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杰;沈平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收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治疗两周后HSS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运用温针灸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 HSS 的评分状况,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的总结,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后的康复指导等全面护理。结果:有效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明显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对消除悲观心理减少各种并发症,恢复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娜;付淑平;王晓红;宋晨晨;杨久宜;谢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牛樟芝的保肝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AST、ALT的含量以评价牛樟芝的保肝作用。结果:给予牛樟芝的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ST、AL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樟芝能降低四氯化碳诱导肝细胞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AST含量,高剂量组作用效果优于低剂量组;牛樟芝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作者:王宫;王瑾;王光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野生资源正慢慢枯竭,商品货源日趋紧张,市场上常有不法商贩以药蜀葵根冒充黄芪销售,二者功效有明显差别,所以对黄芪和药蜀葵根的鉴别特征进行比较是必要的。结合文献,本文采用根类中药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理化鉴别法等方法对黄芪和药蜀葵进行鉴定。
作者:孙圣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28例,均采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在行保守治疗后痊愈;经2年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1例有肝转移;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患者排便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5.0%、92.9%、100.0%。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是超低位直肠癌有效根治方法,术后不易发生局部复发,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刘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on,简称 F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体液、组织及细胞表面的高分子量糖蛋白,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是一种重要的调理素,在网状内皮一机体防御系统中有重要作用,对纤维结合蛋白在液体中的浓度测定,对临床上某些疾病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注意,现将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尕桑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并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在47—95岁之间,平均77.2岁。34例中有26例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内科疾病,8例合并有一种内科疾病,骨折按AO分类标准:分31—A1型13例,31—A2型15例,31—A3型1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切开,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3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术中失血约50—150毫升,平均80毫升,手术时间为60—90分钟、平均75分钟。术后切口无感染、无深部组织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股骨头切割、无髋内翻畸形及PFNA松动及折断。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11例,良:17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达82.3%。其中,30例伤肢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4例虽能行走,但是留有肢体疼痛。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该类疾病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张庆凯;杨光;马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干部病房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干部病房连续3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致病菌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干部病房连续3年共收治患者3430例,发生院内感染293例,感染率为8.5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0%。患者的年龄、无意识、住院时间长、吸痰、导尿、气管切开插管,和其他侵入性操作等,是医院获得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原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为23.7%。结论:干部病房住院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住院患者感染水平,侵入性的操作和严重的基础疾病,是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1]
作者:姜燕;高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来氟米特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主要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应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产前采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诊断60例18-36孕周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6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有39例确诊为单纯性心脏畸形,并发心外畸形的有10例,7例为心脏肿瘤,3例出现漏诊,1例误诊。结论:在产前采用超声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
作者:李海华;葛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电转复治疗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4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电转复心律,结合患者病历资料,采取相应综合措施。结果:4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电转复后36例成功。结论:电复律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有效、安全的急救措施。
作者: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以猕猴桃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蜂蜜,研究猕猴桃蜂蜜保健饮料的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我国猕猴桃野生资源和蜂农的蜂蜜,增长农民收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冯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血细胞检验也成为血常规检验,其是现代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方式。加强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综合诊疗水平的提高。本文就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论述。
作者:马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0例冠脉支架植入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5),检测两组所有入选患者术前的血脂及hs-CRP水平;术后6个月时复查两组血脂及hs-CRP水平,并且对所有患者复行冠脉造影,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的差别。结果:治疗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作者: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表现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60例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960例患者28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3.4%,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急救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系统掌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能有效的控制冠状动脉介入术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及不良后果。
作者:唐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风险意识管理护理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中有8例出现医患纠纷情况,有16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患者的满意度为60%。观察组中有3例出现医患纠纷情况,有5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患者的满意度为高达86.7%。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观察组的风险意识的应用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应用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增强风险意识,使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风险事件和医患纠纷,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增强风险意识。
作者:罗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对剖宫产妇术后哺乳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存在哺乳障碍的产妇1079例,以其为观察对象,并依计算器随机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传统家庭催乳法,即术前术后按摩乳房、注意增强亲子交流以及吸奶器辅助吸奶,治疗组产妇除家庭传统催乳法外,另行中医方法催乳汤治疗,随访调查2组产妇治疗前后哺乳障碍的改善情况、有效率以及产妇对此的满意度。结果:综合分析结果可知,相较于传统家庭催乳法,在总有效率方面,应用辩证催乳汤的治疗组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0%,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P<0.05,表明此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在满意率方面,应用催乳汤剂组的满意率为68.0%,领先于传统家庭催乳法的42.9%,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P<0.05,表明此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除剖宫产妇哺乳障碍方面而言,治疗组催乳汤剂的临床疗效以及产妇对此的满意程度远远领先于传统催乳法。
作者:李舒权;张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了关于血液透析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梳理,从而提出对应措施,以降低隐患发生的机率,使护患双方达到和谐共赢的目的。
作者:聂景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女,6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0年,加重1年”于2011.05.07入院,入院后查体:二尖瓣面容,心律绝对不齐、率78次/分、脉搏短绌、二尖瓣听诊区闻及中度舒张期杂音。既往房颤病史6年,脑出血病史2年。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增厚、粘连、钙化,开口1.1cm2,三尖瓣中量反流,左房增大62mm”,心电图示房颤心律。于2011.05.12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并于术中结扎左心耳。术后3个月内,口服国产华法林1.25mg-2.5mg抗凝,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5-2.0。考虑既往脑出血病史,且为老年人,置换为生物瓣,于术后3个月开始降低华法林用量,维持INR1.5-1.7,随访至今,患者无全身各组织、器官栓塞症状;定期复查心脏彩超未见左心房血栓,心功能维持在Ⅱ级。
作者:董文涛;滕和志;王小康;程翔;郭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腹部体征观察、疼痛护理、心理护理、胃肠减压、处理措施、并发症预防、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10例急腹症患者,手术治疗有6例,保守治疗4例,全部治愈。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例,经过医护人员换药后好转。没有出现1例死亡病例。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高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