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侠;任晓露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2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女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略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1岁组比较,其余各组阳性率均高于该组,其中1~3组儿童阳性率高(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通过测定支原体IgM进行病原学诊断,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社区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外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每2个月检测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过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经股动脉DSA的护理.方法:手术方法及护理.结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论: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精心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预防各种并发症有效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秀壬;李海宁;赖才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和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都易感.该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我国是高发区之一[1].狂犬病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该病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人时,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而受到感染.它也是近几年来法定传染病死亡率之首,是可防不可治的传染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犬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犬类伤人事件不断增多,一犬伤多人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发生了5起一犬伤多人事件,共致伤42,现将5起事件调查处置分析如下:
作者:付乾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胃溃疡是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其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着眼点不同,终的效果也有所差别.本研究通过比较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这两种方式对胃溃疡的治疗结果、复发率、并发症等,分析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为胃溃疡的治疗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作者:刘永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甲强龙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甲强龙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纯的甲强龙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ASIA评分标准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感觉、运动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岚翔;徐祝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配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60例老年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内科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给予滋阴润肠口服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配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老年性便秘患者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幸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针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产生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导乐护理分娩对于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10月285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导乐护理分娩组(92例)和常规护理分娩组(193例),导乐护理分娩组为初产妇安排固定助产士在产前、产中与产后护理各阶段提供一对一服务.采用产妇围产期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产后抑郁量表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筛查,探讨产后抑郁的产生因素.结果:常规护理分娩组初产妇产后有20.73%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无职业、新生儿为女、文化程度低、合并妊娠疾病等为产后抑郁的发生因素.导乐护理分娩组初产妇产后有13.98%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产后抑郁发生因素与常规护理分娩组相近.结论:采用导乐护理分娩能够使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降低,尤其对于文化程度低与计划外妊娠的初产妇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
作者:白海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下肢血管性疾病患者CT血管成像资料的综合分析,完成关于患者下肢血管图像的整合.结果:全部病例的下肢动脉在身体的分布、走行、位置及病变形态能够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充分显示,并且能够明确诊断出下肢动脉性的疾病、下肢血管的病变和畸形;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下肢静脉血管,病变和血栓部分图像更为直观清晰.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出下肢血管的立体图像,因此成为检查下肢血管是否病变的理想方法,从而为治疗和诊断下肢血管性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李月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48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措施,并且辅以精心的护理措施,48例窒息患儿全部复苏成功.结论:当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时,应当准确判断具体情况,给予新生儿及时、有效的抢救复苏措施,积极做好复苏的相关准备,同时在复苏过程中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复苏完成以后严密监测新生儿的各项体征,才能够有效保证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杨永琪;李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上颌窭提升术运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时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行上颌窦提升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其产生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年,25例行上颌窦开放式提升术的患者,植入38枚种植体;其中1例患者出现种植体松动,2例患者出现进行性骨吸收,未发生感染和炎症;行X线片检查无种植体周围阴影,提升平均高度(5.1±1.2) mm; 35例行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术的患者,植入45枚种植体;未出现炎症、感染、种植体松动等情况;行X线片检查无种植体周围阴影,提升平均高度(5.5±1.8) mm.结论:上颌窦提升术在临床上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具有显著疗效,成功率高,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少,对扩大种植修复上颌后牙适应症进行扩大,适合在临床上做推广使用.
作者:李临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慢性病保健模型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88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则采取慢性病保健模型进行管理;管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管理前后,观察组在饮食、盐摄入量、舒张压、体质指教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慢性病保健模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及其他健康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指导,可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
作者:周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病例:某患者,男性,43岁,临床诊断肝癌.入院后血常规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13.1*109/L,红细胞计数2.22*1012/L,血小板计数173*109/L,血红蛋白65g/L.生化结果:总蛋白107g/L,白蛋白20g/L,球蛋白87g/L,葡萄糖2.6mmol/L,总胆固醇1.69mmol/L,甘油三酯0.57mmol/L.临床上为纠正贫血需输红细胞治疗.1配血过程中的血型鉴定:1.1标本:亲自抽取患者4毫升新鲜静脉血,肝素抗凝.
作者:宋守花;沙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调节脑瘫康复患儿家长心理压力中作用.方法:通过加强通俗化、简单化、亲情化、系列化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人文关怀是信任的前提,是医患和谐相处的根本,保护患儿隐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生命,和患儿家长共同挑战疾病.结果:人文关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枢组,它使各项康复诊疗护理活动能够在患儿家长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结论:较高的康复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是护患关系和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和有力保障.
作者:禹德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利成功率的管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成立护理管理干预小组对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进行专项管理,调查涉及小儿穿刺技术4个科室的穿刺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开展技术大练兵,实施人员培训与考核等.结果:干预后,4个科室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通过护理管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水平.
作者:范共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肌、跟腱离断伤在四肢外伤中较为多见,在基层由于受一定条件限制,不能较正规系统的治疗,致使部分肌、跟腱离断伤愈合后,也影响指、趾或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严重者可有一定的功能障碍.笔者曾处理过数例肌、跟腱离断伤患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简介如下,供基层同道共探讨.
作者:吴新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概述,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在预防.同时,中医中药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玉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规范化护理经验.方法:选择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总结患者入院及出院的护理方法,并随访2年.结果:102例患者住院天数从常规的15天缩短至10天,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平均体重增加1kg,无1例发生褥疮.随访2年,平均年住院频率减少2~3次.结论:全程规范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晓芳;齐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夏季野外驻训消化道传染病较平时高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部队夏季野外驻训的常态化,消化道传染病防控已成为防疫工作的重点、难点,作者结合部队实际,提出部队夏季野外驻训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具体包括:(1)加强组织领导;(2)做好健康教育工作;(3)做好水质、食品监督检测留验工作;(4)加大驻地环境综合整治力度;(5)建立肠道门诊;(6)落实分餐制度.
作者:于晓宏;吴蓓;秘淑萍;赵景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Ⅱ型齿状突骨折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非融合固定治疗,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2006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18例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17~78岁,平均42岁.全麻插管下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行植骨融合;术后随访1、2、3月复查X片,术后第6个月后每隔3月复查一次CT,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则安排行手术取出内固定器,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旋左右转约30°~45°,平均约42°.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旋转功能约恢复至50°~70°,平均约65°;随访6~8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旋转约80°~90°,平均约85°.结论: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非融合固定、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作者:陈宇;汪凡栋;张智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