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肥胖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祝骥;马文丽;毛向明;李凌;宋艳斌;郑文岭

关键词:肥胖症, 肥胖基因, 反转录PCR, 基因表达, 瘦素蛋白
摘要:目的克隆中国人的肥胖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瘦素蛋白.方法用RT-PCR从培养的中国人脂肪细胞提取的总RNA中扩增出肥胖基因,与TA载体连接后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将该基因定向克隆至高效表达质粒pBV220,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克隆出中国人肥胖基因,其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一致,构建了重组质粒pBV220-OB,并成功地实现了人肥胖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论人肥胖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在脂肪代谢与脂肪细胞分化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空心莲子草抗登革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中药空心莲子草提取液进行体外抗登革病毒的研究,寻找新的抗登革病毒药物.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检测空心莲子草对C6/36传代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登革病毒作用.结果空心莲子草的4种提取物除>320μg/ml组以外,各浓度组均未见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用统计软件SPSS11.5的Probit回归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D50)和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D50),香豆精类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小(TD50=535.91),石油醚提取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大于另3种提取物和药物对照(ED50=47.43).结论空心莲子草在体外有抗登革病毒作用.

    作者:蒋文玲;罗宪玲;邝素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对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治疗对缺氧状态下对神经干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17.2神经干细胞,建立神经干细胞缺氧模型.将携带人类VE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C17.2神经干细胞,Western-blotting分析VEGF蛋白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的变化.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小体.结果转染pAdCMVVEGF165的C17.2神经干细胞成功表达VEGF蛋白;缺氧后神经干细胞凋亡率为(19.98±0.55)%,而转染pAdCMV VEGF165后的细胞凋亡率为(10.38±0.48)%(P<0.01),转染pAdCMV VEGF165+VEGF反义寡核脱氧核酸经干细胞凋亡率为(19.07±0.6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VEGF165基因能高效表达VEGF;外源性VEGF对C17.2神经干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能够提高C17.2神经干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的生存.

    作者:沈庆煜;吕瑞妍;李梅;王莉梅;肖颂华;邢诒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鸸鹋油对烫伤大鼠创面的抗炎及促愈合作用

    目的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外用鸸鹋油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将1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分别外用生理盐水、碘伏、鸸鹋油治疗,观察创面的大体变化及愈合情况,分别留取不同时相的创面和血液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ELISA法检测组织和血浆TNFα含量.结果外用鸸鹋油可使创面肿胀、渗出减轻,创面无感染迹象,未见任何副作用;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鸸鹋油可使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减轻,与A、B组相比较,以伤后1、3 d差异为明显;C组伤后3 d组织含水量及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1),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可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1),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结论在浅Ⅱ度烫伤创面外用鸸鹋油具有抗炎作用,可能与局部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有关;并能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其抑制局部组织的继发性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邱学文;王甲汉;方小文;龚震宇;李志清;易朝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肥胖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克隆中国人的肥胖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瘦素蛋白.方法用RT-PCR从培养的中国人脂肪细胞提取的总RNA中扩增出肥胖基因,与TA载体连接后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将该基因定向克隆至高效表达质粒pBV220,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克隆出中国人肥胖基因,其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一致,构建了重组质粒pBV220-OB,并成功地实现了人肥胖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论人肥胖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在脂肪代谢与脂肪细胞分化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祝骥;马文丽;毛向明;李凌;宋艳斌;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21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均随机分为HES组(11例)及林格氏液R-L组(10例).每个实验对象采集贵要静脉血12 ml,等分为4个亚组,每组3 ml;亚组1为全血基础值,亚组2、3、4分别以6%HES和R-L稀释,使红细胞压积分别降到30%、25%、20%.测定各样本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实验组全血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S稀释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HES组相比,R-L组全血粘度下降趋势更为显著.HES稀释后,实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P<0.05),亚组3、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L稀释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HES稀释后,对照组红细胞刚性指数无显著改变,实验组呈升高趋势,但只有亚组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L稀释后,两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肝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增高,用6%HES给肝病患者作适度的血液稀释可降低其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率.

