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用于偏头痛患者症状缓解效果的临床分析

彭桂芸;彭桂花;聂秀琴

关键词:偏头痛, 护理干预,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应用于偏头痛患者症状发作时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为2009.1~2013.12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对比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偏头痛患者在症状发作时往往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措施而言,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加速缓解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行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儿1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7例患儿经精心治疗以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VSD实施经导管封堵术过程中,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心电图检测,及时予以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及护理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雪娟;黄丽葵;温小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提高认知和改善血糖管理的优势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对血糖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和血糖控制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有助于改善血糖管理.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风后肩痛的康复治疗进展

    肩痛是中风患者早期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病因和病理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效果也不甚理想.近年来,肩痛的康复随着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中风后肩痛常发生在卒中后2~3个月,早在发病后2周[1],多发生在BrunnstromⅡ~Ⅲ期[2].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使患者产生情绪和心理障碍[3-5].中风后肩痛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别,据国外报道为16%~72%,国内报道则为5%~84%[6].

    作者:姜欣;潘冠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比较

    目的:本文通过空心针穿刺病例诊断与穿刺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进行对比和分析,旨在评估二者的一致性,穿刺诊断典型乳管内乳头状的肿瘤与癌细胞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342例患者的穿刺诊断做了初步分析,这些患者的病症主要是乳头状肿瘤,在诊疗中分别采用了空心针穿刺和切除病理进行二次诊断,对手术前后两次病理的诊断结果做了对比和统计.结果:空心针穿刺诊断的准确率高达100%,空心针穿刺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和手术病变升级比例为48.8%,非典型导管原位瘤36.8%,导管原位癌共计12%.结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空心针穿刺技术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效果良好,而在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存在着病变低估的缺陷.

    作者:张宏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中使用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孕妇产生出血、剖宫产、早产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低,另外,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76.7%,而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6.7%,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值得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推广使用护理干预.

    作者:付和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87例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途径、护理的合理性.方法:总结我院ICU2008年度收治的87例机械通气患者案例,研究、汇总、回顾性分析营养支持的途径、种类、方法.结果:通过总结87例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过程,寻找相关护理对策,提高护理干预可行性.结论:早期PN+EN应用,以及护理手法的干预、重视不良反应,能够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冯丽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中护理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栓塞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心电监护,对患者自身血压变化、心率及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结果:共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栓塞手术,9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配合积极的术中护理,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高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防治儿童龋齿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儿童人群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其防治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研究的112例儿童对象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所发生龋齿率为1.79%(1/56)与对照组12.50%(7/56)比较(P>0.05);此外,干预组儿童的配合程度以及发生不适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0 05).结论:在防治儿童龋齿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避免儿童发生龋齿情况,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减轻儿童不适感.

    作者:徐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45例头位难产临床治疗分析

    随着近年来国产期保健的开展.发生临床胎位性难产的概率越来越低.但头位性难产比例却日渐增多,这对母婴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为了确保分娩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分析头位难产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张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前后免疫指标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前后患者免疫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46例肝癌患者,全部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凝固治疗,对比治疗前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的免疫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肝癌患者免疫指标变动情况.结果:肝癌患者免疫指标与正常人相比,其NK细胞、IL-2均要低于正常人,而sIL-2R则要明显高于正常人;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其NK细胞、IL-2均有明显的上升,而sIL-2R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 05)结论: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其抗肿瘤的能力.

    作者:李丹;郑华;宋文静;栾希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入院的50例患者病例,对其进行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办法.结果:本组5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3例患者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应该及时,早期做到基本生命支持,彻底洗胃,合理使用阿托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术前后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术前详细讲解手术有关情况,增强病人的安全感,指导病人认真进行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心理状况,术后及时告知手术结果缓解疼痛,然后针对术后常见问题进行相应指导.

    作者:郭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学监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药学监护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有效对策.方法:对某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学工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在药护监护工作中主要存在人才匮乏、药事人员专业能力较差等问题.结论:转变观念、完善服务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等,可有效提高基层医院药学监护工作质量.

    作者:宋强;蔡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一例用汇涵术泰护创液治疗PICC置管处重度湿疹的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其使用安全、方便、易于掌握、保留时间长(可达1年),避免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及对外周静脉损伤的风险等优点[1],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化疗、胃肠外营养、重症患者和长时间给药者等.PICC导管安全留置、减少并发症,是我们护理求的目标.但是PICC导管在留置期间,置管处发生重度湿疹,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给患者造成紧张、焦虑.现将一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行PICC置管化疗,局部发生重度湿疹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杨瑛;曹耀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瘫康复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与探讨

    近年来,随着脑瘫患儿的逐年增多,综合康复治疗项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康复,营养脑细胞药物静脉点滴,肌内注射,穴位皮下封闭注射,针灸治疗等己成为必不可少的康复项目.然而,在这大量的针刺操作过程中,由锐器损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有些疾病一次锐器损伤就可以传播,锐器损伤后血源性感染传染病的危险远大于其他途径,而目前对于锐器损伤引起的这些疾病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一旦感染上疾病就意味着家庭、工作、生活的改变.因此,康复治疗人员应对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高度重视.

    作者:禹德辉;韦东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喘息性支气管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9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惠儿和同期就诊的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外周血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蛄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5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两组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联,对于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监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以便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抗支原体感染治疗,以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宋兵;孙宏伟;朱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3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85例,术中胎头娩出时将米索前列醇200μg嚼碎后舌下含服,术后经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200μg;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80例,术中胎头娩出时将米索前列醇200μg嚼碎后舌下含服,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 IU,术后经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200μg;催产素组8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I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IU.以上各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米索前列醇组与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作者:谈维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ICU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锁式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对照组采用传统使用牙垫加胶布固定法,观察两组气管插管移位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气管插管移位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能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移位率.

    作者:晏东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术中使用抗菌素药师参与会诊心得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使用抗菌素药师参与会诊心得体会.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手术中抗感染治疗的实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中抗感染药物的治疗经验以及药学监护方法.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术中抗感染药物治疗的会诊能使较多的感染性疾病得到较有效的治疗,避免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药师参与术中抗菌素的使用治疗,能有效减少药源性疾病及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安全有效,且能会患者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樊贺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孕妇营养知识水平与行为现状研究分析

    孕妇的营养状况与膳食搭配不仅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出生后的健康情况,而且直接关系到其成年后对于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孕妇临床护理经验,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当前孕妇营养知识水平与行为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孕妇健康状况的提升以及相关护理活动带来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作者:付仲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