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静;潘艳东;尹吉林;李向东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32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定),所有患者皆行18F-FDGPET/CT显像,沿病灶周边勾画感兴趣区,计算鼻咽部和颈部病灶的SUV值,病灶大小=(长轴+短轴+纵轴)/3.结果 (1)Ⅰ、Ⅱ、Ⅲ、Ⅳ期患者的平均SUV值分别为4.50±0.42、6.65±1.74、7.33±1.50和8.24±2.16,各期SUV值无差异(P>0.05);(2)T1、T2、T3、T4的SUV值随T分期的增加逐渐增大,分别为2.56±1.05、3.72±0.60、6.87±1.07和9.70±0.70,各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1、N2、N3之间的SUV值无差异(P>0.05),但直径>6 cm的淋巴结的SUV值(5.02±1.91)较直径≤6 cm的淋巴结SUV值(3.48±1.81)大(P<0.05);(4)鼻咽癌低分化鳞癌患者SUV值为5.58±1.48,较未分化癌患者SUV值8.41±1.71低(F=1.336,P=0.000).结论 (1)鼻咽癌临床分期与SUV值无相关性;(2)鼻咽癌T分期与SUV值有相关性;N分期与SUV值无相关性,但直径>6cm的淋巴结与直径≤6 cm的淋巴结与SUV值具有相关性;(3)鼻咽癌18F-FDG PET/CT显像的癌细胞SUV值与其病理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黎静;潘艳东;尹吉林;李向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腺病毒系统将HBV/C全基因组高效地导入肝癌细胞系,为研究HBV的复制及蛋白表达情况构建技术平台.方法 构建HBV/C基冈型毒株的1.3拷贝全基因序列,运用腺病毒系统(AdEasy),首先将1.3拷贝HBV全基因序列插入到穿梭载体pAdTrack,经测序证实插入序列的正确性后用Pme I酶切线性化重组穿梭质粒,转化Adeasier-I感受态细胞,在细菌细胞内发生同源重组,所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HBV/C用PacI酶切线性化,用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来包装重组病毒.用适量感染复数的重组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并对感染细胞上清中的HBV DNA、HBeAg和HBsAg分别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 成功运用腺病毒系统将1.3拷贝HBV全基因组高效率地导入HepG2细胞,导入的HBV能够运用自身的复制调控元件进行病毒的复制和蛋白表达.结论 运用AdEasy系统能够简便、快速、高效地将HBV全基因组导入肝癌细胞系,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及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
作者:周彬;梁敏锋;李伟东;王程;王战会;侯金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21号染色体D2lAl442、D21S1413和D31S1809基因座在陕西地区汉族无关个体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随机抽取160例陕西地区汉族群体无血缘关系个体的静脉血,提取细胞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上述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 3个基因座在陕西汉族群体中分别发现9、8、7个等位基因,3个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各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别为0.750、0.742、0.694;各基因座间具有相互独立性.结论 21号染色体D21A1442、D21S1413和D3lSl809基因座具有高度杂合性和多态信息含量,是有应用价值的遗传标记.
作者:王翔;陈葳;赵乐;周萍;李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人工骨填充治疗四肢长管骨良性骨病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41例四肢长管骨良性骨病性骨缺损患者.缺损容量22~128 ml,平均53ml.采用颗粒状CHA填充治疗,术后连续X线片观察CHA融合、降解及有无排斥现象.结果 经平均2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植骨界面有新骨形成,3个月后整个植骨区连成一整体,CHA边缘出现吸收降解现象,植骨区骨性融合.1例缺损22 ml患者在术后18个月,CHA完全吸收降解.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在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病灶清除治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及排斥现象.结论 C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及排斥反应,是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但植骨量较大时仍存在降解吸收较慢的缺点.
