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李雪华;李欣;徐守军;丁彦青

关键词:血清蛋白质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白蛋白, IgG
摘要:目的建立和评价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的去除方法.方法应用MicroBio-Spincolumn过滤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评价血清蛋白过滤效果.结果建立了血清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过滤后大部分血清白蛋白和IgG能够去除,2-DE图谱中低丰度蛋白质分辨率增加.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清蛋白质纯化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疾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喂饲补肾中药大鼠的血清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目的探讨喂饲补肾中药大鼠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在新生SD大鼠头颅骨第2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低、中、高)的中药血清,并与空白组对照,分别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结果补肾中药血清具有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可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增加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结论补肾中药血清具有刺激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的功能.

    作者:唐井钢;李娟;吴贺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自体(auto-)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或异体(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CML接受HSCT治疗,其中8例采用净化auto-HSCT、39例相关allo-HSCT、10例无关allo-HSCT.预处理方案:32例接受全身放疗+环磷酰胺(TBI+CY)、24例改良BuCY(羟基脲、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1例MAC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环已亚硝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相关移植环孢素A+甲氨蝶呤(CsA+MTX)、无关移植CsA+MTX+霉酚酸酯(MMF)+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Kaplan-Meier生存模型评估移植后无病生存期.结果8例接受激活骨髓联合反义寡核苷酸或联合STI571体内外净化自体移植后,除1例死于移植中相关并发症外,其余均获得部分或完全细胞或分子遗传学缓解.49例allo-HSCT患者除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综合征(VOD)和1例移植前急变患者移植后无效,其余患者均获完全缓解.移植中感染发生率为33.3%,VOD发生率7.0%,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22.8%,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8.8%,VOD、出血性膀胱炎和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均发生在异体移植患者.急性和慢性GVHD在相关与无关移植分别为41.0%和48.6%与40.0%和42.9%.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自体移植57.1%、异体移植12.8%.移植后5年无病生存率在自体与异体移植分别为25.0%和61.7%.移植前慢性期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allo-HSCT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0.7%和34.1%,相关与无关allo-HSCT后无病生存期存在差异(P<0.05).结论allo-HSCT对CML患者,尤其是移植前慢性期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CsA+MTX+MMF+ATG四联预防无关allo-HSCT中GVHD能降低移植后GVHD的发生率及程度;采用净化骨髓自体移植能延长CML患者生存期,甚至少部分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

    作者:刘启发;范志平;孙竞;张钰;刘晓力;徐丹;徐兵;冯茹;孟凡义;周淑芸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反向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益母草药材中水苏碱和益母草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益母草中水苏碱、益母草碱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生药经乙酸乙酯脱色后,用乙醇超声提取,得样品.采用YMC-ParkCN柱(250.0mm×4.6mm);水苏碱测定用流动相为0.00125mol/LSDS(含0.05%高氯酸):乙腈(90:10),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01.7nm;益母草碱测定用流动相为0.00125mol/LSDS(含0.05%高氯酸):甲醇(50:5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2nm;灵敏度0.1AUFs,柱温20℃.外标法定量.结果以进样量(m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水苏碱回归方程为Y=1187.5423X-168.9822;益母草碱回归方程为Y=5202.654X-221.141(r=0.9998),线性范围2.5~12.5mg,小检出限0.15mg,加样回收率为(99.030±2.744)%.18个不同地区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药材中两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甚大,水苏碱约在0.1%~0.2%,益母草碱在生药中含量很低,约在0.01%~0.05%之间.总体而言,产于北方者生物碱含量较高,而产于南方者普遍较低.益母草及其变种白花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在0.3%左右,高于其他品种.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母草中生物碱含量,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优于以前的方法.

    作者:晁志;马丽玲;周秀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海马组织分区膜质分离后亚蛋白质组分析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适合研究膜质分离后海马组织不同分区亚蛋白质组的实验方法.方法显微切割获得成年大鼠海马不同解剖分区,然后按溶解性不同使用顺序抽提法细胞质和细胞膜蛋白,双向电泳进行分离蛋白后,采用与质谱兼容的高敏感银染显示蛋白斑点,经专业图像软件分析处理评价电泳效果.结果海马各个分区组织中膜蛋白得到有效富集,其中海马齿状回富集效率达8倍,图谱中可以显现的总蛋白斑点数目比传统方法增多30%.结论建立了理想的海马组织分区亚蛋白质组图谱,对膜蛋白实现了有效的富集,可以用于研究不同解剖分区在蛋白水平上的差异,为学习记忆、中枢神经缺血缺氧性损伤等多种后继研究提供了平台.

