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明;殷庆强;张小宁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右中上腹疼痛18 d、加重1 d入院。腹痛无明显诱因,开始程度较轻,发作性隐痛,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入院前1 d凌晨右上腹疼痛突然加剧,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大汗、畏寒、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与胆汁混合物,约250ml。既往无其他病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4 ℃,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21/13 kPa。
作者:何国荣;欧阳伟;刘金华;黄玉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将损伤致远侧失神经支配的肌组织切除,切取髂胫束条桥接远端肌腱和近端肌组织,术后即刻行手指、腕关节被动伸屈功能锻炼,在被动屈指屈腕同时做主动屈腕屈指肌的收缩锻炼。应用该方法对9例前臂屈肌群远侧肌腹损伤患者进行修复与重建,随访6例,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秋生;余斌;杨建成;陈霞;江浩;张雪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护理特点、影响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移植成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老年(60岁以上)尿毒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人/肾1、3年存活率分为93.8%/89.6%、85.7%/82.5%,长存活9年,17例合并并发症.结论并发症是影响老年患者肾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改善移植效果的重要保证.针对老年人特点应加强术前准备及心血管、呼吸系统观察,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加强基础护理.
作者:叶桂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含益气通络丹的大鼠血清对缺氧24h再给氧4h后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一氧化氮(NO)生成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的影响.方法采用Annexin V-PI双标记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LDH释放水平,采用改良Yu方法测定NO浓度,用Ohkawa法测定TBARS含量.结果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后NO、TBARS水平升高,LDH释放增加.含益气通络丹的血清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抑制LDH释放,降低培养细胞上清液中NO和TBARS水平,其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益气通络丹具有抗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和NO特性有关.
作者:沈剑刚;佟丽;邱幸生;曲宏达;陈育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应用PCR技术对广州120例性乱者进行单纯疱疹2型(HSV2-DNA)检测,阳性者用丽珠威治疗.38例(31.6%)检出HSV2-DNA,治疗后34例HSV2-DNA转阴.
作者:孙乐栋;周再高;曾抗;贺凤姣;江丽芬;黄良;王宗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和方法采用自动生化检验仪检测132例胃肠、肝胆疾病患者和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血清磷、镁及白蛋白含量,按血清白蛋白含量≥35g/L和<35 g/L分成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磷、镁的水平,分析其与血清白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营养不良组的血清磷、镁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各组血清磷、镁含量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低磷、低镁与营养不良有关,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磷、镁偏低.
作者:张云生;吴智峰;高毅;李林;杨继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猫低速弹颅脑伤(LMCW)后脑微循环的改变,探索甘露醇对脑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改良Carey法制作猫LMCW模型,将24只猫分为2组,即单纯创伤组(对照组)、甘露醇治疗组(治疗组).用落射光微循环显微镜活体观察软脑膜微循环,测定软脑膜细动脉(Da)、细静脉(Dv)管径;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微区脑血流,并监测生命体征.采静脉血测算重要血流动力学指标、8 h组织学及微血管改变.结果猫LMCW后Da、Dv收缩持续30 min,至2 h时恢复正常,5~8h微动脉痉挛,静脉扩张、瘀血;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异常,至8 h仍未恢复;伤道对侧皮层可见点状出血、微血栓形成、神经细胞肿胀和坏死.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甘露醇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特性,减轻颅脑伤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和病理损害.
作者:谭林琼;陈长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报告21例颅脑外伤致枕部硬膜外静脉窦骑跨血肿病人的手术要点,分析了术中出现的突发变化及处理措施.
作者:杨礼贤;柯以铨;周永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994年7月~2000年1月间,我院收治无房间隔缺损的三房心5例,因其在临床特征及诊治上与常见的三房心有不同之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群清;陈燕春;童健;张福伟;蒙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3种NOS(诱导型、神经型和内皮型)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原位检测和观察.结果非癌组织诱导型NOS多呈阴性或弥漫弱阳性,但部分非癌组织中可见诱导型NOS阳性细胞呈点状分布;癌旁组织多呈阳性;癌组织核心多呈阴性或弥漫弱阳性,但分化中和差的癌组织核心分别有l例NOS呈强阳性;周边癌组织呈局灶阳性,侵入纤维组织中的弥漫癌细胞呈强阳性.VEGF、神经型NOS的分布与诱导型NOS相似.内皮型NOS主要分布在肝癌组织小血管壁内皮及其肌层组织.结论 NOS表达与肝组织癌变及肝癌浸润能力有关,NOS表达增加是肿瘤形成中的关键步骤,与获得血管形成和转移表型有关.
