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马组织分区膜质分离后亚蛋白质组分析方法的建立

陈亮;杨建明;李晓明;李晓文;高天明

关键词:蛋白质组, 海马, 显微切割, 膜蛋白
摘要:目的建立适合研究膜质分离后海马组织不同分区亚蛋白质组的实验方法.方法显微切割获得成年大鼠海马不同解剖分区,然后按溶解性不同使用顺序抽提法细胞质和细胞膜蛋白,双向电泳进行分离蛋白后,采用与质谱兼容的高敏感银染显示蛋白斑点,经专业图像软件分析处理评价电泳效果.结果海马各个分区组织中膜蛋白得到有效富集,其中海马齿状回富集效率达8倍,图谱中可以显现的总蛋白斑点数目比传统方法增多30%.结论建立了理想的海马组织分区亚蛋白质组图谱,对膜蛋白实现了有效的富集,可以用于研究不同解剖分区在蛋白水平上的差异,为学习记忆、中枢神经缺血缺氧性损伤等多种后继研究提供了平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河南省某局部地区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以发热、咳嗽、盗汗、体质量降低、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采用鸡尾酒疗法抗病毒治疗以及6个月短程方案2SHRZ/4HRZ抗结核治疗[S(链霉素)、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免疫功能均有改善.结论结核科医师应加强对HIV合并结核诊断的认识.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及X线检查仍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核病诊断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不能排除结核,短期抗结核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作者:郑献民;李松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去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去细胞真皮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8例患者共15个创面采用一步法用同种异体无细胞真皮与自体大张皮片进行复合移植.结果13个创面的复合移植完全成活,皮片外观、质地和弹性均令人满意,无明显疤痕形成;结论一步法复合移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对创面基底要求很高.

    作者:石胜军;肖能坎;刘洪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鸸鹋油对烫伤大鼠创面的愈合作用

    目的观察解鸸鹋油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30%体表总面积浅Ⅱ度和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比较鸸鹋油、聚烯吡酮碘、石蜡油对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含水量、分泌物及创面愈合百分率的影响.结果鸸鹋油较聚烯吡酮碘和石蜡油显著降低了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分泌物和创面含水量,提高了烫伤创面愈合百分率(P<0.05).结论鸸鹋油对创面无明显疼痛刺激作用,可减轻烧伤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愈合.

    作者:李志清;王甲汉;任加良;易朝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和评价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白蛋白和IgG的去除方法.方法应用MicroBio-Spincolumn过滤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评价血清蛋白过滤效果.结果建立了血清白蛋白和IgG去除方法;过滤后大部分血清白蛋白和IgG能够去除,2-DE图谱中低丰度蛋白质分辨率增加.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清蛋白质纯化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疾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李雪华;李欣;徐守军;丁彦青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免疫低下小鼠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免疫低下因素在诱发轮状病毒(RV)肠道外扩散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后.方法给健康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制作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经口服和腹腔注射两种途径给免疫低下小鼠接种RV,处死小鼠,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各脏器原位杂交,原位PCR检测RV.结果光镜下:口服RV组小肠绒毛、胃固有层、心肌细胞有改变;腹腔注射组除上述改变外,肝、肾也有改变.原位杂交:口服RV组小肠绒毛,腹腔注射组小肠绒毛、肾呈阳性.原位PCR:口服RV组小鼠的小肠绒毛,肠腺细胞,肾近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呈阳性;腹腔注射组小鼠的肠、肾、肝、心、胰呈阳性;其余组动物各个组织器官均为阴性.结论免疫低下可能是诱发和加重RV肠道外扩散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姚英民;欧巧群;李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同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杏仁中央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取SHR和WKY大鼠各30只,分别于90、180和360d测血压并处死,ABC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WKY大鼠各时期血压无明显差异;SHR血压逐渐升高,而且均高于WKY大鼠(P<0.05),维持在(20.8±1.1~26.3±1.0)kPa(P<0.05).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中等大小,呈梭形或三角形,突起较多且长,阳性神经纤维交错呈网状.定量结果显示,90、180和360d时,WKY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显著变化,而SHR大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随着高血压的不断发展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虽然90和180d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360d减少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杏仁中央核nNOS阳性神经元减少可能通过其对心血管和感觉传递的调节功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沈伟哉;郭国庆;余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芬太尼对罗哌卡因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并观察芬太尼对罗哌卡因EC5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病人65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RF组)组,分别用罗哌卡因以及罗哌卡因+芬太尼20ml(2μg/ml)进行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罗哌卡因的给药浓度按序贯实验法进行调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按Dixon法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值.结果R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98%;RF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69%,RF组较R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罗哌卡因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EC50为0.098%.芬太尼可降低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的EC50.

