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心外右心旁路手术1例报告

蔡开灿;王武军;牛立志;彭月华

关键词:全心外右心旁路术,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栓塞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16年,于2001年3月18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5/11kPa,脉搏88次/min,意识清晰,口唇明显紫绀;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2 cm处,未触及细震颤,心界叩诊不大,心率88次/min,律齐,心尖区及胸骨左、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指趾端明显紫钳,呈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水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异物的外科治疗

    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常见有异物病史,及出现相应呼吸道症状,但部分患儿因病程较长,及未能提供明确异物史,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现就3例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以供借鉴.

    作者:朱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分析(附81例报告)

    对81例布-加氏综合征(BC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分型标准.经DSA、彩超、CT、经皮肝穿刺活检确诊的布-加氏综合征81例.BC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腔静脉梗阻和门脉高压症状.胆囊壁增厚是其影像诊断的一个间接征象.

    作者:张艳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应用多重PCR法对广东地区HBV进行基因型(A-F)分型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A-F)多重PCR分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广东地区HBVPCR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方法将GenBank中114例HBV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每种基因型相对于其他五种基因型的独特序列,并根据这些独特序列设计出六对分别针对A-F基因型的特异引物.利用这六对引物建立HBV的多重PCR分型法.结果多重PCR与以前用PCR-限制温度长度多态型分析法的分型结果一致.对广州周边地区HBV携带者的初步分型结果显示,主要为B型和C型,分别占45.00%和38.75%,另外还有16.25%的D型.结论用多重PCR分型法准确易行,灵敏性高,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杨洁;戴琳;郭亚兵;杨守昌;王燕军;骆抗先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低温保存有活性同种带瓣主动脉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附2例报告)

    目的总结低温保存有活性同种带瓣主动脉(cryopreserved viable aortic homograftCVAH)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CVAH取自35岁以下脑死亡或临床死亡3 h以内的非心血管疾病及非传染性疾病供体,经处理后置入液氮中低温保存,使用时置于37~42℃恒温箱中水浴解冻.受体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双出口并肺动脉狭窄、冠状动脉异常,CVAH用作心外管道重建右室-肺动脉连接;另1例为重症法乐四联症,CVAH用作带瓣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结果CVAH保存良好,手术治疗近远期效果良好.结论CVAH在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重建右室-肺动脉通道时是一种良好的材料.

    作者:骆学全;张文;张波;陈华增;强生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一株输血传播病毒新变种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从1例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的病人血清中克隆输血传播病毒(TTV)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巢式PCR扩增TTVDNA长片段,连接至pGEM-T载体上,挑选一个克隆(56-B)进行测序.将56-B与GenBank中五株TTV进行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并用大似然法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56-B株与TA278等五株TTV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42.4%、48.2%、47.9%、49.8%、61.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更低,但其5'和3'两端非编码区的序列仍然很保守.结论56-B株与其他TTV株之间的同源性很低,有很高的基因异质性,是TT的一个新变种,代表TTV的一个新的基因型.

    作者:刘志华;骆抗先;何海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含补阳还五汤的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生长的影响,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体外培养新生SD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观察对象,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观察含药血清对常规培养及在缺氧状态下神经元生长的影响.结果补阳还五汤对常规培养及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神经元有显著促进生长作用,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有显著差(P<0.05).结论大鼠以补阳还五汤灌胃给药后,其血清中的药物成份有促进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佟丽;曲宏达;陈育尧;沈剑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焦虑有关的基因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大肠癌相关抗体Fab段噬菌体呈现库的表达和活性鉴定