作者:李洪潮;孟志斌;符国良;黎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讨论PAH在SLE中的发生率、致病原因以及PAH的相关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SLE继发PAH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初诊的798例SLE患者中39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合并PAH患者.结果 本组SLE患者合并PAH的患病率为4.9%,此39例患者年龄14~77岁,平均(33±12)岁,男性5例,女性34例.其中雷诺现象、指端血管炎、抗u1RNP阳性、抗心磷脂抗体IgG阳性、心包积液,SLEDAI评分高和肺间质病变与出现PAH的发生率成正相关.结论 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合并PAH的较常见的疾病,对于出现雷诺现象、指端血管炎、抗ulRNP阳性、抗心磷脂抗体IgG阳性以及心包积液和肺间质病变的SLE患者应警惕PAH的可能,超声心动图及相关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罗日强;雷云霞;张晓;梁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合并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的有关问题.方法 分析我科在2006~2007年对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合并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6例进行的人工耳蜗植入术.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的植入了Nucleus 24型人工耳蜗,电极植入鼓阶顺利,经开机调试一月后,声场测听(啭音)言语频率平均听阈达35 dBSPL.结论 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合并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是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术后听觉效果和NRT反应阈等同于一般的耳蜗植入患者,其语言康复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作者:冯晓华;钱宇虹;陈浩;万良财;谢南屏;郭梦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通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其阿霉索耐药株MCF-7/ADR的microRNA的表达差异,探讨microRNA与乳腺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MCF-7/ADR相对于其亲本细胞MCF-7的耐药性和耐药倍数;microRNA芯片和RT-PCR的方法比较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对应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microRNA表达差异.结果 乳腺癌的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相对于其亲本细胞系MCF-7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33.2倍.microRNA芯片的结果显示耐药株MCF-7/ADR与亲本细胞系MCF-7比较有16个microRNA高表达,20个microRNA低表达:RT-PCR的结果进一步证实mir-221、mir222、mir-130a、mir-155在MCF-7/ADR中显著上调.而mir200a、mir-200b、mir-200c、mir-421在MCF-7/ADR中显著下调.结论 MCF-7/ADR与MCF-7的microRNA的表达存在着差异,提示mieroRNA参与乳腺癌化疗耐药,为进一步研究microRNA在乳腺癌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作者:崔秀英;郭运杰;姚和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基于属性选择的贝叶斯网络对缺失的临床数据集进行分类预测.方法 首先为每个属性添加一个二元变量指示各属性丢失情况;接着使用基于包装法的遗传因子搜索法对原始的有缺失的临床数据集进行属性选择:后应用贝叶斯网络对以上优化属性集进行分类并检验分类效果.结果 该方法不仅考虑到了丢失的临床信息的价值.也除去了无关和冗余的属性.结论 本文提出的方法,分类效果优于直接使用贝叶斯网络模型.
作者:陈姿羽;李伟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及鉴定bcl-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在体外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含有人bcl-2基因的质粒克隆模板pCMV-SPORT6钓取bcl-2基因,并将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含EGFP基因)中,构建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bcl-2,通过酶切、测序验证bcl-2基因后,将pGC-FU-bcl-2质粒和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获得携带bcl-2基因和E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GC-FU-bcl-2,并转染靶细胞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通过检测标志蛋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目的 蛋白bcl-2进一步验证pGC-FU-bcl-2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pGC-FU-bcl-2中携有正确的bcl-2基因,并能在人类细胞中表达;pGC-FU-bcl-2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能产生重组病毒GC-FU-bcl-2;(2)目的 基因bcl-2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地转导入靶细胞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并达到稳定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GFP,Western blotting能检测到bcl-2蛋白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bcl-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后能够稳定表达bcl-2基因,为进一步研究bcl-2的功能和细胞凋亡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王雪峰;何援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顺铂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喉癌Hep-2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雷帕霉素和顺铂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喉癌Hep-2细胞的抑制率,计算IC50值,探讨联合用药的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术和Hoeehst33258免疫荧光检测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对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雷帕霉素的IC50值为11.03nmol/L,顺铂的IC50值为8.81 μmol/L.雷帕霉素可以拮抗Hep-2细胞增殖,使细胞停滞在G1期.联合使用雷帕霉素和顺铂进行化疗的协同治疗指数q>1.15(金氏公式),显示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联合使用雷帕霉素和顺铂可以明显增强对Hep-2细胞的凋亡水平.结论 联合应用雷帕霉素和顺铂可以明显提高对喉癌Hep-2细胞的杀伤效果,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雷文斌;贾涛;苏振忠;文卫平;祝小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快速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方法,B组采用口服BSA+SEB+皮下注射CCl4方法,C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10、14周处死后取动脉血、肾脏,检测血生化指标,检查组织病理及lgA免疫荧光.于第10、12、14周收集24h尿检测尿蛋白.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均显著增高(P<0.05),有中度肾小球系膜扩张伴系膜细胞增生,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出现血尿、蛋白尿早于A组,且IgA免疫荧光强于B组.结论 口服BSA+SEB法与口服BSA+SEB+皮下注射CCl4方法均能诱发SD大鼠IgA肾病模型,后者更早出现血尿、蛋白尿,肾脏IgA免疫荧光更强,是更为省时的制模方法.
