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并糖尿病28例报告分析

鞠伶;于利华

关键词:脑梗死, 糖尿病患者,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 皮下注射胰岛素, 肢体麻木, 发病率, 治疗经过, 肢体活动, 饮水呛咳, 意识障碍, 言语不利, 生活水平, 脑血管病, 精神症状, 急性起病, 基础疾病, 发病时间, 头晕, 年龄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发病率及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是极其常见.笔者总结了近年工作中的28例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8例,男12人,女16人,年龄50-91岁,平均68.5岁,均以糖尿病为基础疾病,院前均有口服或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的治疗经过.1.2 临床表现 均为急性起病,活动中起病者6例,发病时间<24小时者11例,>24小时者17例.临床表现有偏侧肢体活动不灵、偏侧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头晕、反应迟钝、视物不清、饮水呛咳;其中3例有意识障碍,2例伴有肢体抽搐,1例有精神症状.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桐君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桐君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桐君街道社区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情况及血糖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饮食、治疗及运动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有效的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雷云;盛旭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1 休克(shock)是机体在多种病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1]因此,对休克病人护理需要从各方面着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2 临床资料本组共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大62岁,小8岁.其中失血性休克28例,损伤性休克41例,感染性体克8例,除l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作者:徐远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儿科2012年3月至5月间收治的19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99例,观察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97%,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0.81%,观察组的满意度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护理的整体性质量,对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心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后访视对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为提高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婴儿的健康.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单胎住院分娩,经母乳喂养教育与指导,出院时乳汁充足,已全部行纯母乳喂养,并且新生儿健康的2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60位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实验组分别在产后42天回医院复查时进行具体指导、3个月电话访视,了解母乳喂养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对照组出院后不进行任何指导,满6个月时,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电话访视了解婴儿半岁前是否纯母乳喂养,对未行纯母乳喂养者,了解放弃纯母乳喂养的原因.结果: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有显著差异性,放弃纯母乳喂养的原因中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跟踪母乳喂养指导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杨蜀红;马丽;杨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台县某镇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三台县某镇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从三台县某镇按照经济状况好、中、差分层随机抽取工870户、31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3.6%,其中两周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在业;慢性病患病率为12.1%,其中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0.6%,患病后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偏低,常就诊单位为卫生室(站),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论:居民的健康状况良好,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较低,但是在就诊机构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知和认可程度高.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蛇床子素对兔肝大部切除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研究肝大部切除后兔胰岛素抵抗的变化,初步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创伤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SO)组、肝大部切除(PH)组和Ost不同剂量组(5和10 mg.kg-1).分别于麻醉后即刻(T0)、术后6 h和24h(T1~T2)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与T0时比较,PH和Ost组T1时刻TNF-α、IL-6、血糖、胰岛素水平及IRI均升高,ISI下降(P<0.05);与SO组比较,T1时pH组和Ost组TNF-α、IL-6、血糖、胰岛素水平及IRI均升高,ISI下降(P<0.05);与PH组比较,T1~T2时Ost各组TNF-α、IL-6、血糖、胰岛素水平及IRI均降低,ISI升高(P <0.05或0.01).结论:肝大部切除后炎性因子增加,产生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蛇床子素对其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促炎因子释放有关.

    作者:李旭兰;周军;陈烨;石恒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儿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6例治愈28例,好转16例,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过程中做好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减少并发症,对促进患儿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金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丙泊酚抗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PF)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在体内的快速起效和快速消除[1],丙泊酚在体内能够与血浆蛋白广泛结合(>95%)从而发挥麻醉效用,起效后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系统葡萄糖醛酸化后失去活性,但近年来除麻醉作用以外,还发现丙泊酚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肿瘤的作用.1 抗炎作用: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称为炎症.其中中性粒细胞在人体抗菌防御性反应中担任重要作用,并且是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药物包括静脉麻醉剂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导致免疫功能下调,这些麻醉剂不仅可能导致围手术期的免疫抑制,而且可能会对需要镇静镇痛的危重病人造成致命打击,所以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药物对于通过损伤自体组织机制介导的器官功能障碍可能是有帮助的.有研究表明丙泊酚现已证明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氧化作用,吞噬作用,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Ca2+的浓度来实现的[2],因为中性粒细胞是防御病菌侵入的重要人体免疫防御系统组成部分,抑制这些功能的同时也会减弱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来说,所以这是丙泊酚的不利功能.丙泊酚在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中证明具有抗炎作用,其降低了血浆中TNF-α、IL-6、IL-10水平及减少了肺部中性粒细胞浸润[3],在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中丙泊酚的早期治疗能够减少TNF-α的水平减弱细胞炎性反应,大幅度降低死亡率[4].丙泊酚治疗能减轻内毒索引起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的亚硝酸盐和TNF-α的水平,并且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0S) mRNA的表达,同时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5].在健康个体中促炎/抗炎因子处于动态平衡,但是这种平衡可能被手术、创伤、感染、围手术期的给药等扰乱.TNF-α,IL-1 β和IFN-Y,在调节效应细胞和其他细胞因子级联启动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其无所不在的配体可以产生各种影响,激活多个信号转导通路,诱发或者抑制大量基因的表达,它们是炎症和脓毒症发生的重要介质.研究发现甚至在低浓度下,丙泊酚依然可以增加TNF-α基因表达和脂多糖刺激的TNF-α反应,这提示丙泊酚参与了炎性免疫反应.丙泊酚可以增强经LPS刺激的全血中TNF-α和IL-1 β的水平同时降低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自然杀伤细胞(NK)的百分比降低同时T淋巴细胞中CD4+亚群和B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6].有研究证明在健康志愿者中丙泊酚同时降低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7],但是具体的抑制机理还不清楚,如果能够维持麻醉状态下丙泊酚抑制IL-6的产生超过IL-10的产生,则丙泊酚可能成为临床上减轻SIRS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一贺;杨红明;胡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主管护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探究