    作者:陈亮;杨建明;李晓明;李晓文;高天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含碘食物对Graves病患者甲状腺131I与99mTc摄取的不同影响

    目的探讨含碘食物对Graves病患者摄取99mTc与131I的影响.方法选择曾食含碘食物的Graves病患者20例,在禁食含碘食物前后分两次进行摄131I试验与甲状腺99mTc显像,前者测定3、24h摄131I率,后者计算摄锝指数(TI)及估算甲状腺质量(TW).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患者禁止含碘食物前后的摄131I率显著不同,所有患者禁食含碘食物后3和24h摄131I率均显著增高.TI2例未变、2例增高、16例降低;TM18例减小、2例增大.较未禁食含碘食物的首次检测,两者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含碘食物对甲状腺摄取Na99mTcO4的影响与Na131I显著不同,含碘食物100%减低甲状腺131I的摄取而90%锝摄取增高.

    作者:何国荣;欧阳伟;刘金华;刘伟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免疫低下小鼠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免疫低下因素在诱发轮状病毒(RV)肠道外扩散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后.方法给健康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制作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经口服和腹腔注射两种途径给免疫低下小鼠接种RV,处死小鼠,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各脏器原位杂交,原位PCR检测RV.结果光镜下:口服RV组小肠绒毛、胃固有层、心肌细胞有改变;腹腔注射组除上述改变外,肝、肾也有改变.原位杂交:口服RV组小肠绒毛,腹腔注射组小肠绒毛、肾呈阳性.原位PCR:口服RV组小鼠的小肠绒毛,肠腺细胞,肾近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呈阳性;腹腔注射组小鼠的肠、肾、肝、心、胰呈阳性;其余组动物各个组织器官均为阴性.结论免疫低下可能是诱发和加重RV肠道外扩散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姚英民;欧巧群;李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氩激光凝固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作者:魏湛云;胡世兴;唐娜;吴京;王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Guidewire Plus冠脉远端保护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华南地区首例报告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术中血栓脱落导致冠脉栓塞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问题之一,近我们在PCI治疗AMI过程中,应用Guidewire Plus冠脉远端保护器将冠脉血栓取出,有效的预防冠脉内栓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侯玉清;郭志刚;马立勤;翁昌鸿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和评价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的去除方法.方法应用MicroBio-Spincolumn过滤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评价血清蛋白过滤效果.结果建立了血清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过滤后大部分血清白蛋白和IgG能够去除,2-DE图谱中低丰度蛋白质分辨率增加.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清蛋白质纯化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疾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李雪华;李欣;徐守军;丁彦青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年龄与正常脑白质平均表观扩散系数的相关性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脑白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av)值,分析年龄因素对正常脑白质ADCav值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具有正常MRI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段分为4组:第1组(16~30岁,n=13),第2组(31~45岁,n=12),第3组(46~60,n=14)及第4组(>60岁,n=11);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扩散加权成像序列采用扩散梯度加在3个正交方向上的扩散追踪加权成像(trace-weighteddiffusionimaging),定量测量白质区ADCav值,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ADCav值特性.结果脑白质ADCav值为(0.71±0.08)×10-3mm2/s;不同年龄段4组ADCav值分别为:(0.69±0.06)×10-3mm2/s,(0.71±0.07)×10-3mm2/s,(0.71±0.09)×10-3mm2/s,(0.73±0.10)×10-3mm2/s;第1组ADC值与第4组ADC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年龄大于60岁与年龄小于或等于60岁两组ADCav值分别为(0.73±0.10)×10-3mm2/s、(0.70±0.07)×10-3mm2/s,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6).结论随年龄的增长,正常脑白质ADCav值呈现微弱增长趋势,其原因可能为正常的年龄变化所致的脑内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赵修义;张雪林;王劲;陈斌;苍鹏;昌仁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小柴胡汤对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的作用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XCHT)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内膜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XCHT对异位内膜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XCHT(500、750g/L)组对异位内膜生长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异位内膜体积明显减小(P<0.01),低剂量XCHT(250g/L)组异位内膜体积也显著减小(P<0.05),而对照组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中、高剂量XCHT组治疗后腺上皮细胞出现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胞质和核染色质凝集、密度增高、细胞间有凋亡小体,同时间质细胞中也可见一些坏死细胞或退行性改变.结论XCHT对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宿主局部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和功能而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

    作者:郑辉;左连东;李洪义;张文举;王自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蛋白质芯片制作条件的优化

    目的探讨以醛基化玻片为固相载体制备蛋白质芯片的条件.方法蛋白质用含40%甘油的PBS稀释后点加在醛基化玻片上,室温干燥1h,4℃冰箱保存,经封闭剂封闭,PBS漂洗后,依次加入抗体,反应结果用扫描仪进行扫读.结果以醛基化玻片为固相载体时预点10~15个点后点样均一性较好;点样后4℃冰箱保存24~48h再进行漂洗和封闭处理,所得结果的荧光测量值较高;3%BSA为封闭剂时所得图像的荧光背景值低;点样量影响荧光信号的强度.结论以醛基化玻片为固相载体制备蛋白质芯片时要预点15~20个点后再正式点样,点样后应4℃保存24~48h再进行漂洗和3%BSA封闭处理.

