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轮匝肌肌皮瓣矫正瘢痕性睑外翻

陈阳;吴烨

关键词:眼轮匝肌肌皮瓣, 修复, 瘢痕性睑外翻
摘要:1 临床资料15例瘢痕性睑外翻中,继发于烧伤9例,其它外伤4例,感染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小的3岁,大的52岁;单侧下睑6例,单侧上睑4例,单侧上下睑3例,双侧上下睑2例,瘢痕病理分型均为增殖型瘢痕.瘢痕挛缩睑外翻时间3个月~1年,施行手术时间为伤后6个月~2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保证治疗安全、有效、损伤小,患儿家属特来我院咨询而收入院.

    作者:孟素荣;彭健;翁昌鸿;马立勤;许顶立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军医院校大学生卫勤保障综合演练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比较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参加卫勤保障综合演练的179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演练后学生症状因子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明显低于演练前,尤以男生及来自城市的学生变化显著.这提示我们应特别注意城市学生及男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李文立;罗海吉;孙俊松;叶卓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新生大鼠离体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微量注射GABA和BIC对呼吸节律的影响

    目的与方法本实验采用新生大鼠离体脑干-脊髓标本,以玻璃吸附电极记录颈4或颈5腹根(C4V或C5V)的自发节律性呼吸放电(SRRD),在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微量注射Υ-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观察其对C4V或C5V的SRRD的影响.结果 (1)双侧微量注射10mmol/L GABA 0.25μl,C4V或C5V的SRRD节律不齐,幅度下降,频率逐渐减慢至停止;(2) 在对照区域(疑核尾部)双侧微量注射10mmol/L GABA0.25ml,C4V或C5V的SRRD的幅度下降,频率减慢但不停止;(3) 双侧微量注射20mmol/L BIC0.25ml,C4V或C5V的SRRD频率加快,幅度略有降低;(4) 预先向mNRF双侧微量注射20mmol/L BIC0.25ml,再注射10mmol/LGABA 0.25ml,SRRD无明显变化.结论 GABA 及GABAA在mNRF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高杨;胡德辉;吴中海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成功救治大面积电击伤并发急性肾衰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9岁,高压电击伤后4d、无尿3d入院.既往无肾脏疾病史,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四肢烧伤,面积41%、Ⅲ°.双大腿前面肌肉广泛外露坏死,右膝关节囊开放.

    作者:任加良;周一平;季丹;李兰英;陈惠英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紧急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 临床资料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8~75岁,平均53.7岁.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例,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9例.其中16例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90min冠脉造影证实为溶栓失败病例,并对其梗塞相关动脉进行补救性PTCA.其余4例患者行直接PTCA.

    作者:谭积颜;肖春芳;杨红;周蔚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金属烤瓷美容修复前牙的护理

    1 临床资料门诊患者458例,男187例,女271例,年龄21~45岁.随访2年以上.2 烤瓷修复的护理配合2.1 基牙预备要求严格磨削牙前先让患者放松,医生切磨牙时,护士主动配合患者作好吸唾工作,注意吸引器头的放置位置,同时协助医生牵拉口角,压患侧舌体,以防邻近组织受伤,为医生提供清晰和干净的视野,使基牙预备顺利进行.

    作者:刘桂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1999年6月来我院住院检查治疗,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III/6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作者:孟素荣;彭健;许顶立;翁昌鸿;龚渭冰;谢志斌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恙虫病合并低白蛋白血症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白蛋白血症在恙虫病中的发生率及其可能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2例恙虫病病人的病历资料,对住院前发热天数、尿蛋白、肝功能等与血浆白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恙虫病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高达78.8%,合并肝损害发生率62.7%;住院前发热10d以上、年龄大于40岁、血清谷草转氨酶>40U/L者,血浆白蛋白均较其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低白蛋白血症对恙虫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应加强恙虫病的营养与支持治疗.

    作者:顾生旺;骆抗先;章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头尾串联双拷贝HBV DNA重组体的构建

    为构建含筛选基因并能在转染细胞内建立HBV复制状态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Bam H与Bgl 粘端互补的特点,将经Bam H线性化的HBV DNA(adr亚型)克隆于表达新霉素基因的载体pcDNA3的Bam H 与Bgl 位点间,获得含头尾串联双拷贝HBV基因组的重组质粒.

    作者:刘定燮;骆抗先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163例脑转移瘤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方法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脑转移瘤患者163例, 原发肿瘤以肺癌多(60.7%),其次为乳腺癌和胃肠道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颅内单发灶与多发灶之比为1:2.9.针对颅内转移灶的治疗方法有四种:全脑照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病例数分别为74例,19例,16例和54例.结果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一年生存率,手术加全脑照射和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明显优于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全脑照射;手术加全脑照射优于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全脑照射疗效相当,但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后的颅内复发率明显高于全脑照射.

    作者:石玉生;张兴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感染源的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烧伤痂下水肿液的细菌感染来源.方法收集临床痂下水肿液标本27人份,普通培养后,以Vitek-AMS作细菌鉴定,并同时作同一部位或相邻部位创面分泌物细菌鉴定行比较.结果 (1)痂下水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10/27),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5%(23/27);(2)痂下水肿液10份阳性结果中创面培养结果同时阳性的有9份,细菌种类一致者为70%(7/10),不相同者为20%(2/10);(3) 痂下水肿液中检出细菌以G- 杆菌为主60%(6/10),亦可见G+球菌,30%(3/10)和混合生长者10%(1/10).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痂下水肿液细菌主要来自创面,但也有少数来源不明确,可能与内源性感染有关.