    目的:研究主管护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主管护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结果:主管护师能够促进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标准,促进院感监测工作,促进手术器械以及相关仪器的保养与管理工作,促进敷科制作以及相关物品的准备工作,促进术前、术后访视工作的正常进行,开展手术室护理知识培训,有效提高护理水平;结论:主管护师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晓瑞;刘清元;周梅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阴超声输卵管通液术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术在不孕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6例不孕患者进行经阴超声输卵管通液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侧输卵管通畅26例,单侧输卵管通畅22例,通而不畅40例,输卵管阻塞38例.结论:阴道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术可以提高输卵管通畅性诊断的的准确性.该方法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安全、简便、可视、无创伤、可重复,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刘清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3年8月64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用药期间2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也有所缩短,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辅助治疗急性心绞痛,可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强;孙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白血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观察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并发症的临床调查了解对白血病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举例分析例组对比的方法分析总结白血病并发脏器功能衰竭情况.结论:对白血病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在过去的护理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作者:赵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比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研究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分析其特点和疗效.方法:从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患者共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组(小超组)和超声乳化吸除组(超乳组)各40眼,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小超组手术后7d裸眼的视力明显要比B组好,但经过三个月后矫正视力基本相当,P>0.05,角膜散光问题在7d跟三个月后的比较状况基本一致,P>0.05.通过手术小超组在进行手术和手术后出现的虹膜损伤、悬韧带断离、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的等症状要比超乳组少,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跟超声乳化手术基本一致,但术后7d裸眼的视力状况要明显好于超乳组,且并发症较少,更值得在医院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毛晴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新的社会环境下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总结分析多年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制定应对措施.结果:护患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收费、服务态度、业务素质、社会环境、沟通障碍.结论:在新的形势下护患双方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至关重要.良好的护患交流,不仅有助于护士收集和评估患者的相关资料,还能够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

    作者:杨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性化管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思考

    目的:通过对初产妇进行系统的人性化管理,旨在探讨出人性化管理对初产妇分娩时的临床效果,指导产妇顺利分娩.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400例,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00例孕妇,常规组采用传统常规产房管理及护理措施,个性化管理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全面的管理及护理方式对产妇进行综合管理,比较两组产妇在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出血量等各项指标.结果:采用个性化管理组的孕妇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P<0.01);从分娩方式看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生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新生儿整体评分(Apgar)显著高于常规组,其中新生儿窒息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缓解初产妇的紧张焦虑的情绪,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生产时的出血量,极大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秦莉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对比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接收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每组59例,A组给予米索前列醇,B组给予催产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产妇2h产后出血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产妇第三产程出血量及给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较催产素显著,且起效快,给药方便,预防产后出血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潘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舒适护理方法,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7%,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4.7%,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远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康复时间较短,大约是2~3个月,而对照组的康复时间较长,大约是8~9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满意度,并缩短康复时间.结论: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护理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将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了,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推广使用舒适护理方法.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霉素G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青霉素G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予以总结,并提出相关注意事项,为青霉素G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性依据.

    作者:黄成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置管持续腹腔引流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临床分析腹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治疗的9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利尿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置管持续腹腔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仅为83.7%,二者之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置管持续腹腔引流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不但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包青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偏头痛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偏头痛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偏头痛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应用针灸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仅采取针灸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预后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远高于对照组的7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甚佳,能够减少发作次数,降低疼痛程度,对预后起着积极的影响,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占春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