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与护理措施分析

杨永琪;李文

关键词:新生儿, 窒息, 复苏,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48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措施,并且辅以精心的护理措施,48例窒息患儿全部复苏成功.结论:当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时,应当准确判断具体情况,给予新生儿及时、有效的抢救复苏措施,积极做好复苏的相关准备,同时在复苏过程中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复苏完成以后严密监测新生儿的各项体征,才能够有效保证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早期诊断初探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癌的12%,在大肠癌中直肠癌的发病率在50%-70%.且青壮年发病率高,对人的生命威胁较大.近十年来,我院收治直肠癌的患者中有110例均为再诊后确诊,其中男性91例,女性19例.年龄小29岁,大73岁.本组以50岁至68岁为多.其中A期:11例;B期:19例;C期:54例;D期:29例.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及脓血便症状均在两月以上,长者达一年以上.首诊多误诊为痔疮、肛裂、痢疾、肛乳头炎等.误诊原因多为责任性的.即不做专科检查,问问病史即草草下结论,敷衍了事.因技术原因不认识直肠癌的常见症状亦占一定的比例.本组患者首诊于乡镇及厂矿医院是延误诊断的重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要提高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率与术后五年生存率,就必须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据110例临床表现特征与目前对直肠癌诊断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早期诊断步骤.

    作者:白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的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伤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Neer百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手术时间为3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86.21±18.56)min;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术中出血量(107.15±26.43)ml;住院时间4~9d,平均住院时间(5.56±1.21)d.术后半年按照肩关节Neer百分制评分标准:优17例,良6例,可1例.随访期内骨折均愈合,康复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拔出、钛板断裂、感染和骨折延迟愈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少,但是术中要注意锁定钛板内固定系统的合理应用,减少相关的手术操作创伤.

    作者:吴玉琪;冯治华;张建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早期营养与喂养

    万物生长靠太阳,儿童生长靠营养.儿童营养的好坏与均衡与否不仅决定着孩子的体格发育,而且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智力发育.所以,儿童早期营养与喂养,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岁之前的婴儿营养的提供主要是母乳或者配方奶,而到1岁以后的幼儿营养提供主要是各类食品,这是两者存在的明显不同.

    作者:刘金秀;栾传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脑扁桃体下疝并脊髓空洞症误诊为连枷臂综合征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双上肢无力萎缩3年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无力,主要表现为双臂抬举力弱,伴双肩部肌肉萎缩,偶有肉跳,无麻木及疼痛,近一年出现左手无力伴肌肉萎缩.查体: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萎缩,左手手内肌萎缩.四肢肌张力可,双上肢近端肌力3级,左上肢远端肌力4级,右上肢远端及双下肢肌力5级.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左肱三头肌反射(+),右侧肱三头肌反射(++),双下肢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感觉及共济检查正常.1年前患者就诊时曾行颈椎CT检查示颈椎退行性变;肌电图检查显示双上肢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连枷臂综合征,建议随访观察.本次就诊后复查肌电图示:双上肢神经传导示右正中神经运动波幅降低,传导速度正常;右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明显降低;余所检神经传导未见异常.四段针极肌电图示双上肢神经源性损害伴进行性失神经.

    作者:张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发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新发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新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优泌乐25R.一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结果:新发的2型糖尿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在短时间内清除“高血糖的毒性”.结论:新发的2型糖尿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患者不同程度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作者:安利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空肠—肝门吻合术治疗肝总管误断一例体会

    本文通过对一例肝总管误断患者,行空肠-肝门吻合术,解决了因肝总管过细而不能直接吻合的难题.术后观察其疗效显示:患者术后体温正常,无腹痛,饮食正常,大便呈黄色,行B超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无扩张.结论,空肠-肝门吻合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肝总管误断的难题.

    作者:但红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显示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团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已经逐渐成为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产前筛查方式,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而胎儿心室内出现一些较小的强回声光团在产前筛查过程中较为常见.本文对46例产前超声筛查(孕20-24周)发现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团的孕妇进行追踪随访,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彤丹;马艳;刘会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分析临床上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式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的分成传统组和全面组,每组有患者50例,其中传统组患者接受一般的日常护理措施,而全面组患者在一般日常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综合优质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全面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传统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另外,全面组经过治疗基本治愈28例,好转21例,死亡1例,传统组基本治愈19例,好转38例,死亡3例.结论: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综合护理配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的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史青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接受术前、术后的护理及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80%,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7.5%,观察组的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实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中推广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作者:郑云翔;王美新;陈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0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将18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心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主动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84例,其中显效16例(19 05%),好转40例(47.62%),无效28例(33.33%),有效率66.67%;心理组104例,其中显效36例(34.64%),好转56例(53.85%),无效12例(11.54%),有效率88.46%;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加强健康心理教育和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有效.