    作者:江凌晓;郭兆彪;陈泽良;王津;王红霞;俞守义;杨瑞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河南省某局部地区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以发热、咳嗽、盗汗、体质量降低、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采用鸡尾酒疗法抗病毒治疗以及6个月短程方案2SHRZ/4HRZ抗结核治疗[S(链霉素)、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免疫功能均有改善.结论结核科医师应加强对HIV合并结核诊断的认识.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及X线检查仍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核病诊断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不能排除结核,短期抗结核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作者:郑献民;李松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供肾质量和受者体质量与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比值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肾移植手术病人的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的比值与受者术后3年血肌酐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供肾质量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负相关(P<0.05);受者体质量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正相关影响(P<0.01);供肾质量及受者体质量的比值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的比值与远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应引起重视,体质量较大的受者应尽量选择较重的供肾相配.

    作者:付绍杰;于立新;杜传福;徐健;刘小友;王亦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鸸鹋油对烫伤大鼠创面的愈合作用

    目的观察解鸸鹋油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30%体表总面积浅Ⅱ度和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比较鸸鹋油、聚烯吡酮碘、石蜡油对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含水量、分泌物及创面愈合百分率的影响.结果鸸鹋油较聚烯吡酮碘和石蜡油显著降低了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分泌物和创面含水量,提高了烫伤创面愈合百分率(P<0.05).结论鸸鹋油对创面无明显疼痛刺激作用,可减轻烧伤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愈合.

    作者:李志清;王甲汉;任加良;易朝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Poly-L-Lysine玻片在寡核苷酸芯片制备中的改进

    目的为了制得适合固定未修饰寡核苷酸的芯片,提高检测灵敏性,对PatrickBrown实验室的多聚左旋赖氨酸包被玻片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玻片经清洗后用缩水甘油-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硅烷化,然后应用Poly-L-Lysine在玻片表面形成聚合物涂层,经次亚苯基二异硫氰酸盐表面活化后可使寡核苷酸共价连接在芯片表面.设计了各种实验考察方法改进前后芯片表面的性能,并将改进后的玻片初步应用于SARS冠状病毒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中.结果方法改进后芯片表面性能优良:固定效率高、点的同一性好、杂交效率和热稳定性好、寡核苷酸结合牢固、芯片可以重复利用.结论利用共价连接,方法改进后的芯片表面适合固定未修饰的寡核苷酸,解决了寡核苷酸与玻片之间物理结合不稳定、易剥离的缺陷,提高了芯片检测的灵敏性.

    作者:吴清华;马文丽;石嵘;郭秋野;张宝;李凌;张海燕;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门诊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50),分别给予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麻醉意识消失和苏醒时间、丙泊酚维持麻醉用量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意识消失时间A组为(58.8±3.8)s,B组为(57.7±5.2)s,无显著差异(p=0.283);苏醒时间A组为(6.0±0.6)min,B组为(5.7±0.4)min,有显著差异(P<0.01).丙泊酚维持量B组为(0.20±0.03)mg/kg,显著低于A组的(0.52±0.05)mg/kg(P<0.01).麻醉诱导后2min,A组MAP从(11.1±0.8)kPa降至(8.0±0.6)kPa(P<0.05),B组MAP从(10.9±0.9)kPa降至(8.3±0.7)kPa(P<0.05).A组麻醉诱导后26例(52%)SpO2降至90%以下,显著低于B组44例(88%)(P<0.001).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维持量,缩短苏醒时间,有利于病人恢复及早期离院.

    作者:刘高望;史永胜;徐建设;陈士岭;陈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同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杏仁中央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取SHR和WKY大鼠各30只,分别于90、180和360d测血压并处死,ABC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WKY大鼠各时期血压无明显差异;SHR血压逐渐升高,而且均高于WKY大鼠(P<0.05),维持在(20.8±1.1~26.3±1.0)kPa(P<0.05).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中等大小,呈梭形或三角形,突起较多且长,阳性神经纤维交错呈网状.定量结果显示,90、180和360d时,WKY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显著变化,而SHR大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随着高血压的不断发展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虽然90和180d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360d减少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杏仁中央核nNOS阳性神经元减少可能通过其对心血管和感觉传递的调节功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沈伟哉;郭国庆;余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63例NSCLC患者,观察疗效、患者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4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79.1%,1、3、5年生存率分别是65.2%、23.2%、10.4%,3~4级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4.8%.结论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局部复发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蒋华勇;吴德华;陈龙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环孢菌素A对体外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环孢霉素A(CsA)对体外培养的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和poα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sA(0.05~10μmol/L)作用48和72h后NIT-1胰岛β细胞增殖的情况.利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10μmol/LCsA处理NIT-1胰岛β细胞48h后polα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CsA可抑制NIT-1胰岛β细胞的增殖,且与时间、剂量正相关.另外,CsA还下调了polα1mRNA的表达.结论CsA可抑制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olα1mRNA表达有关.

    作者:余乐;雷林生;吴曙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