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魏继文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人流术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0月份到2013年10月份收治的128例人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经护理后,发现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13.92±2.88)分,与对照组的(18.02±3.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流术患者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谢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加强计划免疫在组织建设、管理和目标制定等方面的工作,20世纪80、90年代先后实现了以省、县及乡为单位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达85%的目标,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1].2008年5月1日起,江苏省正式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加和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盱眙县的免疫规划工作也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解盱眙县近年来免疫规划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以进一步探讨应对策略,现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县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刘欣;刘学健;丁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通过某火力发电厂15年职业健康监护的情况,客观的分析了企业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企业如何预防职业病的工作经验.结果:劳动者具有自我防护意识,用人单位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才能切实保护好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结论: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职业病防治意识,增强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意识,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作者:陆东月;甄新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探讨减少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的方法.方法:总结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院心血管科所有住院死亡的35例患者,分析死亡年龄、入院到死亡时间、死亡原发疾病、谤因等.结果:全年死亡率1.095%,60岁以上30 人(85.7%),60岁以下5人(14.3%),48小时内死亡29人(82.9%),大于2天死亡6人(17.1%),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18例(51.4%),心衰9人(25.7%),合计27人(77.1%),直接死亡原因以心律失常及急性左心衰为主,诱发死亡原因:进食、二便、过早活动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左心衰是引起我院心血管科住院死亡的主要疾病,心律失常、心衰为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
作者:吴连岭;李营;梁继存;陈青;侯晋;吴运虎;丁五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右侧下颌后牙咬合痛2个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下后牙开始出现冷热刺激痛,继而出现咀嚼痛,并有牙龈反复肿胀,松动,影响进食,曾在某诊所检查未见异常,未经治疗.临床检查:全口牙列为恒牙列,无龋齿,无牙齿缺失,全牙列牙龈健康,无结石,无牙周袋,右下第一磨牙形态正常,牙冠略呈灰色,松动Ⅰ°,无牙周袋,叩痛轻度,根尖区未见瘘管,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初步诊断为右下第一磨牙慢性根尖周炎,决定做根管治疗.局麻下开髓,发现牙髓有少许活力,但远中根管内牙髓活力全无,抽髓,根管预备至30#,根管冲洗,根管内cp加碘仿棉捻置入,氧化锌封堵.1周后复诊诉症状无缓解,检查松动度、叩痛无变化,根管再次换药,第3次复诊咬合痛仍无变化,嘱患者做X线检查,摄X线片见右下第一磨牙远中根尖区有一直径约4mm阴影,远中根管中段增宽,边缘整齐.确定诊断:右下第一磨牙牙根纵裂.经患者同意,局麻下拔除右下第一磨牙,发现该牙远中牙根纵形裂开,由分叉处裂至根尖,呈半游离状,根尖区附有少许肉芽组织.
作者:佘兴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干休所老干部在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老年性躯体疾病增加的同时,心理问题亦日趋明显[1].如何在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积极防治躯体疾病的同时,努力提高老干部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引起各级领导与医疗保健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医疗保健工作者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2].空军幸福村干休所位于三里屯办事处幸福三村社区内,配有3名医生,3名护士,保障的老干部已有2名达到一百岁高龄,平均年龄95岁.这无疑与良好的就医住院条件,科学的药物治疗,以及周到的后勤保障分不开.但也与重视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不无关系.尤其是近几年,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投入和重视下,干休所在发现和解决老干部心理问题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逊;徐仕波;张芳;贾秀敏;李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度左心衰竭应用硝普钠的护理体会.方法:重度左心衰竭50例应用硝普钠泵入,根据血压调整剂量.结果:50例患者抢救成功49例,死亡1例.结论:硝普钠治疗量度左心衰竭效果确切,护理配合非常重要.
作者:于瑞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无痛人流术终止合并各种高危因素的早期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要求流产的144例合并高危因素的早孕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行超导无痛人流术,对照组行普通人流术,观察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人流手术并发症.结果:超导无痛人流术用于终止合并各种高危因素的早期妊娠安全、有效、实用.
作者:胡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腹腔及伤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费用等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术后伤口感染有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住院费用支出、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值得推广使用的医疗模式.
作者:王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而精神病人因大脑功能紊乱,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常可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特殊行为,护理工作中任何疏忽大意都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安全管理通过运用技术教育和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低限度[z].
作者:周正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昆明市五华区2009至2012年的性病疫情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年来全区各医疗机构监测报告的性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至2012年分别报告性病病例1105例、954例、608例和789例,报告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病种以梅毒为主,在20至39岁和60岁以上年龄组相对集中,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和离退人员为主.结论:监测发现,虽然性病病例报告数按年度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但性传播疾病,特别是梅毒在近年来的传染病疫情中位居前列,防控任务依然严峻,需要针对疫情特征进一步推进医防合作,加强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规范诊疗等工作力度.
