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化苦参碱对阿霉素大鼠慢性肾纤维化组织中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陈晨;金玉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 肾纤维化, 核因子-κB, 阿霉素
摘要: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OM)对大鼠慢性肾纤维化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第1天、第21天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建立慢性肾纤维化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和OM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检测各组的24 h尿蛋白含量、血生化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内NF-κB、抑制性κB(IκB)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NF-κB与IκB蛋白的表达、肾脏病理改变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苯那普利治疗组、OM治疗组的肾脏病理改变、肾功能损害均轻于模型组,第2次注射后8周时组织内NF-κB蛋白的表达轻于模型组,而IκB蛋白的表达高于模型组,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与IκB成负相关,而与肾脏病理改变及肾功能损害成正相关.结论 OM可能通过下调阿霉素大鼠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而抑制肾纤维化的发生,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血红素氧化酶-1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红素氧化酶-1(HO-1)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浓度;采用ELISA方法定量测定血清HO-1、IL-6,化学发光法测定CRP,硫代硫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结果 终末期肾衰患者透析前HO-1、CRP、IL-6、MDA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血液透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血清HO-1、CRP水平较透前升高,IL-6、M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终末期肾衰患者体内炎症加重,抗氧化防御酶水平随之提高;血液透析能够提高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HO-1、CRP水平,同时血液透析能够清除一定的IL-6和MDA.

    作者:吴凡;喻陆;张智敏;石海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同抗肿瘤机制药物对大鼠肝癌细胞成瘤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癌细胞药敏与肝癌细胞成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30只雌性清洁级SD大鼠应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选取诱癌成功大鼠10只分别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TT法用于不同作用机制抗肿瘤药物的药物敏感实验,药物作用后接种至裸鼠,观察其成瘤实验的差异,对模型大鼠间充质于细胞、肿癌细胞抑制率与化疗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的成瘤质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种药物药敏结果显示肝癌癌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药物敏感无明显相关性(P<0.05).间充质细胞药敏实验与成瘤实验正相关.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耐药机制与肿瘤干细胞相似,有希望代替普通肝癌肿瘤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

    作者:周媛;罗敏;张婧;张文清;张积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的防止及应用价值.方法 31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全部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3 d置换1次.置换液为20%白蛋白50 ml、706代血浆1000ml.置换当日及置换后3、7、14 d根据临床绝对记分法评分,评分当日清晨抽血查AchR-Ab.结果 痊愈、基本痊愈、好转、显效和无效分别为2、4、11、17和3例,总有效率91.9%.有2例、2次在置换中出现低血压,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迅速降低血液中AchR-Ab水平,起效快、并发症少,对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霍江涛;龙海丽;骆翔;徐金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观察

    目的 以纤维蛋白胶(FG)、富血小板血浆(PRP)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一种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方法 从兔髂骨处抽取骨髓体外培养BMSCs并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抽取兔自体动脉血提取PRP,以FG、BMSCs、PRP共同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并体外培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如凝胶形成时间,组织学特点、细胞存活情况及其超微结构特征等.结果 构建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凝胶,体外培养1周时其中细胞生长良好,电镜下见纤维蛋白网格结构致密,种子细胞及血小板颗粒分布广泛.结论 以FG、BMSCs、PRP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操作简单,其生物活性良好,可塑形性好,种子细胞在其中生长增殖较佳,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爱文;金丹;彭道波;裴国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生物信息学鉴定与分析

    目的 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 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法获得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结构特征.结果 获得了2条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同源蛋白序列;分析了这2条序列的EST丰度、理化性质及蛋白三维结构等信息.结论 日本血吸虫至少存在2个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异构体.

    作者:杨忠;胡薇;苏谨;马骊;李亦学;冯正;魏东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同病程及干预下糖尿病大鼠肾脏核因子-κB的表达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与核因子-Kappa B(NF-κB)表达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NF-κB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糖尿病组60只(1月组、3月组、6月组及相对应干预组各10只).糖尿病模型组和干预组按60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菌素,对照组仅腹腔内注射同样体积的0.1 mmol/L柠檬酸缓冲液.3 d后测空腹血糖≥16.5 mmol/L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予GSH(按10 mg/100 g计算),每日腹腔注射1次.每周测大鼠血糖、体质量等指标;分别于1、3、6月末处死大鼠,留取肾脏标本,提取核蛋白,同位素探针标记后,以EMSA法测定NF-κB表达,同时作电泳条带灰度分析.结果 EMSA电泳条带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NF-κB表达均增强(P<0.05);糖尿病1、3、6月组NF-κB表达随病程延长呈现逐渐增强趋势;干预组与相对应各组比较NF-κB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NF-κB活化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GSH干预治疗,有效抑制了NF-κB的活化,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目的.

