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脱细胞猪真皮基质覆盖治疗人深Ⅱ度烧伤

冯祥生;谭家驹;阮树斌;杜永军;潘银根

关键词: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 烧伤, 深Ⅱ度, 皮肤移植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以下简称基质)一次性覆盖治疗人体深Ⅱ度烧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烧伤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对深Ⅱ度偏浅创面,用新洁尔灭液冲洗受伤皮肤,去净表皮,用浸过碘伏液的基质覆盖,纱布绷带包扎.对深Ⅱ度偏深创面,行削痂术削到间生态层,用基质覆盖,纱布绷带包扎.结果128例全部治愈,均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基质是一种良好的促进创面上皮化的生物敷料,用其一次性覆盖创面、中途不换药治疗深Ⅱ度烧伤是可行的,可使病人休克期及整个疗程病情稳定,并发症减少,病程缩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小关节接触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建立腰椎4~5运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小关节在不同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获取一新鲜成人尸体腰椎4~5节段的断层CT扫描图像,利用此二维图像建立三维立体有限元模型,小关节部位处理为接触问题.模拟人体的不同承载状态对此模型进行计算处理.结果小关节在不同状态下承担着不同的载荷,特别是在椎体轴向旋转运动状态下抗旋作用更明显.结论小关节部位应该处理为接触问题,这有助于正确了解脊柱运动节段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张美超;肖进;李义凯;钟世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英文医学科技论文写作中词的选择与搭配

    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简要论述了英文医学科技论文写作中词的选择与搭配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英文写作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王征爱;宋建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神经肽Y mRNA表达的变化

    目的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神经肽YmRNA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提供线索.方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并设生理盐水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对照,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各模型分别存活15、30min和l、4、8、12、24、48 h时纹状体、大脑皮层、下丘脑中神经肽YmRNA的含量.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中神经肽YmRNA的含量显著升高:随时间的推移,含量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同一时点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中神经肽YmRNA的含量显著升高,这可能在诱发脑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敬明;杨卫红;杨金星;夏平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脱细胞猪真皮基质覆盖治疗人深Ⅱ度烧伤

    目的研究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以下简称基质)一次性覆盖治疗人体深Ⅱ度烧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烧伤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对深Ⅱ度偏浅创面,用新洁尔灭液冲洗受伤皮肤,去净表皮,用浸过碘伏液的基质覆盖,纱布绷带包扎.对深Ⅱ度偏深创面,行削痂术削到间生态层,用基质覆盖,纱布绷带包扎.结果128例全部治愈,均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基质是一种良好的促进创面上皮化的生物敷料,用其一次性覆盖创面、中途不换药治疗深Ⅱ度烧伤是可行的,可使病人休克期及整个疗程病情稳定,并发症减少,病程缩短.

    作者:冯祥生;谭家驹;阮树斌;杜永军;潘银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老年及老年前期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附23例报告)

    目的总结胸腺切除术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81年~2001年在我院行胸腺切除治疗的23例老年及老年前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所有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所占比例小,男性为多见;全身型为主,合并胸腺瘤及危象者多;手术总有效率43.5%.结论老年及老年前期重症肌无力的手术疗效较青壮年为差,但仍是可选择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黄志勇;王武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哮喘大鼠气道细胞DNA合成和气道重塑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哮喘动物气道细胞的DNA合成和气道重塑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采用双标免疫组化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气道细胞的DNA合成和气道重塑进行研究.结果(1)哮喘组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的DNA合成BrdU阳性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2)哮喘组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DNA合成Brdu阳性计数和气道直径呈高度正相关(P<0.01,P<0.05),对照组无明显相关性(P>0.05,P>0.05);(3)哮喘组气道上皮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平滑肌层厚度、气道直径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区面积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炎症所导致的气道细胞DNA合成增加以及细胞增生,可能是引起气道重塑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孔祥永;栾斌;郭杰;冯建飞;贾天明;徐灵敏;郭铭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豚鼠颞骨三维重建的冰冻连续切片技术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豚鼠颞骨冰冻连续切片技术.将颞骨标本用甲酸脱钙,在标本两侧放置定位线,然后将定位线与标本一起用明胶包埋.此技术具有切片薄、制片周期短、定位准确等优点,所得图像既具备切片的细节性,又能反映颞骨的空间特性,对颞骨解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玮;董明敏;刘宏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角质层与真皮层对氟尿嘧啶贴剂经皮吸收的影响

    目的比较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及促透剂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制备氟尿嘧啶(5-FU)贴剂为模型药剂,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促透剂,采用Franz扩散池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5-FU和IPM浓度,计算5-FU在各种皮肤状态下的透皮能力(Kp).结果剥离角质层后,5-FU的Kp是经完整皮肤的2.3倍;在IPM作用下5-FU的Kp为原来的1.8倍(经完整皮肤)和2.4倍(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结论剥离角质层能增加5-FU的吸收;IPM主要降低角质层对5-FU的屏障作用,在剥离角质层后其对5-FU的吸收也没有增加作用.

