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护理49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体会

李馨;李宛蓉

关键词:临床护理, 原发性肝癌患者, 总有效率, 手术患者, 生存质量, 临床资料, 护理经验, 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 方法及, 个性化, 病死率, 健康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讨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结果: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细致周到的护理,49例患者中效果显著38例,效果良好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结论: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影响因素,提高对GDM、NRDS的认识,加强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450例孕妇,分为GDM组13例,糖代谢正常组437例,分别对孕妇、产儿有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羊水过多、妊高征、剖宫产、GDM、早产、巨大儿、新生缺氧对NRDS的影响,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GDM对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缺氧的影响,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妊高征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可通过多个环节对NRDS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张海霞;陈长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术室全期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通过分析日常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防范措.结果: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低程度.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的理念运用到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所造成的医源性问题,从而使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胡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患者32例为观察组,并开展手术室心理护理;选取同期手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术前有焦虑情绪者28例(87.5%),术后降至53.1%(17/3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手术室心理护理的开展可有效缓解病人术前焦虑,有利于手术室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普通群众对普通感冒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普通群众对普通感冒的认知程度及感冒用药习惯,为今后开展公众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感冒调查表,就被调查者一般情况,感冒患病的调查表487份.53.18%(259/487)的普通群众不能正确认识感冒病因,13.35%(65/487)普通群众不清楚感冒的危害,35.73%(174/487)的普通群众不能正确区分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31.42%(153/487)的普通群众认为感冒必须经过治疗才能痊愈,68.99%(336/487)普通群众不能正确认识流感疫苗的作用,62.01%(302/487)的普通群众感冒后经常口服药物甚至输液治疗,59.96%(292/487)的普通群众并非经由医生处方药物治疗,而是去药店自选购买感冒药物,少数去医院点名购买感冒药物,21.56%(105/487)的普通群众不清楚感冒药物的副作用,23.61%(115/487)的普通群众不清楚感冒药物的有效成分.感冒认知正确度在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者间存在明显差异,年龄大,受教育程度高者感冒认知的正确程度高.结论:普通群众对感冒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认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年龄的普通群众存在较大差异.关于感冒的健康教育还有待加强.

    作者:刘丹;刘淑珍;易晓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对危重型手足口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采用米力农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采用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对危重型手足口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平顶山市食源性疾病应急演练的思考与建议

    目的:掌握食源性疾病个人防护操作技能及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消杀、健康教育等多科室技能,提升理论与实践的应急处置能力.方法:现场演练、桌面推演.结果:通过演练提升了中心整体应急处置应对水平,提高了专业队伍的业务技能.结论:多科室的应急演练能提高应急人员的应急反应及处置的组织协调配合综合能力,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

    作者:张锦娟;邢东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科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近年来,盆腔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根据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目前,临床上应用了新型病原学检测方法及诊断技术,这提高了妇科盆腔炎诊断的准确性,也给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抗生素不断应用在医疗系统,提高了盆腔炎的疗效,病程得到缩短,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作者:刘玉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瘫康复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与探讨

    近年来,随着脑瘫患儿的逐年增多,综合康复治疗项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康复,营养脑细胞药物静脉点滴,肌内注射,穴位皮下封闭注射,针灸治疗等己成为必不可少的康复项目.然而,在这大量的针刺操作过程中,由锐器损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有些疾病一次锐器损伤就可以传播,锐器损伤后血源性感染传染病的危险远大于其他途径,而目前对于锐器损伤引起的这些疾病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一旦感染上疾病就意味着家庭、工作、生活的改变.因此,康复治疗人员应对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高度重视.

    作者:禹德辉;韦东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200例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PAR)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给予200例PAR患者每日口服西替利嗪10mg,连续4周,禁用其他抗过敏药或滴鼻剂.结果:随访1年,显效109例(54.5%),有效59例((29 5%),无效32例(16.0%),总有效率840%;治疗后半年复发者48例(28.6%),1年复发者65例(38.7%),但所有复发病例中症状均较治疗前轻,仍属显效或有效,再次用药1-2周即可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西替利嗪治疗PAR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建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10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患儿162例,在抗病毒、降颅压、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A组:大剂量冲击组: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d,连用3天,依病情变化逐渐减量;B组:小剂量组:甲基强的松龙2 mg/kg.d,连用3天,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细菌感染例数,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患儿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发生率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儿住院天数、合并细菌感染例数高于B组(P<0.05).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与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比较未见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可能会增加副作用发生率、延长住院天数.

