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具有明显淋巴滤泡增生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韩慧霞;朱梅刚;耿舰

关键词:淋巴瘤, T细胞/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皮疹1周就诊.患者自2003年2月中旬起右颌下、耳后淋巴结肿大,随后左颌下、颈侧淋巴结相继肿大,无明显全身症状.2003年6月中旬全身出现广泛皮疹,2003年7月视双侧扁桃体疼痛、肿大,并有低热,体温37.5~38.0℃,抗炎治疗无效.查体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较明显,左腋下淋巴结大直径5 cm,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直径1.5~2.0 cm,脾肿大,肋下可触及.CT检查发现纵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0~2.5 cm不等.曾在外院进行左颈部淋巴结活检,均诊断为反应性增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省家猪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家猪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流行病学意义,探讨家猪与HFRS发病的关系.方法以HFRS病毒(HFRSv)抗原和抗体为指标,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血凝抑制法(RPHI),酶标葡萄球菌A蛋白(HPR-SPA),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PCR反应对山东部分地区家猪自然感染HFRSV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家猪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及血、尿、粪和猪圈内污物检出HFRSv抗原与抗体,脏器抗原阳性率为3.33%~5.00%.而血、尿、粪和圈内的污染物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67%、7.04%、2.51%和5.56%,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96%,并从HFRSV抗原阳性的多种标本分离出病毒.人工感染后病毒可随血液波及多个脏器,二次感染乳鼠脑可检出HFRSV抗原.二次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肺、肝、肾等脏器有一过性病理改变;HFRSv可在猪体内增殖,并经多途经排出体外.结论家猪可能是HFRSV的扩散宿主动物.

    作者:杨占清;俞守义;聂军;陈清;李志峰;刘运喜;张景兰;徐建江;于晓敏;步秀萍;苏静静;张云;陶开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恶性浸润性生长伴颅骨缺损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分为Ⅰ、Ⅱ型,Ⅰ型多见,多为良性病变.本院收治1例典型的Ⅰ型NF患者,病理提示为良性,但具有明显恶性浸润性生长的特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石;邹小明;张振;王武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Guidewire Plus冠脉远端保护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华南地区首例报告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术中血栓脱落导致冠脉栓塞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问题之一,近我们在PCI治疗AMI过程中,应用Guidewire Plus冠脉远端保护器将冠脉血栓取出,有效的预防冠脉内栓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侯玉清;郭志刚;马立勤;翁昌鸿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改变

    目的观察分析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后的心肌酶和心电图(ECG)的改变.方法对56例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患者行心肌酶及ECG检测,同时检测34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病例组在发病2d内有36例(64.29%)心肌酶活性增高;在发病l~4d内,有33例(58.93%)ECG异常,较对照组的肌酸磷酸激酶(CPK)、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对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患者常规行心肌酶及ECG检查,有助于了解早期心肌酶及ECG改变的情况,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孙中波;张琴;杨霞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利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识别人类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进行识别、预测.方法通过收集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序列、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序列、非肿瘤启动子序列3种数据集合,利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不同序列集合中的密度求出各位点的对应密度比,确定识别特征,进行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的识别.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保证对训练集合90%以上的识别率的情况下,对测试集合的识别率达到80%以上.

    作者:王琦;李伟鹏;黄仲曦;杨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蛋白在胰腺癌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6例胰腺癌组织中的MIF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胰腺癌组织中的MIF表达率为69.4%(25/36),高于正常胰腺组织表达率0(0/10).统计学分析显示,MIF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分级呈显著相关(P<0.01),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间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MIF蛋白表达有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金志清;智发朝;陈学清;王亚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环孢菌素A对体外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环孢霉素A(CsA)对体外培养的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和poα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sA(0.05~10μmol/L)作用48和72h后NIT-1胰岛β细胞增殖的情况.利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10μmol/LCsA处理NIT-1胰岛β细胞48h后polα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CsA可抑制NIT-1胰岛β细胞的增殖,且与时间、剂量正相关.另外,CsA还下调了polα1mRNA的表达.结论CsA可抑制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olα1mRNA表达有关.

