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设;杨吉武;古妙宁;陈晔明
目的调查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生物、血清、耐药谱和质粒谱等分型方法对某ICU病房从患者和周围环境分离到的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分型结果显示,质粒谱分型和血清分型的一致性较好,7株菌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和质粒谱型,说明此次医院内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来源于氧气湿化瓶液体,并通过患者周围物品及陪护人员手接触发生交叉感染的同一克隆菌株.结论质粒分型和血清分型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生物分型和耐药谱分型有不足,但作为实验室的常规方法对早期发现流行株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医疗器具及周围环境消毒和陪护人员管理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赖福才;白英明;牟成惠;彭道波;赵晖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分为Ⅰ、Ⅱ型,Ⅰ型多见,多为良性病变.本院收治1例典型的Ⅰ型NF患者,病理提示为良性,但具有明显恶性浸润性生长的特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石;邹小明;张振;王武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XCHT)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内膜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XCHT对异位内膜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XCHT(500、750g/L)组对异位内膜生长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异位内膜体积明显减小(P<0.01),低剂量XCHT(250g/L)组异位内膜体积也显著减小(P<0.05),而对照组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中、高剂量XCHT组治疗后腺上皮细胞出现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胞质和核染色质凝集、密度增高、细胞间有凋亡小体,同时间质细胞中也可见一些坏死细胞或退行性改变.结论XCHT对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宿主局部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和功能而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
作者:郑辉;左连东;李洪义;张文举;王自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脑白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av)值,分析年龄因素对正常脑白质ADCav值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具有正常MRI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段分为4组:第1组(16~30岁,n=13),第2组(31~45岁,n=12),第3组(46~60,n=14)及第4组(>60岁,n=11);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扩散加权成像序列采用扩散梯度加在3个正交方向上的扩散追踪加权成像(trace-weighteddiffusionimaging),定量测量白质区ADCav值,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ADCav值特性.结果脑白质ADCav值为(0.71±0.08)×10-3mm2/s;不同年龄段4组ADCav值分别为:(0.69±0.06)×10-3mm2/s,(0.71±0.07)×10-3mm2/s,(0.71±0.09)×10-3mm2/s,(0.73±0.10)×10-3mm2/s;第1组ADC值与第4组ADC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年龄大于60岁与年龄小于或等于60岁两组ADCav值分别为(0.73±0.10)×10-3mm2/s、(0.70±0.07)×10-3mm2/s,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6).结论随年龄的增长,正常脑白质ADCav值呈现微弱增长趋势,其原因可能为正常的年龄变化所致的脑内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赵修义;张雪林;王劲;陈斌;苍鹏;昌仁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门诊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50),分别给予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麻醉意识消失和苏醒时间、丙泊酚维持麻醉用量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意识消失时间A组为(58.8±3.8)s,B组为(57.7±5.2)s,无显著差异(p=0.283);苏醒时间A组为(6.0±0.6)min,B组为(5.7±0.4)min,有显著差异(P<0.01).丙泊酚维持量B组为(0.20±0.03)mg/kg,显著低于A组的(0.52±0.05)mg/kg(P<0.01).麻醉诱导后2min,A组MAP从(11.1±0.8)kPa降至(8.0±0.6)kPa(P<0.05),B组MAP从(10.9±0.9)kPa降至(8.3±0.7)kPa(P<0.05).A组麻醉诱导后26例(52%)SpO2降至90%以下,显著低于B组44例(88%)(P<0.001).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维持量,缩短苏醒时间,有利于病人恢复及早期离院.
作者:刘高望;史永胜;徐建设;陈士岭;陈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作者:魏湛云;胡世兴;唐娜;吴京;王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快速简便的大腿吸脂减肥方法.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抽脂范围、操作方法,对32例大腿肥胖、局部畸形者行外超声辅助吸脂减肥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减肥、大腿塑形效果,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外超声辅助吸脂减肥术应用在大腿安全有效.