    作者:马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女性更年期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的影响,帮助更年期妇女度过更年期这个“不平凡”的时期.方法:设立专科门诊及加大更年期知识的宣传及护理干预.结果:50例更年经期妇女接受护理干预后都能正视更年期的反应,根据不同症状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持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付礼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我院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和讨论

    服务,包括药物选择、使用知识和信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目地.开展药学咨询和评估,确保合理用药;与临床医生一起共同参与临床用药过程的咨询与决策;进行药品不良反应和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临床疗效,针对某种药物具体到某个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综合分析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充分利用医院在疾病治疗和药物应用方面的信息优势,向药物研发者和药品供应商、药物使用者、政府管理者提供多方面信息;开展与临床有关的用药分析及药物实验,医院有必要围绕核心竞争优势,对上述每项药学服务功能进行系统化的服务设计与流程再造,构建我院药学服务功能体系,进而提高药学服务品牌功能价值.

    作者:高贵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无痛人流与传统人工流产的调查比较

    目的:在患者遗忘,意识消失,无痛的状态下,终止10周以内的宫内妊娠,比传统操作更具舒适性.方法:无痛组在全身麻醉下,通过人工吸宫术,终止妊娠传统组一般不用麻醉或局部麻醉下终止妊娠.结果:无痛人流80列术中躁动3列术后微感腹痛10列余列镇痛效果满意.传统组30列 术中感腹痛能忍受20列剧痛难忍2列不能耐受手术8列.结论:无痛组安全有效镇痛效果明显减少术后疼痛心理损害比传统人工操作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黄福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400例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接收4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对他们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制定了一套与之对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他们进行详细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400例患者中有396例患者治愈出院,仅有4例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还需进行深入的治疗和护理,但是他们的病情也出现了明显的好转.结论:科学的、合理的治疗办法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刘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2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以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7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资料分析.结果:良性因素引起的阴道出血占61.6%,恶性肿瘤占21.0%,恶性肿瘤主要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为主,非器质性疾病占17.4%.患者出血时年龄大、绝经年限长、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注重常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阻止恶性肿瘤的发生.

    作者:余金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以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疗效的探讨.方法:将56例高龄肺癌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以及患者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2%,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17.8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出现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也较低,观察组的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心态,针对并发症合理进行控制,有利于高龄肺癌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患者的恢复.

    作者:徐国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产儿科学护理新进展

    早产儿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为5.6%,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已经有所提高,但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足月儿差,因此,发展和探讨对早产儿进行早期科学护理,对减少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助产士门诊开设的临床意义

    助产士门诊主要由资深助产士为准爸爸准妈妈们“一对一”进行个性化辅导,缓解孕产妇因害怕疼痛产生的恐慌情绪,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进而降低剖宫产率.我院自一年前开展助产士门诊以来,向孕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增强了孕产妇的保健知识,增进医患关系,降低了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芸;王菊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303名医务工作者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务工作者健康状况,增强医务人员健康保健意识,确保工作及生活质量,为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健康体检管理软件准确收集我院医务工作者体检资料,采用排序法进行分析,针对性地采用健康管理及行为干预.结果:303名体检者中,出现异常结果者264例,占87.1%.结论:亚健康状态及临界疾病状态比例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医务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保健意识,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作者:田月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ICC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是经外周浅静脉,循着静脉的走向到达上、下腔静脉的技术.因为其操作时间短,操作简单,穿刺部位多,创伤小,痛苦少,不限制患儿肢体活动,同时不易造成外渗引起局部坏死,方便护理,保留时间长的优点已广泛应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因为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因为生理病理因素需要长期给予静脉用药及静脉营养支持,此法不但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白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