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黄胜平;漆松涛;张永明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河南省某局部地区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以发热、咳嗽、盗汗、体质量降低、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采用鸡尾酒疗法抗病毒治疗以及6个月短程方案2SHRZ/4HRZ抗结核治疗[S(链霉素)、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免疫功能均有改善.结论结核科医师应加强对HIV合并结核诊断的认识.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及X线检查仍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核病诊断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不能排除结核,短期抗结核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作者:郑献民;李松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脑膜用于修补缺损硬脑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分为4组,于冠状缝后、中线两侧用电钻各磨1个骨窗,暴露硬脑膜.右侧剪除自体硬脑膜,取生物型外科补片(硬脑膜)行硬膜修补.左侧硬脑膜作为对照.A组4只,术后3d处死;B组4只,术后14d处死;C组5只,术后30d处死;D组5只,术后90d处死.取术部脑及脑膜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采集各组术前及处死前静脉血,行白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对各组动物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动物术前、处死前的白细胞总数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病理检查植入侧与对照侧均只见修复反应,术后14d有内皮细胞覆盖植入物内表面;术后30d,人工脑膜内的胶原纤维间有成纤维细胞出现;术后90d,人工硬膜与正常硬膜愈合,人工脑膜内的胶原纤维间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未显示植入人工硬膜的排斥、与脑皮层粘连等不良反应.临床观察各组动物无手术局部感染,伤口愈合好,无局部积液,无脑脊液漏.结论动物实验证实生物型外科补片(人工硬脑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作者:刘鹏;黄胜平;漆松涛;张永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XCHT)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内膜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XCHT对异位内膜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XCHT(500、750g/L)组对异位内膜生长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异位内膜体积明显减小(P<0.01),低剂量XCHT(250g/L)组异位内膜体积也显著减小(P<0.05),而对照组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中、高剂量XCHT组治疗后腺上皮细胞出现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胞质和核染色质凝集、密度增高、细胞间有凋亡小体,同时间质细胞中也可见一些坏死细胞或退行性改变.结论XCHT对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宿主局部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和功能而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
作者:郑辉;左连东;李洪义;张文举;王自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进行识别、预测.方法通过收集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序列、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序列、非肿瘤启动子序列3种数据集合,利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不同序列集合中的密度求出各位点的对应密度比,确定识别特征,进行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的识别.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保证对训练集合90%以上的识别率的情况下,对测试集合的识别率达到80%以上.
作者:王琦;李伟鹏;黄仲曦;杨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杏仁中央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取SHR和WKY大鼠各30只,分别于90、180和360d测血压并处死,ABC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WKY大鼠各时期血压无明显差异;SHR血压逐渐升高,而且均高于WKY大鼠(P<0.05),维持在(20.8±1.1~26.3±1.0)kPa(P<0.05).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中等大小,呈梭形或三角形,突起较多且长,阳性神经纤维交错呈网状.定量结果显示,90、180和360d时,WKY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显著变化,而SHR大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随着高血压的不断发展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虽然90和180d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360d减少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杏仁中央核nNOS阳性神经元减少可能通过其对心血管和感觉传递的调节功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沈伟哉;郭国庆;余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电针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浮针(n=30)、电针组(n=30)和浮针结合电针(n=40)的综合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1)3组均获较好疗效.(2)浮针结合电针组的治愈率优于浮针组和电针组.结论浮针结合电针可提高单纯浮针或单纯电针对网球肘的治愈率.
作者:夏东斌;黄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喂饲补肾中药大鼠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在新生SD大鼠头颅骨第2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低、中、高)的中药血清,并与空白组对照,分别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结果补肾中药血清具有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可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增加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结论补肾中药血清具有刺激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的功能.
作者:唐井钢;李娟;吴贺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比值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肾移植手术病人的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的比值与受者术后3年血肌酐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供肾质量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负相关(P<0.05);受者体质量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正相关影响(P<0.01);供肾质量及受者体质量的比值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的比值与远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应引起重视,体质量较大的受者应尽量选择较重的供肾相配.
