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东斌;黄泳
目的探讨X射线诱导鼠脑神经元凋亡与照射剂量的关系及时间规律.方法将大鼠分为不同剂量照射组和对照组,以双标法计数凋亡的神经元数.结果X射线能诱导的鼠脑神经元的凋亡,凋亡率在照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在各剂量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同剂量组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中剂量X射线可诱导鼠脑神经元凋亡,凋亡率有剂量依赖性并具有时间规律性.
作者:冯文峰;漆松涛;邱炳辉;杨开军;黄理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包虫病术中囊内容物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腹腔包虫病术中处理囊内容物的临床效果,包括5%甲醛法(33例)和25%氯化钠法(36例).结果5%甲醛溶液处理组未见复发,但术后8例并发残腔内肠瘘(24.2%);25%氯化钠溶液处理组术后复发1例(2.8%),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甲醛法易并发残腔内肠瘘,高渗氯化钠法存在复发危险,需加以改进.
作者:周智德;胥全宏;彭顺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快速简便的大腿吸脂减肥方法.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抽脂范围、操作方法,对32例大腿肥胖、局部畸形者行外超声辅助吸脂减肥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减肥、大腿塑形效果,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外超声辅助吸脂减肥术应用在大腿安全有效.
作者:张新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含碘食物对Graves病患者摄取99mTc与131I的影响.方法选择曾食含碘食物的Graves病患者20例,在禁食含碘食物前后分两次进行摄131I试验与甲状腺99mTc显像,前者测定3、24h摄131I率,后者计算摄锝指数(TI)及估算甲状腺质量(TW).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患者禁止含碘食物前后的摄131I率显著不同,所有患者禁食含碘食物后3和24h摄131I率均显著增高.TI2例未变、2例增高、16例降低;TM18例减小、2例增大.较未禁食含碘食物的首次检测,两者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含碘食物对甲状腺摄取Na99mTcO4的影响与Na131I显著不同,含碘食物100%减低甲状腺131I的摄取而90%锝摄取增高.
作者:何国荣;欧阳伟;刘金华;刘伟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术中血栓脱落导致冠脉栓塞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问题之一,近我们在PCI治疗AMI过程中,应用Guidewire Plus冠脉远端保护器将冠脉血栓取出,有效的预防冠脉内栓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侯玉清;郭志刚;马立勤;翁昌鸿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脑膜用于修补缺损硬脑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分为4组,于冠状缝后、中线两侧用电钻各磨1个骨窗,暴露硬脑膜.右侧剪除自体硬脑膜,取生物型外科补片(硬脑膜)行硬膜修补.左侧硬脑膜作为对照.A组4只,术后3d处死;B组4只,术后14d处死;C组5只,术后30d处死;D组5只,术后90d处死.取术部脑及脑膜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采集各组术前及处死前静脉血,行白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对各组动物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动物术前、处死前的白细胞总数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病理检查植入侧与对照侧均只见修复反应,术后14d有内皮细胞覆盖植入物内表面;术后30d,人工脑膜内的胶原纤维间有成纤维细胞出现;术后90d,人工硬膜与正常硬膜愈合,人工脑膜内的胶原纤维间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未显示植入人工硬膜的排斥、与脑皮层粘连等不良反应.临床观察各组动物无手术局部感染,伤口愈合好,无局部积液,无脑脊液漏.结论动物实验证实生物型外科补片(人工硬脑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作者:刘鹏;黄胜平;漆松涛;张永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63例NSCLC患者,观察疗效、患者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4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79.1%,1、3、5年生存率分别是65.2%、23.2%、10.4%,3~4级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4.8%.结论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局部复发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蒋华勇;吴德华;陈龙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HLA-Ⅰ类A、B抗原位点分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用PCR-SSP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HLA-A、B分型并比较.结果34例样本PCR-SSP基因分型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PCR-SSP法与血清学比较,血清学检出错误或漏检率分别为HLA-A位点23.5%,B位点26.5%.血清学发生错误或易混淆的抗原有:A2和A68、A32和A33,B5、B60和61.结论PCR-SSP法进行HLA-A、B抗原等位基因分型具有分辨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实验过程简捷快速、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更加准确可靠的优点.
作者:武大林;凌汉新;唐浩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2、18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利培酮组患者IL-6和IL-2水平于4周末、TNFα水平于8周末、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氯氮平组患者IL-2水平于4周末、IL-6和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治疗前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86,P<0.01),IL-2水平与总分、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38、0.305,P<0.01、0.05),TNFα水平与总分呈正相关(r=0.283,P<0.05).8周末血清IL-2、IL-6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变化率呈正相关(r=0.268、0.375,P<0.05、0.01),6月末IL-6、TNFα变化率与总分变化率呈正相关(r=0.365、0.362,P<0.05).治疗前IL-6与IL-2、TNFα与IL-18呈正相关(r=0.356、0.291,P<0.01、0.05),8周末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332,P<0.01),6月末IL-6与IL-2变化率呈正相关(r=0.391,P<0.05).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血清细胞因子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关系.