    作者:徐建设;杨吉武;古妙宁;陈晔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利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识别人类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进行识别、预测.方法通过收集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序列、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序列、非肿瘤启动子序列3种数据集合,利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不同序列集合中的密度求出各位点的对应密度比,确定识别特征,进行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的识别.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保证对训练集合90%以上的识别率的情况下,对测试集合的识别率达到80%以上.

    作者:王琦;李伟鹏;黄仲曦;杨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含碘食物对Graves病患者甲状腺131I与99mTc摄取的不同影响

    目的探讨含碘食物对Graves病患者摄取99mTc与131I的影响.方法选择曾食含碘食物的Graves病患者20例,在禁食含碘食物前后分两次进行摄131I试验与甲状腺99mTc显像,前者测定3、24h摄131I率,后者计算摄锝指数(TI)及估算甲状腺质量(TW).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患者禁止含碘食物前后的摄131I率显著不同,所有患者禁食含碘食物后3和24h摄131I率均显著增高.TI2例未变、2例增高、16例降低;TM18例减小、2例增大.较未禁食含碘食物的首次检测,两者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含碘食物对甲状腺摄取Na99mTcO4的影响与Na131I显著不同,含碘食物100%减低甲状腺131I的摄取而90%锝摄取增高.

    作者:何国荣;欧阳伟;刘金华;刘伟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小柴胡汤对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的作用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XCHT)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内膜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XCHT对异位内膜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XCHT(500、750g/L)组对异位内膜生长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异位内膜体积明显减小(P<0.01),低剂量XCHT(250g/L)组异位内膜体积也显著减小(P<0.05),而对照组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中、高剂量XCHT组治疗后腺上皮细胞出现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胞质和核染色质凝集、密度增高、细胞间有凋亡小体,同时间质细胞中也可见一些坏死细胞或退行性改变.结论XCHT对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宿主局部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和功能而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

    作者:郑辉;左连东;李洪义;张文举;王自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年龄与正常脑白质平均表观扩散系数的相关性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脑白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av)值,分析年龄因素对正常脑白质ADCav值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具有正常MRI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段分为4组:第1组(16~30岁,n=13),第2组(31~45岁,n=12),第3组(46~60,n=14)及第4组(>60岁,n=11);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扩散加权成像序列采用扩散梯度加在3个正交方向上的扩散追踪加权成像(trace-weighteddiffusionimaging),定量测量白质区ADCav值,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ADCav值特性.结果脑白质ADCav值为(0.71±0.08)×10-3mm2/s;不同年龄段4组ADCav值分别为:(0.69±0.06)×10-3mm2/s,(0.71±0.07)×10-3mm2/s,(0.71±0.09)×10-3mm2/s,(0.73±0.10)×10-3mm2/s;第1组ADC值与第4组ADC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年龄大于60岁与年龄小于或等于60岁两组ADCav值分别为(0.73±0.10)×10-3mm2/s、(0.70±0.07)×10-3mm2/s,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6).结论随年龄的增长,正常脑白质ADCav值呈现微弱增长趋势,其原因可能为正常的年龄变化所致的脑内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赵修义;张雪林;王劲;陈斌;苍鹏;昌仁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外周血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快速无血清培养方法及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探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迅速生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CI)诱导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所诱导的是否相同.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给予无血清培养基及50ng/ml的rhGM-CSF过夜培养后,再分别给予100ng/ml的A23187或50ng/ml的TNF-α,或预先加入0.5μg/ml的环胞菌素A(CsA)30min后,再加入A23187、TNF-α,共培养40h.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方法处理的PBM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健康献血者的PBMC在无血清条件下,给予rhGM-CSF及CI或TNF-α培养40h,均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包括CD14表达下调、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上调,以及较强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上述由CI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均可被CsA所抑制.而TNF-α所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均不受CsA影响.结论健康献血者的PBMCs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可以被rhGM-CSF及CI或TNF-α迅速诱导成DC,但CI与TNF-α诱导PBMC分化为DC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不同.

    作者:吴军;王晓怀;杨德懋;杨太成;王捷;陈政良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恶性浸润性生长伴颅骨缺损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分为Ⅰ、Ⅱ型,Ⅰ型多见,多为良性病变.本院收治1例典型的Ⅰ型NF患者,病理提示为良性,但具有明显恶性浸润性生长的特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石;邹小明;张振;王武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喂饲补肾中药大鼠的血清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目的探讨喂饲补肾中药大鼠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在新生SD大鼠头颅骨第2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低、中、高)的中药血清,并与空白组对照,分别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结果补肾中药血清具有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可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增加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结论补肾中药血清具有刺激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的功能.

