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冷却疗法对湿热环境下Ⅱ度烫伤大鼠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李亚洁;张立颖;罗炳德;李亦蕾;林妮

关键词:湿热环境, 烫伤/治疗, 冷却疗法, 心率, 平均动脉压
摘要:目的观察湿热环境下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即刻施行冷疗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改变,并评价冷疗敷料的降温效果.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常温常湿组、常温常湿冷疗组、湿热组和湿热冷疗组,每组6只.制作浅Ⅱ度烫伤模型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条件,常温环境的实验条件为干球温度(Tdb)(26.33±1.29)℃、相对湿度(rh)(71.05±4.57)%,湿热环境的实验条件为Tdb(35.33±0.35)℃,rh(70.81±1.38)%.常温常湿组和湿热组不给予冷疗降温,常温常湿冷疗组和湿热冷疗组给予腹部冷疗敷料降温,暴露时间均为120min.连续监测HR、MAP,每20min记录1次.结果湿热组比常温常湿组、湿热冷疗组比常温常湿冷疗组MAP无差异(P>0.05),湿热冷疗组比湿热组、常温常湿冷疗组比常温常湿组MAP无差异(P>0.05).与常温相比,湿热环境使HR总体趋于增加(P=0.003),与对照组比较,冷疗使HR降低(P=0.002);4组组内7个不同时点H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65、85、105和125 min时点,湿热组比常温常湿组、湿热冷疗组比常温常湿冷疗组HR高,在5、25、45和85 min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冷疗降低了HR.结论在湿热环境下,腹部冷疗敷料降温对大鼠MAP无影响,但却有效降低了大鼠HR,阻止了热损伤的进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直观显示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及相互的解剖关系,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结论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进城;林建华;李朝龙;刘兴国;季锡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应用RNA干扰抑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表达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能否通过siRNA人工诱导RNA干扰,在EB病毒阳性的鼻咽癌细胞株C611中,选择性抑制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达,并了解LMP1抑制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双链siRNA导入鼻咽癌细胞,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LMP1 muRNA水平的变化.并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LMP1表达抑制后,鼻咽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C611细胞转染siRNA可使LMP1 muRNA水平下降90%以上.LMP1基因抑制后,C611细胞增殖速度下降33%;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611细胞周期在G0-G1期受阻.结论本研究证明,全新的人工诱导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抑制LMP1基因的表达,并降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为鼻咽癌研究和抗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刚;李湘平;彭英;刘雄;李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GnRHa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临床应用(附20例分析)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年来2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基本情况,观察术前应用GnRHa治疗后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变化,随访术后肌瘤复发情况,受孕时间、受孕后有无自然流产、术后分娩时间及在分娩时有无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等情况.结果应用GnRHa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子宫及其肌瘤体积明显减少,肌瘤体积缩小近50%,术后有1例复发.妊娠后未发生自然流产,平均孕周(34.0±3.5)周,1例于33周发生先兆子宫破裂,围产儿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应用GnRHa可纠正贫血,减少肌瘤复发率;能明显缩小肌瘤和子宫体积,使子宫切口小、瘢痕小,减少术时出血,减轻子宫内膜损伤,改善受孕条件,避免大肌瘤子宫全切和孕期子宫破裂的风险;延长了孕周,减少了早产的发生.

    作者:余艳红;龚时鹏;万淑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L-ansB-GHRH,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经裂解细胞、洗涤、乙醇沉淀、酸水解、SP-Sephadex C-25和Sephadex G25柱层析等方法纯化GHRH.用人生长激素放免试剂盒检测GHRH多肽的活性.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融合蛋白,它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经抽提、酸水解、层析等方法表明纯化倍数达147倍,多肽收率为0.68%.通过电喷雾质谱测得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235.25,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多肽的纯度经SDS-PAGE测定为单一峰.GHRiH三组刺激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之间差异显著(P<0.01),且随着剂量增加,差异明显增加.结论体外重组GHRH多肽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王晓华;张娜;张娟辉;邓虹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合并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6个月.因双下肢无力、肌肉萎缩1月余,反复发热1周就诊.查体:体温38.5℃,双下肢肌及臀肌萎缩,肌力Ⅲ级,可站立,步态不稳,四肢肌张力减低.