    作者:余乐;雷林生;吴曙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氩激光凝固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作者:魏湛云;胡世兴;唐娜;吴京;王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某ICU病房内铜绿假单胞菌交叉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生物、血清、耐药谱和质粒谱等分型方法对某ICU病房从患者和周围环境分离到的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分型结果显示,质粒谱分型和血清分型的一致性较好,7株菌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和质粒谱型,说明此次医院内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来源于氧气湿化瓶液体,并通过患者周围物品及陪护人员手接触发生交叉感染的同一克隆菌株.结论质粒分型和血清分型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生物分型和耐药谱分型有不足,但作为实验室的常规方法对早期发现流行株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医疗器具及周围环境消毒和陪护人员管理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赖福才;白英明;牟成惠;彭道波;赵晖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和评价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的去除方法.方法应用MicroBio-Spincolumn过滤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评价血清蛋白过滤效果.结果建立了血清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过滤后大部分血清白蛋白和IgG能够去除,2-DE图谱中低丰度蛋白质分辨率增加.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清蛋白质纯化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疾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李雪华;李欣;徐守军;丁彦青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小柴胡汤对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的作用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XCHT)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内膜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XCHT对异位内膜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XCHT(500、750g/L)组对异位内膜生长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异位内膜体积明显减小(P<0.01),低剂量XCHT(250g/L)组异位内膜体积也显著减小(P<0.05),而对照组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中、高剂量XCHT组治疗后腺上皮细胞出现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胞质和核染色质凝集、密度增高、细胞间有凋亡小体,同时间质细胞中也可见一些坏死细胞或退行性改变.结论XCHT对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宿主局部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和功能而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

    作者:郑辉;左连东;李洪义;张文举;王自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供肾质量和受者体质量与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比值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肾移植手术病人的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的比值与受者术后3年血肌酐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供肾质量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负相关(P<0.05);受者体质量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正相关影响(P<0.01);供肾质量及受者体质量的比值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的比值与远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应引起重视,体质量较大的受者应尽量选择较重的供肾相配.

    作者:付绍杰;于立新;杜传福;徐健;刘小友;王亦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2、18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利培酮组患者IL-6和IL-2水平于4周末、TNFα水平于8周末、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氯氮平组患者IL-2水平于4周末、IL-6和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治疗前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86,P<0.01),IL-2水平与总分、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38、0.305,P<0.01、0.05),TNFα水平与总分呈正相关(r=0.283,P<0.05).8周末血清IL-2、IL-6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变化率呈正相关(r=0.268、0.375,P<0.05、0.01),6月末IL-6、TNFα变化率与总分变化率呈正相关(r=0.365、0.362,P<0.05).治疗前IL-6与IL-2、TNFα与IL-18呈正相关(r=0.356、0.291,P<0.01、0.05),8周末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332,P<0.01),6月末IL-6与IL-2变化率呈正相关(r=0.391,P<0.05).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血清细胞因子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关系.

    作者:吕路线;郭素芹;陈娓;李强;成军;郭敬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含碘食物对Graves病患者甲状腺131I与99mTc摄取的不同影响

    目的探讨含碘食物对Graves病患者摄取99mTc与131I的影响.方法选择曾食含碘食物的Graves病患者20例,在禁食含碘食物前后分两次进行摄131I试验与甲状腺99mTc显像,前者测定3、24h摄131I率,后者计算摄锝指数(TI)及估算甲状腺质量(TW).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患者禁止含碘食物前后的摄131I率显著不同,所有患者禁食含碘食物后3和24h摄131I率均显著增高.TI2例未变、2例增高、16例降低;TM18例减小、2例增大.较未禁食含碘食物的首次检测,两者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含碘食物对甲状腺摄取Na99mTcO4的影响与Na131I显著不同,含碘食物100%减低甲状腺131I的摄取而90%锝摄取增高.

    作者:何国荣;欧阳伟;刘金华;刘伟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外周血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快速无血清培养方法及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探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迅速生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CI)诱导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所诱导的是否相同.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给予无血清培养基及50ng/ml的rhGM-CSF过夜培养后,再分别给予100ng/ml的A23187或50ng/ml的TNF-α,或预先加入0.5μg/ml的环胞菌素A(CsA)30min后,再加入A23187、TNF-α,共培养40h.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方法处理的PBM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健康献血者的PBMC在无血清条件下,给予rhGM-CSF及CI或TNF-α培养40h,均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包括CD14表达下调、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上调,以及较强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上述由CI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均可被CsA所抑制.而TNF-α所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均不受CsA影响.结论健康献血者的PBMCs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可以被rhGM-CSF及CI或TNF-α迅速诱导成DC,但CI与TNF-α诱导PBMC分化为DC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不同.