作者:付绍杰;于立新;杜传福;徐健;刘小友;王亦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术中血栓脱落导致冠脉栓塞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问题之一,近我们在PCI治疗AMI过程中,应用Guidewire Plus冠脉远端保护器将冠脉血栓取出,有效的预防冠脉内栓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侯玉清;郭志刚;马立勤;翁昌鸿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生物、血清、耐药谱和质粒谱等分型方法对某ICU病房从患者和周围环境分离到的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分型结果显示,质粒谱分型和血清分型的一致性较好,7株菌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和质粒谱型,说明此次医院内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来源于氧气湿化瓶液体,并通过患者周围物品及陪护人员手接触发生交叉感染的同一克隆菌株.结论质粒分型和血清分型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生物分型和耐药谱分型有不足,但作为实验室的常规方法对早期发现流行株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医疗器具及周围环境消毒和陪护人员管理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赖福才;白英明;牟成惠;彭道波;赵晖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适合研究膜质分离后海马组织不同分区亚蛋白质组的实验方法.方法显微切割获得成年大鼠海马不同解剖分区,然后按溶解性不同使用顺序抽提法细胞质和细胞膜蛋白,双向电泳进行分离蛋白后,采用与质谱兼容的高敏感银染显示蛋白斑点,经专业图像软件分析处理评价电泳效果.结果海马各个分区组织中膜蛋白得到有效富集,其中海马齿状回富集效率达8倍,图谱中可以显现的总蛋白斑点数目比传统方法增多30%.结论建立了理想的海马组织分区亚蛋白质组图谱,对膜蛋白实现了有效的富集,可以用于研究不同解剖分区在蛋白水平上的差异,为学习记忆、中枢神经缺血缺氧性损伤等多种后继研究提供了平台.
作者:陈亮;杨建明;李晓明;李晓文;高天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HLA-Ⅰ类A、B抗原位点分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用PCR-SSP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HLA-A、B分型并比较.结果34例样本PCR-SSP基因分型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PCR-SSP法与血清学比较,血清学检出错误或漏检率分别为HLA-A位点23.5%,B位点26.5%.血清学发生错误或易混淆的抗原有:A2和A68、A32和A33,B5、B60和61.结论PCR-SSP法进行HLA-A、B抗原等位基因分型具有分辨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实验过程简捷快速、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更加准确可靠的优点.
作者:武大林;凌汉新;唐浩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2、18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利培酮组患者IL-6和IL-2水平于4周末、TNFα水平于8周末、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氯氮平组患者IL-2水平于4周末、IL-6和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治疗前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86,P<0.01),IL-2水平与总分、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38、0.305,P<0.01、0.05),TNFα水平与总分呈正相关(r=0.283,P<0.05).8周末血清IL-2、IL-6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变化率呈正相关(r=0.268、0.375,P<0.05、0.01),6月末IL-6、TNFα变化率与总分变化率呈正相关(r=0.365、0.362,P<0.05).治疗前IL-6与IL-2、TNFα与IL-18呈正相关(r=0.356、0.291,P<0.01、0.05),8周末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332,P<0.01),6月末IL-6与IL-2变化率呈正相关(r=0.391,P<0.05).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血清细胞因子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关系.
作者:吕路线;郭素芹;陈娓;李强;成军;郭敬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并观察芬太尼对罗哌卡因EC5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病人65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RF组)组,分别用罗哌卡因以及罗哌卡因+芬太尼20ml(2μg/ml)进行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罗哌卡因的给药浓度按序贯实验法进行调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按Dixon法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值.结果R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98%;RF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69%,RF组较R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罗哌卡因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EC50为0.098%.芬太尼可降低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的EC50.
作者:徐建设;杨吉武;古妙宁;陈晔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含碘食物对Graves病患者摄取99mTc与131I的影响.方法选择曾食含碘食物的Graves病患者20例,在禁食含碘食物前后分两次进行摄131I试验与甲状腺99mTc显像,前者测定3、24h摄131I率,后者计算摄锝指数(TI)及估算甲状腺质量(TW).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患者禁止含碘食物前后的摄131I率显著不同,所有患者禁食含碘食物后3和24h摄131I率均显著增高.TI2例未变、2例增高、16例降低;TM18例减小、2例增大.较未禁食含碘食物的首次检测,两者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含碘食物对甲状腺摄取Na99mTcO4的影响与Na131I显著不同,含碘食物100%减低甲状腺131I的摄取而90%锝摄取增高.