    作者:李国锋;陈建海;神山文男;山本昌;陈志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ELISA法检测中国中山市正常人及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抗体水平

    目的观察EB病毒抗体EBNA1/IgA、ZEBRA/IgG、EBNA1/IgG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并与鼻咽癌患者进行比较.方法用ELISA法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上检测468例正常人和16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正常人血清各抗体的水平[rD(λ)值]分别为:EBNA1/IgA男性0.726±0.541,女性0.563±0.340,男性高于女性(f<0.001);ZEBRA/IgG男性0.709±0.480,女性0.829±0.480,女性高于男性(P<0.01);EBNA1/IgG男性0.781±0.285,女性0.784±0.302,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ZEBRA/IgG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相关系数为0.766(P<0.05).鼻咽癌患者上述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分别为3.265±1.76、1.408±0.672、1.249±0.317,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正常人群中EBNA1/IgA、ZEBRA/IgG、EBNA1/IgG 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存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但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中有必要根据具体的人群界定不同的阳性临界值;鼻咽癌患者此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均明显升高,对鼻咽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程敏婷;程伟民;季明芳;梁锦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低热高压法制作PLGA支架的三维结构研究

    目的制作不含有机溶剂、三维结构良好的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支架,使之符合组织工程骨修复的需要,探讨一种新型聚合物支架制作方法.方法将聚合物与氯化钠粉碎后,采用低热高压法制作PLGA泡沫结构支架,经密度法、氯化钠法测定其空隙率、开孔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和内部结构、测定孔径.结果利用此种方法制作的PLGA支架,空隙率达到90.0%和92.5%、孔径在200~250μm之间、开孔率为98.0%以上(P<0.01),平均氯化钠沥净时间为12~13 h.结论使用低热高压法制作的组织工程支架,三维结构稳定,各项参数可控制;根据模具的大小可以制作不同体积的支架;依据盐的颗粒粒度与数量控制支架的孔径和空隙率,在制作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减少了有机溶剂残留可能引起的对细胞的毒性.使用这种方法要对聚合物与氯化钠颗粒进行充分混合.

    作者:高成杰;余斌;全大萍;卢泽俭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Nd-YAG激光在正畸治疗牙龈修整中的应用

    目的正畸治疗时会发生牙龈肥厚、覆盖牙冠表面,影响正畸计划的完成和疗效.我们为治疗牙龈增生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应用能量设置为140mJ、25Hz的脉冲Nd-YAG激光为18位患者行牙龈修整术,术后即刻进行托槽粘贴.结果18位患者均一次性行牙龈修整及托槽粘贴,术中出血少,术后反应轻微.结论Nd-YAG激光行牙龈修整,具有许多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雨梅;陈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ACE基因为候选基因,应用PCR方法,检测81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及117例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结果2组研究对象DD、DI、Ⅱ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7.16%vs20.51%、41.98% vs 41.88%、30.86%vs37.61%,D、I等位基因携带率分别为48.15%vs41.45%、51.85%vs58.5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CE基因DD型及D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糖尿病患者中ACE基因I/D多态呈DD型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率为Ⅱ型者的1.32倍,且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病程显著延长.正常血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与单纯收缩压(SBP)升高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与单纯舒张压(DBP)升高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显著相关.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参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病,D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子,且DBP升高在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琳;薛耀明;罗仁;高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cAMP含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目的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5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ADM、cAMP含量,CHF组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进一步分为Ⅱ级、Ⅲ级、Ⅳ级3个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YHAⅡ、Ⅲ、Ⅳ级组血浆ADM、cAM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Ⅲ级组达到高峰,Ⅳ级组反而下降;ADM与cAMP存在正相关关系(r=0.735,P<0.01).结论血浆ADM、cAMP的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在病程不同阶段呈动态变化;ADM与cAMP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说明ADM与cAMP存在相互调节作用,cAMP含量的升高部分来源于ADM升高的刺激.