    作者:唐井钢;李娟;吴贺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2、18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利培酮组患者IL-6和IL-2水平于4周末、TNFα水平于8周末、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氯氮平组患者IL-2水平于4周末、IL-6和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治疗前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86,P<0.01),IL-2水平与总分、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38、0.305,P<0.01、0.05),TNFα水平与总分呈正相关(r=0.283,P<0.05).8周末血清IL-2、IL-6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变化率呈正相关(r=0.268、0.375,P<0.05、0.01),6月末IL-6、TNFα变化率与总分变化率呈正相关(r=0.365、0.362,P<0.05).治疗前IL-6与IL-2、TNFα与IL-18呈正相关(r=0.356、0.291,P<0.01、0.05),8周末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332,P<0.01),6月末IL-6与IL-2变化率呈正相关(r=0.391,P<0.05).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血清细胞因子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关系.

    作者:吕路线;郭素芹;陈娓;李强;成军;郭敬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反向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益母草药材中水苏碱和益母草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益母草中水苏碱、益母草碱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生药经乙酸乙酯脱色后,用乙醇超声提取,得样品.采用YMC-ParkCN柱(250.0mm×4.6mm);水苏碱测定用流动相为0.00125mol/LSDS(含0.05%高氯酸):乙腈(90:10),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01.7nm;益母草碱测定用流动相为0.00125mol/LSDS(含0.05%高氯酸):甲醇(50:5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2nm;灵敏度0.1AUFs,柱温20℃.外标法定量.结果以进样量(m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水苏碱回归方程为Y=1187.5423X-168.9822;益母草碱回归方程为Y=5202.654X-221.141(r=0.9998),线性范围2.5~12.5mg,小检出限0.15mg,加样回收率为(99.030±2.744)%.18个不同地区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药材中两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甚大,水苏碱约在0.1%~0.2%,益母草碱在生药中含量很低,约在0.01%~0.05%之间.总体而言,产于北方者生物碱含量较高,而产于南方者普遍较低.益母草及其变种白花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在0.3%左右,高于其他品种.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母草中生物碱含量,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优于以前的方法.

    作者:晁志;马丽玲;周秀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供肾质量和受者体质量与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比值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肾移植手术病人的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的比值与受者术后3年血肌酐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供肾质量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负相关(P<0.05);受者体质量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正相关影响(P<0.01);供肾质量及受者体质量的比值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的比值与远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应引起重视,体质量较大的受者应尽量选择较重的供肾相配.

    作者:付绍杰;于立新;杜传福;徐健;刘小友;王亦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输尿管内支架对兔上尿路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对兔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留置输尿管内支架0、1、2、3、4、7、12周组,共8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留置内支架,其余各组经膀胱留置右侧输尿管内支架.0周组留置内支架后即进行实验,余下的各组依次在留管1、2、3、4、7、12周后进行实验,观察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变化.结果留置内支架后肾盂压先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留置内支架期间未发现输尿管蠕动.结论对正常的上尿路,内支架是一个梗阻因素.

    作者:戚德峰;吴开俊;李逊;单帜昌;夏民义;郭彬;陈文忠;曾国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63例NSCLC患者,观察疗效、患者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4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79.1%,1、3、5年生存率分别是65.2%、23.2%、10.4%,3~4级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4.8%.结论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局部复发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蒋华勇;吴德华;陈龙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山东省家猪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家猪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流行病学意义,探讨家猪与HFRS发病的关系.方法以HFRS病毒(HFRSv)抗原和抗体为指标,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血凝抑制法(RPHI),酶标葡萄球菌A蛋白(HPR-SPA),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PCR反应对山东部分地区家猪自然感染HFRSV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家猪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及血、尿、粪和猪圈内污物检出HFRSv抗原与抗体,脏器抗原阳性率为3.33%~5.00%.而血、尿、粪和圈内的污染物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67%、7.04%、2.51%和5.56%,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96%,并从HFRSV抗原阳性的多种标本分离出病毒.人工感染后病毒可随血液波及多个脏器,二次感染乳鼠脑可检出HFRSV抗原.二次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肺、肝、肾等脏器有一过性病理改变;HFRSv可在猪体内增殖,并经多途经排出体外.结论家猪可能是HFRSV的扩散宿主动物.

    作者:杨占清;俞守义;聂军;陈清;李志峰;刘运喜;张景兰;徐建江;于晓敏;步秀萍;苏静静;张云;陶开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