作者:吕路线;郭素芹;陈娓;李强;成军;郭敬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分为Ⅰ、Ⅱ型,Ⅰ型多见,多为良性病变.本院收治1例典型的Ⅰ型NF患者,病理提示为良性,但具有明显恶性浸润性生长的特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石;邹小明;张振;王武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后的心肌酶和心电图(ECG)的改变.方法对56例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患者行心肌酶及ECG检测,同时检测34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病例组在发病2d内有36例(64.29%)心肌酶活性增高;在发病l~4d内,有33例(58.93%)ECG异常,较对照组的肌酸磷酸激酶(CPK)、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对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患者常规行心肌酶及ECG检查,有助于了解早期心肌酶及ECG改变的情况,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孙中波;张琴;杨霞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迅速生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CI)诱导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所诱导的是否相同.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给予无血清培养基及50ng/ml的rhGM-CSF过夜培养后,再分别给予100ng/ml的A23187或50ng/ml的TNF-α,或预先加入0.5μg/ml的环胞菌素A(CsA)30min后,再加入A23187、TNF-α,共培养40h.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方法处理的PBM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健康献血者的PBMC在无血清条件下,给予rhGM-CSF及CI或TNF-α培养40h,均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包括CD14表达下调、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上调,以及较强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上述由CI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均可被CsA所抑制.而TNF-α所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均不受CsA影响.结论健康献血者的PBMCs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可以被rhGM-CSF及CI或TNF-α迅速诱导成DC,但CI与TNF-α诱导PBMC分化为DC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不同.
作者:吴军;王晓怀;杨德懋;杨太成;王捷;陈政良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进行识别、预测.方法通过收集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序列、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序列、非肿瘤启动子序列3种数据集合,利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不同序列集合中的密度求出各位点的对应密度比,确定识别特征,进行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的识别.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保证对训练集合90%以上的识别率的情况下,对测试集合的识别率达到80%以上.
作者:王琦;李伟鹏;黄仲曦;杨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解鸸鹋油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30%体表总面积浅Ⅱ度和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比较鸸鹋油、聚烯吡酮碘、石蜡油对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含水量、分泌物及创面愈合百分率的影响.结果鸸鹋油较聚烯吡酮碘和石蜡油显著降低了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分泌物和创面含水量,提高了烫伤创面愈合百分率(P<0.05).结论鸸鹋油对创面无明显疼痛刺激作用,可减轻烧伤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愈合.
作者:李志清;王甲汉;任加良;易朝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去细胞真皮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8例患者共15个创面采用一步法用同种异体无细胞真皮与自体大张皮片进行复合移植.结果13个创面的复合移植完全成活,皮片外观、质地和弹性均令人满意,无明显疤痕形成;结论一步法复合移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对创面基底要求很高.
作者:石胜军;肖能坎;刘洪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以醛基化玻片为固相载体制备蛋白质芯片的条件.方法蛋白质用含40%甘油的PBS稀释后点加在醛基化玻片上,室温干燥1h,4℃冰箱保存,经封闭剂封闭,PBS漂洗后,依次加入抗体,反应结果用扫描仪进行扫读.结果以醛基化玻片为固相载体时预点10~15个点后点样均一性较好;点样后4℃冰箱保存24~48h再进行漂洗和封闭处理,所得结果的荧光测量值较高;3%BSA为封闭剂时所得图像的荧光背景值低;点样量影响荧光信号的强度.结论以醛基化玻片为固相载体制备蛋白质芯片时要预点15~20个点后再正式点样,点样后应4℃保存24~48h再进行漂洗和3%BSA封闭处理.
作者:江凌晓;郭兆彪;陈泽良;王津;王红霞;俞守义;杨瑞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喂饲补肾中药大鼠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在新生SD大鼠头颅骨第2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低、中、高)的中药血清,并与空白组对照,分别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结果补肾中药血清具有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可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增加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结论补肾中药血清具有刺激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的功能.
作者:唐井钢;李娟;吴贺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比值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肾移植手术病人的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的比值与受者术后3年血肌酐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供肾质量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负相关(P<0.05);受者体质量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正相关影响(P<0.01);供肾质量及受者体质量的比值与术后3年血肌酐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供肾质量、受者体质量及二者的比值与远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应引起重视,体质量较大的受者应尽量选择较重的供肾相配.
作者:付绍杰;于立新;杜传福;徐健;刘小友;王亦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生物、血清、耐药谱和质粒谱等分型方法对某ICU病房从患者和周围环境分离到的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分型结果显示,质粒谱分型和血清分型的一致性较好,7株菌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和质粒谱型,说明此次医院内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来源于氧气湿化瓶液体,并通过患者周围物品及陪护人员手接触发生交叉感染的同一克隆菌株.结论质粒分型和血清分型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生物分型和耐药谱分型有不足,但作为实验室的常规方法对早期发现流行株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医疗器具及周围环境消毒和陪护人员管理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赖福才;白英明;牟成惠;彭道波;赵晖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和组织因子(TF)在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大剂量雨蛙素(每小时腹腔注射20μg/kg·b.w.,连续4h)诱导建立大鼠急性实验性胰腺炎模型.观察刺激后30min至4h时急性胰腺炎组织Egr-1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TFmRNA的表达,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大剂量雨蛙素刺激后,大鼠胰腺呈典型的胰腺炎改变.刺激后30min胰腺组织Egr-1mRNA表达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但Egr-1蛋白水平在刺激后2h达到高峰.组织学观察发现,刺激后2h,几乎每个胰腺腺泡细胞均表达Egr-1蛋白,并大多集中在细胞核.TFmRNA的表达在刺激后1h出现,并在4h内逐渐增高.大剂量的蛙皮素刺激胰腺组织仅引起少量的Egr-1mRNA的表达.结论Egr-1作为一种前炎性转录因子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通过调节TF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陈学清;姜泊;宋于刚;智发朝;巩兰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