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永欢
目的:探讨对肥胖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高血压肥胖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均给予饮食、心理理及生活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38例高血压肥胖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血压稳定、体重明显减轻,身体状况良好.结论:通过联合应用饮食控制、药物、心理教育、运动疗法等方法对控制肥胖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管舒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我院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膜炎、脑炎和脑膜-脑炎具有较好的病因诊断价值;并对急性感染性中毒性脑病、脑膜癌病、肿瘤性和出血性等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脑膜脑炎和脑病等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膜炎、脑炎和脑膜-脑炎等疾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燕;宋斌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为精神科工作的一个环节,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发展,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所以,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认真学习、履行护理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避免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继而确保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颖;梁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搜集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10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52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乙组50例患者不进行健康教育.对比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血压、治疗配合性和疾病基础知识知晓度.结果:甲组患者血压平均为(120-140)/(82-94)mmHg,治疗配合性为96.15%,知识知晓度为98.08%.乙组患者血压平均为(142-165)/(83-110)mmHg,治疗配合性为68%,知识知晓度为58%.甲组患者血压控制优于乙组,治疗配合性和知识知晓度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性和知识知晓度,血压控制情况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水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护理文的书写质量,并对其中潜在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的现行病历和归档病历进行抽查,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发生的问题,找到对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在护理文书的书写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医疗纠纷,让护理人员意识到了医疗文书的重要性.结论:对护理文书中的书写中对可能存在法律缺陷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蕾;冯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氧气雾化吸入取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氧气雾化吸入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在操作中有憋气不适外,58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法简单、方便,凑效快,副作用少,有效改善了患者呼吸困难,咳、痰、喘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亚改;张建东;杨保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本文分析临床上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式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的分成传统组和全面组,每组有患者50例,其中传统组患者接受一般的日常护理措施,而全面组患者在一般日常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综合优质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全面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传统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另外,全面组经过治疗基本治愈28例,好转21例,死亡1例,传统组基本治愈19例,好转38例,死亡3例.结论: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综合护理配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的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史青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羧甲司坦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因检验标准升级,按要求应对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复核.通过对羧甲司坦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得出适合羚甲司坦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正确方法.
作者:郗红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静脉穿刺是ICU患者常见的护理技术,而皮肤瘀斑、血肿是静脉穿刺后常见的并发症[1].淤血和血肿刺激局部组织、神经,引起局部疼痛不适,给患者造成了躯体上的痛苦.非但如此,皮下淤血、血肿需要长时间的吸收、消散,给患者和家属视觉感观上造成不良刺激,心理上造成恐慌.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也是引起医患矛盾的诱因之一[2].而且对于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肿瘤晚期、血液系统疾病等来说,皮下淤血、血肿更是一个潜在的感染灶,易形成脓肿引起败血症,重者危及生命.如何减轻患者疼痛,保护好血管,一直是临床护士关注的问题.
作者:龚彩虹;刘慧;时雯婷;兰荣;曹娟;田颖;董炜;刘文静;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讨论了中药复方计量分析的三个要素,即1)复方中各单味中药的剂量、2)复方中各单味中药剂量所占比例、3)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个数.对于任何中药复方这三个因素不可缺少,中药复方的功效随着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王文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精密度、强大分析功能的血液分析仪不断进人医学临床检验进行常规全血细胞计数,正在不断满足临床医学对临床检验提出的“准确、快速”的要求.在血细胞的临床诊断中需重视血涂片的检查,同时制定有效可行的应对方案,以避免及减少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出现,减少病患的就诊时间与费用支出,从而为病患的及时诊断与治疗争取佳时机.
作者:雷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近两年来辽宁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结构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共403例.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2.39:1.中年组(541%)多,其次为老年组(35 73%)、青年组(1017%),中老年组明显多于青年组.老年组(13.89%)消化道肿瘤比率明显高于青年组(0%)和中年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53 66%)消化性溃疡比率明显高于中年组(33 02%)和老年组(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老年组死亡率高(4.17%),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高(5%).结论:辽宁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例增加且为凶险,对于原因不明或内科治疗无效的上消化道出血,及时的急诊内镜检查尤为重要.
作者:关琳;苗鹏;孙明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文山三七产业的发展及其前景.方法:根据近年文山三七的种植面积和价格走势,介绍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现状.结果:提出了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与参类健康产业差距.结论:文山三七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与前景.
作者:白巍;苏豹;杨永红;普岳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了相关的预防措施,为相关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参考.
作者:毛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方法及疗效.方法:14例(20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平均随访6年,所有病人术前术后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行临床效果评定,优12髋,良1髋,中1髋,优良率94.1%.无血管、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假体无脱位、松动;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20个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活动总和)由术前平均11°增加为术后平均145°;后髋痛消失,膝痛、腰骶痛明显改善,步态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a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3 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 1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丁强;李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治疗前庭大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几年来门诊就诊的前庭大腺炎患者40例,采用中药坐浴及抗菌药物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4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前庭大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程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腺性膀胱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膀胱镜取活检确诊.8例患者行抗炎治疗+膀胱灌注;35例行经尿道电灼术+膀胱灌注.住院时间为4-20d,中位住院时间为9天.31例患者获得2年随访,其中5例复发(16 1%).3例未获得随访者,因症状再次出现回院就诊确诊复发.结论:膀胱镜加病理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金标准.对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定期随访和复查能及时监测病情.
作者:范学勇;陈雪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眼科护理特点1.1眼科患者特点眼科患者多是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视力障碍或者视力低下者,用眼卫生导致感染或并发症者,部分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并因此而导致生活自理困难和精神负担.重病患者由于失去视力,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的帮助.这就要求眼科医护人员本着“三心”原则,对待病人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引导护生多看、多问、多想;同时由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因此特别要注意做好风险评估,防止病房内黑暗、潮湿导致病人跌倒、碰伤、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作者:巢文萍;邵洪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婴儿腹泻(也称消化不良)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更为常见.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烧、精神倦怠、脱水、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惊厥,昏迷等并发症而死亡.该病属于中医学的“泄泻”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易受寒湿之邪侵袭,风寒侵入腹部,影响受纳运化而成泄泻,或因饮食不节,或饮食不洁之物,或饥饱失常,过食生冷,损伤脾胃,运化失职,饮食内停,阴寒内盛,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而泄泻.而传统的针灸疗法对本病疗效确切,效果可喜,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雪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比评定其疗效.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较治疗后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少.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且起效快,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吴志明;任传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