    作者:劳建新;古妙宁;肖金舫;吕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附258例报告)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2年1月~2003年12月间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258例,选取性别、年龄、术式等指标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单因素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生并发症19例(20例次),发生率为7.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的主要因素有瘫痪情况和手术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瘫痪情况是决定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瘫痪情况对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有显著影响,做好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健;梁芳果;瞿东滨;金大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心功能不全动物改进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后快速右室心内膜起搏的方法尝试建立急性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完全结扎犬前降支和进行快速右室起搏,使心输出量(CO)较基础状态稳定地下降25%和50%,分别测定基础及心输出量下降状态下的血压(AP)、血氧(SaO2)、平均右房压(Mrap)、平均肺毛压(Mpcwp)、系统血管阻力(SVR)值并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腔大小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结扎LAD和快速右室起搏后CO较基础状态均稳定地下降25%和50%,CO降低25%和50%时,Mrap、Mpcwp、SVR均显著升高,AP、SaO2均显著降低;心脏各腔室明显扩大,LVEF显著降低.结论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快速右心室起搏可成功制作急性心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作者:谢晋国;区文超;修正成;曾平;刘伊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缺氧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的影响

    目的研究缺氧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损伤的影响,确定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佳缺氧时间点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通以5%CO2+95%N2混合气体造成缺氧,分别观察缺氧不同时间段星形胶质细胞光镜下的形态变化,死亡细胞数目,培养上清液的氧分压、葡萄糖和乳酸盐的浓度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条件下,随着时间延长,细胞逐渐出现肿胀、漂浮和坏死.与对照组相比,缺氧10 h组死亡细胞数、葡萄糖和乳酸盐的浓度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与缺氧时间呈正相关,其中缺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乳酸盐浓度和LDH活性则明显升高,而缺氧8 h组虽然葡萄糖和乳酸盐的浓度及LDH活性的变化明显,但星形胶质细胞保存着多突触的形态.结论缺氧可致体外培养的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甚至死亡,缺氧8 h可作为以体外培养的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为研究对象的缺氧生物学研究的佳时间点.

    作者:颜晓慧;陈雪梅;邹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绒毛活检应用于产前诊断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孕期经宫颈吸取绒毛术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宫颈吸取绒毛术,取得绒毛标本送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测.结果1次取材成功为27例,2次取材成功为7例,总成功率94.4%.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阴道少量流血.无1例早期发生流产.选择继续妊娠的22例孕妇中有21例足月产出正常活婴,1例于妊娠25周因胎膜早破而流产.结论早期产前诊断手段,能避免孕中期的引产手术,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有助于优生优育.

    作者:陈翠华;钟梅;苏桂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yclin E基因siRNA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研究

    目的应用RNAi技术,研究cyclin E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cyclin EmRNA设计siRNA序列,经PCR方法体外扩增,得到含有U6启动子以及siRNA序列的PCR产物,以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分别设置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后进行细胞计数、RT-PCR及通过PI染色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其干扰效果.结果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活细胞计数减少约80%,G1期细胞百分比增高30%,细胞基本停止增殖.干扰组cyclin E mRNA表达明显减弱,相对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干扰组mRNA表达下降70%.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干扰cyclinE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抑制细胞的生长,但对于干扰的长期有效性尚无实验结论,需通过长效表达载体实验验证.

    作者:宋海星;马文丽;宋艳斌;张宝;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和洛沙坦对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 mRNA和尿液水通道蛋白-2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洛沙坦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mRNA表达的影响及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的改变.方法3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卡托普利组,洛沙坦组.经用药后观察血Na+、尿量以及尿渗量水平,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肾内髓质AQP2及血管加压素2型(V2)受体mRNA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结果卡托普利组与洛沙坦组大鼠尿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卡托普利组尿渗量低于洛沙坦组和正常组,但尿液中AQP2浓度却高于洛沙坦组和正常组.RT-PCR半定量显示卡托普利组AQP2 mRNA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V2受体mRNA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卡托普利可以抑制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 mRNA的表达,同时促进肾内AQP2经尿液排出.

    作者:江荣炎;许顶立;赖文岩;任昊;沈倩波;邵亚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开胸手术患者,均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L组)和PCEA组.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下冷冻90 s;PCEA组用0.20%罗派卡因+0.003%吗啡混合液,通过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模式给药.分别观察视觉摸拟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ST-T波改变、心律失常、高血压改善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EA法比较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尧永华;宁雪;张平;谭平;郑映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SARS病毒抗原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SARS冠状病毒N蛋白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方法采用经SARS-CoVN蛋白和配对实验筛选的两株抗SARSN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双抗体夹心法为基础建立检测SARS-CoVN抗原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方法学的评价,并与相应ELISA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该法的测量范围为(0.02~150)ng/ml,灵敏度为0.02 ng/ml;批内、批间CV分别为(3.3~6.2)%和(5.3~9.6)%,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灭活SARS-CoV N蛋白情况比较的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SARSN蛋白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蕾;吴英松;汤永平;李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附36例报告)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通过分析我院10年间3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36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包括胰瘘3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5.6%.结论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作者:伍联华;张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华按蚊防御素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重组产物生物活性的初步评价

