范化操作及护理干预,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结果: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中潜在危险,规范化操作,掌握防控措施。结论:肿瘤专科护士对化疗药暴露危害有了充分认识,熟练掌握了化疗药配置,给药等各环节的规范化操作,保障了护理人员安全。
作者:付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