作者:张新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和评价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的去除方法.方法应用MicroBio-Spincolumn过滤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评价血清蛋白过滤效果.结果建立了血清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过滤后大部分血清白蛋白和IgG能够去除,2-DE图谱中低丰度蛋白质分辨率增加.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清蛋白质纯化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疾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李雪华;李欣;徐守军;丁彦青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2、18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利培酮组患者IL-6和IL-2水平于4周末、TNFα水平于8周末、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氯氮平组患者IL-2水平于4周末、IL-6和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治疗前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86,P<0.01),IL-2水平与总分、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38、0.305,P<0.01、0.05),TNFα水平与总分呈正相关(r=0.283,P<0.05).8周末血清IL-2、IL-6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变化率呈正相关(r=0.268、0.375,P<0.05、0.01),6月末IL-6、TNFα变化率与总分变化率呈正相关(r=0.365、0.362,P<0.05).治疗前IL-6与IL-2、TNFα与IL-18呈正相关(r=0.356、0.291,P<0.01、0.05),8周末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332,P<0.01),6月末IL-6与IL-2变化率呈正相关(r=0.391,P<0.05).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血清细胞因子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关系.
作者:吕路线;郭素芹;陈娓;李强;成军;郭敬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并观察芬太尼对罗哌卡因EC5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病人65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RF组)组,分别用罗哌卡因以及罗哌卡因+芬太尼20ml(2μg/ml)进行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罗哌卡因的给药浓度按序贯实验法进行调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按Dixon法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值.结果R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98%;RF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69%,RF组较R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罗哌卡因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EC50为0.098%.芬太尼可降低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的EC50.
作者:徐建设;杨吉武;古妙宁;陈晔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术中血栓脱落导致冠脉栓塞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问题之一,近我们在PCI治疗AMI过程中,应用Guidewire Plus冠脉远端保护器将冠脉血栓取出,有效的预防冠脉内栓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侯玉清;郭志刚;马立勤;翁昌鸿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HLA-Ⅰ类A、B抗原位点分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用PCR-SSP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HLA-A、B分型并比较.结果34例样本PCR-SSP基因分型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PCR-SSP法与血清学比较,血清学检出错误或漏检率分别为HLA-A位点23.5%,B位点26.5%.血清学发生错误或易混淆的抗原有:A2和A68、A32和A33,B5、B60和61.结论PCR-SSP法进行HLA-A、B抗原等位基因分型具有分辨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实验过程简捷快速、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更加准确可靠的优点.
作者:武大林;凌汉新;唐浩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自体(auto-)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或异体(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CML接受HSCT治疗,其中8例采用净化auto-HSCT、39例相关allo-HSCT、10例无关allo-HSCT.预处理方案:32例接受全身放疗+环磷酰胺(TBI+CY)、24例改良BuCY(羟基脲、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1例MAC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环已亚硝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相关移植环孢素A+甲氨蝶呤(CsA+MTX)、无关移植CsA+MTX+霉酚酸酯(MMF)+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Kaplan-Meier生存模型评估移植后无病生存期.结果8例接受激活骨髓联合反义寡核苷酸或联合STI571体内外净化自体移植后,除1例死于移植中相关并发症外,其余均获得部分或完全细胞或分子遗传学缓解.49例allo-HSCT患者除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综合征(VOD)和1例移植前急变患者移植后无效,其余患者均获完全缓解.移植中感染发生率为33.3%,VOD发生率7.0%,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22.8%,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8.8%,VOD、出血性膀胱炎和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均发生在异体移植患者.急性和慢性GVHD在相关与无关移植分别为41.0%和48.6%与40.0%和42.9%.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自体移植57.1%、异体移植12.8%.移植后5年无病生存率在自体与异体移植分别为25.0%和61.7%.移植前慢性期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allo-HSCT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0.7%和34.1%,相关与无关allo-HSCT后无病生存期存在差异(P<0.05).结论allo-HSCT对CML患者,尤其是移植前慢性期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CsA+MTX+MMF+ATG四联预防无关allo-HSCT中GVHD能降低移植后GVHD的发生率及程度;采用净化骨髓自体移植能延长CML患者生存期,甚至少部分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
作者:刘启发;范志平;孙竞;张钰;刘晓力;徐丹;徐兵;冯茹;孟凡义;周淑芸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解鸸鹋油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30%体表总面积浅Ⅱ度和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比较鸸鹋油、聚烯吡酮碘、石蜡油对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含水量、分泌物及创面愈合百分率的影响.结果鸸鹋油较聚烯吡酮碘和石蜡油显著降低了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分泌物和创面含水量,提高了烫伤创面愈合百分率(P<0.05).结论鸸鹋油对创面无明显疼痛刺激作用,可减轻烧伤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愈合.