    作者:吴军;王晓怀;杨德懋;杨太成;王捷;陈政良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应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脑膜用于修补缺损硬脑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分为4组,于冠状缝后、中线两侧用电钻各磨1个骨窗,暴露硬脑膜.右侧剪除自体硬脑膜,取生物型外科补片(硬脑膜)行硬膜修补.左侧硬脑膜作为对照.A组4只,术后3d处死;B组4只,术后14d处死;C组5只,术后30d处死;D组5只,术后90d处死.取术部脑及脑膜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采集各组术前及处死前静脉血,行白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对各组动物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动物术前、处死前的白细胞总数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病理检查植入侧与对照侧均只见修复反应,术后14d有内皮细胞覆盖植入物内表面;术后30d,人工脑膜内的胶原纤维间有成纤维细胞出现;术后90d,人工硬膜与正常硬膜愈合,人工脑膜内的胶原纤维间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未显示植入人工硬膜的排斥、与脑皮层粘连等不良反应.临床观察各组动物无手术局部感染,伤口愈合好,无局部积液,无脑脊液漏.结论动物实验证实生物型外科补片(人工硬脑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作者:刘鹏;黄胜平;漆松涛;张永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年龄与正常脑白质平均表观扩散系数的相关性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脑白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av)值,分析年龄因素对正常脑白质ADCav值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具有正常MRI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段分为4组:第1组(16~30岁,n=13),第2组(31~45岁,n=12),第3组(46~60,n=14)及第4组(>60岁,n=11);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扩散加权成像序列采用扩散梯度加在3个正交方向上的扩散追踪加权成像(trace-weighteddiffusionimaging),定量测量白质区ADCav值,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ADCav值特性.结果脑白质ADCav值为(0.71±0.08)×10-3mm2/s;不同年龄段4组ADCav值分别为:(0.69±0.06)×10-3mm2/s,(0.71±0.07)×10-3mm2/s,(0.71±0.09)×10-3mm2/s,(0.73±0.10)×10-3mm2/s;第1组ADC值与第4组ADC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年龄大于60岁与年龄小于或等于60岁两组ADCav值分别为(0.73±0.10)×10-3mm2/s、(0.70±0.07)×10-3mm2/s,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6).结论随年龄的增长,正常脑白质ADCav值呈现微弱增长趋势,其原因可能为正常的年龄变化所致的脑内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赵修义;张雪林;王劲;陈斌;苍鹏;昌仁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蛋白质芯片制作条件的优化

    目的探讨以醛基化玻片为固相载体制备蛋白质芯片的条件.方法蛋白质用含40%甘油的PBS稀释后点加在醛基化玻片上,室温干燥1h,4℃冰箱保存,经封闭剂封闭,PBS漂洗后,依次加入抗体,反应结果用扫描仪进行扫读.结果以醛基化玻片为固相载体时预点10~15个点后点样均一性较好;点样后4℃冰箱保存24~48h再进行漂洗和封闭处理,所得结果的荧光测量值较高;3%BSA为封闭剂时所得图像的荧光背景值低;点样量影响荧光信号的强度.结论以醛基化玻片为固相载体制备蛋白质芯片时要预点15~20个点后再正式点样,点样后应4℃保存24~48h再进行漂洗和3%BSA封闭处理.

    作者:江凌晓;郭兆彪;陈泽良;王津;王红霞;俞守义;杨瑞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同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杏仁中央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取SHR和WKY大鼠各30只,分别于90、180和360d测血压并处死,ABC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WKY大鼠各时期血压无明显差异;SHR血压逐渐升高,而且均高于WKY大鼠(P<0.05),维持在(20.8±1.1~26.3±1.0)kPa(P<0.05).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中等大小,呈梭形或三角形,突起较多且长,阳性神经纤维交错呈网状.定量结果显示,90、180和360d时,WKY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显著变化,而SHR大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随着高血压的不断发展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虽然90和180d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360d减少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杏仁中央核nNOS阳性神经元减少可能通过其对心血管和感觉传递的调节功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沈伟哉;郭国庆;余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芬太尼对罗哌卡因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并观察芬太尼对罗哌卡因EC5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病人65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RF组)组,分别用罗哌卡因以及罗哌卡因+芬太尼20ml(2μg/ml)进行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罗哌卡因的给药浓度按序贯实验法进行调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按Dixon法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值.结果R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98%;RF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69%,RF组较R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罗哌卡因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EC50为0.098%.芬太尼可降低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的EC50.

    作者:徐建设;杨吉武;古妙宁;陈晔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