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兵;吴淑芳;李炜
目的:总结综合护理措施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方法:选择100例患者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医患纠纷、医疗差错出现率。结果:两组患者中,常规组50例患者好转42例、无效5例、死亡3例、护理满意率82%;护理组50例患者好转48例、无效2例、死亡0例、护理满意率96%;常规组医患纠纷、医疗差错出现率为12%,护理组医患纠纷、医疗差错出现率为2%(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急救效果、提高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
作者:张爱;潘文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策略及方法。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2011年10月一20l3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67例符合人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并给予芪龙胶囊预防治疗。结果:入组第8天及第l5天,干预组分别是0例和1例阳性。对照组分别是3例和7例阳性。干预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芪龙胶囊治疗可有效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发生下肢DVT。
作者:苏建斌;吴铁军;武华杰;张伟;暨朝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421例7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观察骨性髋臼,骨性髋臼外侧缘,软骨性髋臼形态及测量。结果:检查7个月以下婴幼儿421(842个髋关节)例,其中正常髋关节370例(740个髋关节),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14例(28个髋关节),全脱位8例(16个髋关节),发育不良29例(58个髋关节)。结论:超声波具有无创,无射线的特性,且检查方便无禁忌症,可以重复应用,可作为对新生儿进行筛查工作的首先检查还能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
作者:比力克孜·阿巴克;努丽曼姑·麦麦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原因的调查,分析相关因素,提出乙肝疫苗接种的建议。方法:采取问卷方式,对来我院接种乙肝疫苗的成人人群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乙肝疫苗接种原因主要是体检后医师建议,接种者多为高学历人群,与职业类别相关性不大。
作者:汤莉娜;田纪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4例行ONXY胶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疗效。结果:1例出现术中脑血管痉挛,经积极解痉治疗后好转,1例动静脉畸形术中破裂出血改行开颅手术后遗留偏瘫,其余患者术后无远期并发症,平均术后4.5天出院。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效果显著,加强精心护理,采取一些特殊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熳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应用护理干预方式改善产妇产后的睡眠情况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10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50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睡眠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实验组产妇干预后的睡眠潜伏期时间及睡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妇产后来说,应用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改善产妇的睡眠情况,较高的提高了产妇的睡眠质量,加快产后的身体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普外科具有非常多的病人,因此在医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有:护理任务重及环境因素、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护患沟通不良及护理记录不规范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为有效应对普外科护理风险,今后应重点把握以下策略:加强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培训、加强护理专业水平培训和考核、加强护患沟通、规范护理记录书写。
作者:李建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其功能恢复起到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6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术后肩关节承重时间,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少,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肩关节的承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状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锁骨骨折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湘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将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引入到重症医学科之中,也就是把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工作者对病人生命质量关怀,使病人心理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使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高,进而保使其能够在舒适、顺利渡过疾病危险期。为此笔者主要阐明了建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然后阐明人性化服务的主要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作者:王子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食物中毒分析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以期为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借鉴。
作者:金益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泌尿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等干预。结果:接受泌尿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的患者,均平稳碎石,无护理意外。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唐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6例,平均随访25个月。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发生,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功能优17例,良1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徐伟钦;王世俊;于洪光;宋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析颈椎病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1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施行针药并用疗法,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相较于对照组(76.00%)明显较高,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应用针药并用的中医疗法起效快,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仁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ICU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320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总结ICU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8.5%显著低于对照组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的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UEX发生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有效保证患者的置管安全,降低UEX拔管的发生率。
作者:曹树臣;房铭辉;王志华;程爱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螺旋霉素联合替硝唑局部治疗进行阐述,探讨应用螺旋霉素联合替硝唑局部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日后治疗慢性牙周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为保证疗效显著,实验组主要采用螺旋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患者的慢性牙周炎,对照组则采用替硝唑对患者的慢性牙周炎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比对,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有66.7%,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霉素联合替硝唑对患者的慢性牙周炎进行局部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今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佰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晚期癌症患者是除了忍受着癌痛带来的折磨,还常常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临终护理。本文介绍了临终护理的意义,并从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两个方面综合了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方法。
作者:肖新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与大肠癌相关的因子,对于大肠癌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是一种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它和DNA复制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本文就PCNA因子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等方面予以综述。1 PCNA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PCNA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是在1978年由Miyachi等[1]首次发现的,仅表达在增殖细胞的胞核中。PCNA表达水平的变化和DNA复制时相的改变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在增殖细胞中它的表达水平存在一个周期性变化:即PCNA的表达水平和增殖细胞中DNA复制的活跃程度基本保持一致。因此PCNA通常被作为一项评估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所以PCNA对于肿瘤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CNA是由三个首尾相连的同源单体构成的,每个单体都含有两个空间结构相同的结构域,因此PCNA的空间结构是特殊的六边形环状三级结构[2],PCNA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当DNA复制时PCNA可将DNA聚合酶δ固定于DNA链上,PCNA不仅能反映细胞增殖状态,而且还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多蛋白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CNA究竟在调控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和其它调控因子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了解的还很浅显,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构建莆田市汉族人群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孕妇的基因组DNA标本库及临床生化资料信息数据库,为临床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及防治提供良好的基础及研究平台。方法:收集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53例及健康孕妇168例外周静脉血,设计科学而高效的实验流程,提取基因组DNA,并对临床生化资料等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保存,构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基因组DNA及临床综合信息数据库。结果:完成福建莆田地区汉族女性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和健康孕妇外周静脉血基因组 DNA 的提取,并对其临床生化资料信息录入计算机归档管理,可随时调用和查找。结论:福建莆田地区汉族女性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健康对照基因组 DNA标本资源库的初步建立为今后相关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搭建服务平台。
作者:王萍萍;黄秀清;林勇;刘黎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安全且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丁娅婕;杨华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消毒供应中心临床科室下送无菌物品和回收污染物品的过程中,使用整理箱能在物品运送和兑换过程有效防止无菌物品被污染和回收污染扩散,同时也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达到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要求。
作者:郑钰;朱静;王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