作者:李志清;王甲汉;任加良;易朝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河南省某局部地区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以发热、咳嗽、盗汗、体质量降低、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采用鸡尾酒疗法抗病毒治疗以及6个月短程方案2SHRZ/4HRZ抗结核治疗[S(链霉素)、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免疫功能均有改善.结论结核科医师应加强对HIV合并结核诊断的认识.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及X线检查仍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核病诊断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不能排除结核,短期抗结核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作者:郑献民;李松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X射线诱导鼠脑神经元凋亡与照射剂量的关系及时间规律.方法将大鼠分为不同剂量照射组和对照组,以双标法计数凋亡的神经元数.结果X射线能诱导的鼠脑神经元的凋亡,凋亡率在照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在各剂量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同剂量组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中剂量X射线可诱导鼠脑神经元凋亡,凋亡率有剂量依赖性并具有时间规律性.
作者:冯文峰;漆松涛;邱炳辉;杨开军;黄理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皮疹1周就诊.患者自2003年2月中旬起右颌下、耳后淋巴结肿大,随后左颌下、颈侧淋巴结相继肿大,无明显全身症状.2003年6月中旬全身出现广泛皮疹,2003年7月视双侧扁桃体疼痛、肿大,并有低热,体温37.5~38.0℃,抗炎治疗无效.查体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较明显,左腋下淋巴结大直径5 cm,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直径1.5~2.0 cm,脾肿大,肋下可触及.CT检查发现纵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0~2.5 cm不等.曾在外院进行左颈部淋巴结活检,均诊断为反应性增生.
作者:韩慧霞;朱梅刚;耿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包虫病术中囊内容物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腹腔包虫病术中处理囊内容物的临床效果,包括5%甲醛法(33例)和25%氯化钠法(36例).结果5%甲醛溶液处理组未见复发,但术后8例并发残腔内肠瘘(24.2%);25%氯化钠溶液处理组术后复发1例(2.8%),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甲醛法易并发残腔内肠瘘,高渗氯化钠法存在复发危险,需加以改进.
作者:周智德;胥全宏;彭顺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益母草中水苏碱、益母草碱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生药经乙酸乙酯脱色后,用乙醇超声提取,得样品.采用YMC-ParkCN柱(250.0mm×4.6mm);水苏碱测定用流动相为0.00125mol/LSDS(含0.05%高氯酸):乙腈(90:10),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01.7nm;益母草碱测定用流动相为0.00125mol/LSDS(含0.05%高氯酸):甲醇(50:5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2nm;灵敏度0.1AUFs,柱温20℃.外标法定量.结果以进样量(m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水苏碱回归方程为Y=1187.5423X-168.9822;益母草碱回归方程为Y=5202.654X-221.141(r=0.9998),线性范围2.5~12.5mg,小检出限0.15mg,加样回收率为(99.030±2.744)%.18个不同地区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药材中两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甚大,水苏碱约在0.1%~0.2%,益母草碱在生药中含量很低,约在0.01%~0.05%之间.总体而言,产于北方者生物碱含量较高,而产于南方者普遍较低.益母草及其变种白花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在0.3%左右,高于其他品种.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母草中生物碱含量,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优于以前的方法.
作者:晁志;马丽玲;周秀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对兔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留置输尿管内支架0、1、2、3、4、7、12周组,共8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留置内支架,其余各组经膀胱留置右侧输尿管内支架.0周组留置内支架后即进行实验,余下的各组依次在留管1、2、3、4、7、12周后进行实验,观察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变化.结果留置内支架后肾盂压先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留置内支架期间未发现输尿管蠕动.结论对正常的上尿路,内支架是一个梗阻因素.
作者:戚德峰;吴开俊;李逊;单帜昌;夏民义;郭彬;陈文忠;曾国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