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仙;季红燕;浦兴艳;李坤梅;桂美媛;张云霞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自拟中药内服,外用中药泡洗双足,对照组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足部震动感觉阈值测定较前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56%,2组比较(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作者:叶文静;张新志;邓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医学的迅猛发晨,能通过血液检查对新生儿的所患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缺陷性痰病进行广泛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患儿因重要脏嚣不可逆性的损害所致的死亡或生长及智力发育的障碍,以提高人口素质.新生儿两病筛查主要查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而此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采血工作.
作者:刘甘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研究,了解病人的期望与感受,从而更有效的改进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10个临床科室首次住院一周以内的患者随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共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主动参与意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业务水平等方面.结论: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满意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医院服务体系.
作者:张娟;姜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口腔科诊室是医院内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场所之一.由于口腔科的特殊性,其造成交叉感染的因素和环节十分复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不少医护人员对其防治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1 交叉感染途径1.1 直接传播口腔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手被沾有患者血液、唾液的器械扎伤,或破损的皮肤伤口及眼结膜直接接触了患者的唾液、血液等,而造成的医患之间感染.70%已知HBV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口腔内HBV浓度大处是龈沟液,在感染HIV的患者唾液中也发现HIV抗原和抗体[1].
作者:贺红;邢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开颅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治疗脑出血初的方法,往往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实施手术,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和尽可能减少继发损害.1大骨瓣开颅术其标准的方法为颗顶部大骨瓣开颅,而积大于10cm× 10cm,甚至可为覆盖额颗顶枕的大骨瓣.切开颗上回或颗中回到达岛叶,清除基底神经核区域的血肿.对于危重患者可同时去骨瓣减压.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为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减压充分,而且比血可靠,可使患者比较安全地度过手术恢复期.有研究甚至认为,位于皮质重要功能区的血肿,只可采取减压手术.
作者:于云龙;孟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流产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方法:我院在2009年到2013年的90例初次人工流产患者,观察孕妇出现的护理问题,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影响手术成功的宫颈内口较紧问题,给予全程个性化,优质的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人反应.结果:90例患者均达到恐惧,无后遗症的效果.结论:初次人工流产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及宫颈准备,术中.术后观察指导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人流手术的保证.
作者:杨付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62例,对其进行精心的护理措施和临床观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的孕妇经精心观察和护理后,阴道生产42例,剖宫产20例,所有孕妇均住院4~15d后康复出院,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胎膜早破的孕妇展开全方面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能够减少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江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很大.本文经过?散居儿童318名(3~6岁)及城区幼儿园287名(3~6岁)儿童进行体检发现,农村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高达22.5%,城区幼儿园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2.10%,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我们认为膳食结构的不同为主要原因.
作者:孔繁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阑尾炎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采取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的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40例,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和及时执行医嘱等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流产率和早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阑尾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流产率、早产率和胎儿死亡率,对于保证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军侠;高彩红;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对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情志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论:通过对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出血、感染、疼痛等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郭燕;陈惠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探讨了弹性排班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正确并适度的弹性排班不仅,拉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更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廖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麻醉中所使用的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镇静催眠和剂量依赖性的药物.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镇痛和抑制交感活性效果,对患者的呼吸抑制作用小.此外,其还具有抑制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以及抗寒战的作用.本文对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相关药理学性质进行研究,并做相关综述.
作者:翟金林;王丽丽;邓茹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CT和MRI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64例临床诊为出血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总结HI的发病几率,发病机制和病理,探讨HI的MRI诊断和CT诊断的检查结果.结果:CT表现为扇行或不规则形大片低密度灶,边缘清晰;MRI检测大片脑梗塞内散在斑片状混杂信号,T1WI常可见小片状高信号灶,边缘模糊不清.结论:CT和MRI检查能够比较及时发现HI,并能够明确出血的部位和范围,给临床提供早期诊断.CT扫描所见的出血病灶在MRI上均可显示,且MRI可明确显示亚急性期因CT值减低出现的出血灶,说明MRI诊断出血性脑梗塞疾病比CT更敏感、更为优越.
作者:张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普外科实习的中等卫生护理专业的138名护生随机分成2组,比较两组学生入科考试、出科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实习生结业考试外科成绩的差异,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路径组护生在出科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实习生结业考试外科成绩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路径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作者:魏现娟;郑跃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即所谓的“三高一低”,及其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为了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从2012年开始对40名肾病患者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伟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危机的情况,心肺复苏也是临床上困难的问题之一,其效果直接决定着病人的生死存亡.现对心跳骤停32例进行分析,以找出复苏成败的原因,提示相应的抢救护理对策,提高复苏成功率,挽救病人生命.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一般情况:32例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小6岁,大79岁;16岁以下4例,16~60岁20例,60岁以上8例.
作者:李鸿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对癜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癜痛患者50例,分为2组,A组为丙戊酸钠组25例,B组为苯妥英钠组25例,分析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B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剂量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慢性不良反应方面,A组明显的小于B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在特异性反应方面,两组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癫痫的治疗,丙戊酸钠治疗教果优于苯妥英钠,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吕宴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确诊脑血管的病人40例.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10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燕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对健康的理解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等医疗外的因素越来越占据主要因素.本文从文化的价值观为核心,探讨将良好的疗养文化和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方法相结合,利用疗养院良好硬件和人力资源,建立起一套集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疗养、健康教育、健康追踪、健康督导和导医陪诊等为一体的新型专业化健康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一种由医疗向外发展延伸的有关健康的新的生活方式.
作者:吴剑锋;边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哮喘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是由免疫介质、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小儿支气管哮喘(哮喘)作为慢性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是儿科比较常见的小儿慢性疾病.2004年我国对小儿哮喘的调查显示:2年内患病率为0.5%~3%,个别地区则高达5%.而且有日益增高的趋势.目前,小儿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众卫生问题,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作者:舒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