    作者:严全能;李志樑;吴宏超;陈耀强;陈奇;陆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大鼠外用脂质体鬼臼毒素后血液中鬼臼毒素浓度观察

    目的评价大鼠外用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后经时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方法观察组大鼠涂抹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载药量0.5%),对照组大鼠涂抹0.5%鬼臼毒素酊剂.涂药后l、2、4、6、8、10、12和24 h心脏采血,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血中鬼臼毒素浓度.结果对照组浓度曲线下面积是观察组的2.3倍.观察组用药8 h后鬼臼毒素血药浓度达峰值[(166.395±14.634)ng/ml],而对照组用药后2h即达峰值[(378.603±26.105)ng/ml].观察组鬼臼毒素的峰值浓度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外用后,全身吸收明显低于外用鬼臼毒素酊剂,表明脂质体鬼臼毒素外用后能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作者:张三泉;曾抗;江彬彬;李建华;颉玉胜;朱晓亮;李国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癌组织树突状细胞浸润与肾癌预后及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癌组织树突状细胞(DC)浸润与肾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4年~2000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进行统计,用S-100蛋白抗体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计数癌组织DC细胞,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2年未复发组癌组织内S-100+DC数量[(61.3±14.7)个/mm2]明显高于术后2年复发组[(31.4±11.6)个/mm2];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内S-100+DC数量[(28.8±10.4)个/mm2]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62.6±13.5)个/mm2].结论肾细胞癌癌组织内Dc细胞浸润密度和肾癌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明显相关,是判断肾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陈彤;郑少斌;谭万龙;李祖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男性乳腺发育症的X线表现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发育症的钼靶X线表现.方法对12例男性乳腺肿块患者用意大利IMS公司生产的GITTO-TECH全智能高解析钼靶机摄片诊断,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2例男性乳腺肿块病理证实为乳腺发育症,钼靶X线确诊者10例,另2例误诊为男性乳腺癌.结论男性乳腺发育症根据典型钼靶X线表现可确诊,必要时行针刺活检,需与男性乳腺癌加以鉴别.

    作者:刘光俊;陈卫国;段刚;黄婵桃;肖树海;刘蓉;黄信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As2O3处理前后K562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的基因芯片检测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处理前后K562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提取As2O3处理前后K562细胞的总RNA,纯化为mRNA后再反转录为cDNA.c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au3AI切割后,cDNA片段分别用Cy3和Cy5标记,与自制的包含348个基因片段的胎盘库芯片杂交.结果杂交结果经扫描和软件分析,发现了1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其中有3个基因片段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结论我们构建的胎盘库基因芯片可以成功地用于研究药物作用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冯春琼;马文丽;李凌;宋艳斌;石嵘;吴清华;郭秋野;祝骥;郑文岭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虫肺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断、治疗经验,分析预防性服药与防止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7月~2002年5月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9例AIDS患者中并发PCP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有发热、胸闷、气促,18例有咳嗽或咳痰,16例胸片呈间质样改变.经复方新诺明或氨苯砜治疗和治愈后预防性服药,有效率为75%(15/20),复发率为6.7%(1/15).结论对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有典型的肺炎临床表现,胸片呈间质性改变,复方新诺明或氨苯砜治疗有效,可以诊断为PCP,并按PCP治疗;预防性服用复方新诺明可以降低AIDS患者PCP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清霞;李新月;何云;赵鲜丽;任英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人发角蛋白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用人发角蛋白(HHK)制成的导管对大段缺损的周围神经的修复效果.方法将25只新西兰兔分成3组,对照组不接受手术;另2组切除胫神经10 mm,分别用缝合线(无HHK组)和HHK导管(HHK组)连接神经两断端,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92 d经电生理检查,HHK组较无HHK组功能恢复快.解剖观察发现,神经两断端之间以及HHK导管的腔隙被白色新生组织充满,人发部分消失,残余的人发易脆易断.在光镜下可见人发周围大量再生的雪旺细胞和较幼稚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无序排列,人发被初步降解.术后1年,人发被完全降解,神经缺损部位修复完好.结论HHK导管可诱导神经纤维再生,跨过10mm的缺损间隙,从而修复神经缺损.HHK是制作神经导管的较为理想的材料.

    作者:胡庆柳;朴英杰;邹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恶性实体瘤的立体定向适形放疗(附1024例报告)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恶性实体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各种途径确诊的1024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定位系统下以5mm层厚CT连续扫描靶区,根据三维重建图象资料,应用Fisher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确定治疗方案,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100%的剂量体积,治疗的总剂量、分割次数、总时间分别为30~84 Gy、3~41 F、7~41d.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各种检查结果.结果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38.1%(390/1024),部分缓解55.5%(568/1024),无变化5.8%(59/1024),加重0.68%(7/1 024).治疗后CT增强扫描残留灶强化程度减弱,多普勒超声显示癌灶的血流减少,肝癌患者高AFP者显著下降(P<0.05),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控制局部病灶、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龙华;官键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