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燮;戴琳;骆抗先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含有不同浓度硝普钠(SNP)的骨肉瘤细胞株悬液加入肿瘤体外侵袭模型中,分别计数细胞跨膜侵袭的数量,分析不同浓度SNP组间细胞跨膜侵袭数量的差异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随着SNP浓度的增加,人骨肉瘤细胞株细胞穿过膜的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变化范围从平均每个视野184.4±12.8降至33.0±9.0,而PBS组平均为每个视野195.8±14.5.经统计分析,除SNP 500μmo1/L组与其他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包括PBS组)均与非相邻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相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体外跨膜侵袭能力.
作者:张新宇;靳安民;史占军;卢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Brugada综合征是近年被发现并逐渐得以认识的一类家族遗传性心脏疾病,表现为心脏性猝死或晕厥,但无器质性心脏损伤证据;心电图静息时表现为特征性胸前区导联V1~V3的ST段抬高,伴或不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猝死或晕厥发作时则表现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编码心脏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的SCN5A基因是该病的致病基因之一,国外人员已在该基因上发现了10多个位点上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
作者:陈哲明;孟素荣;彭健;赵永忠;徐湘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8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阴道试产研究,探讨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103例,随机选择87例进行阴道试产研究.结果80例(91.95%)成功地完成了阴道分娩.在分娩后进行宫腔探查,发现1例子宫瘢痕不全破裂,即行剖腹探查子宫修补术,无1例发生孕产妇死亡.阴道分娩者的自然分娩率为35%,阴道助产率为65%.80例新生儿产后1 min Apgar评分≥8分者76例,4~7分者4例.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若具有试产适应证而无禁忌证,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作者:黄平;刘国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对74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术中致痫灶三维精确定位,采用癫痫外科综合手术方案处理致痫灶、致痫网.结果术中64导皮层电极及8导深部电极检测证实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定位准确可靠,随访疗效评估满意率达71.6%,总有效率达94.6%.术后正常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三维痫灶精确定位和癫痫外科综合手术方式是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的较好方法.
作者:张新伟;徐如祥;柯以铨;周谷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人骨肉瘤细胞系OS-732诱导微血管生成的解剖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通过解剖显微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该细胞系诱导生成微血管的解剖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特点.结果OS-732细胞系具有较强的诱导血管生成能力,解剖显微镜下可见血管辐辏现象,透射电镜下可见新生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裂隙增宽,基底膜不完整,缺乏平滑肌成分.结论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在病理、生理及形态功能方面都具有特征性,以血管为靶点治疗骨肉瘤对改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颖嘉;王东;周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数据库技术在大肠息肉临床病例资料管理和科研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icrosoftAccess 2000软件建立大肠息肉病例资料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录入南方医院近1990~2000年间2 627份(4 850例次)大肠息肉的病例资料,并对有关临床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和要素化处理与分析.结果完成了大肠息肉人群、年龄、部位分布与临床症状特点、临床病理对照、治疗效果评价、历年息肉检出情况统计分析、息肉癌变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数分析等多项研究,选出重点病例进行随访.结论应用现代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病例管理和临床科研是临床医学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对复杂的临床信息进行标准化、要素化是研制和开发病例管理系统的一种简单实用的信息处理方法.
作者:但汉雷;孙凤蓬;张亚历;陈村龙;潘德寿;万田摸;周殿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新近发现的CCN基因家族包括CTGF、Cyr61、nov、elm1、HICP和WISP-3等,它们由343~38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4个结构模块,都含有3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特性,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粘附和运动.在妊娠、发育和分化、血管生成、伤口修复、炎性作用、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苏炳银;蔡文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制备特异性靶向的嵌合DNA疫苗,并探讨其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与戊肝病毒抗原HEVE2嵌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同时构建不带CTLA4的pHEVE2作为平行对照质粒,体外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表达产物;于 BALB/c小鼠皮内注射,每隔2周1次,共免疫3次,100μg/次;于免疫的第3、5和10周ELISA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获得pHEVE2和pCTLA4-HEVE2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测序证实各连接点阅读框序列正确;体外转染COS-7细胞,证明真核质粒以分泌形式表达;接种pCTLA4-HEVE2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HEVE2抗体,比接种pHEVE2的对照组高50~100倍;pCTLA4-HEVE2诱导高水平的IgG2a、IgG2bTh1型抗体和IgG1 Th2型抗体应答,pHEVE2则以 IgG1 Th2型抗体应答为主.结论CTLA4-HEVE2嵌合DNA疫苗有效地增强动物对HEVE2抗原的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抗原靶向性的嵌合DNA疫苗奠定基础.
作者:车小燕;钱其军;刘思行;黄洁;邱庆林;徐华;吴文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诱导性一氧化氮(NO)及外源性NO对肝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影响.方法用内毒素及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大鼠肝细胞内源性NO及应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与原代肝细胞作用,观察肝细胞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及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规律.结果内毒素+细胞因子作用肝细胞24 h后,肝细胞MDA增高7.97倍及GSH降低57.9%,一氧化氮合酶(NOS)竞争性抑制剂NG-甲基-L-精氨酸使肝细胞MDA及GSH分别逆转43.5%和98.4%.异搏定显著抑制内源性NO合成及相关氧应激,A23187的作用不显著,而氯丙嗪和α-生育酚并不导致内毒素+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释放的NO下降.SNP作用肝细胞表现为可逆性增强氧化态,但外源NO显著抑制K+去极化及肝细胞生长素诱导动员的肝细胞游离钙瞬增.结论在内毒素及细胞因子导致肝细胞代谢和功能应激反应中,诱导NO、独立介导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具有起始关键作用;NO抑制肝细胞内游离钙动员,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与蛋白激酶C相关的NOS诱导而作为一种重要的肝细胞内伺服调控机制.