    作者:薛杉;朱为国;陶少华;封志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光动力治疗肛周湿疹样癌1例报告

    湿疹样癌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并大面积植皮,尤其是侵及肛门、肛管的湿疹样癌,需要手术后行人造肛门.我院收治肛周湿疹样癌1例,经光动力治疗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黎波;罗荣城;廖旺军;张鸣江;周瑾;刘晓军;缪景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前体蛋白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前体蛋白的基因.方法根据Genbank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基因序列合成两条引物,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长920bp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BMP12)前体蛋白的基因序列.将所得的基因片段插入载体pTARGCT TM质粒中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并测序.结果RT-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一长约920bp的条带,阳性克隆质粒经PCR扩增出约920bp的片段,全自动DNA测序结果表明和Genbank中的序列完全相符.结论通过RT-PCR可从人胎盘组织中成功地克隆出人BMP12前体蛋白基因,基因序列完全正确.

    作者:路艳蒙;付文玉;朴英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佛波酯诱导滋养细胞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佛波酯(PMA)诱导细胞滋养层细胞(CTB)MMP-9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用细胞ELISA法测定CTB细胞的蛋白激酶活性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TB中MMP-9的基因表达.结果100mol/LPMA能迅速激活CTB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以及p38 MAPK激酶的活性.100 nmol/LPMA刺激CTB引起MMP-9 mRNA表达显著增加,能被ERK或p38 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所抑制.结论ERK和p38 MAPK可能是PMA诱导CTB中MMP-9基因表达增加的重要调节物质.

    作者:张曦倩;黄莉萍;赵晓山;李红;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低转移人大肠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差异

    目的用自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微阵列研究人大肠癌高转移细胞系Lovo、SW620及低转移细胞系SW480、LS174T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特异基因.方法分别提取4种大肠癌细胞系及对照的正常大肠上皮组织的mRNA,逆转录成cDNA探针,经cy3和cy5标记后分别与含有399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微阵列杂交,用专用软件分析杂交信号强度.结果高转移细胞系与低转移细胞系的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其中有104个基因的表达值有意义,包括上调基因44个、下调基因60个.结论大肠癌转移是由其发生过程中多个基因表达的复杂变化决定的,高转移细胞系与低转移细胞系比较存在差异的基因可能与高转移特性有关.

    作者:翁德胜;丁彦青;孙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热休克反应对高温诱导循环衰竭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热休克反应(HSR)对高温诱导的循环衰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热休克组、高温对照组和常温对照组3组.热休克组给予热休克预处理,而高温对照组则否.两组常温恢复20 h后予以高温热暴露处理,其间监测记录血压、心电.热暴露至73mln时终止实验,检测心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运用Chart软件,获取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等数据.常温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以获得上述数据的正常值.结果(1)热暴露73 min时,热休克组与高温对照组动物的MAP、SP、DP值明显低于常温对照组(P<0.01),HR值高于常温对照组(P< 0.01).热休克组与高温对照组相比热休克组表现出更高的MAP、SP、DP(P<0.01)、HR值(P<0.05).(2)热暴露73 min时,高温对照组心肌MDA、NO含量显著高于常温对照组(P<0.01).而此时热休克组心肌MDA含量明显低于高温对照组(P<0.05),并与常温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热休克组心肌NO含量亦较高温对照组明显为低(P<0.01).结论HSR可减轻高温诱导的循环衰竭,此作用与HSR抑制热暴露大鼠心肌MDA、NO的生成有关.

    作者:王斌;罗炳德;邹飞;万为人;郭进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绿茶多酚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目的本研究观察绿茶多酚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刺激下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应用不同浓度的AGEs分别刺激VSMCs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将不同剂量的绿茶多酚与AGEs共同作用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非放射性的MTS/PES法确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刺激下,绿茶多酚可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AGEs对p44/42 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此作用可被绿茶多酚抑制.结论本研究提示绿茶多酚可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p44/p42MAP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

    作者:欧阳平;彭文烈;许顶立;赖文岩;徐安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种基于分水岭和模糊聚类的多级图像分割算法

    分水岭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图像分割工具,它能够自动生成单像素宽度的封闭轮廓.分水岭算法的不足在于它的过分割结果,即生成大量小的封闭区域,使目标物体淹没其中.本文提出一种对分水岭算法过分割结果的模糊聚类方案,首先为每个分水岭区域定义特征量,然后根据这些特征量以及相邻区域之间的分水岭显著性计算两个相邻区域之间的近似程度,进而计算所有分水岭区域的模糊等价矩形,终形成图像的多级分割结果.本文对多种类型的图像进行了实验.