作者:彭伟;刘郑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移植腱隧道界面愈合方式.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兔同侧半腱肌肌腱作为自体移植材料.建立30只新西兰兔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实验组在移植腱-骨隧道界面注射填充以纤维蛋白胶作为载体的rhBMP-2,对照组仅填充纤维蛋白胶,完全空白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填充.分别于术后第2、4和8周取材,进行大体及光镜观察.结果 对照组术后2周界面组织主要为肉芽组织,术后4周界面可见成骨反应及大量成纤维细胞,术后8周界面部分区域可见Sharpey纤维,形成间接止点.实验组术后2周界面组织主要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术后4周可见类似直接止点的四层结构,术后8周界面主要由直接止点构成.结论 rhBMP-2可以在术后早期诱导腱骨界面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的特有结构,直接止点缓冲应力的力学性能上要优于间接止点,增强了腱骨界面的结合力.
作者:张力;靳安民;李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癌基因ras的单独激活可导致细胞早期衰老,这被认为是一种抑制肿瘤形成的细胞防御机制,我们在人类成纤维细胞研究了病毒癌基因E1A对Ras激活的调控作用.方法 在人成纤维细胞转染E1A、E1A1-143、或空载体(BP)和Ha-RasV12或其空载体(WH),确定其转染细胞的生长曲线和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单独表达E1A或Ha-RasV12可显著抑制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当E1A或E1A 1-143与Ha-RasV12联合转染人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增殖活跃.结论 E1A可保护人类成纤维细胞免于Ras诱导的细胞早期衰老,其生物学活性位于E1A的氨基端.
作者:李亦蕾;郑萍;许重远;晏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以血管内超声(IVUS)了解经皮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参数.方法 2004年至2006年在我院实施PCI术患者723例,32例患者经冠脉造影(CAG)证实ISR,其中19例为心绞痛患者,共38个病变进行IVUS检查,比较ISR与non-ISR患者、心绞痛与非心绞痛患者的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小管腔面积、内膜面积的差异.结果 ISR组与non-ISR组比较,两组外弹力膜面积无明显差异,两组斑块面积、小管腔面积、内膜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心绞痛组和非心绞痛组比较,两组外弹力膜面积无明显差异,两组斑块面积、小管腔面积、内膜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US是评价ISR的有效手段,经IVUS检查,ISR患者有更大的斑块面积和内膜增生面积,而小管腔面积变小;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斑块面积和内膜增生面积增大,而小管腔面积变小.
作者:杨希立;张阳德;许兆延;李健民;周昭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e抗原状态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25例,研究血清e抗原状态及血清AFP水平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 32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HBeAg阳性168例(51.7%),HBeAg阴性157例(48.3%).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男女构成比、平均总胆红素峰值及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谷值均无显著差异;HBeAg阴性组平均年龄及肝硬化比例均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P值均<0.001);HBeAg阴性组好转率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5).在168例HBeAg阳性与157例HBeAg阴性病人中,均显示随着血清AFP的升高,其好转率亦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0.001、0.05).结论 HBeAg阴性重型乙型肝炎较HBeAg阳性者预后差;不管HBeAg状态如何,血清AFP水平越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越好.