作者:何国荣;欧阳伟;刘金华;刘伟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快速简便的大腿吸脂减肥方法.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抽脂范围、操作方法,对32例大腿肥胖、局部畸形者行外超声辅助吸脂减肥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减肥、大腿塑形效果,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外超声辅助吸脂减肥术应用在大腿安全有效.
作者:张新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病人外周血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以及手术对该表达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46例食管鳞癌病人术前、术后8d、术后30d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液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6、10(IL-4、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病人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L-2、INF-γ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达趋势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手术后上述表达情况逆转.结论食管鳞癌病人外周血Th2细胞功能增强,Th1细胞功能减弱;手术可逆转食管鳞癌病人Th1、Th2状态;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动态检测可能为反映食管癌预后和转移或复发的指标.
作者:魏煜程;胡风标;沈毅;徐林浩;林乐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迅速生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CI)诱导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所诱导的是否相同.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给予无血清培养基及50ng/ml的rhGM-CSF过夜培养后,再分别给予100ng/ml的A23187或50ng/ml的TNF-α,或预先加入0.5μg/ml的环胞菌素A(CsA)30min后,再加入A23187、TNF-α,共培养40h.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方法处理的PBM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健康献血者的PBMC在无血清条件下,给予rhGM-CSF及CI或TNF-α培养40h,均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包括CD14表达下调、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上调,以及较强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上述由CI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均可被CsA所抑制.而TNF-α所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均不受CsA影响.结论健康献血者的PBMCs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可以被rhGM-CSF及CI或TNF-α迅速诱导成DC,但CI与TNF-α诱导PBMC分化为DC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不同.
作者:吴军;王晓怀;杨德懋;杨太成;王捷;陈政良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对兔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留置输尿管内支架0、1、2、3、4、7、12周组,共8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留置内支架,其余各组经膀胱留置右侧输尿管内支架.0周组留置内支架后即进行实验,余下的各组依次在留管1、2、3、4、7、12周后进行实验,观察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变化.结果留置内支架后肾盂压先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留置内支架期间未发现输尿管蠕动.结论对正常的上尿路,内支架是一个梗阻因素.
作者:戚德峰;吴开俊;李逊;单帜昌;夏民义;郭彬;陈文忠;曾国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自体(auto-)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或异体(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CML接受HSCT治疗,其中8例采用净化auto-HSCT、39例相关allo-HSCT、10例无关allo-HSCT.预处理方案:32例接受全身放疗+环磷酰胺(TBI+CY)、24例改良BuCY(羟基脲、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1例MAC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环已亚硝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相关移植环孢素A+甲氨蝶呤(CsA+MTX)、无关移植CsA+MTX+霉酚酸酯(MMF)+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Kaplan-Meier生存模型评估移植后无病生存期.结果8例接受激活骨髓联合反义寡核苷酸或联合STI571体内外净化自体移植后,除1例死于移植中相关并发症外,其余均获得部分或完全细胞或分子遗传学缓解.49例allo-HSCT患者除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综合征(VOD)和1例移植前急变患者移植后无效,其余患者均获完全缓解.移植中感染发生率为33.3%,VOD发生率7.0%,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22.8%,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8.8%,VOD、出血性膀胱炎和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均发生在异体移植患者.急性和慢性GVHD在相关与无关移植分别为41.0%和48.6%与40.0%和42.9%.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自体移植57.1%、异体移植12.8%.移植后5年无病生存率在自体与异体移植分别为25.0%和61.7%.移植前慢性期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allo-HSCT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0.7%和34.1%,相关与无关allo-HSCT后无病生存期存在差异(P<0.05).结论allo-HSCT对CML患者,尤其是移植前慢性期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CsA+MTX+MMF+ATG四联预防无关allo-HSCT中GVHD能降低移植后GVHD的发生率及程度;采用净化骨髓自体移植能延长CML患者生存期,甚至少部分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
作者:刘启发;范志平;孙竞;张钰;刘晓力;徐丹;徐兵;冯茹;孟凡义;周淑芸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