    目的利用阳性重组菌XL1-Blue-Pcomb3表达出人源性大肠癌Fab段噬菌体原始库,固相化人大肠癌组织及细胞的相关抗原后对其进行筛选,鉴定筛选后的抗体库与人大肠癌有无特异性的结合活性.方法PCR鉴定XL1-Blue-Pcomb3重链Fd段和κ链的插入率,表达出人大肠癌Fab段原始库.然后提取3例用于构建原始抗体库的致敏大肠癌组织抗原,13例非致敏大肠癌组织抗原及3种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株LoVo、HT-29、LS-174T的抗原,利用3组混合抗原分别对原始抗体库进行3轮筛选,将筛选后的3个三级库等体积混和后通过ELISA及免疫组化鉴定其与人大肠癌组织及细胞是否具有特异性的结合活性,取胃癌、食管癌及正常肠粘膜组织和胃癌、肝癌细胞进行对照研究.结果Fd片段及κ链的插入率分别为40%和70%,Fd片段及κ链均插入质粒Pcomb3的重组率为28%,Fab段基因库库容为2.1×106,3组大肠癌混合抗原分别对原始库进行3轮筛选后,抗体库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ELISA及免疫组化显示富集后的抗体库对人大肠癌组织及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均有较特异性的结合活性.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到了人大肠癌相关Fab段抗体群,且筛选后的抗体群与人大肠癌抗原有较特异性的结合活性.

    作者:孙逊;吴保平;肖冰;张振书;赖卓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的粘附在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肌肉注射甘油制作ATN动物模型,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大鼠ATN,观察其肾脏病理学及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变化.结果给药24 h后治疗组血肌酐值[(412.31±94.42)μmol/L]明显低于CD3对照组血肌酐[(990.21±171.25)umo1/L](P<0.05).模型组与CD3对照组可见明显肾小管坏死,而治疗组仅2例出现较轻的坏死灶.结论白细胞的粘附在ATN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阻断白细胞的粘附能明显减轻肾脏病理改变.

    作者:刘俊;王力;王小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紫外线照射前后日本血吸虫尾蚴抗原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紫外线(UV)照射后抗原成分的改变.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经UV(400μW/cm2)照射1 min后,取其可溶性抗原经照射尾蚴抗原(UVCA)与未经照射的尾蚴可溶性抗原(NCA)同步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结果经UV照射后,日本血吸虫尾蚴新出现了M.212 000和82 000抗原带,M 116000、26 000和16 000抗原带浓度明显升高;NCA的M 67 000分子仅能被UVCA免疫猪血清识别,而不能被感染猪血清识别,M.79 000和94000与免疫猪血清的反应也明显强于感染猪血清.结论UV照射后新出现或含量增加的抗原成分以及仅免疫猪血清所识别的抗原分子可能是照射尾蚴激发高度保护性免疫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华;陈晓光;杨培梁;周晓红;沈树满;彭鸿娟;吴昆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编码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含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方法采用高保真PCR方法调出CTB基因,定向克隆到中间载体pRTL2,经测序证实核酸序列正确后,再亚克隆到含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上;采用电击法,将含CTB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根癌农杆菌中,并进行酶切证实.结果PCR扩增的CTB片断亚克隆到中间载体,得到pRCTB和pRCTBK,测序证实CTB核酸序列正确;再与根癌农杆菌双元载体pBI121连接,获得含CTB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CTB和pBI-CTBK,转入根癌农杆菌的载体,酶切证实正确.结论采用正确技术路线,构建了含CT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转基因植物表达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彭志强;俞守义;余迪求;贺竹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抑制的作用

    目的探索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的抑制作用.方法在青霉素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上,记录大鼠癫痫活动时肌电、脑电以及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电刺激迷走神经,以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动物行为、肌电和脑电、单个神经元等不同水平观察到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活动的抑制作用.在5~20Hz范围内,随迷走神经刺激频率的增高,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程度逐渐增大.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抑制大鼠癫痫活动,其抑制作用与刺激参数密切相关.

    作者:杨红军;胡三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先天性齿槽突裂整复术(附10例报告)

    应用自体髂松质骨髓颗粒植入整复10例单侧上颌齿槽突裂,并关闭口鼻瘘.10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观察3~6个月,外观改善明显,X线检查有明显骨形成,骨密度近似正常骨组织,两者间无明显界限.

    作者:罗渝宁;李少萍;李伟忠;薛宏宇;王天舒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卵巢癌脾脏转移1例报告

    卵巢癌的转移以腹腔壁腹膜及腹腔脏器的浆膜直接种植转移及局部扩散为主,主要是接触性侵润和直接蔓延,其次为淋巴引流扩散,血行播散极为少见.肝肺脾实质内转移仅见于个别极晚期病例.本文报道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脾脏转移诊治情况.