作者:程天明;袁爱力;李朝龙;潘石蕾;刘晓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剂TPCK是否能减少杏仁核内注射海人酸致痫大鼠的抽搐发作次数.方法一次抽搐定义为出现肢体阵挛或全身痉挛.给药组在海人酸注射前l h腹腔注射100mg/kg.b.w.TPCK,而对照组注射溶剂.自海人酸注射后第2周开始,对每只动物每天观察2 h,每周观察5 d,持续6周.以周为单位记录抽搐次数.6周后取海马组织计数CA3区活神经元数.结果在同一观察时段内,给药组和对照组的抽搐发作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1),但给药组海马CA3区存活神经元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凋亡抑制剂TPCK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由海人酸引起的神经毒性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减少海人酸致痫大鼠的抽搐次数.
作者:黄理金;漆松涛;王克万;孔伟东;彭林;黄胜平;张喜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免疫共刺激分子B7的表达,探讨乳腺癌多药耐药与免疫逃避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并分析比较阿霉素和长春新碱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ADR)及其化疗敏感的亲本细胞(MCF-7)HLA和B7分子(B7-1/CD80、B7-2/CD86)的表达.结果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糖蛋白P-170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PECR)和平均相对荧光强度(RLFI)分别为85.3%和40.65+5.54,明显高于MCF-7细胞(分别为3.38%、5.13±3.27,P<0.001、p=0.0030).MCF-7/ADR细胞HLA-Ⅰ表达的PECR和平均RLFI分别为76.26%和51.77±7.55,明显低于敏感细胞MCF-7(分别为98.22%和129.08±9.97,P<0.001):MCF-7/ADR细胞HLA-DR的PECR和平均RLFI分别为13.92%、19.20±5.23,MCF-7细胞分别为10.06%、19.20±5.23:两种细胞B7-1表达的PECR和平均RLFI没有显著差异(P=0.348,p=0.105).敏感细胞B7-2表达的PECR为14.4%,平均RLFI为1 1.72±4.15,MCF-7/ADR细胞分别为1.28%(P=0.011)、30.06±3.20(P=0.026).结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HLA和B7分子表达与敏感细胞有显著区别,主要表现为HLA-Ⅰ类分子表达下调,表明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存在HLA-Ⅰ相关的免疫逃避机制.
作者:但汉雷;赵燕;张健;张积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因头晕渐加重半年、头痛伴呕吐10 d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简化智能量表正常,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沉100mm/h,骨髓增生活跃,红、粒系各阶段比例、形态大致正常.脑脊髓液压力350mmH2O,蛋白0.94g/L,白细胞、糖及氯化物正常.胸片和腹部B超均正常,脑电图轻度异常.
作者:邱炳辉;欧阳辉;漆松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截肢或截指患者19例,冷冻神经长度20~45 mm,随机选择同期行神经拉长切断的截肢或截指患者20例进行对照.19例冷冻治疗病例中出现偶发性疼痛3例,残端对机械刺激不敏感,不限制肢体的残余功能;而对照组出现经常性疼痛12例,偶发性疼痛4例,对机械刺激敏感11例,对肢体的残余功能影响大.
作者:杨绍安;肖晓桃;余斌;童斌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报道7例单侧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应用雅培镇痛泵(镇痛药液为0.25%布比卡因)自控经胸椎旁间隙阻滞镇痛,镇痛效果好,无并发症.
作者:宋吉贵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多药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认为蛋白激酶C是多药耐药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就蛋白激酶C的活性、表达和蛋白激酶C亚型的亚细胞分布与多药耐药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孙爱民;李传刚;彭亚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高频透热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74例原发性肝癌Ⅲ-Ⅳ期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以高频透热联合FAM(5-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方案化疗及单纯FAM方案化疗,比较两组客观疗效及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客观疗效分别为25.58%及6.45%(P<0.05):副反应中肝功下降分别为34.88%、12.90%(P<0.05),发热分别为53.49%、12.90%(P<0.05),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高频透热联合化疗可提高单纯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
作者:戴辉;侯友贤;闫业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表达与增殖调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的关系.结果PCNA的表达率:Ⅰ~Ⅱ级78.3%,Ⅲ~Ⅳ级94.1%;p53蛋白的表达率:Ⅰ~Ⅱ级43.5%,Ⅲ~Ⅳ级64.7%;PCNA表达强度与p53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CNA和p53是参与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调控的重要基因,联合检测两者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变化可以判断肿瘤的增殖情况和恶性程度,对指导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承勇;漆松涛;石丽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