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向梅
目的:调查山西省吕梁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为调整和完善碘缺乏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吕梁市随机抽取3个县(市、区),在抽中(取)地区中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在每个乡(镇)再随机抽取8~10岁学龄期儿童、18到40岁育龄妇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各40名,进行尿碘测量,同时对该人群的食用盐的碘含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所采集的240份食盐样品中,平均碘含量为(27.15±5.62)mg/kg;总合格率为95.5%;学龄期儿童尿碘含量的中位数为217.25μg/L;育龄期妇女碘含量的中位数为208.9μg/L。结论:山西省吕梁地区碘盐合格率基本已达国家标准。儿童碘营养处于足量(适宜)水平,但是尿碘值偏低和尿碘值偏高者仍占有一定比例。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进行引导和干预,既要预防碘摄入不足,又要防止碘过量,为我省碘缺乏的防治工作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建议。
作者:张敏;段严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测定、听觉P300测试。结果:治疗后ADL量表测定、听觉P300测试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康复。
作者:朱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与常见疾病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80名中小学生的健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与常见疾病患病情况间的关系。结果:学生现实营养状况与常见疾病患病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此关系为:现时营养状况好的学生,其视力低下、肥胖及龋齿患病率明显低于现时营养状况差的学生,但营养过于充分,其常见疾病患病率也会有所升高。结论:学生常见疾病患病与学生营养状况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且不受性别的限制。合理膳食,适量补充营养,是预防学生常见疾病患病的重要对策。
作者:季雪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2年6月432名产妇采取针对新生儿及产妇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发放调查表。结果:患者及家属要求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需求大于对产妇实施优质护理的需求。结论: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是所有产妇及家属的薄弱点,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及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耐心指导,大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娟;陈海燕;林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提高正确诊断率,现对我院1995年-2008年34例肺结核误诊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计34例肺结核误诊病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5岁,临床表现不规则发热16例(低热11例,高热5例),慢性咳嗽27例,咯血7例,痰中带血9例,胸痛12例,乏力10例,。误诊时间半月到半年不等。
作者:缪春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对计划生育药具服务的问题做了详细说明和探讨。
作者:冯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科室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00例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后致静脉炎的护理治疗资料。结果:胺碘酮所致静脉炎重在预防,可通过选择合适的配置浓度、适当的穿刺方式及部位、加强患者用药教育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并及时处理。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胺碘酮导致的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1tis)除结核杆菌引起者外,其他均有化脓性改变,故又称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1tis)。发病率较高,尤其小儿,病死率约15%,存活者中30%以上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妇科病反复发作对女性健康影响巨大,孕期女性,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不能随便使用有安全隐患或者有潜在风险的妇科洗液来预防妇科病的发生或者治疗妇科病。
作者:马海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回顾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的统一。我国卫生部于2011年7月1日发布了 GDM 诊断行业标准(WS331-2011),妊娠早期空腹血糖≥7.0 mmol/L 应诊断为妊娠前糖尿病,妊娠24~28周行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服糖后1 h 和2 h 血糖界值分别为5.1 mmol/L、10.0 mmol/L 和8.5 mmol/L,任何一项血糖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GDM 。新的诊断标准使GDM 的检出率明显增加,需临床干预的患者明显增多,进行有效的分层管理是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者:王群英;史晓燕;佛新艳;孙养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明确替米莎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6例2012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莎坦40mg/日,一周后血压控制不佳者加量至80mg/日;2周后血压控制仍不佳者加用氨氯地平5mg/日,服药前行血脂、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服药1周后复查肝肾功能,4周后再次复查血脂、肝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24小时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结果:替米沙坦治疗2周后血压的达标率为37.93%,4周后的达标率为77.58%;4周后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替米莎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疗效好,单药达标率高,安全性好。
作者:张福荣;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之后的康复护理指导进行探讨。方法:在39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治疗手术之后,对其进行康复指导,指导内容就包含心理指导、预防并发症、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让脑出血患者在微创手术之后可以早日出院,使他们的生产质量得到提升,并使他们的病残率得以减少。结论:在微创治疗脑出血术后进行康复指导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司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两种不同时段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情况。方法:2007年2月~2008年9月人工流产术后要求上节育环的妇女450例,其中人流术后即时放置吉妮IUD223例作为观察组,227例于经间期放置吉妮IUD作为对照组,术后定期随访。结果: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吉妮IUD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术后一年内避孕效果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月对照组的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术后3月、6月副反应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人流术后即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安全性高、避孕效果可靠、脱落率低、副反应少等,故吉妮宫内节育器适合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
作者:朱雪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原则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至2014年完成的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9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管损伤3例,腹腔内出血1例,胆漏2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膈肌损伤1例,皮下气肿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无严重后遗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切除的佳选择,但仍存在并发症,规范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基础,遵循正规的手术原则,及时中转开腹,才能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质量。
作者:赵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20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后跟踪和随访,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嵌顿物为大网膜,9例为小肠,1例为结肠。所有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由于手术剥离的创面较大,手术完成后出现了阴囊血肿,经局部理疗后痊愈。手术时间短为60min,长为12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5min。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住院时间为6-7天。经3-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姚巨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体会。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6例霉菌性阴道炎病患为对象,选择外用中药洗剂及口服氟康唑的中西联合疗法实施治疗;治疗期间,护士从心理干预、阴道卫生教育、用药观察三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回顾分析具体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16例患者中痊愈84例,显效28例,无效4例,痊愈率72.41%,显效率24.14%,无效率3.45%,总有效率为96.55%(112/116)。治疗后0.5年,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0.86%。结论:医师采用中西结合疗法为霉菌性阴道炎病患治疗时,由护理人员从心理干预、阴道卫生教育以及用药观察等方面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董秀明;张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帕金森操对帕金森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帕金森操治疗组,疗程6月,比较各组2月末、6月末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各组UPDRS评分治疗4周末、6周末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各组治疗后2月末、6月末UPDRS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帕金森操能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而且连续帕金森操训练6月比训练2月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捷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的113例疑似异位妊娠病人中,诊断为异位妊娠的97例(85.8%),漏诊24例(21.2%),误诊2例(1.8%),其中1例为炎症包块,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陈旧性异位妊娠,另1例为卵巢黄体破裂,误诊为异位妊娠。证实的97例中,输卵管妊娠62例(63.9%),其中壶腹部为45例(72.6%),间质部3例(4.8%),峡部9例(14.5%),伞部5例(8.1%);宫角妊娠11例(11.3%);宫颈妊娠14例(14.4%);卵巢妊娠3例(3.1%);残角子宫妊娠7例(7.2%)。结论:经腹部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诊断异位妊娠,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新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血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老年性脑血栓治疗的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优质的综合护理服务。结果:参加本次试验研究的患者均康复出院,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服务肢体和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以自理,无严重伤残病例。结论:在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全面、优质的综合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伤残和死亡现象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管喜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策,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病人,平均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A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C组患者在A、B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和健康教育,三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三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A组患者的好转率为52.0%,有4例发生死亡;B组患者的好转率为68.0%,只有1例患者死亡;C 组患者好转率为88.0%,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合理护理方法加上正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疾病的控制及好转,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者:肖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