    作者:刘国炳;张广亮;邢福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对硬膜外腔应用吗啡所致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拮抗作用.方法将84例ASA分级Ⅰ~Ⅱ级需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Ⅰ组,n=42)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42),术毕2组病人均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镇痛.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前,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术后24 h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7%,S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2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吴又武;徐建设;陈仲清;古妙宁;王玉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腺苷酸激酶基因的发现与克隆

    目的将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 sequencetag,EST)策略及同源性搜索发现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腺苷酸激酶(adenylatekinase,AK)cDNA克隆到表达质粒pET32a(+)上,为下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做准备.方法将插入于pTrip1Ex2质粒上的cDNA进行测序,用BLASTn程序搜索测序结果,根据表达质粒pET32a(+)上的克隆位点及该cDNA序列设计PCR引物,将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将重组T载体经EcoRⅠ/Xho取酶切后切下的SjAK基因导人原核可溶性表达质粒pET32a(+)中.结果本研究所发现的新基因与曼氏血吸虫AK基因的同一性达86%,PCR产物的片段长度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T载体及表达质粒经EcoRI及XhoI双酶切后证明具有与目标片段长度相符的插入片段.结论发现日本血吸虫的cDNA与曼氏血吸虫AK cDNA高度同源,并且成功地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jAK.

    作者:彭鸿娟;陈晓光;卢晓昭;龙綮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全心外右心旁路手术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16年,于2001年3月18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5/11kPa,脉搏88次/min,意识清晰,口唇明显紫绀;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2 cm处,未触及细震颤,心界叩诊不大,心率88次/min,律齐,心尖区及胸骨左、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指趾端明显紫钳,呈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蔡开灿;王武军;牛立志;彭月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UCG)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CC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进行急诊床旁UCG检查的116例临床病例.结果急诊床旁UCG检查的阳性率100%.本组116例中冠心病57例(49%),其中心肌梗死41例(35.0%),心绞痛16例(14.0%);高血压心脏病26例(22.5%);风湿性心脏病9例(7.8%);扩张型心肌病9例(7.8%);主动脉夹层瘤7例(6.0%);其他8例(6.9%).结论急诊床旁UCG检查,作为心脏急症诊断的辅助手段,无论在诊断阳性率方面,还是在对临床干预的结果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鹏;武文;谢志斌;曹世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心脏移植术后非排异期超声心动图表现特点(附1例报告)

    目的动态观察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年内不同时间段移植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研究心脏移植术后非排异期超声心动图表现特点.方法应用Acuson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观察房室腔大小、室壁及室间隔厚度、二尖瓣及三尖瓣血流频谱、左室肌质量及肌质量指数,计算不同时间段数值平均值并同术前供体作对照.结果患者在术后1年长期存活,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超声心动图监测表现为:左室、右室及右房内径显著下降,而左房内径则显著上升:室间隔、左室后壁及右室前壁厚度显著增加;左室肌质量及肌质量指数显著增加;二尖瓣E、A峰及三尖瓣E峰均显著下降,三尖瓣A峰变化不明显.术后4个月出现二尖瓣反流,术后持续存在三尖瓣反流.结论心脏移植术后非排异期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具有特殊性,某些特点类似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终确诊尚需心内膜心肌活检.

    作者:张振;王武军;邹小明;谢志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星形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2 d大鼠的皮层细胞原代培养,经纯化后传代培养于乳胶膜培养皿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牵张损伤装置,分别以50、150、250kPa压力牵张损伤培养于乳胶膜上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用3%戊二醛固定后,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当用50kPa驱动压力进行牵张损伤时,细胞结构即有明显破坏,表现为细胞间隙增宽,部分胞体和突起被撕裂;以50kPa牵张损伤后1 h,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损伤后6h可见线粒体致密、细胞器减少等.当牵张应力增大,星形细胞损伤程度加重,细胞器明显减少,线粒体空泡化,微丝、微管明显减少,直至水样胞质或致密胞体.结论较小的应力即可致星形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脑外伤后产生广泛的脑水肿有关.

    作者:王克万;漆松涛;杨志焕;王正国;朱佩芳;杨开军;刘承勇;黄理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