    作者:龚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262例

    目的观察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d)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将牙本质过敏患牙262颗分为2组,实验组(n=131)采用脉冲Nd:YAG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n=131)采用氟化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即刻、1个月后、6个月后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脉冲Nd: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

    作者:胡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兔出血性休克并腹内压升高后中性粒细胞免疫机能抑制

    目的探讨腹内压升高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炎性反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均分为A(出血性休克并发腹内压升高)、B(出血性休克)、C(腹内压升高)、D(对照)4组.分别于创伤前、创伤后及创伤后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查中性粒细胞内细胞因子的产生、化学发光法检查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创伤后4h,A组较创伤前及其余各组中性粒细胞内细胞因子产生减少、吞噬能力下降,NF-κB表达抑制(P<0.05);B和C组除在创伤早期有所变化外,创伤后4h恢复到创伤前水平;D组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结论出血性休克后腹内压升高对机体形成序贯性二次打击,导致中性粒细胞对内毒素的刺激反应性下降,免疫机能抑制.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腹部间区综合征中发生败血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作者:吕琦;庄颜峰;王万明;陈学明;徐皓;坂本吉正;高原佐代子;西田昌道;小林国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兔食管胃吻合口残端血供对食管胃吻合口术后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兔食管胃吻合口残端血供与其愈合的相关关系.方法将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食管血供减少组(Ⅱ组)和胃血供减少组(Ⅲ组),均经腹行食管胃一次全层间断吻合.其中Ⅱ组游离食管50~60mm、Ⅲ组结扎胃左动脉等血管,术后10d处死实验兔行吻合口大体解剖观察、测定食管胃吻合口抗张强度、取吻合口组织行羟脯氨酸测定及病理切片检查.结果Ⅰ组出现吻合口瘘1例、Ⅲ组出现胃底坏死穿孔1例,其余实验兔病理切片均提示食管胃吻合口组织已愈合.Ⅲ组吻合口羟脯氨酸含量、抗张强度与Ⅰ组、Ⅱ组相比均降低(P<0.05),但Ⅱ组与Ⅰ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兔胃残端血供相对减少使吻合口组织抗张强度下降,可能减弱了吻合口早期牢固程度,但吻合口组织已初步愈合且吻合口瘘的发生并无增加,提示娴熟的手术技术是吻合口组织愈合的主要保证.

    作者:王志刚;黄一东;程可洛;蔡小碧;吴铮;詹建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功抢救大面积脑梗死伴特高血糖等多种严重并发症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意识障碍、右侧肢体偏瘫3 d入院,在神经内科诊断为:(1)左额叶、颞叶大面积脑梗死(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闭塞);(2)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3 d,病情仍逐渐加重,左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深昏迷,考虑脑疝形成,转神经外科急诊.

    作者:邵合队;彭玉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南海西沙海域海水细菌学调查及药敏检测

    目的了解我国南海西沙海域海面水细菌种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取样海水进行细菌分离并计数,应用Phoenix-100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80份海水样本检出12种共84株细菌,其中溶藻弧菌38株(45.24%)、少动鞘氨醇单胞菌11株(13.10%)、土生丛毛单胞菌9株(10.72%)、假单胞菌属7株(8.33%)、莫拉氏菌属6株(7.14%)、西地西菌5株(5.95&),其他细菌(气单胞菌、不动杆菌各2株,成团泛菌、金氏杆菌、腐败西互菌和产吲哚萨顿菌各1株)8株,药敏结果显示,16种抗生素中,除溶藻弧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和土生丛毛单胞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敏感率较低外,其余抗生素均呈高度敏感性.结论本次调查对了解南海西沙海域海水细菌种类分布及为海上意外伤、战伤早期防治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赖福才;王前;周一平;牟成惠;耿穗娜;张豫明;王强;魏东;裘宇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面积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对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面积的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及其对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脾栓塞治疗.治疗组(A组)栓塞面积为60‰~80%;对照组(B)组栓塞面积为40%~600%.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血小板均明显升高;但1年后A组血小板平均值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内患者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面积脾栓塞治疗ITP与小面积脾栓塞近期疗效相似,但前者疗效更持久、安全,不影响脾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关红梅;王会丽;魏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骶骨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CT与MRI表现4例报告

    骶骨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少见,且无明显特异影像学表现,终诊断只有依靠手术后病理证实,作者对1990~2003年间4例临床资料的主要CT与MRI表现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陈静;阮爱兰;张林;李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功能区表位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筛选并鉴定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功能区表位.方法应用差减筛选法,以抗hTERT多克隆抗体为靶筛选噬菌体12肽库,通过夹心ELISA、抗hTERT多抗特异性阻断实验、竞争抑制实验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测序.结果经3轮筛选,从随机挑取的24个噬菌体克隆中有13个克隆特异地与抗hTERT多抗结合,而不与正常小鼠IgG结合,其中¨个克隆的氨基酸序列富含组氨酸(高达41.6%)及亲水氨基酸(高达91.67%).结论得到11个序列不同的hTERT表位,为研制针对hTERT的小分子抑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苗佩宏;刘北一;郑山根;庞建新;徐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