作者:彭劼;王程;张琪;郭亚兵;侯金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对喹诺酮类抗菌药对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的耐药情况.方法 用常规方法对住院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检出病原菌1772株,革兰阳性菌689株(38.9%),革兰阴性菌1083株(61.1%),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占39.5%(272/689),溶血葡萄球菌(SHL)137株占19.9%(137/689),表皮葡萄球菌(SEP)104株占15.1%(104/689),粪肠球菌(ENT)102株占14.8%(102/689),屎肠球菌(EFM)74株占10.7%(74/689),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氏菌(ECOL)324株占29.9%(324/1083),铜绿假单胞菌(PAE)255株占23.5%(255/1083),肺炎克雷伯菌(KPN)168株占15.5%(168/1083),阴沟肠杆菌(ECL)112株占10.3%(112/108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XAN)104株占9.6%(104/1083),鲍曼氏不动杆菌(ABA)85株占7.8%(85/1083),洋葱伯霍尔德菌(PCE)35株占3.2%(35/1083).ENT、PAE、KPN、ABA、ECL、PCE、XAN等菌对CIP、LEV的耐药率在50.0%以下.结论 两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耐药株的出现.
作者:刘春霞;余小霞;邱凯锋;李红玉;黄际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FMNL2在大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1)用Real time-RT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FMNL2 mRNA在6种大肠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2)通过shRNA质粒载体瞬时干扰大肠癌细胞株中FMNL2的表达,Boyden小室法比较干扰前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3)用Boyden小室法比较6种大肠癌细胞系的侵袭转移能力.结果 (1)FMNL2在大肠癌转移灶来源的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大肠癌原发灶来源的细胞系;(2)大肠癌细胞株中FMNL2的表达下调后,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下降;(3)Boyden小室的结果显示大肠癌转移灶来源的细胞系的侵袭,转移能力高于大肠癌原发灶来源的细胞系.结论 FMNL2的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朱曦龄;梁莉;丁彦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I(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 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100mg/kg),肠炎清组(39.75mg/kg),每天灌肠及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d,第4天,第7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10,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0表达减弱(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及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IL-10表达增强(P<0.01).大鼠结肠黏膜IL-10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911,P<0.01).ICAM-1与MPO活性也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 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IL-10、减少黏附分子ICAM-1产生以及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吕永慧;宋卫兵;肖冰;龙燕;姬宏莉;王媛媛;张小兰;李鹰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药动学规律和靶向性.方法 采用反相蒸发超声法制备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测替加氟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26nm左右,具有强磁性和超顺磁性.磁控并加热的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组的肝内8 h药时曲线下面积是游离药物组的17.45倍,是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组的3.9倍;其肝外组织血浆、肾器官中比游离组低.其肝靶向效率达到73.9%.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组半衰期比替加氟游离药物组明显延长.结论 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显著增加药物在肝脏的分布,降低了药物的肾毒性.
作者:曾昭武;王小丽;周伟华;张阳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顺铂磁性纳米药物(CDDP-MNP)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磁靶向性分布.方法 正常昆明种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于小鼠一侧肾脏区域设置强度为4100~4200Gs的体外磁场,自尾静脉注射CDDP-MNP并保持体外磁场一定时闻:A、B、C、D组分别在注药后维持磁场30 min和1、2、4 h.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检测小鼠肾脏内顺铂含量,MRI监测肾脏信号强度变化,普鲁士蓝铁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纳米粒子在肾脏组织内的分布.结果 小鼠磁靶侧肾脏内CDDP含量高于非靶向侧,经尾静脉注射后0.5、1、2 h靶向侧药物浓度分别为非靶向侧的1137、1.31、1.22倍(p<0.05).MRI显示注射CDDP-MNP后,T2WI中小鼠磁靶向侧肾脏区域信号强度较对侧明显降低.病理切片普鲁士蓝铁染色显示含氧化铁的纳米粒分布于肾脏毛细血管管腔、内皮细胞等部位,透射电镜下见纳米粒主要被内皮细胞吞噬.结论 具有超顺磁性的CDDP-MNP在体外磁场作用下能实现体内靶向性分布,并可通过MRI进行监测,该纳米药物具有临床靶向抗肿瘤应用潜力.
作者:张宏征;谢民强;康庄;沈辉;王蕾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