    作者:王扬天;王坚;赵明;狄红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肝复乐片降低射频治疗后肝癌局部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应用中成药肝复乐片对射频治疗后原发性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 严格选取单个病灶且病灶大直径在3.0~5.0 cm范围内的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射频治疗组(A组,20例)和射频+肝复乐治疗组(B组,21例).肝复乐片口服,用法为每次6片(单次剂量3.0 g),3次/d,连续服药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时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随访9个月时,A组有5例复发(26.32%),B组有3例复发(15.79%);随访12个月时,A组共有8例复发(42.10%),B组共有4例复发(21.05%).结论 肝复乐可一定程度减少射频消融术后的肿瘤复发.

    作者:刘思德;白杨;郭文;张亚历;蓝琳;侯淑琴;崔生达;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假设检验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以两样本t检验为例,结合实际,通过适当改变当前的差异性检验公式,使得统计分析方法更符合实际应用,避免非统计学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统计分析方法的误用.同时为其他常用假设检验方法进行相应的改变提供线索.

    作者:安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目的 探讨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分析89例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以412例无新月体IgA肾病患者为对照.对其中27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人、肾存活情况,用非参数乘积限估计法(Kaplan-Meier法)分析肾存活率.结果 新月体形成在IgA肾病中的发生率为17.8%,39例(43.9%)表现为急进性肾炎,明显高于不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均较无新月体组重,并随着其形成范围及纤维性新月体增加而加重.新月体组平均随访(40.3±29.6)月,其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5.24%、80.95%和61.9%;无新月体组平均随访(45.1±26.9)月,其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1.67%和79.17%.结论 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较重,预后较差.

    作者:宛霞;李劲高;白婕;黄湖辉;苏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广州地区绝经前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无关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绝经前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技术检测193例绝经前广州地区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瓦氏三角、大转子等处骨密度.结果 193例测试对象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别为bb型120例(62.2%)、Bb型64例(33.2%),BB型9例(4.6%);b等位基因频率为78.76%,B等位基因频率为21.24%.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其基因型与所测量部位的骨密度无关.结论 未观察到绝经前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有关,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多态性还不能作为预测广州地区绝经前妇女是否易患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物.

    作者:吴文;智喜梅;李东风;林凯;许翎;杨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同干预措施对犬急性肺损伤早期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 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进入:(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干预后1~4h内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各项生理指标.结果 在降低呼吸频率和浅快呼吸呼吸指数上,BiPAP组效果明显(P<0.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P<0.001).3组对分钟通气量的影响不大(P>0.05),维持在ALI/ARDS发生后的通气水平.在潮气量、平均吸气流量指标的改善上,BiPAP组效果显著,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3组在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跨膈压峰值上,BiPAP组降低明显,其次是CPAP组.CPAp组和BiPAP组可有效地抵消内源性PEEP(P<0.01),氧疗组对于内源性PEEP改善不显著(P>0.05).在降低吸气做功上,BiPAP组显著,其次是CPAP组,氧疗组呼吸功耗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PAP组(P<0.01)和BiPAP组(P<0.05)有效地降低了克服内源性PEEP成分做功的比例.结论 BiPAP和CPAP对于缓解呼吸窘迫、减少呼吸功耗、改善呼吸应答均具有积极作用,显著延缓了ALI/ARDS的病情恶化,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陈新;许睿;陈荣昌;岑燕遗;钟南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草总黄酮的吸附

    目的 考查AB-8树脂对甘草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含量,用树脂吸附量、上样溶液体积为指标考查AB-8树脂对甘草黄酮的吸附行为.结果 确定合适的上样条件为:pH=5,上样液中总黄酮的浓度为0.85 mg/ml,上样流速为3 BV/h;合适的洗脱条件为:60%的乙醇,流速为3 BV/h.结论 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草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

    作者:韩博;陈文;景文娟;刘绍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兔肝硬化肝癌立体定向照射后PCNA、GST-π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应用已制备的兔肝硬化肝癌模型观察肝病状态下肝癌照射后放射性肝损伤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肝硬化肝癌兔16只(实验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单次剂量20、30 Gy的立体定向照射;8只单纯接种肝癌兔(对照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只,按上述方法分别给予立体定向照射,单次剂量20、30 Gy.照射后3周分别处死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用EV二步法分别观察照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变化.结果 照射后PCNA、GST-π在癌周组织的表达:照射20Gy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癌周组织表达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0);照射30Gy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癌周组织表达相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1.000);实验组不同剂量照射后,高剂量组(30 Gy)PCNA、GST-π的表达比低剂量组(20 Gy)的表达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0).照射后PCNA、GST-π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实验组不同剂量照射,高剂量组(30 Gy)的表达比低剂量组(20 Gy)的表达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0).结论 实验性肝硬化肝癌的照射效果单次剂量30 Gy优于20 Gy;PCNA、GST-π可作为评价肝硬化肝癌照射效果的参考指标.