    作者:曾琼华;刘宏;严克艳;宋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推广意义

    尿白蛋白的检测多为干化学试带法,传统的试带法中不含尿微量白蛋白,如果尿波中漏出的蛋白质以大量的低分子蛋白为主时,普通的试带法是很难检测得到的,所以建议临床推广使用带有尿微量白蛋白试带的干化学试条进行检测,以免漏诊,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作者:葛玉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

    目的:分析微量尿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连续17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配比值(UACR)分为微量尿蛋白30-300ug/mg,n=43)和对照组(UACR.<30ug/mg,n=136).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同时分析微量尿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量蛋自尿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多见,且其造影阳性率(46.51%比30.15%,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病率(30.23%比8.82%,P<0.01)显著增高.结论:微量蛋白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赵洪涛;李颖;李雅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病致交叉配血结果异常的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病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对血液病房输血的患者做ABO及Rh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对交叉配血不合者,进行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结果:近2年共检查出31例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液病病例,其中多发性骨髓瘤9例、急性白血病20例、恶性淋巴瘤2例.结论:血液病患者因其体内血液成分的变化使ABO及RhD同型输血也会出现交叉配血不合,需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以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王文科;杜文竹;肖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左卡尼汀辅治不稳定心绞痛可降低氯吡格雷用量

    目的:探讨能否在加用强有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并保证疗效的基础上,降低氯吡格雷用量.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3年间本院收治UA患者66例,并排除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治疗策略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A(n=36)、B(n=30)两组.评估两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程度、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心功能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左卡尼汀辅治UA可优化UA治疗方案,在保证疗效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卢凤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产褥期生理心理变化与康复指导

    探讨产褥期患者的护理措施.产褥期是妊娠妇女所要经历的特殊时期,是每个适龄妇女及其家庭所要经历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涉及到产后妇女身体能否顺利康复;心理层面能否建立良好的适应状态;新生婴儿能否得到成功的母乳喂养,顺利渡过新生儿期.方法及临床资料:回顾和分析了本院产科2013年11月到12月住院的160名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5例、胎盘早剥胎死宫内2例、高龄产妇6名其余为正常待产妇)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治疗和结果:76例孕妇行会阴侧切自然分娩,其中一例胎头吸引.79例因多种原因引起的产程无进展或要求行剖宫产结束妊娠而选择性剖宫产.5名先兆早产患者保胎成功未娩出院.剖宫产患者腹部切口、分娩患者会阴侧切口全部愈合良好.母乳喂养率达99%.2例妊娠合并胎盘早剥胎死宫内患者通过反复、多次心理护理顺利回奶,顺利走出心理阴影.产后回访无一例产后抑郁症发生.结论:科学实用的产后康复指导对产妇恢复健康,提高产后生活质量,适应母亲角色促进家庭和谐有重要意义,为产妇将来回归工作岗位,承担社会角色打好基础.产科医疗护理质量取得好成果,正确及时的治疗方案和科学细致的护理措施功不可没.

    作者:史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2009年儿月~2012年5月,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平均年龄72岁.结果:随访23例,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2.6%.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固定可靠,微创而又符合生物力学,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靳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70例手足口病患儿CK、CKMB、AST血检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67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随机血清进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醇同工酶(CKMB)、谷草转氢酶(AST)的检测.结果:67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CK、CKMB、AST生化指标的平均数分别为471.37u/L、43.40u/L、82.16u/L,且均高于正常值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指标的变化,可作为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是否合并心肌损伤以及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诊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潇榕;于式德;赵金亮;张红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蜕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生化止血饮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组,得到的新鲜蜕膜组织后,通过免疫组化对各组蜕膜组织中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进行比较,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的面积.结果:生化止血饮组能显著降低PR的阳性表达,与单纯药流组、负压吸宫组及益母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生化止血饮组的细胞凋亡面积显著增加,与单纯药流纽和单纯药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止血饮能增加蜕膜细胞凋亡面积,促进药物流产蜕膜细胞凋亡,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

    作者:郝松莉;马红丽;于燕;王秀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隐静脉剥脱术改进1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对大隐静脉剥脱术改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我院我科于2007年9月至2014年3月,对180例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进行治疗分析.结果:平均每条肢体手术时间80min,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病人术后症状减轻,随诊6-12个月未见曲张静脉复发.结论:改进的大隐静脉剥脱术是一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有效措施,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张清宁;秦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无痛人流与传统人工流产的调查比较

    目的:在患者遗忘,意识消失,无痛的状态下,终止10周以内的宫内妊娠,比传统操作更具舒适性.方法:无痛组在全身麻醉下,通过人工吸宫术,终止妊娠传统组一般不用麻醉或局部麻醉下终止妊娠.结果:无痛人流80列术中躁动3列术后微感腹痛10列余列镇痛效果满意.传统组30列 术中感腹痛能忍受20列剧痛难忍2列不能耐受手术8列.结论:无痛组安全有效镇痛效果明显减少术后疼痛心理损害比传统人工操作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黄福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