    作者:荣新洲;周一平;吴永恒;李志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肺结核化疗类赫氏反应19例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的机制、其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住院部1994~1998年间住院病人中出现的19例类赫氏反应.结果抗结核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主要表现为原发结核病灶增大、新病灶出现、浆膜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结论类赫氏反应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不少学者认为与免疫有关,一般多于化疗开始3个月内发生,继续抗痨,酌情应用激素或对症处置,大都在1~2个月内好转.

    作者:董秋兰;李艳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羊膜结节伴多器官畸形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1.1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妊娠8月余,阴道流血2h入院.行双胎剖宫产术,术中取出一正常男婴.另一婴儿呼吸微弱,活动力差,脐带细,双下肢融合成鱼尾状,九趾,无外生殖器及肛门.产后10min死亡.两婴共单胎盘,双羊膜囊,畸形胎儿羊膜上见粟粒样结节.

    作者:江庆萍;郭琳琅;曹长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治疗颅内肿瘤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16例γ-刀照射后颅内肿瘤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其中星形细胞瘤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脑膜瘤2例;颅咽管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垂体腺瘤1例和转移性腺癌2例.结果γ-刀照射后肿瘤中心和肿瘤边缘的瘤细胞及血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恶性肿瘤呈急性坏死,良性肿瘤呈延迟性坏死;边缘部位残留的瘤细胞较中心部位多,肿瘤旁脑组织中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主要以胶质细胞损伤为显著.结论残留的瘤细胞是肿瘤复发的形态学依据,γ-刀对肿瘤旁脑组织的损伤与脑水肿的产生有密切关系.提示临床应注意选择适当的照射剂量及肿瘤大小,以防止肿瘤复发和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作者:赖晃文;王玉宝;杨传红;唐赓云;赖日权;张小鹏;黄卓垣;梁军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罕见开放性颅脑颌面部严重创伤抢救成功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1998年9月21日因头颅颌面外伤入院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 C,脉搏10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 10/6Kpa(75/45mmHg),呈深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约3 mm,对光反射弱.

    作者:吴涛;欧阳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骨灵丸对抗维甲酸致骨质疏松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中药骨灵丸进行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POP)的动物实验研究,以观察骨灵丸防治POP疗效并探讨其主要作用机理.方法以维甲酸制作POP大鼠模型,观测骨密度、血生化指标、骨生物力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结果大鼠灌服维甲酸后出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而骨灵丸能够有效对抗模型大鼠出现的骨丢失, 维护骨强度, 保持骨生物力学性能.结论骨灵丸可防止POP模型鼠骨丢失, 有效地维持其骨密度, 其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垂体-下丘脑-性腺轴和/或影响成骨细胞(OB)活性、抑制破骨细胞(OC)活性等途径实现,其防治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李娟;陈晓光;吴启富;陈宝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尿中肌酐和尿酸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肌酐和尿酸的新方法.方法选择pH 7.2、120mmol/L SDS、30mmol/L磷酸盐缓冲液作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运行液,利用外标法定量,检测波光235 nm,同时测定尿肌酐和尿酸; 非涂渍毛细管21cm×50mm (1,d);电压10kV,自动进样2s,电泳6min.结果肌酐和尿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000~27.030m mol/L,3000~40.625m mol/L,低检测限分别为9.190m mol/L和20.310m mol/L.建立了直接测定尿肌酐和尿酸两者浓度的毛细管电泳方法.本法的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都小于4.5%.肌酐和尿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和99.6%.内生化合物和常用药物对此方法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线性范围宽,无需作样品稀释,简单、快速、可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

    作者:周小棉;邹晓;王毅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间质胶原酶及其抑制因子-1不平衡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观察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间质胶原酶(MMP-13)及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不平衡性.方法建立CCl4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和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MMP-13和TIMP-1的表达情况. 结果 MMP-13和TIMP-1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表达, 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MMP-13表达无显著性变化,而TIMP-1的表达则逐渐增强,在肝硬化阶段达到高值.结论 MMP-13和TIMP-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不平衡表达可能是肝硬化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作者:黄宇琦;高毅;陈泽洪;王宇;方石岗;杨继震;李朝龙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思密达对驻营区部队急性腹泻病的防治效果

    目的评价思密达对驻营区部队急性腹泻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比较综合性预防(A组)和思密达预防(B组)实施后急性腹泻病的发病率和思密达、黄连素治疗后主要临床表现的消失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实施上述措施后急性腹泻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55.76%和46.00%.思密达治疗有效率较黄连素高约20%, 且主要临床表现期明显缩短.结论思密达预防在短期内可以取得同综合性预防措施相似的预防效果,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药.

    作者:聂军;孙长柱;梁力;梁晓珊;王红;俞守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噬菌体呈现技术研制特异性人抗骨肉瘤干扰素

    目的利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研制高活性、特异性抗骨肉瘤干扰素.方法将干扰素IFNa 1c/86D DNA插入噬菌体质粒载体pCANTAB5E,并构建噬菌体IFNa 1c/86D AB环突变文库;通过在OS732细胞上竞争性亲合洗脱、MTT法对比检测抗肿瘤活性,筛选针对OS732细胞的高活性噬菌体-IFN突变体.结果获得2个噬菌体-IFN突变体,其抗OS732细胞增殖活性较突变母体分别提高4和16倍.结论 a 1型干扰素可在噬菌体表面正确折叠表达.这一技术可用于研制高活性特异性IFN.

    作者:吕海;金大地;史占军;景宗森;郑燕芳;马学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