作者:汤习锋;周东耀;康格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报道1例脑动脉瘤患者用机械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后,因弹簧圈被吸收而致动脉瘤复发,第2次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成功栓塞动脉瘤.
作者:李铁林;韩志安;段传志;黄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腰痛2年伴跛行1月于2000年6月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及腰腹部外伤史.查体:腹部未扪及搏动性包块,脊柱胸腰段T12~L1后凸畸形,活动受限,T12棘突压痛,双侧髂窝未触及包块.MRI、CT提示T12~L1椎体结核合并椎前寒性脓肿形成,有髓受压,移位成角.7月13日全麻下行T12~L1病灶切除,术中见T12、L1椎旁12 cm×6 cm肿物,具搏动性,表面凹凸不平,散在钙化样乳白色沉淀物,质地中等,包膜厚,包膜内为坏死样组织,呈葱皮样改变,取组织活检时鲜血喷出.予以阻断腹主动脉,近心端平T11,远心端为L2水平.
作者:林智琪;赵国湘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可有效地治疗炎症,同时避免或减轻由于抑制COX-1而导致的毒副作用,有乐观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不良反应亦不容忽视.寻找临床评价好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是当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研究的重点.
作者:贺巍;刘楚锋;黄昌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孕期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异常与妊娠维持的关系.方法应用TUNEL法检测凋亡的发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的表达.结果(1)正常早孕41 d蜕膜组织细胞大量凋亡,Fas、FasL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强;(2)正常早孕54 d凋亡细胞明显减少,Fas、FasL的表达明显减弱;(3)早孕55 d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大量凋亡,且Fas、FasL的表达较正常早孕54 d显著增强(P<0.05).结论早孕期蜕膜组织凋亡异常可能是自然流产的机制之,Fas途径可能是诱导异常凋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丁峰;傅国强;邢福祺;陈士岭;刘以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活性、亚细胞分布与KBV200细胞株多药耐药(MDR)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KB和KBV200细胞对细胞毒药物的耐药性,32P掺入法检测两株细胞的PKC活性.结果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R)对KBV20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是KB细胞的65.03和19.8倍;KBV200细胞的膜组分、胞质组分的PKC活性均高于KB细胞(P<0.01),KBV200细胞PKC总活性是KB细胞的2.12倍;佛波酯可升高KBV200细胞总或膜组分PKC活性,VCR、ADR的IC50值升高(P<0.01);十字孢碱可降低KBV200细胞两种组分PKC活性,VCR、ADR的IC50值降低(P<0 01),对VCR、ADR的逆转倍数分别是5.46和1.96倍.结论PKC与KBV200细胞株的MDR表型关系密切,PKC可能介导了KBV200细胞的MDR.
作者:孙爱民;袁亚维;李传刚;陈俊;肖明星;赵敏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病人自控镇痛术条件下地塞米松是否具有强化欧必亭、恩丹西酮抗术后恶心、呕吐(PONV)之作用及其对伤口愈合之影响.方法120名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给予恩丹西酮8 mg;对照组B给予欧必亭3 mg;观察组C给予恩丹西酮8 mg+地塞米松10 mg;观察组D给予欧必亭3 mg+地塞米松10 mg.记录术后4、8、12、24 h及2、3 d时患者恶心、呕吐情况及伤口愈合等级、时间.结果A组与B组恶心、呕吐差异非常显著(P<0.01);C、D组较A、B组恶心、呕吐显著降低(Cvs A,P<0.01;DvsB,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伤口愈合等级、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人自控镇痛术条件下地塞米松10mg具有明显强化欧必亭、恩丹西酮抗恶心、呕吐作用,该剂量地塞米松对伤口愈合时间及等级无影响.
作者:汪晨;徐宁;熊利泽;刘慧芬;杨晓燕;路志红;盛鹏图;王丽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EH)患者血液凝血、纤溶活性变化以及硝苯地平缓释剂对它的影响.方法99例EH患者,按舒张压水平分为轻度48例、中度29例、重度22例,其中随机给25例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2周.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单体(F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结果EH患者的血浆DD、FM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浓度显著下降,且随EH程度加重而显著变化.舒张压与FM呈显著正相关(γ=0.374,P<0.001).EH伴左心室和左心房肥大者的血浆DD、FM和tPA浓度均明显升高.25例经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患者血浆DD、FM浓度显著下降(P<0.001),而tPA浓度显著升高(P<0 01).结论EH患者的血液凝血活性明显增强,纤溶活性显著下降,硝苯地平缓释剂可改善EH患者的凝血和纤溶功能失调.
作者:迟东升;靳风霞;苏玉文;杨曙光;葛斌;吾柏铭;洪小苏;余荣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科1991年~2000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3例,其中手术治疗211例;通过手术证实有21例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数的7.98%.21例患者中术前明确诊断17例,疑诊为椎管肿瘤4例.现将该组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刚毅;陈卫明;许振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