作者:江家云;周媛;段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早期强化综合治疗,探讨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应用.方法:每日应用4次胰岛素,并强调糖尿病生活方式的干预,饮食,运动,血糖病教育,血糖监测五驾马车并驾齐驱,强调同时干预血压,血脂,血糖度,血尿酸等相关项目的有效控制.结果:较大部分患者短期内就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综合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较大部分患者短期内就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作者:张玉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小儿疝气手术护理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调查对象,查阅他们的临床资料信息,设置没有进行护理干预治疗的对照组,记录他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护理干预治疗的应用的重要性得到了肯定,相关的方法得到多方的认可.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是很有意义的,综合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患儿需要住院进行调理的时间,也减轻了治疗带来的相应痛苦,临床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也有所降低,因此也使得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大大增加.
作者:施祖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后的效果方法:选取113名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家属,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7份,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发放、病情跟踪监控等当前实行的医院—社区管理模式相当满意.结论:对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可行的,能有效控制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病情,降低复发率
作者:袁福红;刘书莲;张少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碘伏加电吹风预防血液病患儿肛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血液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在每晚及大便后清洁肛周并温水坐浴的常规护理后,使用碘伏擦拭消毒加电吹风吹肛周.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预防肛周感染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肛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碘伏加电吹风可以有效预防血液病患儿肛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梗的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和对症处理.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为患者进一步入院治疗提供了充足的保证.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起病快、病情危重,通过医务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单江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经验,认为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过程中采取一般护理及分级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护理措施能使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减少死亡率.
作者:孙霞;季荣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PF)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在体内的快速起效和快速消除[1],丙泊酚在体内能够与血浆蛋白广泛结合(>95%)从而发挥麻醉效用,起效后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系统葡萄糖醛酸化后失去活性,但近年来除麻醉作用以外,还发现丙泊酚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肿瘤的作用.1 抗炎作用: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称为炎症.其中中性粒细胞在人体抗菌防御性反应中担任重要作用,并且是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药物包括静脉麻醉剂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导致免疫功能下调,这些麻醉剂不仅可能导致围手术期的免疫抑制,而且可能会对需要镇静镇痛的危重病人造成致命打击,所以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药物对于通过损伤自体组织机制介导的器官功能障碍可能是有帮助的.有研究表明丙泊酚现已证明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氧化作用,吞噬作用,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Ca2+的浓度来实现的[2],因为中性粒细胞是防御病菌侵入的重要人体免疫防御系统组成部分,抑制这些功能的同时也会减弱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来说,所以这是丙泊酚的不利功能.丙泊酚在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中证明具有抗炎作用,其降低了血浆中TNF-α、IL-6、IL-10水平及减少了肺部中性粒细胞浸润[3],在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中丙泊酚的早期治疗能够减少TNF-α的水平减弱细胞炎性反应,大幅度降低死亡率[4].丙泊酚治疗能减轻内毒索引起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的亚硝酸盐和TNF-α的水平,并且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0S) mRNA的表达,同时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5].在健康个体中促炎/抗炎因子处于动态平衡,但是这种平衡可能被手术、创伤、感染、围手术期的给药等扰乱.TNF-α,IL-1 β和IFN-Y,在调节效应细胞和其他细胞因子级联启动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其无所不在的配体可以产生各种影响,激活多个信号转导通路,诱发或者抑制大量基因的表达,它们是炎症和脓毒症发生的重要介质.研究发现甚至在低浓度下,丙泊酚依然可以增加TNF-α基因表达和脂多糖刺激的TNF-α反应,这提示丙泊酚参与了炎性免疫反应.丙泊酚可以增强经LPS刺激的全血中TNF-α和IL-1 β的水平同时降低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自然杀伤细胞(NK)的百分比降低同时T淋巴细胞中CD4+亚群和B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6].有研究证明在健康志愿者中丙泊酚同时降低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7],但是具体的抑制机理还不清楚,如果能够维持麻醉状态下丙泊酚抑制IL-6的产生超过IL-10的产生,则丙泊酚可能成为临床上减轻SIRS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一贺;杨红明;胡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护理工作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治疗护理的必备环节,能体现医护水平和医护质量,也是体现医患关系的主要场所,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安全教育.我们从加强护生的素质培养教育和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两方面进行.
作者:张国燕;陈云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护理对象,对照组、实验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给氧、引流、叩击与雾化吸入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胸片改善程度与体温变化.结果:实验组胸片改善程度与体温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80%,对照组48.8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期间实施雾化吸入、给氧、引流及叩击等护理干预能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吴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