    作者:丁轶;陈龙华;吴德华;孙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FC)患儿血清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自动生化仪测定48例FC患儿(FC组)、30例发热患儿(发热组)和30例正常儿(正常组)的血清钠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FC组血清钠水平明显低于发热组和正常组(P<0.01).结论 小儿FC时存在低钠血症,在常规治疗FC时应注意纠正低钠血症,以减少FC复发,减轻脑组织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作者:王水有;高峰;胡建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抗生素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将术前体温、三大常规、C-反应蛋白及胸片均正常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35例,术前30 min给予先锋霉素V 2.0 g静脉滴注;对照组37例,不使用抗生素.随后均在DSA下用一次性21G酒精针穿刺病变椎间盘,注射浓度为40 μg/ml臭氧气体6~10 ml,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椎旁组织内注人臭氧10 ml.术后第3天复查三大常规和C-反应蛋白.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无深部肌肉压痛和椎体叩击痛等.对两组间术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值患者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不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作者:韦传军;李彦豪;陈勇;王江云;曾庆乐;赵剑波;梅雀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磁共振氢波谱研究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磁共振氢波谱(1H-MRS)表现,了解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3种物质的代谢规律,为放射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方法.方法 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1例病理诊断为鼻咽癌并进行根治性放疗后经症状及影像学诊断为放射性脑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用化学位移成像法(CSI)行1H-MRS检查.观察各像素中NAA、Cr和Cho的含量、代谢图及它们之间的比例.结果 磁共振成像(MRI)可见放射性脑病病灶中的液化坏死区3种物质含量基本为零,代谢图中无信号;病灶中非液化坏死区NAA轻度升高,Cr和Cho明显降低或为零,NAA代谢图呈高信号,Cr和Cho低信号.病灶周边存在一个区域NAA降低,Cf和Cho升高,NAA/Cr和NAA/Cho<1,代谢图中信号区分不明显.远离可见病灶的区域NAA、Cr和Cho含量及比例正常.结论 1H-MRS可显示放射性脑病的物质代谢变化规律,发生变化的区域面积大于MRI中可见病变区,从而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

    作者:邱士军;张雪林;张研;蒋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在复杂断掌再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在复杂断掌再植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1999年8月~2005年10月共收治复杂断掌18例,根据复杂断掌中掌心、掌背皮肤的缺损程度,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心皮肤缺损,皮瓣大小:2~4 cm×3~6 c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背皮肤缺损,皮瓣大小:4~6 cm×5~8 cm;并同时完成断掌再植.结果 所有再植断掌及皮瓣全部成活.根据相关功能评定标准,手部功能均恢复70%以上.结论 利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分别修复复杂断掌中的掌心、掌背皮肤缺损,可较好地重建手的外形与功能,有利于一期完成断掌再植.

    作者:梅良斌;王钢;刘勇;任义军;王瑞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累及三脑室底部颅咽管瘤与下丘脑的生长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累及三脑室底部颅咽管瘤组织中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来分析肿瘤组织与下丘脑的生长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5及ICAM-1蛋白在30例累及三脑室底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45标记的炎症反应在累及三脑室底部的颅咽管瘤组织广泛存在,ICAM-1主要在肿瘤内层细胞及间质细胞表达,向三脑室底部生长的肿瘤基底层细胞无阳性表达.CD45及ICAM-1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颅咽管瘤有明显差异,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结论 累及三脑室底部颅咽管瘤与下丘脑间主要为炎症粘连而非侵袭性生长,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炎症差异可能影响其预后.

    作者:刘保国;漆松涛;潘军;彭玉平;方陆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种新的基于纠正正弦图探测值的PET图像Bayesian重建算法

    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耦合反馈(CF)修改观测值的迭代模型以进一步改进正电子发射成像(PET)的Bayesian重建.方法 在PET重建的迭代过程中,此种负反馈迭代算法利用近的一次重建图像来更新有噪声的探测到的发射正弦图数据.对此重建图像的相关操作包括线性滤波、维纳滤波和对重建图像的投影.研究中使用的正弦图数据来自模拟体模数据.结果 实验及对于重建图像的视觉和量化比较表明,所提出的新的重建算法要优于传统的Bayesian重建,能够进一步提高PET图像的质量.结论 文中提出的修改观测值的CF迭代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原始测量数据,能够应用于PET图像重建或其他原始数据噪声较大的重建问题.

    作者:陈阳;王庆奇;黄智勇;陈武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顺铂-自制珊瑚人工骨缓释体系的制备及体外实验

    目的 研制顺铂珊瑚羟基磷灰石缓释体,并分析其体外药物缓释对人U-2 OS骨肉瘤细胞、骨转移乳腺癌细胞及骨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能力.方法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再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等处理将顺铂载入形成复合抗肿瘤人工骨缓释体,将复合人工骨浸入模拟体液取得不同时间浸提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其体外抑瘤作用.结果 顺铂分布均匀于复合人工骨孔隙内,除8周浸提液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率为29.92%外,其余浸提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大于50%.结论 该缓释体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在8周内对骨肿瘤细胞有良好的抑制杀伤作用.

    作者:杨进城;尹庆水;林骏;黄华扬;丁焕文;张余;李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