    目的克隆、原核表达中华按蚊的防御素基因,并对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已发表的埃及伊蚊和冈比亚按蚊防御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以中华按蚊成蚊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预期片段克隆测序并进行分析;根据表达质粒pET32a(+)上的克隆位点及测序结果设计PCR引物,将截短的基因片段重组入质粒pET32a(+)中进行表达,纯化表达产物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PCR扩增产物大小约270 bp,目的基因的序列与冈比亚按蚊防御素基因同源性为85%;截取其保守功能区域序列(162 bp),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质粒pET32a(+)-tDEF,含重组质粒的转化菌用IPTG诱导表达后,于Mr 26000处可见一预期的特异表达带,该蛋白与抗6-His抗体有特异性的反应;琼脂扩散法显示,纯化的重组防御素融合蛋白未出现抑菌环.结论首次克隆了中华按蚊防御素基因,其截短片段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可溶性表达,但重组融合蛋白不具备抑菌活性.

    作者:阎晓宇;陈晓光;彭鸿娟;郑学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液质联用技术对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色谱指纹图谱的分析

    目的确定复方蒲公英灌肠液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三维高效液相色谱对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分析,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色谱图谱进行确定.结果通过质谱的质荷比(M/Z)及色谱保留时间的相互比较,确定了咖啡酸、阿魏酸和原儿茶醛3种活性成分.结论液质联用技术可用于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定性分析.

    作者:晏媛;刘世霆;许重远;罗奇志;谭亚非;陈志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骨组织结构显微形态分析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人长管状骨组织中的微观结构,以了解骨组织的超微结构以及胶原和矿物质的构成和形态.方法取新鲜人尸体肱骨标本,固定脱水,分别制作骨磨片和切成薄片,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骨组织矿化区的结构.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骨陷窝呈环状排列在哈佛管周围,骨小管沟通骨陷窝与哈佛管和骨陷窝之间的联系.在原子力显微镜的观察下,大胶原蛋白的形态清楚显示;在矿化区胶原蛋白纤维增厚,呈小盘叠加形态,钙-磷晶体呈椭圆柱形状;可清晰观察到骨小管和骨陷窝的大小和形态及骨小管和骨陷窝的关系.在扫描电镜下,骨基质呈环形沿哈佛系统排列,钙-磷晶体之间相互呈规则排列.结论原子力显微镜可分析胶原蛋白和基质中钙-磷晶体的三维结构形态、骨小管和骨陷窝的三维构成及大小;骨小管是交流营养物质和分子信号到骨陷窝中骨细胞的通道.

    作者:陈斌;裴国献;刘晓霞;秦煜;汪群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皮肤软组织重复扩张术治疗头面部大面积病变缺损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应用皮肤软组织重复扩张术治疗18例头面部大面积病变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已扩张一、两次后的头面部正常皮肤组织进行1-2次重复扩张,利用扩张皮瓣分次修复头面部病变软组织缺损.结果共治疗18例,头面部病变组织均完全切除,头皮瓣毛发分布较均匀,但比较稀疏,面部有一例切口疤痕较明显,随访6个月,头面部外观及功能修复满意.结论皮肤软组织的重复扩张术是修复头面部大面积病变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罗盛康;高建华;姜平;颜玲;胡志奇;张立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赤芍总苷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PG)对全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2 min再灌注24 h建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于造模24 h后TPG对沙土鼠脑组织含水量、SOD与MDA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同模型组比较,TPG200、400 mg/kg·b.w.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脑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提高,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OD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病理检查表明给药组的病理损伤较模型组轻.结论赤芍总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仁强;陈健文;庞建新;蓝秀键;邱灿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对比超声定量评价肾脏血流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评价对比超声(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定量肾脏血流量的准确性.方法10只实验犬均分别在3种剂量(3、8和16mg·min-1 kg-1)多巴胺作用下,同步进行多普勒肾动脉血流量测定和对比超声肾皮质血流定量.标准化的肾动脉血流量(ml·min-1·g-1)等于肾动脉血流量除以肾脏质量.结果与静息状态相比,在3种剂量多巴胺作用下肾动脉血流量均增加(P<0.05),且在低中剂量时肾动脉血流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在高剂量时肾动脉血流量的增加较低中剂量时减少(P<0.05).对比超声测得的肾皮质血流量具有以上相似的血流变化特征,而且对比超声定量的肾皮质血流量与标准化的肾动脉血流量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r=0.88,P<0.001).结论对比超声能准确地定量评价肾脏血流量.

    作者:肖文星;宾建平;谢晋国;刘俭;查道刚;许顶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